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妇》第87章


袁彬道:“贾氏不是有个表嫂么?大家都是亲戚,要常常走到才是,这太长没见,怕是都要忘记对方长什么样了。”
小向忙点着头。大哥真是狠。贾氏张延裕都以为那个高二媳妇死了,却不晓得,那是大哥一手安排下的,真正的高二媳妇还好好的活着呢。
“大哥,这么一出现,还不吓死他们?”
袁彬冷冷一笑:“吓死?还算是他们上辈子积德了。”怎么能把他们吓死,吓死了可就没后面的事了。那么一打出好戏,怎么能就此停歇呢?
袁彬擦着眼睛,这生姜还真是辣,他眼睛怎么都不舒服。袁彬抽气的揉着眼睛又问道:“对了,胖巧玲那事怎么样了?”
小向忙道:“大哥,放心吧,我早就安排好了。你不晓得这几天是挤得满满的,都闹着要加演呢!”好家伙,那是人山人海的,“大哥,要不加两场?”
袁彬摇着头:“不加。每天就两场,多一个人也不许放进去。”
小向不明白,东西好了才有人去看,你拦着不让人进,哪里还会有人去看啊。
“大哥,那不赚钱了?”那是多少人,要有多少的收入啊,这不加那钱就白白的流走了,这是多少钱啊。比他当差一个月拿的还要多。
小向甚至就想着以后自己也弄个戏班子,成日里坐着收钱就好了。
不过那戏还真是撩人,大哥也不知道从哪里寻来的本子,演的那样的勾人,戏园子里都是大老爷们,一个个看着面红脖子粗的,差点就要扑上去了。一场戏完了,一个个的都不肯离开,扯着嗓子在那里大叫着再来一次。
袁彬瞧着小向那财迷的样子笑了:“我又不是为了赚钱。”
不赚钱,那大张旗鼓的搞这个做什么?
“那大哥是要做什么?”小向不明白,却不死心的同袁彬算着帐:“大哥,这一天,除去茶水果子钱,戏班的银钱,大哥,咱们一日有一两银子的进项,大哥,这一个月就是三十两,一年就是三百六十两。大哥,一品大员一年的俸禄也才一百八十两。”小向苦口婆心的算给袁彬听。大哥是不晓得这些日子他们赚了多少钱,所以才这般的不在乎,待他说明了,大哥肯定会动心的,谁不喜欢钱啊。
袁彬看着掰着手指在那里算账的小向不由笑道:“你真该脱了这身衣裳,一副市井小贩模样。茶水果子你都记得这样的清楚,难不成你打算以后就当班主?”
小向丝毫不觉得当班主有什么不好:“大哥,若不是我这差事是祖上传下来的,我真去做生意了。大哥,就加一场好了,一场咱们就多三分银子的进项。大哥,你那么辛苦的请了人来演戏,前两日的还不要钱的让人瞧戏,怎么也要把这赚回来才是,咱们不能亏本啊。”小向真不明白大哥弄这个戏本子是做什么的?花了那么多的银子,演戏的七成收入都给了戏班子,连带着茶水果子都是他们自己出。闹的这么大究竟是要做什么。他总觉得奇奇怪怪的。
袁彬笑笑:“那以后有了好戏文我再给你送过去。”
正说着锦华领着姜竟濂走了过来,她听见有人说话便过来瞧瞧:“你回来了?事情怎么样了?”
袁彬点点头,本来想对锦华笑笑,却抬起手死命的揉着眼睛,一面歉意的道:“是,你放心吧,事情都办好了。”
锦华见袁彬一直在揉眼睛,问道:“你眼睛是怎么了?不舒服么?”
袁彬揉了揉眼睛,觉得舒服了一些这才放下手,眨眨眼,试图表现着自己没事:“哦,被烟熏了,已经好了。”他话才落音,又抬起手揉眼睛。
~5~“快别揉了,拿茶洗洗眼吧。”锦华说着便让姜竟濂去拿杯茶来。
~1~袁彬老实的听了话,取了茶水洗着眼。这茶水还真是有效,一会儿就觉得眼睛舒服了许多,更甚至他还觉得眼睛明亮了许多。
~7~锦华关切地看着袁彬:“舒服了么?茶能明目,每日用茶水洗眼是极好的。”
~z~袁彬眨眨眼,在锦华关切的目光中轻轻的皱眉,却是笑着道:“好些了。”只是说话间又抬起来按了按眼角。
~小~锦华晓得他还是不舒服,这么说不过是安慰她,便道:“这么会熏得这么重?”
~说~小向在一旁瞧得清楚,大哥眼睛早就好了,先前也没瞧着他那么不停地揉眼,现在锦华来了,他那眼睛就出问题了。听着袁彬哼哼唧唧的不肯说话,他少不得多嘴道:“宅子起火了,大哥怕你们只待在那里头没有出去,不放心,冲进去看看,哪里晓得待得时间太久了,就烟熏着了。胳膊还叫落下的木头砸了下。”
~网~袁彬听了忙皱眉捂住自己的左手。
锦华听着袁彬因为担心她跟姜竟濂的安危还叫木头砸了,再一看袁彬右手轻轻的搭在左手上,面上一副隐忍,忙上前问道:“砸在哪里了?”她进来那么久怎么都没瞧见,张口却是问事情怎么样,真是不应该。
袁彬见锦华这么一副关心紧张的模样,脸抽的更厉害了,那模样好像是受到了多大的伤痛,怎么也忍受不住了。
锦华见袁彬疼的厉害,上前就想掀起袁彬的袖口看看到底伤的任何了。
可是袁彬哪里能叫锦华看,忙侧了身子。这本来就是无中生有的事,若是叫锦华发现了,叫人家怎么想他。袁彬责怪的瞪了小向一眼。
小向只得摊摊手,他怎么想到锦华会要看。
可这一切叫锦华看在眼里,她更是觉得袁彬有心要隐瞒伤势。
姜竟濂站在边上好笑的看着这一切,他哪里看不出袁彬的那点心思。方才他可是用左手端茶的,还揉过眼睛,现在倒伤的不能动了。那也就是想借此引起姐姐的关心罢了。说心里话,他也觉得袁彬不错,人不错,对姐姐也不错,关键是他心里还存了那么点意思,这就更好了。他上前唤了声锦华,只对锦华指了指。
锦华顿时收了手,男女授受不亲,她怎么那么冒然的掀起男人的衣裳。锦华颇为尴尬的退到一边。
袁彬悄悄地松了口气,到底是姜竟濂。他晓得这个时候不能随意说话,基金会因为尴尬低着头再也不肯抬起,这一下,两边倒没有了话。显得这气氛越发的怪异。
姜竟濂看了看低头不语的姐姐,有看了看虽不说话,一双眼睛却落在姐姐身上的袁彬,清了清嗓子。
锦华只当他有什么话说,却不想与袁彬的目光相碰,她面上一热又低下了头。
姜竟濂见袁彬那样子不由得摇摇头,只得道:“袁大哥,屋子烧了,别人会以为那死了的是姐姐,那接下来咱们还要怎么做呢?”
袁彬这才收了心思道:“下面自然该由你出面了。金殿之上,为姐鸣冤。”
第九十一章
京城从来都是人来人往的,有举家回原籍的,有举家从京城迁到外省做官的,还有举家从外省进京的。朝阳门外码头的挑夫们就靠这些来来往往的人生活着。这一日又是一艘民船驶入朝阳门码头停靠,这是一艘极小的民船,青壮的挑夫也懒得上前,这样的船只也不会是大户人家坐的,也得不到多少挑费,只有几个年老瘦弱的上去,只盼着能挣几个钱。
舢板搭好,那坐船的人一个个从船舱走了出来,那些个挑夫们只从船客的举动中便能瞧的出对方是不是常出门走动的。比如说,那个背着包袱在船头看了两眼,随即大步下船的便是对京城有些熟悉的;再说那个,站在船头也是瞧了几眼,却是有些小心翼翼,束手束脚的下船的,那就是头遭上京的。
此时船舱走出一户人家。扶老携幼的,到是举家上京的。几个挑夫迎了上去。不为别的,瞧这个架势就是上京投奔亲朋的,指不定在京城是有些产业的,到不怕为了那几个钱讨许多的口舌。
上去一问,那几个挑夫便退了回来,这家没急着走,也没有找挑夫,只站在路边耐心的等候着,抱着孩子的媳妇将孩子背了起来,取了小马扎请了婆母坐下。
那老婆子虽说穿的厚实,可是河风毕竟寒凉,等了一会儿老婆子就耐不住冷,烦躁的道:“不是说有人接的么?怎么还没来?”
侍立在一旁的年轻人忙躬身道:“母亲,人家并不晓得我们今日到。”他说着瞧了瞧边上,又道,“母亲且到茶舍避避风,我这就去找人。”
老婆子本想说儿子浪费钱,只是身上实在是冷了,这才点点头,进了茶棚却只要了两杯热茶,一杯自己吃了另一杯给了儿子。那两个媳妇却没有半点。
年轻人才出了茶舍,就瞧着那边有个年轻人站在那四处张望,便走上前试探的问道:“请问,兄长可是姓向?”
年轻人忙点了头:“正是。”说着打量了来人,随即道,“您是……蔡?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