《山寨龙太子》第391章


贺子龙将头脑之中的杂念暂时放下,再抬头,亦然发现自己来到了一处杂乱的市集入口。
“牙行?”贺子龙轻轻的念了出来。
(牙行一词始见于明代,是中国古代和近代市场中为买卖双方介绍交易、评定商品质量、价格的居间行商。)
平时以经营牲畜、农产品和丝绸布匹等散装手工业品为主。也有居间包揽水运雇船的,称埠头。到明朝后期,因为特殊情况,也出售愿意为奴为婢的人!
看来这仙海岛上,还真是有大量的明朝后人不成?
有意思,有意思。就当是山寨古代一日游吧。
嗯,在这没有银子可不行。
贺子龙进了一家店面,发现里面出售一些土制镜子和珍珠。于是,就有普通话问他们收不收货。
(之前听路人说话,发现他们用的正是中国官话。)
官话(mandarin)最早是对官方标准语的称呼。汉语官方标准语早期称“雅言”,明清称“官话”,1909年开始称“国语”,1956年大陆开始称为“普通话”,而“官话”一词则被用来指代“官话方言”
当十几分钟后,贺子龙从这家店里出来时,亦然怀里多了一张500两的银票。
同时,他也了解到了,这样的城池还不止一座。
统治者也自称皇帝,国号正是大明。
按这海岛上山寨大明的物价水平,1两银子=1贯铜钱=300元人民币左右。
等到贺子龙在这城池中的酒楼,集市,等多处地方转了个多次后。大概的历史情况了然于胸了!
原来,这仙海岛上的古人真的全是明朝人。
当朝皇帝正是当年中国大陆明朝时期的第二任皇帝,建文帝朱允文的后人!
几百年前的明朝时,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借口发动靖难之役。经过四年的战斗,朝廷军队最终难以低档强大的燕军,朱棣率军攻进了南京城。
建文帝建大势已去,决定自尽,就在千钧一发之际,一个明太祖的亲信太监突然跳了出来,他告诉建文帝,太祖(朱元璋)临终前曾交给他一个箱子,并告诉他危急时刻打开可保住性命。
众人急忙取来箱子,打开一看,里面有三套袈裟,三张度牒(古代和尚的身份证),还有僧鞋,剃刀等物,三张度牒上分别写着应贤、应能、应文。
应文自然指的是建文帝朱允文了,应贤、应能分别是指近臣杨应能、叶希贤,众人立刻七手八脚将三人的头发剃掉,帮他们换上袈裟,僧鞋。
最后,众人又发现箱子底部还有一封信,上面写着朱元璋的一个秘密。
那就是,当年朱元璋因出家时救下过一条小应龙,应龙给了他一个龙珠。借龙珠之威,集天地气运,朱元璋才成就了一世的帝业!
而龙气消耗一空的龙珠,最后只能开启一个传送阵。
朱元璋准备交到后人手中,以作朝代东山再起之用。而这个传送阵的目的地,就是此处海岛之上。
(就算是龙也有寿命大限,神仙也没有真正的长生不死,应龙给龙珠帮老朱取的天下就是报恩了,凡人没有灵根想长寿是很难的。)
最终,建文帝朱允文成功的带上一大队手下,传送到了这与世隔绝的海岛之上。
然后,又陆续在民间带了许多支持者来到了海岛上。
但是,建文帝朱允文毕竟不是龙人,也不是仙人。当龙珠最后完全失效之后,传送功能也就没了。
于是,几十万支持建文帝朱允文的人,就这么的与世隔绝的在这海岛上生活至今。
建文帝朱允文此时早就挂了,现在是他的第nnn个孙子在这海岛上,继续当所谓的山寨大明皇帝。
经过数百年的生活,以前刚来时的几十万大明中国人,现在子孙后代到此时,已经有几千万人。
因为这仙海岛内,应龙种族也已远去,空存结界自转。
反倒是大明人成了准主人!
因为这海岛大的吓人,不比一个亚洲小,反倒是比起以前的明朝,还大几分。
这些明朝人,反倒是因祸得福了。
此时此刻,得知了这里情况的贺子龙,感觉反而有些不太好动手啥的了。
毕竟这里已经有主人了,而且明朝中国人,他也是中国人呀?
甚至于从另一角度来看,比现在许多混血中国人,血统还更正宗点。
大家都是汉族,只不过他们给困在这里,没有外来刺激下,没有发展出工业革命,仍然保持了几百年前明朝古代时的生产水平,和战斗力!
第491章 国都应龙神城!
嗯,贺子龙想了想,自己进这里来是找应龙大小姐的消息的。
这些明朝后人就不用动了吧?
于是,他开始向海岛山寨明朝的国都,神城前进。
什么,你说刚才那个城池,北京不是山寨明朝的国都吗?
当然不是,听说只是为了怀念是第一个大城池,所以叫北京的。山寨明朝的神城,听说是应龙族保留下来的一座城池,最后给当成了国都。
贺子龙一路向北,缓慢而仔细观察的飞了几日,越过千山万水,也不知道行了多少万里路,终于接近北域的山寨大明的国都,神城。
这一刻,贺子龙很想哭。
这山寨大明的国土,比外面人类世界的整个亚洲还大,但人口只有几千万。
简直就是比奥大利亚,还地广人少。
中国人竞然能占这么大的国土地盘,也算是老天开眼了。
这里似乎也有四季轮转,此时已是深秋袭来,天气已经很凉,光秃秃的树杈上,偶尔还有一两片残叶顽强的挂着。
北风蓁地白草折,飘雪的季节已经不远,路上所见行人,很多都已穿上了兽皮衣。
通向神城的官路大道很宽,并行十几辆马车都没问题,贺子龙感觉世界上最大的飞机在这里都能并排好几架一起开动。
大路两旁,是高耸的大山,断裂的石崖,皆气势巍峨,这条青石大道像是被人劈山斩崖,开凿出来的。
当距离神城不足百里时,路上的行人明显多了不少,贺子龙为免发生麻烦,也步行而走。
前方,一个马车不小心一个车轮陷入了其中一个小坑里,现在几个人正在吃力的推车。
贺子龙顺手上前帮忙推车。
事后,从车里下来一个穿着华丽的人,用眼睛扫了扫贺子龙的华服打扮,思索了几秒,然后面上一笑,道:“此兄台,多谢矣。不知何自来兄台,欲何之?”
老实说,对这种文言文的聊天方式,贺子龙做为现代人感觉很不习惯。
不过,因为平时在现代那边看多了各种小说,其中就包括历史类和军事类的,因而大概的意思还是能猜测的出来的。
当下,他用不标准的动作回了一礼,回答道:“这位先生请了,在下贺子龙,来自数万里之外的结界边境小国,前明遗民后裔。见先生车歪于此,故上前,敢问先生台甫?”
“在下张静正,小哥来自海外,却是说的一口好官话。了不得!”华丽衣裳男子亦回答。
(注:这里提一下。大明在仙海岛上是一等一的大国,但是并不是唯一的国家。似乎在明人来之前,本地还有一些土著人类。另外结界海面数万里宽,在疆界的边境区域,还有一些小海岛,上面有一些小国。)
贺子龙就是假装是明朝人,流落海岛小国,刚刚回来的。
“呵呵,贺小哥自万里外的小国跨海而回,想来是没有路引的,神城乃国之重镇是也,城门处有大量军兵时时盘查,没有路引当心被当做细作给拿下。但凡可疑之人,没道理可讲。”张静正笑的解释道。
(明朝年间有这样一项规定:凡人员远离所居地百里之外,都需由当地政府部门发给一种类似介绍信、通行证之类的公文,叫“路引“,若无“路引“或与之不符者,是要依律治罪的。)
“路引“实际上就是离乡或返乡的证明。嗯,这和现代21世纪曾经的暂住证,还有证明信,何其相似。
没想到,在这海岛山寨明朝,还有这种规定,明人还真是守旧。
扫了一眼对面仍然一脸笑容的张静正,贺子龙突然计上心头。
这货不可能无原无因的这么好心提醒自己这一点,明显对自己有好感或所图,何不利用一下?
相信只要自己暗示一下,对方就会帮一把吧?毕竟刚才自己也帮了他一个小忙不是!
“原来如此,多谢先生指点。在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