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梦情缘》第70章


此一战,朱棣手下第一号大将张玉也被迫从督战变成亲临战阵,张玉为了救护朱棣被射死马下,朱棣仅以百名起兵卫护逃离,精锐兵力丧失殆尽,朱棣回师北平,这是朱棣自起兵以来第一次失败。
朱棣回师北平之后,很多将领都劝朱棣歇军再战,只有道衍不同意,他坚决主张再度进军,朱棣采纳了他的意见,于建文三年春三度举兵,南出保定,盛庸和朱棣对决于夹河,盛庸虽然阵斩朱棣大将谭渊,然而自己的骁将庄得等人也都战死,战至酣热之际,东北风大起,利于北军,于是,南军大败,这时,朱棣部将李远又焚粮艘于沛县,盛庸二十万大军无粮草可以坚持,只好退避三舍,进入德州。
朱棣初到济南可谓“尽力以攻,期于必拔”,然而三个月过去了,济南坚固依旧,而北军损失大增,朱棣只好被迫还师。朱棣自起兵以来,连败南军,唯独一个济南城把他弄得毫无办法。
这时朱棣打开了仪华给他的第二个锦囊,“越过山东,直趋金陵!”这是她给他的建议,这却是冒险的一博,而这一博,使朱棣半年时间便夺取了政权。
战争虽结束,与此相关的历史却在发展。燕王进京后,宫中起火,建文帝下落不明。有的说建文帝于宫中自焚而死,或云建 文帝由地道出亡,落发为僧,云游天下,而仪华留给朱棣的第三个锦囊写的是“切莫斩尽杀绝。”于是关于建文帝的下落究竟如何,朱棣也并没有深究,只是对外宣称建文帝于宫中自焚而死。
这一场持续三年的靖难之役,给明初刚刚有所恢复的社会经济以较大的破坏,当务之急便是发展经济。
朱棣完成了他的三年之约,燕王妃理所当然的当上了皇后,可是她却不愿意与他一起入住南京,所以她总是以一些理由推脱不肯进南京,一直留守北平,北平要以明朝的国防前线,政权建立不久,风雨飘摇,她要为朱棣守好这道防线。
朱棣多次劝说无效后居然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决定,迁都北平。
其实迁都北平也无非是个明智之举,只是明朝的大臣们哪里会舍得江南的富庶之地来到北平这苦寒之所呢,一场关于迁都的辩论正在进行中。
其实北平具有优越的军事地理环境,抗击北元是明初巩固政权的当务之急,面对故元的军事威胁,北平西北、正北、东北三面环山,其中险关危隘众多,易守难攻,北平南部、东南部是广阔的大平原,交通便利,便于迅速提供有效供给,军事地位比较重要。她心里暗想,朱棣的想法还是很正确的。
只是,朱棣迁都北平,她的皇后却开始计划着出逃。
出逃
第119章:出逃
第119章:出逃
而朱棣想要迁都北平的目的却是因为她不肯去南京。在她知道这个目的之后多少有些哭笑不得,后世的人看以朱棣迁都也都会为他的雄才大略所折服,有谁会理会他的初衷呢,但凡人都会一样,看事情看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更不是为实现这个结果的最初目的。
她告诉北卫,之所以她不想去南京,是因为她不想见朱棣,她的任务已经完成,她和他之间不会再有交集了。而且,如果真如史书中所说,她在这里恐怕也只有短短的五年时间了,她不想在皇宫里看到她心爱的人左拥右抱,快乐逍遥,而她也只是独自承受着悲伤而已。
所以,我告诉了北卫她的一个决定,朱棣迁都北京,那么她就去江南。
晋王在这时候来到北平,徐仪华见到他的到来如同见到救星一般,“凤儿,你过的好吗,我来看看你。”
“三哥,你可以带我离开吗,我想去江南。”
“为什么你只愿意与四弟同苦,却不会想到共甘呢。”
“说来话太长了,你偷偷的带我离开吧。不要让北卫知道。”
“求之不得呢。”
眼看朱棣的大队人马快要到北京城了,仪华找了个理由把北卫派出去,她与晋王一起离开了北平。她留了一封书信给朱棣,说她去找晓桐了。
朱棣进城找不到皇后,又不好声张皇后的逃跑,只能秘密的寻找。
他当真伤仪华伤的那么重吗?她为了他甚至连自己的命都不要了,如今他已是九五之尊,她为什么会逃跑呢。而且连一点音讯都不曾留给他,他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女人啊。他一定会找到她。
她与晋王一行只骑了两匹马,随身带上了银票,朱棣,他现在建国之初,发展经济很重要的,希望他不要让她失望哦,不要因为她的离开对他有所影响,现在她还能看到,如果五年以后,她回到了我的世界,她还能感知他的心吗?
晋王一路上对她很照顾,因为她身中巨毒的原因,身体一天比一天的弱了下去,晋王也会在她毒发的时候帮她逼毒,有晋王的陪伴,她也不觉得怎么孤独。而他们之间始终保持着兄妹的情谊。
也是时候去南疆寻找那可以救命的血蛭了。
如果快马加鞭,或许她们三天就能赶到,但是她却走了两个月。一路上走走停停,也看到官府追拿的逃犯里面有她们的图像,但是却说是大盗,对于她俩这样的大盗,却也只是缉拿归案,而且要活口。可这能难倒她这个21世纪的才女吗,只几下子,就让他们看不到她们,所以这一路我们游山玩水,好不快活。这段时间也是她来明朝以后最快乐的日子。在她最快乐的时候,身边陪伴她的却不是她深爱的人,而晋王看到身边的仪华如此开心,他也感觉到很欣慰,毕竟那是他深爱的女子。
第120章:自救
第120章:自救
所谓的南疆,就是现在的岭南地区,那时候的交通不发达,要到达南疆,必须翻过南岭才可以。他们二人一路打听,也不急着爬过这高高的南岭,在这大自然中享受着纯天然的气息,是她一直所想要的。
“老伯,请问这里是南疆了吗?”
“二位听口音是从外面来的,这里就是南疆。”
“多谢老伯指点。”
“你们初来乍到,可有亲戚投宿啊?”
“老伯,不瞒您说,我妹妹身患重疾,我们来南疆是来求医来的。”
“这样啊,老汉我就住在这山上,素来一个人居住,今晚我看你们就住我家好了,我这里也好久没有来过人热闹了。”
“如此多谢老伯了。”
“妹妹,我们今晚就寄宿老伯家吧。”
“哥,一切听你的安排吧。”
老人在高山上搭了一个茅草屋,虽然不大,生活的却还惬意。原来老人的夫人是在10年前去逝的,正中在山下种植的时候被血蛭咬了,没有及时治疗而亡的,因而老人看到水边的情景就会触景伤情,因此一个人搬到山上来住。又是一个痴情人。
“老伯,您知道血蛭在哪里可以找到吗?”
“别提了,我老伴就是被它毒死了,它的毒很厉害。你们找它做什么?”
“老伯,我家夫人身中臣毒,需要用血蛭来解毒的。我们此番来南疆也就是为了血蛭而来。”
“想来那小东西不知道害过多少人,却也有用来救人的一天。”
“老伯,世间之物本无好坏之分,只是有了人,才分出好坏来。”我在一旁插了句。
“姑娘此话怎讲。”
“利我者好,害我者坏,这只是人类对事物的评价而已。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便是王者的处事之道。”
“姑娘如此见地,可见不是一般之人。”
“老伯过奖。”
“如果世人都有夫人之见解,那么世上就少了多少刀兵之劫啊。”
“刀兵之劫,是啊,这世上的刀兵之劫真是太多了,多少人因此而丧生,多少人因而重新轮回,可是制造这刀兵之劫的人,虽说是天命,却也给自己造孽啊。因果循环,报应不爽,多谢老伯提醒。”
“姑娘真是聪慧之人,既然夫人有此胸襟,老汉明早就带姑娘去寻那血蛭。”
“如此有劳老伯了。”
“姑娘不必太客气,想来那血蛭能为夫人去除疾病,也是为自己添福报啊。”
“哥,治好我的病,我恐怕要入空门一段时间了。”
“为什么,妹妹。”
“你没听到老伯说吗?刀兵之劫,不正是你四弟在做的事吗?他自己最终也会受到果报的。我得帮他消业。”
“妹妹想做什么,哥一定陪你。”
“那可不行,你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呢。先不说这些了,明天找来血蛭,我们就可以偿试着解毒了。”
“可是姑娘还没有到毒发的时候。”
“我一直在用内力延缓毒发的时间,如果我将内力撤去,很快就会毒发的,只是到时候又要辛苦你照顾我。”
“妹妹,这是哪里的话。”晋王回应?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