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之治》第60章


李世民微笑:刚才我看到你坐下,礼拜,还有些犹豫。
李靖迅速站起来,李世民示意李靖坐下。
李世民:将军不必显示给我,坐下坐下。
李靖有点缓慢地坐下:我确实老了。不过,这次我一定要领兵。
李世民大为高兴。
十二月初三,李世民任命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指挥各军。
兵部尚书侯君集,为积石道行军总管;
刑部尚书任城王李道宗,为鄯善道行军总管;
凉州都督李大亮,为且末道行军总管;
岷州都督李道彦,为赤水道行军总管;
利州都督高甑生,为盐泽道行军总管;
连同突厥部落军,共同进击吐谷浑。
闰四月二十三日,李靖在曼头山击败吐谷浑军。
闰四月二十八日,李靖在牛心堆击败吐谷浑军,又在赤水
源再击败吐谷浑军。
贞观九年五月初六,唐朝开国皇帝李渊逝世,年七十岁。
五月初十,李世民守丧。命五月十一日李承乾开始执国事。
唐军奔驰在高原上。李靖率各道穿过积石山、黄河发源地,抵达且末,吐谷浑最西面。在沙漠地区,唐军将士们刺马出血,饮血解渴。
李世民对房玄龄:征伐的事,今天有什么驰报?
房玄龄:陛下大丧在身……
李世民:大丧是我的事,大唐的事现在是西部的征伐,不许误报。
帐外,哀鼓声传进来。房玄龄将驰报呈给李世民,李世民阅览,点点头。将驰报递给房玄龄。
此时,身后传来鼾声。李世民回头看,李承乾垂首睡着,李泰急忙做拭泪状,李世民咳嗽,示意,李泰捅了一下李承乾,李承乾惊醒。
公元635年,贞观九年五月十八日,李靖报告李世民,征服吐谷浑。五月二十一日,李世民下诏,特准恢复吐谷浑,封慕容顺为西平郡王趉胡吕乌甘豆可汗(十八任)。
第三十三章
两仪殿。
李世民:今天有一个紧急事情需要商量。凉州去年大旱,今春连种子都无法解决。李大亮送来急报,请求朝廷支援。
韦挺:现在长安的存粮还有一些,除了满足长安的两年用量外,还有一些战备储备。如果支持凉州,则有相当的困难。从数量上说是可以的,主要问题是运输。运输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粮食。从长安到凉州,两千多里,人畜都需要粮草,返回的时候也一样。一般情况下,运十石,要吃八石,根本得不偿失。
侯君集:凉州属于要害地区,吐谷浑虽然刚刚平定,但来往凉州的客商之中,有的就是部落移动,一旦有机会,他们就会变成强盗。凉州稳定,很关键。
房玄龄:恐怕只有采取传统办法,允许凉州民众外出就食了。
李世民:现在的情形是有许多民众,不待批准,已经外出了。
魏征:戴胄曾经有过一个办法,就是恢复隋朝的社仓制度。
李世民:好。这样吧。立刻拟旨给李大亮,允许他们外出就食。
李世民从两仪殿出来,看见杨贞站岗。
李世民:你们家乡,怎么预防荒年啊?
杨贞:回陛下。大户人家都有自己的粮仓。
李世民:那小户人家呢?
杨贞:小户人家一般是联合。关系好的邻里,或者亲戚之间,联结成一个社。共修一个粮仓,每年向粮仓投放粮食,等到荒年的时候,就有粮食吃了。
李世民:好年景多了,储备不是没有用了吗?
杨贞:粮食可以放置七年八年都没有问题。没有荒年当然更好,粮食积累多了就更保险了。即使没有荒年,每年也都有青黄不接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把粮食放出来,加上五成作为利息,到秋收的时候一并回收。
李世民:五成,不是太高了吗?
杨贞:如果是大户人家放债,都是十成的,更高。而且,这五成利息,也是归大家共有,等于是增加储备而已。还能避免大户盘剥。老辈的人说,这个办法是祖宗传下来的。
李世民:对了,那按照什么投放粮食呢?是按照人口,还是田亩呢?
杨贞:什么样的都有,多数的社,是按照户。投放的时候按照户,发放的时候也按照户。这样,大家都公平。
李世民:是,这确实不错啊。礼失求诸野啊。
两仪殿李世民在两仪殿中与众臣议事。
侯君集:民间确实是这样的。不过,这样一来,大户和小户的负担看起来一样,其实小户负担要大了。因为大户和小户的财力不同啊。
房玄龄:也可以考虑按照人口,或者田亩的标准征纳、发放。
韦挺:按照人口征收,按照人口发放。这倒是有道理。反过来,按照田亩征收,按照田亩发放。这样也行。总之,得考虑征收与发放的标准一致。
侯君集:征收与发放的标准一致,看起来合理。但是大户小户的负担不同,也有不合理的地方。
韦挺:标准一致,施行起来顺理成章。总不能按照田亩征收,按照人口发放吧。前后一致,受益人的情况也一致。否则,则等于富人出资,穷人受益。施行起来,大户肯定反对。地方政府也为难。
魏征:相反的倾向也一样会受到反对。这项制度的建立,朝廷的出发点一定要明确。按照一般情况说,大户人家自己通常都有粮仓,这个新制度是否实施,他们是无所谓的。所以,朝廷应该明确,这项新制度就是为普通百姓设置的。大户反对也好,支持也好,朝廷都必须坚持到底。否则,即使实施便利,受到大户支持,也等于没有达到目的。
房玄龄:我们的这个新制度,大户一定是反对的。因为,这个制度一旦实施,大户的一个财源就被断送了。他们通常会在青黄不接的时候发放高利贷,灾年尤其严重。
李世民:我们就站在救助弱者的立场,采取以田亩征收,以人口发放的标准。就叫它为义仓。都省和户部,立刻开展这个工作。这次义仓建设,决不简单啊。义仓建设涉及土地问题,既关键又突出,不下大决心是不行的。制定一项利国利民的制度,也是为子孙造福。就让席辨去做吧。
李世民在一个手卷上批了几个字,然后递给韦挺。
李世民:国家大事在地方,你们御史台要做好准备,随时可以出使。
韦挺:是。现在人手还够用。
李世民:那个马周怎么样。
韦挺:人是聪明人,不过朝廷需要的是各方面修为都要出色的。要找忠臣必到孝子之家。心性精神,还是要从小训练的好。
李世民讥讽地:是啊,大家族里,比如你关中韦氏,就是人才辈出啊。难道你没听说过,用人如器啊。
韦挺:是是,这是圣人说的。
李世民:如果天下的器物都长成一个样,怎么用?一个人应当扬长避短,大家族的人也有短处啊。让马周出使凉州,代朕慰问灾民。
两仪殿,李承乾与李世民对坐。
李世民:你处理朝政,辨别大事理,还可以。以后,我离开京师的时候,可以委托给你了。可是,我听说你过于喜欢游猎。
李承乾严肃地:狩猎是训练军事,我为太子,不能荒废军事。
李世民拿出一个奏章:是,狩猎是为训练军事,可我说的是你过于喜欢。太子宫右庶子(张玄素)的奏章这样说。
李承乾:啊,右庶子当然说得对,看来我过度了。
李世民满意地点点头,拿出另外一个奏章,打开看了看,放下:你转呈给我的这个奏章,我看了。你做得对。
李世民又拿起那个奏章,掂了掂:这个高甑生,随我一路打天下,按情理我应该相信他,可是,他告李靖谋反,我又相信李靖不会谋反。如果是你来决断,你怎么决断?
李承乾:我不能决断。
李世民:你将来要决断的事里,会有很多这样的事,你要学会决断这样的事。第一,你要做什么?
李承乾:调查,再复验。
李世民:仍然是你怎么判断复验的结果?
李承乾:一件事情如果有隐瞒,常常会两次说的话有差别。从差别当中再去复验。
李世民看着李承乾,点头:好,好。但是你没有提到参验以前的案例。这就是读书的用处了。书总是告诉我们以前的经验,我们一生不会遇到那么多事情,读书无非是借鉴前人的经验,帮助我们自己。多听别人说,难听的,不同意的,要压住自己的怒气,否则别人就不会再说了。他们不再说的话里,有很多有用的东西,你也就再也听不到了。再叫别人说,是非常难的事情。
李?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