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企业的文化和机制》第43章


要的人为代价。这个世界难道不是误入歧途?
无需再举证书中的言论,看看斯氏的标题,自可知斯氏矛头所向:“全球化机构的承诺”、“未能兑现的承诺”、“选择的自由?”、“东亚危机:IMF的政策如何把世界全球性推向崩溃的边缘”、“谁失去了俄罗斯?”、“不公平的贸易规则和其他危害”。
斯氏的“中国药方”
激烈批评国际组织,反思当前全球化之害,斯氏不忘举出波兰、中国等在他眼里看来是全球化的另类并给予了赞不绝口的评价,以更显国际组织导向之荒唐。书中的第7章“通向市场的更佳途径”,便盛赞中国的渐进改革是与“华盛顿共识”提倡的战略不同的可替代战略,而结果——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已经经历了世界上任何主要经济体中最快的增长率。20世纪90年代,中国GDP以10%的速度增长时,俄罗斯却以5。6%的速度下降。
读这段论述时,我想起了斯氏的一个经典手势,那就是在许多会议上,只要讲到经济转轨,他都会将两手交叉在一起,形成一个“×”字形。斯氏的意思是,下降的手臂代表的是俄罗斯,它在不断地往下走;上升的手臂代表的是中国,它在不断地往上走。如此,休克疗法还是渐进的转轨方式好,还用得着争论吗?
可惜的是,似乎无用争辩的事实在理论家以及政策制定者们来说却依然存在着不屈不挠的争论。比如,萨克斯、杨小凯都在为俄罗斯的改革辩护,并批评中国可能陷入“后发优势”的陷阱中去。而对于斯氏所盛赞的中国,有许多并不令人满意的绩效——无论是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惊人的环境损失、能源和资金以及效率损失,还是经济增长中所出现的贫富差距的扩大,都正在引起诸多非议和担忧。
很显然,斯氏关于中国的评价很高,以致于太高了。我估计许多中国人都不敢接受。
斯氏这本关于全球化的著作也已经在国际上遭到激烈批评。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经济顾问与研究主任肯尼思·罗格夫就委婉而又坚决地批评了斯蒂格利茨,认为斯氏学术上是天才,但在政策制订上过于简单,并且过于自信和自夸。他批评,当IMF在想方设法解决问题时,斯氏却不顾大局像英雄一样在大搞“揭发”,这完全有可能造成当时的信心危机,而斯氏的许多政策建议也未必合符情况。他的一个尖锐的问题就是:斯氏也许正是难题的一部分,而不是解决办法的一部分。
斯氏最近到中国来,顺便演讲和宣传他的这本新作。在最近的央视对话节目中,讨论到中国经济过热,斯氏侃侃而谈,建议中国政府放任经济过热、通货膨胀、对出口征税以及人民币升值等,让在场的中国经济学家面面相觑、不敢接招。而以我对中国经济多年的观察和认识来看,斯氏对于中国的药方实在太过简单,大可怀疑。
不过,这不妨碍我充满兴致地读斯氏的新著,并且考虑其影响。从历史上看,在全人类都向某个方向拐的时候,总会有人站出来,走向相反的方向。多年前是杰出的马克思,而这一回我们见识了另一位杰出的犹太学者。
马克思当年那样的所思所想以及政策主张,从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天下苍生。斯氏写书立说,相信也不是为自己,而是出于学者的良心。但是,回到罗格夫的问题,斯氏的分析和结论究竟是解决方法还是难题的一部分呢?这一点,相信眼下无论如何辩不出是非来的,只有等待历史的证明了。
白领2005: 优秀企业的文化和机制第45节 一位荆轲式的英雄
《万科》周刊
朱伟一
面对共同基金的种种恶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证交会”)基本上是袖手旁观,麻木不仁。难道美国股民就没有办法了吗?难道股民就只有任人宰割了吗?不会的。股民回眸应笑慰,斩妖自有后来人。半路杀出纽约州检察长斯彼特慈尔,一位为股民请命的孤胆英雄。确实,共同基金违规、违法的证据很难查,但共同基金如此丧心病狂,撒下弥天大谎,势必留下蛛丝马迹。美国的人民群众曾经多方投诉,向证交会和纽约州检察长斯彼特慈尔反映过共同基金的各种问题。但证交会并不认真去查,而斯彼特慈尔不仅查,而且一查到底。
斯彼特慈尔劫富济贫,拿出券商吐出来的一部分钱,分给纽约州内的法学院和慈善基金,很有一点杀富济贫的意思。有些人说,斯彼特慈尔这样做有其不可告人的目的,如果2006年他出来竞选纽约州州长,受益者便会站出来,助其一臂之力。美国对斯彼特慈尔的褒贬不一,但一般都认为此人有政治野心,想借整肃券商替自己扬名,以便在政坛获得更大的发展。但细想起来,斯彼特慈尔闹到今天这个地步,扬名有可能,但他挑战华尔街金融寡头,政治前途不会看好——得罪人太多。斯彼特慈尔何等聪明的人,其中道理不会不知道,知道自己的最大回报是青史留名。可惜,中国现在就没有人想青史留名,还不怕“生后骂名滚滚来”。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啊?!
斯彼特慈尔得罪的人很多。参议院银行、住房与城市委员会主席请斯彼特慈尔到国会做证,向证交会主席唐纳尔德森介绍共同基金的丑闻。该委员会主席相当于中国的正部级领导,而斯彼特慈尔也就是我们省里的司级干部。正部级主席有请,斯彼特慈尔应该不敢不到。但斯彼特慈尔就敢不去,而且竟敢在同一天跑到另一处会议赶场,并在会上郑重指出:“美国人民已经对美国商界失去信心,不相信商界能按规则办事”。斯彼特慈尔还煽动部下,说是“证交会铸成大错,但却推说人手与财力不够。我们一定要彻底揭穿这一谎言。”不错,仅仅是证交会稽查部就有830位律师,而纽约州检察长手下只有18位律师负责投资者保护,但却对大券商不断出手,让他们胆战心惊,有时甚至是惶惶不可终日。美国很有一些人视斯彼特慈尔为英雄,亲切地称他为“人民的律师”。
在斯彼特慈尔的感召之下,证交会前主席莱维特也说出了一些内情。莱维特承认,证交会本来是可以多做些工作的。他说:“回过头来看,许多领域内我本来是应该监管的。”早在任上莱维特就试图加强对共同基金的监管,但因国会内共和党保守派的强烈阻挠而作罢。但莱维特当时为什么不仗义执言,披露黑幕?还不是因为当时股市不错,莱维特想多当几年盛世监管者。
再看纽约州检察长斯彼特慈尔,此人如此不顾“大局”,如此破坏“安定团结”,换在新兴市场国家,多半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不能让他自由泛滥。当然,这种假设很可能是不成立的。在一个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地方,斯彼特慈尔这样品性的人是干不到司局级的,很可能正处级也干不到——不听招呼还行?!
从客观条件上说,从法律构架上说,美国是联邦制,各级政府都是相互独立的主权主体。所以斯彼特慈尔虽然只是一个州的检察长,但敢于与联邦政府的部级干部一比高低,敢于与联邦政府的部级单位证交会争锋。当然,联邦制成功与否,还依赖于各级政府的民选。斯彼特慈尔是纽约州市民选举产生的,所以布什总统奈何不得他,纽约州州长也奈何不得他。
斯彼特慈尔确有“一人敌一国”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但我们不必自惭形秽,也无须谈什么中国特色,因为这样的英雄我们也有过。秦朝万乘之国,荆轲却有压倒秦王的英雄气概,而绝不被暴君所屈服。“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留得心魂在,残躯付劫灰。青磷光不灭,夜夜照燕台。”“青磷光不灭,夜夜照燕台”——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天地之气。但在一个被阉割的时代,多的是搔首弄姿,多的是东张西望的巧笑,一遍又一遍地列数各种成绩,一遍又一遍地讴歌各种壮举。明明是花奴打鼓,文人娱国,非要美其名曰“天风惠我伯牙琴”。中国缺少斯彼特慈尔这样的勇士,多的是像公鸡那样整天报晓的主流经济学家。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贾岛一个出家的和尚,便有如此仗义行侠之心。都说唐朝盛世,什么是盛世?这就是盛世!李白一介书生,在今天多半会被打成百无一用的另类,可他也有“别时提剑救边去”的铿锵之句。
白领2005: 优秀企业的文化和机制第46节 哈耶克与台湾的经济学(1)
《万科》周刊
秋风
尽管哈耶克自认为自己对亚洲非常生疏——根?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