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侬,我农》第100章


这个问题德清也想过,古代交通不便,种子运输的确是大问题。当时她只想小打小闹,目标只是象州百姓,带领全族富裕奔小康,如今家庭小作坊被做成了大国企,自然思路不一样。
户部尚书既起了头,她也就顺杆子爬了,于是德清道:“尚书想得很周到,襄农多谢尚书提醒。对于南方种子是否适应北地,这个倒不难,因为不管南北,稻子生长时节,冷暖都是差不多的。比如,南疆全年的冷暖都一样,因此随时可以播种、随时可以收获;到了象州,冬天较冷,就只能种双季稻;而到了中州、幽州、甚至更远的锦州,就只能种一季,且必须在夏初播种、中秋前收获。”
高尚书诧异道:“锦州也能种水稻?”
德清一愣,突然想起这个时空的锦州相当于自己上一世的东北,如今恐怕还是一片荒草地呢。赶紧回道:“我看过锦州的节气冷暖录,如果所记无误,种一季水稻应该也是可以的。”
姬桥道:“田赋司应该有锦州的节气冷暖录,高大人回头去查一查,若锦州果真能种水稻,天合朝可就要多一处粮仓了,锦州的土地可是两江的两倍呢!哈哈哈!”
高尚书泼冷水:“皇上,如今的锦州,九成九以上都是荒草地!”
姬桥道:“这有什么,屯田!屯田!待今年西疆事了,调拨二十万官兵去锦州屯田,同时再迁两江无地雇农落户锦州!”
德清暗暗佩服,道:“皇上圣明!然臣女认为,屯田可以尽快执行,但百姓安土重迁,迁户恐怕要徐徐图之。”
高尚书也道:“襄农县主所言有理。”
姬桥道:“既如此,高大人便议一个章程出来。对了,粮种运输如何解决?”
德清道:“回皇上,可在南疆越城、南方象州、中原兖州、北方中州分别设立制种基地,这样从南到北,稻种运输的距离都在千里之内、半月可达。”
姬桥道:“办法是好,可是你只有一人,如何管得来四处?”
德清道:“只要懂得诀窍,制种并不难。臣女尚有一小弟,今年十五,已经学得臣女全副本事,若得他帮忙,皇上又派给我们姐弟人手,臣女便可与小弟各管两处,若以后襄农再寻得两位合适之人,便可一人管一处。”
姬桥大喜:“甚好!朕先封你弟弟一个户部广盈库大使,与你一起为天合朝制粮种。你需要多少人手,且与高大人合计一个章程,朕核准即可。”
广盈库大使虽然只是一个九品芝麻官,德正得知之后恐怕也要高兴得睡不着觉!德清一边为德正高兴,一边又有些忐忑:“皇上,依臣女估计,若要做到全天合朝水田皆种上“丰裕”,恐怕得费十年之功。”
姬桥不以为意:“十年?朕等得起!若襄农计成,十年之后,全天合朝将再无三餐不继之户,此乃亘古未有之盛举,朕将无愧于先祖、后人!哈哈哈!”
德清低头不语,心内却想:十年之后,即便天合朝粮食有余,但若都掌握在大地主手中,老百姓恐怕得不了多少实惠呢。
转念又一想:皇上看起来不是昏庸之辈,这些事自有他操心,我只管种好我的田罢。
第三日,高绍荣约了德清一起到殷京二十里之外的大兴考察田亩以筹建中州制种基地。德清打听了出发时辰、逗留时间等具体事项之后,遣刘力去告知镜湖,谁知刘力还没走出县主府,刘先却来了,报给德清“老太爷病了,大公子一早去了青州,两日后回返,请县主不必担心。”
德清想着自己有十几个官派侍卫,再加上李嬤嬤、单嬤嬤、刘力等人,总共有差不多二十位人手;且有高绍荣在,他又带了十几个护卫,一行人算得上有声有势,即使有人敢袭击,也占不了便宜。于是便简装打扮,然后藏了匕首,戴上防蚊木镯出发了。
第82章 082 知绝密德清惊惧
德清一行人一路上走走停停,行得很慢,花了近两个时辰才到达大兴。大伙歇了小半个时辰,在附近的田地里转了一圈便到了午膳时间,午膳之后又歇了小半个时辰之后,这才重新往远处的阡陌里走。
德清走一走,看一看,终不是很满意,最后指着远处的小山头问当地的亭长:“那边是什么地方?两座山之间可有水田?”
亭长弓腰作答:“回县主,那边是梅花岭,由一南一北两座小山包组成,形如卧蚕,中间约有两里地,全部都是水田。”
德清大喜:“走,去那边看看!”
亭长微微打量了一下德清,犹豫道:“梅花岭距此地八里,然阡陌窄小,马车过不去,此地又没有轿子,县主——我看还是改日再去吧。”
德清不以为意:“亭长不必担心。我本是庄稼人出身,身强体健,再走十里地都不碍事。”
回头对身旁的高绍荣道:“高尚书年长,就不必跟着去了,且回去歇一歇罢。”
高绍荣五十出头、身形高大,自认腿脚利索,哪里肯服老,大声道:“多谢县主体恤,然老夫日日走路朝会,来回也有十几里,眼下这区区八里,不在话下!”
德清笑道:“如此,我们就走吧!”
私下里又吩咐刘先:“你赶紧去镇上雇两顶轿子,直往梅花岭抬去。”
小半个时辰之后到了梅花岭,德清一下子就喜欢上了:一南一北两座平行独立的小山包,最高处不过二十丈,而每座小山包南北宽约两百丈、东西长约十里,最妙的是两座山中间有着约一里宽的肥沃水田。德清让亭长找来一个农人打听,得知谷水田约八千亩。
德清在心里默默算了一下,若利用这些水田保种“天绝”,每季可收获天绝两万四千石,最终制成的“丰裕”,可播种一千五百万亩水田,足够中州一州之用。若能再找到这么一处地方制种供应临近冀州、青州那就更好了。
打定主意之后,德清对亭长说了自己的意思:“这一处很好,一年后用作制种。不知还有没有相似的去处?”
亭长大喜道:“有,就是有些远,在西边,但是——在五里地之外呢。”
高绍荣脸色微变,德清微微一笑,道:“高大人,一会我们坐轿子去,好好看看沿途风光。”
她的话刚落,刘先身后跟着两乘小轿渐渐走了过来。
西边的山谷叫烟霞谷,面积约六千亩,德清站在山顶上看了两刻,对亭长道:“这一处也很好,三年后用作制种。”
一行人回到大兴镇的时候已是傍黑,走了一天的路之后,就是习过武的德清也觉得乏,更不用说一向养尊处优的高绍荣了,尽管他极力忍隐,进屋坐下来的时候眉头也皱了起来。德清位尊,便提议道:“余亭长,劳烦安排宿处,能住人即可,我和高大人歇一晚再回殷京。”
亭长要把自己的正屋让出来,可是他家的窗和门开在同一侧,通风很不好,住久了的正院,一屋子都是原主人的陈年气息,德清哪里肯住?坚决住到了镇上唯一的小客栈,客栈二楼的房间小,窗子正对着门,换了新被褥之后,倒比亭长家的小院子舒服。
高绍荣不想住客栈,但是为了集中守卫,便也住到了底层。德清记着镜湖的话,让刘力把护卫排成三班轮流值夜,自己则把匕首压在枕头下方,然后连腕上的木镯子都没有取下来,只拔下了唯一的头簪,仍旧是合衣而卧。
后半夜听到刘力的叫声“有贼人”的时候,德清第一个跳了起来,她推开窗、点燃一个炮仗一样的东西往空中一丢,然后抓起发带把头发往脑后一束,立即抽出匕首冲了出去。
来袭的蒙面黑衣人居然有四五十之多,而且人人身手不错,官派的三十多个侍卫不一会就死伤了大半,十几个黑衣人打倒了拦路之人,直奔德清而来。刘力、李嬤嬤等人几天前已经得知无量山德清被袭击之事,心里清楚今夜的蒙面人为德清而来,因此自蒙面人出现之始就紧紧围在了她的身周,但是毕竟人数太少,险象环生,不一会都或轻或重负了伤。
德清夺了一把长剑,一剑刺倒攻击单嬤嬤的黑衣人,然后扔了一件东西到站在一边指挥的高绍荣的脚边,大喊道:“高大人,快点火!”
高绍荣捡起东西一看,是一个小小的荷包,赶紧打开荷包,里面是一副火石,心下透亮,立即划着了火石,点燃了身后的窗纱,然后又跑到屋檐下点燃了一堆薪柴!
天干物燥,窗纱、窗帘、窗框、柴火不一会就熊熊燃烧起来,然后点着了整个客栈。大兴镇苏醒过来,于亭长看到火光,魂飞魄散,一边操了家伙、带了全家人往客栈来,一边喊:“大伙快去救县主,县主若在我们镇上出了意外,要诛九族啊!若救了县主,重重有赏!?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