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于书中》第32章


“哦?都预计到这一步了,不愧是本市最有名的警察,或者说侦探?来吧,”男人在坟墓前坐了下来,把自己的帽子压低,“好好说说您的推理让我欣赏欣赏吧。”
“你真要听吗?又臭又长的故事。”
“说吧,从原点开始。”
B君站在那里,向斜下方瞟了男人一眼,帽子压得太低,无法看清他的脸庞,不过现在这已经不重要了:“那我就开始说了,老伙计。”
那男人坐着点了点头。B君转过头不再看他,直视着正前方,开始了自己的叙述:
“不过你说的原点。。。。。。我们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算起呢?我真的不知道这所有一切的原点是哪里,是那本书获了奖?还是D君的采访?还是追溯到高中时代?”
“从第一桩案件开始。”
“好吧。第一起案子,是在三月四日晚间二十一点三十分至二十二点发生的。。。。。。”
“这我知道。”
“你还是那么难伺候,那你要听什么?”
“思路。”
“思路?说实话前三起案子发生之后,我一点思路都没有。如果在这个时候你收手的话,这些案件会变成永远的悬案。
“因为前三个案子基本上是如出一辙,一样的食品,一样的毒物,一样的无关紧要的目击者,一样的精心选择的地点和投毒时间,没有留下破绽。这个时候我没有任何办法,只能任凭事态发展。我能做的判断,比如说,作案人对地点的熟知,对投毒的精确掌控,等等,只能让我把目标范围从一亿人缩小到五千万人,说的明白一些,如果不结合后边的线索,这些推断什么用处也没有。
“所以在这段对于警察来说毫无希望可言的日子里,我只能做侦探了。分析作案的动机成了我必须做的功课。杀人,在大多数案件中是目的,但在连环案件中可以是完成目的的手段。在这一系列事件中,这三起案件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呢?是目的还是手段呢?考虑再三,我认为不能把这三件案子作为目的来想。因为这些案件——以门外汉的眼光来看有难度——但如果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优秀的心理素质的话,想让我们当警察的缴械投降实在不是什么难事。换句话说,如果这些案子仅仅是源于变态的挑战警察的心理,那实在是得不到什么满足感。而其他同样变态的动机呢?单纯的模仿?仇视这些流浪汉?造成社会恐慌?如果作案人心里有这些阴暗的特质,那他的内心必然被冲动,敏感,血腥等词汇占据,这样的人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冷静,残酷,精确的完成三次克隆一般的完美杀人,更重要的是,决不会选择毒杀这种最低调的暴力。所以这三次杀人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在三起命案之后,我能得到的顶多就是这些了。然而关键的是,这些手段的目的在于什么呢?我不知道,也不能根据大家对于作家的仇人的猜测而妄下结论。在其后,我等待着事态的发展,甚至幻想着在必然会发生的第四起案件的侦破中,能不能像书中写的一样,洞察出你的破绽。可是这时候,故事完全没有按照书本说的发生,却插入了两个重要的插曲,A君夫妇的先后自杀。
“先抛开A君的自杀不说,这个我会在一会儿详细说明,我的整个分析得以向前进一大步,完全得益于可怜的她的惨死。这也算是你露出的第一个破绽吧。那个伪装自杀的现场实在是业余了点,连D君都能看出来她是死于他杀。然而这不是重点,我在乎的是,以你作案的精明,怎么会给我们留下机会呢?这必然有更深层的原因。这时候我要分析的是你留下的把柄。你很明白,官方一定会把她的死因归为自杀,因为以当时的形势,没有哪个警察局会自己给自己找这么大的麻烦,所以我们先不去分析那些警方也能看出来的疑点。我们单纯分析只有了解C老师的人才知道的怪现象,那份不是手写的遗书。
“如此缜密的计划却要因为一封遗书露马脚,而你却必须要冒风险留下这封不可能是她留下的遗书,为什么呢?让我们来回忆一下遗书的内容,首先是无关痛痒的——在那时候我还觉得是无关痛痒——让我们外人不要去拜访他们夫妇的故居,其次是重要的交待,警察A君和记者D君必须负责照顾孩子。这是为什么?只有我们俩最清楚这不是她自己的遗书,可是却有人在伪造遗书内容的时候完全体会到了他们夫妇的心情,这个人会是谁呢?
“此时的我经历着巨大的痛苦,一边要去做自己作为一个警察该做的事情——调查那桩连环毒杀案件,一边要去考虑她的死。我隐约看到了这两个事件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试图把两件事情合在一起理清思路,可是明明离得很近的两件事情,你就是找不到交点。
“况且我不能继续再往下想了,因为我的身份是警察,我必须回到全区警察的重点,就是毒杀案。我毕竟不能明目张胆放着本职工作不干,大张旗鼓的去调查一件没有立案的‘自杀事件’,不管在我看来它和我的本职工作有多大的关联。同样只想到这一步的是D君,因为他一直在被密室的事情困扰,并且由于执著于此让自己绕了很大的圈子,思路几近停滞。何况就在他想不出来个所以然的时候,他遇到了自己更没有想到的事情,第四起案件发生了,他成了唯一的目击者。
“这个让D君手足无措的事情倒让我找到了两件事件的交点,我在这个时候基本能确认了,所有的事件都是围绕着我,A君,C女士,D君展开的。当时的状况是什么?两个人因此身亡,一个焦头烂额,一个成了首要的嫌疑犯。是谁要跟我们四个人如此做对?而这个人首要的目标到底是我们中的谁呢?
“首要目标,是我那个时候主要的关注。只有抓住了首要目标,我才能抓住动机,顺藤摸瓜。首要目标会是我么?这是我的第一个排除,如果费了这么多周折只是为了让一个警察心情不好,工作忙,那实在是有点说不过去。会是D君么?可是那个时候凶犯所做的只是让他成为了嫌疑人,这完全是在案件范围内的栽赃陷害,必然只是为了让警方的目标产生混乱,保全自己,所以肯定不是首要的目的。那剩下来的只能还是已经死亡的两人,A君和她。
“究竟是谁?这个时候我更倾向于你的真正目标是她,我也在和D君的谈话中提到过这点。因为她是明显的他杀,杀人者无疑就是投毒案的元凶。可是这时候,我也有些迷茫,如果以此为目的,你已经得手了,完全可以停下,为什么要按照书中情节继续毒杀呢?就是要陷害D君吗?
“由于线索奇缺,我的思路不得不暂时停止了。可是很快,第五个案件不期而至。你用的是毛地黄。说白了还是陷害D君。案件发生至此,陷害D君反而成了你的主要任务。我不得不想,你不厌其烦的陷害D君是为什么?从第四起案件开始,你连续两次陷害他,你的目标变了吗?这时再回头想C老师的事情,难道目标不是她?难道连杀她都是手段?只是为了再去陷害D君吗?不,这绝不可能,你的首要目标必然是C老师的性命。可这时你通过继续杀人陷害D君是为什么呢?
“有三种可能性,第一,按照警方的思路,其实D君就是凶手。这是我首先排除的。最主要的是我很了解他和那对夫妇的关系,我找不出他的动机。而且没有人会在投毒以后故意安排自己做第一目击者,又在之后的毒杀案中用和自己有些许关联的药物。
“第二,如果凶手不是D君,那么让D君受到怀疑对凶犯的实际操作来说,最有把握。这很明显,犯人很了解D君的家庭住所附近情况和他本人的作息时间,甚至连他加班的时间都很清楚。最重要的是,他知道D君有心衰的毛病,老实讲,这点连身为好友的我都不知道。
“第三,如果凶手不是D君,那么让D君受到怀疑对凶犯的自我保护来说,最有好处。他必须让D君当他的替罪羊,而不是别人,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他察觉到了,D君通过自己的调查,已经开始怀疑你了,让这个危险的对手自己深陷被怀疑的困境而不能展开调查,忙于自保,就此收手,这是你必须要做的。
“所以综合第二点和第三点,我认为你有理由,有条件加害D君。对我来说很可惜,如果不是因为你的精心算计使警方对D君开始盯梢,而这盯梢又引起他的警觉的话,我很有可能会和他联手在当时就破掉这个案子。但是由于他误会了我,以为我也将他当成了嫌疑人,而疏远了我,这才使你的后两桩命案得以完成,当然这两桩命案也是为D?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