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败》第18章


吕不韦:胡雪岩生逢社会大变乱时期,他善于适应乱世,把握方向。在当时闭关锁国、妄自尊大的社会圈中,他能够出于商业利益的需要较早地和洋人做生意。他利用亦官亦商的身份,为左宗棠购买洋枪、洋炮,筹办洋务,并向洋人筹借巨款开我国外债先河,形成了他在上海的买办垄断地位,这就是他的道。在行事风格方面,胡雪岩具备一名成功商人最重要的素质,即为人忠厚,人情通达,眼光敏锐,手腕圆活,富有人情味和豪侠气,加上办事勤快,能言善道,这就是张先生说的基本素质。
王熙凤:那么,〃胡雪岩现象〃的特征具体表现在哪里?
张之洞:首先就是胡雪岩的眼光或者投资策略,明明是无可救药的赌徒,胡雪岩却成功地利用他善于应酬的技巧,为自己赢得了事业上最重要的伙伴并成为该生意的最有力的帮手;明明是落魄潦倒的文人,胡雪岩却能够把他充分调动起来,尽自己所长,还结拜为兄弟。本来官场和江湖势不两立,洋人和官府存有间隔,而胡雪岩却能够巧妙地周旋于他们中间,和他们携起手来做生意。这种作为,一般人想不到,更做不到。而胡雪岩却想到了也做到了,这就是他令人赞叹、令人称奇的地方。
王熙凤:这可能就是中国官场特有的〃关系学〃,但从商业角度分析,这叫什么?
张之洞:应该叫〃借势〃,就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意思,呵呵。
吕不韦:张先生把这个成语用在这里,语意双关。但我觉得叫〃造势〃可能更恰当一些。借势最重要的素质是眼光、胆识以及善变的个性,但造势不惟如此,它还需要过人的胆识和非凡的商业谋略。胡雪岩十分注重〃势〃在自己商业经营中的地位,他在商不言商,而是花费很大精力去造势。他一生的商业活动就是从构筑官场势力开始的。他通过资助王有龄、黄宗汉、何桂清、左宗棠这些地方官吏和朝廷重臣,通过为他们出谋献策,出资出力,把他们的功名利益与自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而达到一种〃一日不可无雪岩〃的效果。
王熙凤:刚才二位谈到经商的基本素质,上文又提到借势问题,可能许多朋友已经具备经商的素质,他们还希望了解一下怎么借势?能不能请二位先生再接再厉,继续谈一下?
张之洞:投其所好,就这四个字。
吕不韦:对。人总有自己的喜好,对好财者馈以财帛,好色者赠以美妾,好义者激以义气,富有者赠以〃面子〃,可以说无往不及。人有某种嗜好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什么都不喜欢,这种人最难对付。
王熙凤:经验之谈呵。胡雪岩既忠厚老实,又怎么〃无商不奸〃?他究竟赚谁的钱?
第34节:第二章 不识时务,缺乏变通(11)
张之洞:忠厚是本性,狠只是手段。胡雪岩的处世哲学是〃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仇人多堵墙〃,与人交往,他处处为对方着想,胸襟宽阔,豁达大度,不计小怨,做的是大买卖。至于究竟赚谁的钱,我也搞不明白,总会有人亏损,否则,怎么会……
吕不韦:呵呵,你们这是一种偏见。商场的最高境界就是〃互惠互利〃,他已经达到这种境界了。
张之洞:吕先生谈的是问题的一面,如果单从企业经商的角度分析,还是借势。
吕不韦:那就借势吧。在中国经商肯定需要借势,可以这样说,一个商人如果不懂得借势,他取得的成就肯定很有限,问题在于借势后,应该怎样把握自己。
王熙凤:吕先生的意思是所有成功的商人都需要借势?
吕不韦:嗯,是这样。胡雪岩借左宗棠的势力,发展自己并没有什么错,这种借势也相当的成功,问题在于他没有能力把这种势继续保持下去。
张之洞:我本来就是政府官员,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政府公务员,胡雪岩是〃商而优则仕〃,我是〃仕不优而商〃,经商也是我的工作,所以,我尽管是政府公务员,从商人的角度分析,也算是官商517Ζ,经商需要资源,我的资源就是〃湖广总督〃这个职务,所以,我也同意经商必须〃借势〃这个观点,只不过我借的势是朝廷,是政府,而不是某一个官员。
吕不韦:严格来讲,胡雪岩在借势方面并不是什么败局。相反,他借左宗棠的势力发展自己是非常明智的。有人会说,如果胡雪岩借李鸿章的势力发展自己,可能不会出现最后的悲剧。实际上,这是一种一相情愿的事,借势不但需要眼光,更需要机遇,在胡雪岩的时代,投资左宗棠需要很好的眼光,他的事业就是机遇,胡雪岩都把握住了,所以,在借势方面,胡雪岩没有遗憾,也没有什么失误。
王熙凤:张先生怎么考虑这个问题?
张之洞:这也是盛宣怀能借李鸿章的势,而与左宗棠没有任何关系的原因。我觉得,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胡雪岩借势,而在于功成名就后的胡雪岩不善于把握这种势,在借来的势力出现危机的情况下,胡雪岩不能或者没有很好地处理这个问题,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王熙凤:张先生的话题更深刻了,大多数企业家都知道借势,也会借势,但当自己借的势出现问题的时候,他们常常会手足无措,出现决策失误,这时候,往往就是企业出现危机的时候。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张之洞:这个问题很大,不好回答。有时候,你未必能借势,吕先生刚才说得很好,借势不但需要眼光,更需要机遇,所以这个问题我不好回答。就像吕不韦先生当初借势转变自己的商人地位一样,这个问题,还是请吕先生回答。
吕不韦:(笑)我申明一下,当年我投资秦子楚并不是借势,子楚当时根本没有什么〃势〃,我遇到他的时候,他还在晋国做人质,除了一个〃贵族头衔〃虚名外,几乎一无所有,每天花销还很大,嘿嘿。
张之洞:(笑)贵族头衔也是一种势,不过这种势不明显而已,否则,你也不会动心,更不会投资,对不对?
吕不韦:你说得很对。我当初做生意赚了一些钱,但并没有想到以后会干成那么大的事情。后人说的,我如何花钱贿赂华阳夫人,如何快马加鞭偷渡黄河,冒着生命危险,送子楚回国继位,还说秦始皇是我的儿子云云,那是以讹传讹,事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我们是在晋国一家高级宾馆中见面的,我当时宴请生意场上的朋友,子楚是秦国的贵族子弟,尽管身为人质,还是比较自由的,衣食无忧,金钱无虑,身在异乡,比较孤独,经常在这里玩,我们就这样认识了。一来二去,大家成了好朋友,子楚帮我介绍了许多秦国的朋友,我因此赚了许多钱。所以,他有什么困难,我也会帮助他的。其实,子楚是个标准的贵族世家子弟,非常神经质,远没有帝王将相的宏图伟略和世家子弟那种从容不迫的气质,如果单从才干上讲,他只能做个诗人或者作家什么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那种投资。
第35节:第二章 不识时务,缺乏变通(12)
王熙凤:吕先生很直率!但子楚毕竟是在你的帮助下继承了皇位,这一点,吕先生不会否认吧。而且,我觉得,子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子楚生了一个改天换地的好儿子,这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从这个角度看,吕先生真的改变了中国历史。
张之洞:我也这样想,谁都不能否认这个现实。吕先生从一名商人转变为一个政治家,其借势也是非常成功的,更重要的是吕先生从借势发展到〃造势〃,培植了自己的势力,让一帮文人编撰出《吕氏春秋》不算,还做了十几年的太平宰相,立功、立言、立德,人生的三种境界都达到了,这种丰功伟绩也是我这种人难望其背的。
吕不韦:我的结局并不完美。这怎么解释?
张之洞:那是因为你遇到了超迈古今的千古一帝,他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天才,做他的敌人也是一种荣幸,你死在他手上应该是一种幸运。你难道敢否认,你的名垂青史很大原因不是因为秦始皇?
王熙凤:张先生锋芒毕露,但他说得有些道理。
吕不韦:我不否认。而且,我特别希望有这样的儿子,可惜……
王熙凤:中国人一触及男女关系的事情就解释不清,你还是不要解释好。浊者自浊,清者自清,哈哈。
张之洞:列宁说,创造历史的人,是不怕弄脏自己的手的。吕先生还是不要有那么多的顾虑。
吕不韦:(急辩)我的手本来就很干净!再说,我没有弄脏自己的手啊,今天根本不是讨论我的问题。你们这是……(观众笑声)
王熙凤:没看出来,吕先生非常?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