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外史》第83章


“多谢师叔。”杨戬闻言,当即拜倒在地,喜极而泣。
“杨师侄不必多礼。”太乙真人面含微笑,扶起杨戬道:“陈塘关外四十里处有一翠屏山,山上有一空地,杨师侄可在这空地处为瑶姬仙子建造庙宇,受香火供奉,如此三载,瑶姬仙子便可凭借这些香火供奉,重塑肉身。”
“哦,这般作为真能为瑶姬仙子重塑肉身?”张柳记得原书中,太乙真人是以莲藕为骨,莲叶为身,才为哪吒重塑了金身,如今见他出了这般主意,不由迟疑着发问道。
太乙真人见张柳面露疑色,不由解释道:“陛下有所不知,香火之中寄托众生念力,凡人念力虽小,但聚于一处,足可为瑶姬仙子重塑肉身。”
“原来如此!”张柳闻言,不由释然。当初降三世明王便曾说过,众生念力可自成一方世界,用来为瑶姬仙子重塑肉身,自然不在话下。
得了太乙真人指点,众人当即起身告辞,回转陈塘关。
到了陈塘关,张柳当即命李靖前往翠屏山为瑶姬仙子修建庙宇,待庙宇建成,张柳又用千年羊脂玉雕成瑶姬仙子模样,作为瑶姬仙子金身,供奉在庙宇之内,受世人香火。
因为为瑶姬仙子重塑肉身需时三载,张柳身为大商天子,不能久离朝堂,因此待诸事完毕,张柳便要回转朝歌。
张柳有意重用杨戬和哪吒,便邀二人前往朝歌。哪吒受张柳大恩,自然一口答应,杨戬因为要守候瑶姬仙子的庙宇,只得婉言谢绝,张柳虽然心中失望,但也知道此事不可操之过急,于是便收拾心情,带着陶灵儿和哪吒回转朝歌。
瑶姬仙子的庙宇修成之后,杨戬便留在庙宇内,接受信徒祈愿。杨戬修为高深,有他守护庙宇,信徒所求之事自然千求千准,万请万灵,不几日,瑶姬仙子的庙宇便香火鼎盛,信徒不绝。
张柳带着陶灵儿和哪吒回到朝歌,刚刚为哪吒安排好住处,便有内侍禀报,上大夫姜子牙求见,张柳不敢怠慢,连忙召见姜子牙觐见。
与当初在宋家庄的落魄景象不同,如今的姜子牙身居高位,仕途顺畅,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他在昆仑山修道多年,如今又受纣王重用,心情舒畅之下,整个人看起来自有一股出尘之意。
见到张柳,姜子牙躬身一礼,朗声道:“臣姜尚,拜见陛下。”
张柳呵呵一笑,温言道:“太公不必多礼,今日来此,所为何事?”
姜子牙起身站在一旁,恭声道:“启禀陛下,当初颁布释奴令时,老臣受陛下之命,巡视大商江山。释奴令颁布之后,大商在籍的奴隶欢欣鼓舞,无不称颂陛下仁德,然而也有些宵小之辈,因为一己之私,不惜以身犯险,起兵作乱,所幸闻太师早有准备,迅速派兵扑灭了这些叛乱,才不至于酿成大祸。如今释奴令颁布已有三载,大商所辖之地已无奴隶,亦因为此,我大商增户八十余万,口二百余万,所征赋税比以往增加了七成,足以供十万大军五年之用。”
“这么多!”张柳闻言,大喜道:“释奴令能顺利施行,太公功不可没,待日后天下平定,寡人当不吝诸侯之赏。”
“谢陛下!”姜子牙见张柳如此大方,连忙大喜着道谢。
张柳兴奋了一阵,慢慢收拾心情,问姜子牙道:“这几年四方诸侯可有什么动静?”
姜子牙道:“因为释奴令并没有在四方诸侯的领地内施行,因此这几年四方诸侯安分守己,一直没有什么动静。”
“哦!”张柳闻言,眉头一皱,心中暗道:“以前大商势弱,四方诸侯蠢蠢欲动,尤其是西伯侯姬昌,早就包藏祸心。如今大商休养生息,实力比起以前已不可同日而语,而西岐还没有做好造反的准备,趁此机会,不如早早收拾了这个祸患才是。”
一念至此,张柳当即道:“太公,如今大商兵强马壮,寡人欲领兵征讨不臣,太公以为如何?”
“陛下万万不可!”姜子牙闻言,大惊道:“陛下,所谓师出有名,四方诸侯虽多有不逊,但其名义上仍是大商臣属,并没有公然造反,陛下若是贸然出兵征讨,恐怕得不偿失!”
“太公所言也不无道理!”张柳听了姜子牙的话,不由忧心道:“四方诸侯割据一方,若是不能趁大商强盛之时率兵征讨,恐怕会尾大不掉啊!”
姜子牙亦摇头叹息道:“四方诸侯经营多年,如今羽翼丰满,尤其是西伯侯姬昌,不仅领地辽阔,而且子嗣昌盛,主大兴之兆,若是要铲除这些诸侯,确实有些困难。”
“子嗣昌盛!”张柳听了姜子牙的话,心中不由一动,他思量一阵,不由哈哈大笑起来。
“陛下何故发笑?”姜子牙见张柳刚才还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转眼却大笑起来,不由疑惑地问道。
张柳收起笑容,对姜子牙道:“如今我大商兵强马壮,正是征讨不臣的良机,所虑者,无非师出无名。寡人有一法,可令四方诸侯起兵叛乱,到时寡人领兵平叛,也算师出有名。”
“哦,是何办法?”姜子牙见张柳胸有成竹,不由好奇地问道。
张柳一笑,道:“寡人明日再颁布一道法令,名曰推恩令,此令当可解寡人之忧。”
“推恩令?”姜子牙疑惑不解。
张柳解释道:“诸侯之位,乃父死子继,然诸侯一般皆有数子,继位者却仅有一人,如此,对诸侯其他子嗣却不甚公平,因此,各路诸侯不如将自己的封地拆分为若干等份,分发给自己的子嗣,如此,诸侯子嗣各个都有了封地,岂不是皆大欢喜。”
“果真是无上妙法!”姜子牙闻言,大喜道:“此令一行,诸侯即使不反叛,但随着诸侯之位代代相传,诸侯封地愈发狭小,实力越发微弱,如此数十年后,便再也无法危及我大商江山了!”
“正是如此!”张柳呵呵一笑,转头眺望西方,眼中寒芒一闪而过。
第一百零一章 睚眦入周
大商西陲,西伯侯府。姬昌高坐正殿,正在召集群臣议事。
自纣王颁下推恩令以来,天下诸侯人心惶惶。因为推恩令规定诸侯庶子也可以分封土地,诸侯的子嗣们便开始蠢蠢欲动,诸侯深知其害,大都想要抗拒托恩令的施行,然而势不如人,诸侯们不敢轻举妄动,因此只得一边弹压蠢蠢欲动的子嗣们,一边按兵不动,静观其变。
姬昌继西伯侯之位四十余年,一直想着积蓄实力,反叛大商。这些年来,他礼贤下士,招揽人心,西岐的实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纣王一纸推恩令,便让姬昌忧心忡忡。
姬昌有子一百,若推恩令真的得以施行,西岐立刻会分崩离析,姬昌的雄心壮志也将付诸东流。姬昌心中忧虑,便找来群臣商议对策。
“大王,纣王施行推恩令,名为施行恩惠,实则包藏祸心,若推恩令施行,天下诸侯何止八百,诸侯虽众,然而各自为政,实力微小,到时只能任人鱼肉了!”上大夫散宜生躬身出列,出口劝谏道。
姬昌微微叹了口气,道:“孤何尝不知这个道理,只是我西岐是大商臣属,大商的政令,我西岐如何能够违抗?”
散宜生道:“自纣王登基以来,亲小人,远贤臣,释放奴隶,分化诸侯,妄改祖宗成法,早已惹得天怒人怨。今西岐雄兵四十万,战将六十员,正宜杀进五关,围住朝歌,斩姜尚于市曹,废弃昏君,另立明主,以泄天下之忿。”
姬昌听罢,不悦道:“卿乃忠义之士,今日何以出此不忠之言。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天子乃万国之元首,纵然有过,我等身为臣子,也不应妄言其非。”
散宜生道:“大王之言,臣等受教,只是天子推恩令已下,我西岐该如何自处?”
姬昌道:“天子圣明聪慧,眼下虽受小人蒙蔽,意图分化诸侯,然而时日一久,天子定会辨别忠奸,整肃朝堂,还我大商太平!如今天子受奸人蒙蔽,我等身为大商之臣,自不能让这些奸人心愿得逞。孤虽有子一百,但其大都年幼,分封之事大可以后再提,眼下首要之务,当使民丰物富,百姓安康,孤与卿等共享太平。”
散宜生在西岐为官多年,对姬昌的想法心知肚明。自姬昌继承西伯侯之位以来,一直处心积虑,反叛大商,只因大商势大,一直隐而不发。如今纣王施行推恩令,意图分化诸侯,姬昌虽然心中忧虑,但思及大商势大,却也不敢贸然举兵反叛。散宜生虽然想劝姬昌举兵,但见姬昌犹疑不定,只得闭口不言,暗自谋划计策,好使姬昌下定决心举兵征讨朝歌。
既与群臣商议妥当,姬昌当即挥退众人,独自呆在大殿之内沉思起来。
今日与群臣一番商谈,姬昌却存了几分试?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