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之治》第48章


谓不关键。政令一出,官吏最为重要,哪里是什么十指与一指,可以不做的事呢?
裴寂:右仆射的考核,武德一朝的官吏,必然首当其冲,裁撤之后,其实朝廷无以为支持,请问怎么办?
长孙无忌:裁撤的是冗员,无伤大局。
大殿中议论声起。
裴寂:我看,没有什么人觉得自己是冗员。
长孙无忌:所以要考核。
大殿中击笏的声音,杂乱而起。
裴寂微笑,对李世民:陛下,人心浮动,是朝廷大忌呀。
李世民沉默了片刻:考核,是朕的意思,各级官吏对考核不满,朕,以为标准可议可论,但,考核不能免。
群臣中有人举笏而言:臣以为,陛下说得对。右仆射有结党营私之嫌。改命左仆射主持考核,应无可议论。
击笏声响起,长孙无忌巡视着群臣。
李世民:既然你们不信任右仆射,左仆射也要避嫌。考核的事,由中书令秉公办理。
两仪殿内,李世民与房玄龄对坐。
李世民:你要尽快梳理吏部名册,选出可以留下的人、必须裁撤的人、可裁可不裁的人,由此制定考核标准。而不是定出考核标准,依此裁撤。
房玄龄:可裁可不裁,怎么一个标准?
李世民:标准其实我们早有,只是反对者众,我们轻视了。所谓可裁可不裁,是说裁,朝政不能支持运转,所以就不裁;裁,仍能支持运转,就裁。你心里大概是什么数?
房玄龄:五百以上,一千以下。
李世民思索着:我要撤免无忌的职权,这样,你好做人,人心也可争取。想个办法,这个恶人只能由我来做。
房玄龄:那左仆射是正中下怀了。
长孙皇后房内,长孙皇后与长孙无忌对坐。
长孙皇后:勿谓言之不预也,我早说了,外戚干政,你的下场算是好的。
长孙无忌微笑:妹妹这次放心吧,我不干政则已,干政必有所获。
长孙皇后:你有什么所获!那么多人讨厌你,差一点连累陛下。
长孙无忌:我怎么连累陛下了?孔子说,矫枉过正。要拔除裴寂的人脉,我必须做过头,事情才能做到七分,我不冲过头,事情只能做到二分。你看着吧,免了我的右仆射,事情的结果一定是做到七分。我当时是想做到十分,七分足够了。为陛下,值得值得。
长孙皇后微笑:看不出,你读书之外,干政也是一把手啊。
长孙无忌坚定地:贞观一定要有贞观的样子。
贞观二年正月初三,李世民免长孙无忌尚书右仆射,拜散官开府仪同三司。长孙无忌暂时退出权力,直至十七年后东山再起。贞观三年正月,李世民宣布朝廷裁撤结果,全部中央官员只有六百四十三人。
关中发生了蝗灾。长安白天也可以看到蝗虫飞舞。长安城西市,和尚法雅设立了一个小型的祭坛,专门祭祀蝗虫。法雅的弟子在一边大卖神符。有人做托,现身说法证明神符的灵验,百姓纷纷购买。
户部官员有些慌张,没有想到有这么大面积的蝗灾。各地纷纷呈文报灾。两仪殿内,李世民面带忧虑:朕收到的报告,不仅报告了蝗灾消息,还有政治见解啊。有的说,发生蝗灾是天怒人怨。有的说,大唐多年都没有发生过这样严重的蝗灾,应该仔细检讨我们的朝政。有的说,为什么前些年就没有这样的灾害呢?应该让执政者退位。这样说来,这蝗灾表达的是政治问题啊。
房玄龄:汉代发生地震等自然灾难时,确实是宰相出来承担责任的。
魏征:如果说需要检讨,那么任何时候都需要。但是,发生自然灾害一定要负责的话,那就会发生许多问题,比如多大灾难与多大官员联系在一起,要规矩起来,一定不胜其烦。更重要的是,这样做根本就是南辕北辙、缘木求鱼。虽然这样把自然灾难与执政联系的传统由来已久,但是这不能成为我们的阻碍。现在的问题是,要如何解决蝗灾问题?
房玄龄:蝗灾并不严重,实际上除了关中地区以外,其他地区多是起哄。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在作怪?
杜如晦:很多谣言来自长安,听说西市有个和尚,兴风作浪,即使不是造谣者,也肯定是传谣者。
李世民:让权万纪查清,直接报朕。
两仪殿,李世民、杜如晦坐着,裴寂免冠跪在李世民前。李世民阅卷,收好,递给杜如晦,回头看了一眼裴寂:沙门法雅说你知道妖言,法雅现在已经伏法。兵部的审讯,我已经看了,你有什么说法?
裴寂:臣只听法雅说过何时会有瘟疫,没有听他说过别的。
李世民命杜如晦把兵部的卷宗给他看。裴寂看完之后,神情沮丧。
李世民:身为左仆射,朝廷重臣,如此行为……
裴寂伏拜:陛下……
李世民:除了免除你的官职,没有别的办法,你回你的蒲州老家吧。
裴寂:陛下能否许臣住在京师?
李世民非常不高兴:让你回老家,已经念你是武德老臣,朝廷议论说,对你的处罚应该是流放,你年纪大了,流放,等于死刑。而且,武德年间,朝政、刑罚错漏百出,纪律松弛混乱,难道不是你的责任吗!许你住京师,不知道你的人脉又会弄出什么事情!
裴寂瞪着李世民,李世民不回避裴寂的目光:依照你的功劳,怎么可以升迁到如此高位。你只不过蒙受太上皇宠爱,在文武百官中侥幸居于第一。只因为你是昔日旧部,不忍心依法处理。你能活着回故乡,已属万幸。
裴寂闭上眼睛,自语:太上皇……
公元629年,贞观三年。裴寂被免官。后再流放,死于静州,年六十岁。同年,李世民任命中书令房玄龄为左仆射,兵部尚书杜如晦为右仆射,尚书右丞魏征暂时代理秘书监。李世民彻底掌握朝政,无人能够掣肘。
尚书省,考试的人纷纷进入,马周也在其中。考生们入座。尚书省都堂的院子里、走廊上,都摆放了坐垫和矮几。每人一几,整整齐齐。不远处的楼上,李世民与房玄龄望着这边。
李世民:这些人可是满腹经纶啊。哈哈,天下英雄,尽入我营啊。
房玄龄:以后还可以增加人数,考虑学校的教育与这个考试配合起来。
李世民:好啊。弘文馆的学生也要参加这个考试吗?
房玄龄:是。成绩几天就可以出来,任官的事情上,我们商量就不受吏部铨选的时间限制,尽快任官。
李世民:还有,令四品以上的在京官员,都要写出对于时局的奏表,可以建议,可以批评,可以是一个事情,也可以是朝廷的大政方针。优劣不问,每人都必须写。五天之内完成。
李世民坐在御坐席上,常何入,拜。李世民示意他坐下,微笑着看他:玄武门你是大功臣,可是我没想到,你文采也不错呀。
常何尴尬地笑笑:陛下千万别夸我的文采,我……我不识字。
李世民:不识字没关系呀,你说,别人记下来,就好了。这样的话,我就不夸你的文采了,你文章的意思实在好。
常何:意思也不是我的意思。
李世民:不是你的意思?
常何:我得交卷呀,要不然,功臣归功臣,也只能回家种地了。
李世民大笑:你这样的功臣,不要担心。不过,这么好的文章,你是找谁写的?
常何:是个叫马周的,我不识文断字,用得上他,就留在我府里了。
李世民:看文章,这个人我是要用的。
常何:陛下你这不是又增员了吗?
李世民:我要增的是能助成就贞观盛世者。
两仪殿内,马周与李世民深夜相谈的影子映在大殿的柱子上。
马周:依我之见,长安管理首先解决交通秩序,相向而行,一律从右,这样就不会发生冲撞,也能减少拥挤,提高速度。另外,官员行驶,也按照右侧方法的话,也不会发生冲突。过去,常有争路的,这样也会减少。
李世民:朕也有出行,怎么发现不了这样的问题?
马周:陛下出行,有制度规定,路人回避,卫士开道,固然见不到这样的景象。
两仪殿,李世民与房玄龄、杜如晦、魏征对坐。内侍逐一为他们斟酒。
李世民举起酒杯:从大业十三年晋阳起兵开始,一直到武德九年,我马上打天下。那一年,我二十七岁。贞观元年到现在,两年过去了,今天才算彻底掌握朝政,已经三十岁了。古人说,三十而立,今年算是而立之年。
君臣共饮,内侍逐一为他们再斟酒。
李世民看着酒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