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阿喜》第72章


情,眼中却笑意盈盈,轻声道:“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我再没想到你会来都城寻我,你也想念我,是吗?”
我望着他微笑:“是。”
我的直接,反而让他怔了怔,忽而朗声笑了起来。
我脸上一红,挣开他的手,只管洗着菜,不再理他。
他只笑了笑,转身到灶前架柴蒸饭,动作熟练从容。
嗯,我倒忘了,纪玉这做家务活的功夫,还是我教的,当年只有十岁的他脸抹得像花猫一样,站在浓烟滚滚的灶前束手无策,不明白为何灶膛里柴木满满的,火却怎么也烧不起来。是我教他柴草之间必须有空隙,不能塞得太满,用吹火筒不能太用力,得力度适中……
只一转眼,那个像花猫一般狼狈不堪的小男孩,就变成了如今动作从容优雅,即使在灶前也风度不减的清朗少年。
我嘴角噙着笑,与纪玉相邻而居这几年的一些点点滴滴从脑海中流过,这大概也算是……戏文里说的“青梅竹马”罢?
嘴里顺口就问了出来:“你信中提到得遇恩人之女,不知道你的恩人如今可是在都城?怎么样了?”
纪玉手顿了一顿,站起身子,目光沉沉地望着我:“阿喜,我有件事,想与你说……”
他神情慎重,我也收了笑,慎重起来点了点头道:“你说……”
纪玉道:“我才到都城不久,就机缘巧遇,正好遇见了我的恩人宋伯父的女儿——宋怜柔。那时我才知道……宋伯父竟在几年前就患病去世了……子欲养而亲不待,我欲报宋伯父拼死相救之恩,竟也没这个机会了……”
他目光沉痛,我叹了口气道:“生死有命,你若是善待他的家人,也能尽一份心了。”
纪玉看了我一眼,道:“宋伯父去世后,宋家就败落了,可惜宋伯父是个忠肝义胆的大丈夫,两个儿子却是败家的纨绔,宋伯父一去世,就闹着分家,兄弟两人争来斗去,连原定给妹妹的嫁妆铺子和田产都给占了,好容易才将家分了,将自个的母亲也气得大病了一场,宋伯父有个女儿,名叫宋怜柔,与我同岁。宋家两兄弟都嫌弃怜柔这个妹妹,生怕妹妹出嫁时还得分了他们的家产做嫁妆,每天明讥暗讽的,宋伯母病了几年去世后,怜柔就被外祖母接到都城来住了。”
我气愤地道:“那宋家兄弟也太不是人了,怎么可以不赡养母亲,不抚养妹妹?亏还是说是官宦人家出生的子弟,连这理儿也不懂,也妄为人了。”
纪玉叹了口气:“一样米养百养人。龙生九子,这不肖子孙……虽说子不教,亲之过,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我道:“那宋家母女就这样忍了吗?宋夫人身为长辈、母亲,就任由自个的儿子欺负女儿?宋小姐就眼看着两个兄长连自个的嫁妆都占了,也就只好忍气吞声?若是我,拼着鱼死网破,也不会任人欺负了去。”
纪玉好笑地看了我一眼:“阿喜,不是人人都有你这般的泼辣,不是人人都有你这样的胆色气魄。宋伯母凡事讲究‘家丑不得外扬’,只一味地盼着两个儿子良心发现,却不知道她此举只会助长儿子的气焰,在分家时怜柔也只有十一、二岁,母亲都不站在自个一边,她又拿什么和兄长争?怜柔的外祖母家虽当时也是都城中的官户人家,偏生离宋家所在的湘州府太远,几个子弟都是不争气的,待听得信儿赶到湘州府,大局已定,又毕竟是外家,不好过于插手宋家事务……”
我冷哼一声,手里的刀没有停,熟练而快速地将小葱切成碎末:“可见人的路是自个选的,若是宋夫人能拿出当家主母的气派,两个儿子又何至于嚣张如此?只不知宋小姐如今如何?”
纪玉道:“她如今住在外祖母家,倒也是当小姐养着的。”
我点了点头,歪着头算了算:“宋小姐既与你同岁,如今也有十八岁了罢,尚未出嫁?”
纪玉沉默地看着我,好一会儿才道:“阿喜,宋怜柔……曾经与我有婚约。”
我一怔,手中的刀一偏,在手指上划了一道血痕,血珠滚了出来,不由得吸了口冷气。
纪玉忙拉住我的手:“出血了。你且去包扎一下。”
我一甩手,用力将他一推,道:“只是小伤,且不劳你费心,你只说说,这婚约是怎么回事?”
作者有话要说:改了一下错别字。
☆、74、婚约(二)
纪玉不再作声,只强硬地握起我的手;从怀里掏出一方干净的手绢替我将手指裹上。
我挣了一下;没有挣开;也就罢了;任由他替我止血。
生气是一回事;可还不至于因为生气而不顾自个的伤痛。
纪玉低着头;专注地将手绢两头打了个活结;长长的睫毛在火光的映衬下;在脸上投下一片淡淡的阴影;鼻梁高直;薄唇紧抿。
我咬着唇看着他,心里又是气又是酸,还带了点可恼的暖意。
包扎好了,他抬头看了我一眼,道:“好了。”
生气和冲动都是一瞬间的事情,如果能强硬地压制一会儿,便会冷静下来,人都是这样,此时,我的心绪了冷静了不少,呼了口气,在灶前的小墩儿前坐下:“好了,你可以说了。”
纪玉笑看了我一眼:“如今可以冷静地听我说了罢?”
我怔了怔,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原来他替我包扎伤口,还有这么一个用意,只冷哼了一声。
纪玉也顺手拉了一个矮墩,在我身边坐下,慢慢地道:“我一直未与你说这件事,是因为……我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所以你就打算瞒着我?像福家一样,将生米煮成熟饭再说?”一想起这件事,我心里压着的那一阵火气又开始上冒。
纪玉摆了摆手,有些无奈地道:“你看你,脾气还是这样,听上一句半句的就开始生气。”
我扭头看向一边,抿着唇没做声。
他道:“这还要从十年前说起。那时我爹在老靖南王手下当差,任的是四品的官职,宋伯父任的也是四品的官职,但任的是闲职,这倒合了宋伯父闲云野鹤的性子。我爹却是个事事操心的主儿,可这样性情截然不同的两个人,却偏偏是一对知己好友。两家也是门当户对,在我和怜柔才八岁时,两家便替我们订下了亲事。谁知过了两年,靖南王落难,我爹被有心人陷害,牵扯上靖南王谋乱一事,还是宋伯父帮我逃得性命,此事我亦与你说过……”
我点了点头,纪玉道:“宋伯父因一向任的是闲职,又生性淡泊,在此事上受的牵连并不大,只官降了两级,担了个六品的闲职。而此时,我已是家破人亡,纪家从与宋家平等,到云泥之别,宋伯母对我寄养在宋家颇有微辞,一是怕我连累了宋家,二来,也因我与怜柔的亲事,生怕委屈了怜柔……这是人之常情,我并不怪她。”
我点了点头道:“所以你就离开了宋家,带着纪正独自出去谋生?可你对宋小姐,一口一个怜柔叫得亲切,是因为小时候你们两家的情分?”
纪玉怔了怔,嘴角露出一丝苦笑:“我与怜柔打小相识,在我小时候,两家来往颇多,又因为年幼,对子女玩笑并不避嫌,后来定了亲,结亲是笃定了的事儿,两家为了打小培养两个孩子的感情,也没有多加干预……”
我喃喃道:“我还说我与你是青梅竹马的情分,原来你和宋怜柔才是……”
纪玉苦笑一声:“那时年幼,虽已懂一些事情,但并没有其他想法,我只是将怜柔当妹妹当同伴看而已。我小时候是个淘气的,怜柔也是,两个人只顾着淘气了,哪还有什么想头?家逢大变,一夕之间逼着人长大,我明白了宋伯母对我的嫌弃,也因对宋伯父心怀感恩,不想拖累了怜柔,便起了离开宋府谋生的想法。那时怜柔年纪尚小,纪家变故也是众人皆知的,我逃得性命住在宋家也甚少人知晓,不少人还以为纪家一门已经绝了,就算那时怜柔退亲,也无人质疑,是以,我便留下婚书,留了信给宋伯父,将这门亲退了的意思与他说了。我以为……这门亲事就这样断了……”
“此后数年,我与纪正在柳树村汲汲求生,以的不过是个农户人家的身份,既无能力,报恩又从何谈起?我一心想着出人头地后再报宋伯父相救之恩,怜柔与我同岁,又得了我退亲的书信和信物,那时也定会已经另觅良人,相夫教子了……可我没想到的是……宋家竟会在这几年中败落,怜柔竟尚未出嫁。”
我静静地听着,问道:“那……宋小姐未出嫁的缘由……是什么?”
纪玉垂下眼帘,扭过头去,想了一会儿,才慢慢开口:“……闺秀婚嫁事,实不是我该过问的,但我打听了一下,一是因她的两个哥哥纨?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