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败》第39章


多尔衮:这是天意。吴三桂自知寡不敌众,急派人致书我朝,请兵求援。我见信后疑虑有诈,同意吴三桂出兵,条件是吴三桂必须降清。吴三桂当即答应。我这才下令清军从连山、宁远一线昼夜兼程,逼近山海关。李自成抵关当日,向吴三桂发出最后通牒,又要吴襄阵前劝降,被吴三桂断然拒绝。李自成立刻部署兵力:以唐通两万骑兵绕道长城,与关内农民军夹击吴三桂;自己率领精骑由正面攻关,形成东、北、西三面合攻之势。吴三桂在李自成的重击下,退至城下。这时候,我军已抵达山海关外15里处,不敢贸然出战。吴三桂眼见陷入重重包围之中,军心动摇,我军又按兵不动,急忙亲自冒险出关至清营,拜见我军,表示愿剃发称臣。我八万八旗劲旅当即入关,令吴军以白布系肩为标志接应。吴三桂下令开城门,于是山海关大门洞开,清军分三路飞奔进关。李自成面对我军的突然袭击,猝不及防,全线溃败。李自成退至永平,不久又仓促西撤,我军顺利进驻北京。从此,我大清集团问鼎中原、取代了明王朝的统治。
王熙凤:多尔衮先生好口才,有点像说评书。
侯朝宗:但这么说来,李自成在军事上并没有什么失误?从战略上讲,吴三桂好像也没有什么错误,他如果选择李自成……
多尔衮:那大清集团肯定不会轻易入关,甚至不会入关。这就是吴三桂的历史作用。最大的失败者应该是李自成,他的失误表现在对待吴三桂的政策方面。
侯朝宗:这又是战略问题。
王熙凤:那么,怎么看待顾炎武为大顺集团作的战略方案?
多尔衮:刘宗敏已经讲得很清楚,清谈误国未必没有道理。
侯朝宗:呵呵,看来,我也应该吸取教训。
第73节:第五章意得志满,急躁冒进(12)
多尔衮:你是作家,又不是政治家或企业家,你需要吸取什么教训呀?
王熙凤:今天来的有许多企业家,他们应该从本案例中得到什么教训?
侯朝宗:客观来讲,我们许多农民出身的企业家,功成名就后也保持了许多可贵的品质。他们生活朴素,不事奢华,坚持〃集体领导制〃,这和李自成是相似的。但许多经营成功的企业在这种原则下,还是失败了。
多尔衮:我觉得有两方面因素:一是人才问题,二是侯先生谈的战略问题:李自成从起事伊始,就一直没能脱掉流寇习气,只知攻城,不知守土,只知征兵,不知抚民,只知招降纳叛,不知大力培养自己的政权建设骨干。
王熙凤:难道牛金星、宋献策不是人才?刘宗敏又怎么说?
侯朝宗:《宝丰县志》记载,牛金星是个〃颇涉风角六壬诸书〃的江湖术士。至于宋献策,史书上说他〃善河洛数〃,也就是山大王所挟聘的〃牛鼻子道人〃,凭借〃十八孩儿当主神器〃一句谶语博得李自成欢心。这些人,连远见卓识都谈不上,怎么能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张良、萧何相比?至于刘宗敏,既无韩信、薛仁贵胸中的奇谋韬略,也无常遇春、李秀成的能征善战,请问怎么算从龙之臣?
王熙凤:没有战略难道能打遍天下?还有没有第三?
多尔衮:我们并没有说李自成没有战略。相反,在某种程度上,李自成的战略是很成功的。他能进入北京,而张献忠没有进入北京,这就是他的成功之处。另外,对于麦肯基战略方案的未置可否也正是他的聪明之处。
侯朝宗:此话怎讲?
多尔衮:从本意上讲,李自成未必不希望有叔孙通式的人物出现,牛金星的理解未必不正确。问题在于你们的方案的确不合时宜。李自成非常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如果拒绝方案,很可能伤害牛丞相的自尊,如果全部采纳,刘宗敏肯定不答应,他需要在牛金星和刘宗敏之间建立权力平衡,这就是他们的方案。尽管一无是处,但大顺集团仍然允许这个方案执行下去。
王熙凤:那么,李自成的失误究竟在什么地方?我还是不了解。
多尔衮:除了上面谈到的战略问题,还有一个核心问题在于策略问题,李自成进北京后,没有能力控制飞扬跋扈的创业元老,这是他致命的失误。
侯朝宗:他有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多尔衮:肯定意识到了。从《史记》中寻找答案以及对刘宗敏和陈圆圆爱情的激愤就是很好的例证。
王熙凤:那么,既然意识到了,为什么还是没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
多尔衮:(笑)你意识到的问题,未必有能力解决。这是需要策略的,未必每个人都能学会。像赵匡胤那样〃杯酒释兵权〃的天才人物毕竟是少数。
侯朝宗:用像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对付功臣的方法来解决刘宗敏的问题如何?
多尔衮:那大顺集团肯定完蛋得更快,不要说进入北京,连西安都进不了。
侯朝宗:那怎么解决刘宗敏的问题?
多尔衮:别人我不知道,但是,对付刘宗敏这样的部属,我肯定会采取雷霆手段,呵呵,开个玩笑。
王熙凤:(诡谲一笑)什么叫〃雷霆手段〃?
侯朝宗:洪秀全对付杨秀清的手段如何?
多尔衮:嘿嘿,你们不用问了,我也不会说。这事情并没有发生在我身边,我也没有认真考虑它。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我肯定会借鉴洪秀全的某些做法。
王熙凤:本期节目快结束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怎么解决飞扬跋扈的创业元老?
多尔衮:〃杯酒释兵权〃当然是上策。但是,不必走极端,各企业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因人制宜,合理设置。我的主要观点:必须从制度体制方面解决。第二是欲速则不达,需要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
王熙凤:从经营管理的理论角度分析,应该怎么办?
侯朝宗:我觉得,处理元老功臣意识的重要原则在于预防。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把这一思想运用到企业中,就是预防式管理。具体来讲:1。 适当强化组织内专业分工。既可提高效率,降低工作难度,又可防止居功自傲。当分工比较细化时,个人工作对公司总体工作的影响就不是很大,员工居功自傲的资本就会减弱。2。 建立预防居功自傲意识的企业文化。企业创业阶段就应该制定相关的条文和制度,确定企业的用人和提拔标准,强调按照能力分配岗位,而不是资历。要在所建设的企业文化中,给新员工营造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样,居功自傲就没有发芽的土壤。此外,一旦出现苗头,就马上对相关员工进行处理,这时候的处理成本很低,被处理者的抵触情绪也没有那么激烈。
王熙凤:假如居功自傲行为已经形成,像刘宗敏那样,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多尔衮:我这里只有一些原则性的东西,不会有具体的方案:1。 可以把居功自傲的创业元老派到外面学习,一方面可以提高他的能力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把其居功自傲的表现和危害隔离于公司之外。2。 把他们调动到与其能力相适应的工作岗位上。当然,必须采取一些缓冲的辅助手段,或体外持股或荣誉称号或物质上的奖赏等,其最终目的是减弱他们对集团的影响。
王熙凤:对不起,本期节目时间到了,多谢二位参与。今天的节目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小链接
多尔衮(1612…1650),满族,和硕睿亲王,清顺治初皇父摄政王,军事统帅。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1612年11月17日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老城)。史称他〃倡谋出奇〃,并赞誉说:〃首先统众入关,扫荡贼氛,肃清宫禁,分遣诸王追歼流寇,抚定疆陲,一切创制规模,皆所经划。〃九岁时,与弟多铎被合立为一个和硕额真,同掌一旗。1650年12月31日病卒于喀喇城(今河北承德市郊),年仅39岁。追尊为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不久,追论生前谋逆罪,削爵。乾隆四十三年(1778),复睿亲王封号。多尔衮谋勇兼备,能重用汉族谋臣和将吏。统兵驭将,赏罚分明。善于把握战争全局,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尤其能掌握时机,一举挥军入关,确立了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
侯方域(1618…1655),字朝宗,河南商丘人。明户部尚书侯恂之子,祖父及父辈都是东林党人,均因反对宦官专权而被黜。他出身商丘的大家族,少年时就有才名,后来参加了当时的爱国团体复社,和朝廷中的阉党进行过斗争。与方以智、陈贞慧、冒襄号称〃南明四公子〃,还在家乡组织过一个文学社团雪苑诗社,也是一时之雄。他诗文兼擅,与魏禧、汪琬被称为〃国初三大家〃。著有《壮悔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