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其实很有趣儿》第86章


祟祯十六年十月六日,孙传庭与李自成对决于潼关,李自成的流寇铺天盖地涌来,从早杀到晚,孙传庭终于力尽,勉强跃马冲上一个高坡,战马长嘶,累死于地。孙传庭弃马持刀,杀下坡来。就见黑压压的流寇蜂拥而来,又霎时间散开,孙传庭已经消失了——他的尸体至今也没有找到,所以祟祯坚定不移地认为,孙传庭一定是投奔了李自成。不予赠赐,不加抚恤,不发拖欠的工资,直到清朝乾隆的时候,才由女真人给了孙传庭一个像样的封号。
刻薄寡恩,这就是祟祯皇帝了。
祟祯十七年,凤阳地震而后,李自成于西安登基,号大顺皇帝。祟祯得报,就命人找个江湖术士,来占算一卦。
术士占曰:帝问天下事,官贪吏要钱。八方七处乱,十里九无烟。黎民苦中苦,乾坤颠倒颠。干戈从此起,休想太平年。
看看这卦算得,真是太不给陛下面子了。
祟祯见卦,伏案大哭。正哭之际,忽听北京城外,人喊马嘶,原来是李自成来了,要求和祟祯亲切谈谈。祟祯得知之后,立即传旨——
为魏忠贤平反,恢复荣誉,并召开规模盛大的追悼会。
读史读到这里,多有困惑不明者。以为那魏忠贤乃祸国殃民的阉党之首,何以祟祯皇帝执迷不悟,于危难之际,却干这桩没名目的勾当?
这样想的人,只是因为你不了解祟祯,更没有想到的是,杀魏忠贤之时,所有的罪名原本就是捏造的。在世人眼里,魏忠贤罪该万死,可唯有祟祯知道魏忠贤的冤——至少,魏忠贤死非其罪。这厮纵然是千该杀万该杀,却没有设立法庭详究其罪,而是捏造了他要谋反的罪名——这就是魏忠贤之冤。
更要命的是祟祯的人格分裂,异化的人格是一个具有强烈臣伏愿望的女性,幼年时期他最羡慕的应该就是魏忠贤——他杀魏忠贤,原本是弑父情结在起作用,当魏忠贤死后,他才发现自己压根无力面对整个世界。尤其是在这个特定时刻,城外是流民军汹汹叩城,城内是文武百官逃之夭夭,这强大的心理压力,霎时间又将他压缩回到了当年那个四岁的孩子。
所以,祟祯无限思念魏公公。
正是出自于对魏忠贤的无限景仰与思念,祟祯授权近万名阉人,守护京城。然后祟祯在书案上写下:“文武官个个可杀,百姓不可杀!”
什么意思呢?
这句话是在告诉李自成,他祟祯是如何失败的。尽管他的说法毫无道理,但从日后流寇的表现来看,李自成分明是接受了这个说法。
祟祯十八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驱百万流寇齐至,大太监曹化淳开彰化门请降,于是流寇军蜂拥而入。在冲天的喊杀声中,祟祯皇帝拉着老太监王承恩的手,登上了景山,缢死于寿皇亭旁的一株树上。
史家评说,祟祯这个倒霉皇帝,日子过得实在是太苦,太苦。为啥他就那么苦呢?有人说是大明帝国所有的霉运都让他碰上了,不苦也没法子。但真正的原因是,霉运扭曲了他的性格,让他成为了制造霉运的人,结果他终其一生都生活在霉运之中,直到这种霉运渐至膨胀,突破了帝国承受底线为止。
单说祟祯的一生,苦难的幼年童年,就不要提了。单说他继位而后,就成为了帝国最大的麻烦,他为帝国制造的问题,远比他解决的问题更多——短短十七年里,竟然先后任用了五十名宰相,普天之下,还能再找到一个比他更能找麻烦的人吗?有些人就是像祟祯这样,看起来他们辛辛苦苦,任劳任怨,但如果你仔细看看他们所做的事情,却无非不过是把局面弄得更糟。事实上不唯祟祯是这样性格的人,他的哥哥明熹宗也同样,但熹宗知道自己的缺陷,索性一头扎进木匠房里不出来,尽管这辈子搞不出什么名堂,起码不会让局面变得更坏。
祟祯是到了最后时候才意识到这一点,但终究是太迟了,由朱元璋亲手打造的大明帝国,至此终于风吹云散。
【由文,】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