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粱遗梦》第3章


霰Ρ此频摹J怯辛诵纳先税桑俊?br />
小妮子狡黠的笑了,红着脸说:“可惜不知道那人的名字,更不知道他娶妻了没有。”“傻丫头,终于开窍了呢。”两人相识而笑,温馨的抱在一起看着湖上的景色。
等淳于正病好后,已过了三天。再想起雨天那个送伞的人,淳于正心里一紧。怎么会有这么奇怪的感觉?
“少爷。”小林子神秘的探了脑袋进来,给淳于正使了个眼色。“怎么了?”淳于正轻声应着。这小子一向都不藏事,怎么今天倒神秘兮兮的。
淳于正惊讶的看着那一盆红色的珊瑚,艳丽的色彩让他移不开眼。“早上起来才发现的,放在少爷房门前,还有一张字条。”小林子献宝的呈上字条。俊逸挺拔的字迹,令淳于正心情愉悦。“愿笑口常开,附珊瑚一盆。”
“真漂亮啊,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珊瑚。老爷藏的还不如这一半大呢,色泽也没这艳丽。”小林子看的啧啧称奇。只有淳于正看着红色的珊瑚,胸中一股暖流捂热了他的心。不知道送东西的是什么样的人。
自从那盆红珊瑚神秘的出现在淳于正房门外,隔三岔五便会有新鲜玩意送来。常年不受关心的淳于正却感激在心,送礼的神秘人从来不曾出现。有段时间出于好奇,守了几个晚上也没见个人影。隔天的早上却仍然会有新的礼物。不知不觉竟也放满了小半间屋子,并不宽敞的屋子显得有些拥挤。若是被哥哥和后娘们知道,恐怕他也说不清了。送礼的那人似乎懂得他心思,连续几日都没有再送过一样东西。这倒令淳于正感到失落。
一年一度的上元灯节,哥哥们陪着嫂子们都出去赏灯了。淳于福也置办了一桌好菜和他的五位妻妾共度节日。毫无悬念的,淳于正还是孤单一人,不知是淳于福真的讨厌这个儿子,还是后娘有意孤立他,好好的一个少年,现在只能在油灯下抱着几卷书,品位孤独。
“少爷,今天是上元节,外头可热闹了。咱们出去逛逛吧。”那双兴奋的眼睛看得淳于正无可奈何,小林子比他还小,当然更喜欢热闹了。“依你,想来爹他们也不会发现。”换上新置的衣裳。虽说是新置,不过是老陈细心的把几位少爷做剩的布料留了下来,倒也正好做出一身新的衣裳。这衣裳刚送到淳于正手里时,感动了他很长时间,含着泪连连向老陈道谢。仔细一想,大概有一年多他没有新衣穿了。
“果然是人靠衣装呢,少爷你穿这身新衣裳真俊啊!”小林子不忘狗腿的拍拍马屁,他是真心喜欢这个一点也不势力更不会瞧不起他的小少爷。何况还是一个相貌出众,平易近人的俊俏少年。淳于正拍着小林子的脑袋说:“只是苦了你,我很没用。不像哥哥们那么有钱,你跟着我也好几年没添新衣了吧?”“少爷……我一点也不苦。小林子知道这个家里只有少爷一个人是真的对我好,跟着你我愿意。”被淳于正那么关心,小林子感动的一把鼻涕一把眼泪。
街上真是热闹啊。远远就能瞧见,一盏又一盏的彩灯挂在各家店铺、食肆的门头上,姑娘小伙在阑珊的灯火中暗送情意。有猜灯谜的、有扎灯笼的,小贩们乐得吆喝着。高处酒楼里,有钱人家的公子们正谈笑着把酒当歌,美丽的姑娘弹着好听的小曲,似乎是唱着有情人终成眷属。梳着小辫的孩子骑在父亲的肩头,圆溜溜的眼睛注视着人头攒动的长街。
小林子掩饰不住兴奋,一会大喊那个姑娘好看,一会又买上几串糖葫芦往嘴里塞。淳于正笑着看向身边幸福的人群,心中的冷清却向遭到挤压般,一点一滴的释放出来。“少爷,咱们去猜灯谜吧。”淳于正颔首同意,随着小林子向人潮走去。
说来许是缘分,当日滂沱大雨中淳于正将伞给了粉衣少女,竟在那位姑娘心中埋下了爱情的种子。今日乃是上元,各家的姑娘都对这个日子充满期待。平日不能出门的小姐们,在这样热闹的节日里出来,不仅是为了赏灯,有一部分对一见钟情抱有幻想的姑娘怎么能错过今日?
路人纷纷打量起那位身着鹅黄色衣裙的姑娘,虽未施粉黛,却格外清丽动人。俏丽的眉眼闪烁着年轻女子特有的狡黠,红润的嘴唇上沾着未干的糖渍。一旁的小丫头不放心的责怪:“小姐,咱们出来应该多带几个人的。那些人看你的样子真吓人。”刚说完,便发现她的小姐嘴上沾满了吃糖葫芦后留下的痕迹。“哎呀,快擦擦。你哪里像个姑娘啊。”边说边替她擦去了糖渍。“小叶子,你罗嗦死了。”活泼的姑娘抢过丫头的丝帕,一溜烟跑向猜灯谜的台子。
许多以才学出众的年轻学子纷纷在人前展示着各自的才华。却遭到那个活泼少女的白眼,她甚至轻声说着什么沽名钓誉之类的字眼。虽然轻声还是被几个年轻学子听见,纷纷向她侧目。淳于正见小林子喜欢灯谜的奖品,只好也上了台子猜起灯谜。他哪里知道,台下一双炽热的眼睛已经缠着他放不开了。
主人出的是“龙腰鹤背无多力”打一句诗。众人纷纷开始思考,淳于正笑了笑,说:“有了。”主人颇为惊讶的看向他,没想到这个年轻人这么快就知道了谜底。“公子请说。”“是难于上青天。”主人投去赞赏的目光。“公子怎么知晓的?”
“一道人既饮酒啖肉,复服食丹药,冀可以成仙。一日,有鹤落于观中,道人自忖白鹤来迎,升天在即,于是欣然跨上鹤背,不料身躯肥重,竟压鹤死。次日鹤主寻来,控于县衙,道人遂吃官司。有滑稽子作诗戏之曰:“啖肉先生欲飞升,黄云踏破紫云崩。龙腰鹤背无多力,传语麻姑借大鹏。”李白《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因知青天之难上,仅是就蜀道之难登而作形容、譬喻并夸张之的,并非登蜀道真的比上天还难。谜则从“难于”二字上着眼,而将这种形容落在实处:“鹤背”固“无多力”,岂非给“上青天”飞升成仙造成了困“难”?故“难于”二字,实有别解在焉。”
“哈哈,公子说的好,这玉笔洗就是公子的了。”主人说着就将台上的玉笔洗呈给了淳于正。弄的淳于正有些窘迫,毕竟在人前说这么多话,还是头一次。略红的脸颊低了下来,手上拿着笔洗,口中忙道:“多谢了。”扭头拉上小林子就下了台。主人含笑道:“这位俊俏的公子是今晚猜谜第一轮的胜者,下面是……”
“少爷,你真行啊!那些个学子都和呆子似的,只有少爷才思敏捷,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小林子还想把少爷夸奖一番,却被淳于正打断。“这个给你,下次我可不干了。”羞红了脸的淳于正把玉笔洗塞进小林子的怀里,自个儿跑了。留下小林子一人叹道:“都这么大人了,还那么害羞。”
第六回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下)
淳于正心里边责怪小林子,边为自己会这么害羞感到气恼。因为他就是一个既胆小又软弱的人。护城河的河水在月光的照射下闪着粼粼波光,水面上飘着许多点亮了蜡烛的小灯,应该是情人们放的吧。忽明忽暗的烛火触动着淳于正的情绪,再次想起了正在和一家人围坐桌边的爹和去世的娘,一种叫寂寞的感情原以为已经被刚才的灯谜会消散,谁知朦胧的灯火还是点燃了他渴望爱的心情。不争气的泪水再次流了下来,怎么现在的自己这么容易落泪?
视线被泪水模糊着,耳畔响起的声音却让他立刻认出了来人。来人手持一盏檀香木做成的精致花灯,微热的烛火将檀香木特有的香味一点一点的烘烤出来。“你在哭吗?”是那个人。淳于正不明白自己为何会如此激动,竟忘记眼前的其实是个陌生人。他紧紧抓着那人的衣角,晶莹的泪水沿着光滑的脸颊缓缓流着。那人美丽的黑色瞳仁,似乎在抗拒着淳于正有些任性的目光,几经闪烁,终于微笑着替他拭去泪水。“这位小兄弟,你认错人了吧。”“没有!那天你给了我一把伞。”淳于正近乎坚决的否定了那人的说法。他认得,更记得这个人的声音,他的衣饰是那样特别,尤其是他的手,那样的温度,他怎么会忘记?
那人没有说话,也不在乎淳于正紧紧拉住他的衣角。单手扶过淳于正纤细的腰,沿着河岸慢慢的走着。一切是那样的自然,似乎他们本该是这样。淳于正心里更加肯定这个人就是送伞的人,也许近日来的神秘礼物也都是他送的。
夜风吹过,那人的鬓发被吹乱。淳于正一直看着他,根本不曾关心身边的景致和热闹的人群。“你要把我吃了吗?”被那人一说,才发现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