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可乐经济学》第28章


呐既挥∠蟾煽俊?br />
本章最后一个例子说的是,成本效益原则有时候能带助我们理解表面上毫无意义的信息。
为什么商店会在窗口上张贴“导盲犬可入内”的海报?(英里斯 · 赫尔南德兹)
很多商店会在窗户上张贴海报,告知消费者本店的政策。比方说,有些商店不允许顾客赤足或赤膊入内,禁止吸烟、禁止携带宠物的店也越来越多。然而,尽管宠物不得入内,但商店总会领外贴张告示,说导盲犬允许入内。但不管是导盲犬还是它们的主人,都看不到这些告示,为什么要多此一举呢?
有视力的顾客没有导盲犬,因此也就不需要知道导盲犬是否允许入内。即便如此,叫这些顾客知道导盲犬例外,对店主来说仍然有好处。有些人可能看见商店里有狗,但没认出那是导盲犬,于是错误地得出结论:这家店根本没有严格执行“宠物不准入内”的政策。还有其他人可能会觉得,所有宠物一概不得入内不合理,因为这样会对失明的顾客造成歧视。
不可否认,这些好处非常细徽。但海报本身的成本也不贵,就是些招贴画而已。即便它们只能创造的好处不多,张贴出来也是有意义的。
·在限信息下采取行动,比承担掌握充分信息所需的代价更划算。
·“难于造假原则”,也就是说,倘若潜在对手之间的某个信号琴真实可靠,那必定是难于造假(或因成本太高而无法造假)的。
·市场上有两种买家,一种是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一种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在做什么的人。头一种买家,因为考虑到自己缺乏知识,不明白价格与质量存在的可见联系暗示着什么,有时能够限制自己的损失。
·只要意识到了既成偏见的倾向性,决策者大多能获得好处。
·成本效益原则有时候能帮助我们理解表面上毫无意义的信息。
第 8 章
现实中的博物经济学为什么 DVD 格式各地区不同,而 CD 格式却到处都一样?
·为什么大多数亚洲国家手机短消息的使用远比美国更普遍?
·为什么巴西铝制易拉罐的回收利用率比美国高?
·为什么美国的电影院一般允许现众一张票看多部电影,而亚洲的电影院却只许一张票看一部电影?
·为什么美国男足在国际比赛中表现这么差劲,而美国女足却好得多?
·为什么美国消费者的买食糖的价格,比全球通价高两倍多?
·为什么欧洲人比美国人更喜欢购买排量小的车型?
·为什么在新加坡售出的汽车当中,豪华车所占的比例比美国高?
·为什么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在罗马要被处以罚款,在纽约却不?
·为什么美国采用的 DVD 格式,与欧洲及其他地区都不同,而 CD 格式却到处都一样呢?
·为什么日本夫妇在婚礼上的开销比美国夫妇多?
在不同的国家,经济生活的细节各有不同。比方说,日本的住宅比美国的要小得多。人们往往把这种差异归因于文化的不同,但这就引出了另一个问题:为什么文化会不同?这些不同,只不过是几千年前偶然出现的习俗造成的吗?心理学家杰罗姆 · 凯根( Jerome Kagan )曾指出,许多文化规范,都是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为解决当时当地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而出现的。他发现,儿童死亡率高的社会,其文化大多提倡虚无淡泊和身外超然;战乱频发的社会,其文化盛赞勇气。
本着凯根的精神,本章要来看一看,由于相关成本收益不同而导致的各国行为差异。人均收人,是各国之间最显著的一个差异。不同收人的人大多会做出不同的选择,不管他们的文化背景如何。
为什么大多数亚洲国家手机短消息的使用远比美国更普遮?(维韦克 · 谢希亚、卡彦 · 乔纳拉戈达)
到亚洲国家旅行,你会发现,各种年纪的人都忙着用手机给别人发短消息。可在美国和欧洲,短消息却远远没有这么普通。这一差异该如何解释呢?
直到最近,好些亚洲国家的传统电话网都不如美国发达,但手机很快得到了大面积推广使用。短消息所需的带宽比声音信号要少得多,所以使用费也较便宜。除了日本,其他亚洲国家的人均收入都比美国低得多,所以亚洲人更愿意选用短消息资费方案。
试过的人都知道,在手机健盘上输入短消息,是一项需要花时间花精力培养的技能。由于习惯了使用这一通信模式,不少早期的使用者虽然付得起语音通信费,但仍愿意继续利用这一功能。而较为富裕的美国人,一开始就采用的是语音短消息,因此没有太多练习输入短消息的动力。
对于这一解释,许多人或许会反时说,短消息在其他一些国家也很普遍,比如说芬兰,该国的传统电话网络一直很发达。但芬兰人热衷短消息的原因或许在他们出了名的孤僻的民族特性上。“该怎么辫认出外向的芬兰人呢?”有个笑话里问道。“容易极了,就是眼睛一直盯着你鞋子的那个。”
为什么巴西铝制易拉罐的回收利用率比美国高?(鲁伊兹 · 费尔南多、法茜 · 布位林)
美国有 11 个州的消费者,每买一听铝制易拉罐饮料就要付 5 美分甚至更高的保证金,公共服务机构也经常督促他们回收利用易拉罐。要拿回保证金,消费者必须把易拉罐送还就近的回收中心。和其他地方一样,大多数大型便利店都回收易拉罐。可全美国每年卖出的 700 亿听铝制易拉雌,得到回收的只有一半多一点。大多数都直接当成垃圾处理掉了。反之,巴西出售的易拉罐不收取保证金,也没有便利的回收中心,巴西政府也没有通过公共机构宣传,敦促消资者回收易拉罐。可巴西每年卖掉的铝制易拉罐,90%都得以回收利用。为什么巴西的回收率比美国高呢?
尽管巴西没有保证金制度,也没有便利的回收中心,但铝制易拉罐可以卖给处理厂,厂方将之触化后当做再生铝出售。由于巴西人的平均收入还不到美国人的 20 % ,赤贫的情况很普 遍,整个巴西约有 20 万人靠检易拉罐为主要谋生手段。反之,很多美国人都觉得犯不上花时间去回收中心排队拿保证金,所以他们用过的易拉罐大多直接送到了垃圾焚化厂。按容器回收组织的说法,在过去 20 年里,被直接扔掉的易拉罐,总计达 1100 万吨,价位 120 亿美元。
虽说保证金制度并未提高易拉罐的循环利用率,但还是产生了积极效果:扔在公共场所的铝制易拉罐,立刻会有拾荒人检走。和巴西不同,美国拾荒者很少到垃圾处理厂去找易拉罐,因为在不少地方,这么做不合法。
尽管亚洲的人均收人比美国和欧洲要低,可由于亚洲人口密度大,不少亚洲国家的地价高得多。这种价格差异给娱乐业带来了有趣的影响。
为什么在韩国和不少其他亚洲国家,电影院对号入座,而在美国的电影院却是随到随坐?(格洛丽亚 · 金)
在韩国首尔,观众看电影都是对号入座。可在美国芝加哥,观众进场后,只要有空座的地方都能坐。这种差异是怎么回事呢?
不管在什么地方,对号入座都是要花成本的。比如,售票员要问清观众的座位喜好,引座员必须把他们带到准确的座位,如果碰到多个人争夺一个座位的情况,还要加以调解。这些成本,放诸各国皆准。所以,这一国际性差异很可能源于对号入座在各国带来的不同收益上。
在人口大致相当的城市,美国电影院每部电影的放映次数总是多于亚洲各电影院。电影放映次数多,能给观众带来至少两个好处。一是观众更容易找到在某一时间适合自己的电影。二是每部电影放映时,电影院都有相当一部分的空座,方便观众在最后一刻决定看哪一部电影。
亚洲电影院电影放映次数较少,是因为与美国相比,亚洲观众的人均收入较低,而地价又较高。
频繁的放映次数会提高成本,收入较低的人自然不愿意为这么做所带来的便利性买单。亚洲较高的地价,使得修建电影院更昂贵,进一步限制了电影放映的次数。
由于电影放映次数少,亚洲影院上映的电影,大多数时候票都能卖光。而既然观众料到一部电影会满座,自然会提前到场,以便买到电影票。于是电影开场之前就要排很长的队。因为排长队并不能增加座位的供应量,所以从整体上来看,提前到场、买到好座位的时间就给浪费掉了。然而,拒绝排队的人又看不到电影。(这又是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相矛质的一个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