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刹蛇踪》第306章


“欧阳科长,你们可以去问一个人。”小向道。她现在的心情和同志们一样,也想知道铺水泥地平的人到底是谁。
“谁?”
“陶家的二丫头,她在毛纺厂上班,那天晚上,我去找大勇回来的时候,在胡同口碰见了他男人尿壶。”
“他男人在做什么?”欧阳平和同志们突然来了精神。
“尿壶骑着自行车去接他老婆二丫头。那天,二丫头上二班。”
“大概是什么时间,”
“我碰见尿壶的时候是十点钟左右,他们回来的时候,应该是十一点钟左右左右,从毛纺厂到东门镇,骑车子大概要用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小向提供的情况太重要了,二丫头夫妻俩有可能看见了铺水泥地平的人,至少能听到一点动静。凶手动手的时间应该是在更深人静的时候。
“如果凶手住在附近,他应该知道二丫头上夜班的情况。”李文化道。
“这种可能性非常大。如果他知道这个情况的话,一定会避开这个时间段。”
“水队长说的对,凶手铺水泥地平的时间应该是在下半夜。”
“大嫂。二丫头在家吗?”
“在,她今天上大夜班,我早晨到菜市口买菜的时候,正好撞见她下班回家。”
小向和陈主任将同志们领进了129号大院。
129号大院的院门是敞开了。里面是一个三合小院,住着三户人家。
二丫家住在左手朝南的三间房子里面。门牌号码是129——1。
门关着,小向走到东窗下,轻声道:“二丫——二丫,你在睡觉吗?”
屋子里面传出一个女人的声音:“谁啊?”
“二丫,是我,小美。”
“小美,你有什么事情吗?”
“居委会的陈主任和公安局的同志们找你了解点情况。”
“知道了,你们等一下,我就来。
正文 第二十八章 有影无形
不一会,门开了,一个三十五岁左右的女人一边穿外套一边朝门外扫了一眼。
二丫将大家让进堂屋,堂屋里面有一张大桌子和四张椅子,隔墙两边放着几张长板凳。
等大家坐定,二丫斜着屁股在坐在长板凳上。
“大嫂,一九六六年六月底——大概是在学校放假之前,你爱人夜里面接你回家,你们进胡同的时候,有没有看见什么人,在花坛后面鬼鬼祟祟地做着什么?”二丫不大可能记得具体的时间,所以要给出一个大概的范围。
“我十点半下夜班,走进胡同的时候,时间是十一点钟左右,具体的时间,我想不起来了,有一回,我和尿壶走到胡同口的时候,确实听到花坛后面有动静。”
“什么动静?”
“是花坛上面的金边黄杨在晃动——同时发出沙沙的声音,还有铁锹铲东西的声音,或者是小铁铲铲东西的声音。花坛后面好像有人。是不是你们说的一天,我不能肯定。”
“你们夫妻俩都注意到了吗?”
“对。”
“你们没有特别在意,是这样的吗?”
“深更半夜的,我有点害怕,就和尿壶走开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现在想一想,确实很奇怪,听到花坛后面的动静以后,我们愣了一会,动静就没有了。”
花坛和墙之间只有一米左右的距离,金边黄杨肯定要超出花坛,花坛后面的空间就更小了,人在里面做事,可不就得碰到金边黄杨吗。
花坛后面的人很可能就是凶手。
“大嫂,请你认真回忆一下,当时,火柴厂是不是在翻修房子。”
“对啊!火柴厂确实在盖房子。”
“我们在窨井里面发现了几十块红砖,我们怀疑这些红砖是火柴厂施工工地上的。”
“我想起来了。”
“大嫂,你想起了什么?”
“在此之前,也就是上一个——或者两个夜班吧!尿壶用自行车带着我骑车到油坊巷口的时候,我们看见一个人。”
“什么人,你们认识吗?”
“路灯昏暗,只能看到身影。”
“此人在干什么?”
“他在火柴厂的大门口码砖头,远远看去,有七八块的样子。”
“此人搬着砖头往什么方向去了?”
“我们没有多停留,他当时正在码砖头。”
“此人从身形上看,有没有明显的特点?”
“看不出来,他是蹲着的。拿几块砖头,这算不得什么。我们也就没有特别在意。”
这应该是凶手第一次在我们的故事里面亮相,一次非常随意亮相,太简单,太粗糙,连一个基本的轮廓线都没有。只有那么一点影像,欧阳平坚信,只要有影子,就一定能找到影子的主人。
此人很可能就是凶手,拿几块砖头,不能算偷东西,谁也不会说什么,此人深更半夜,只为搬几块砖头,这代价也太大了,又不是偷金砖。如果不是有非常特别的目的,不会等到这时候来搬转头。
正文 第二十九章 打开窗户
离开胡同以后,同志们去了茶叶店,陈主任没有随行,都是街坊邻居,陈主任回避一下是应该的,同志们与何小翠谈话的内容,陈主任是不适合在场的,有知根知底的熟人在场,何小翠恐怕不会认真说话。
茶叶店里面只有何小翠一个人。
“欧阳科长,是不是找我啊?”何小翠走出柜台。
“唐老板呢?”
“他到街上吃早茶了。”
柜台外面有一个圆桌,圆桌周围放着几张椅子,桌子上放着一个茶盘,茶盘里面放着一个茶壶和六个茶杯,茶杯是倒扣着的。
何小翠将大家引到椅子上坐下,接着以非常的速度泡了一壶茶。
不一会,茶香味便从茶壶里面飘散出来。
“大嫂,我们是为昨天的案子来的。”
“昨天晚上,你们不是到我家去过了吗?”
“我们又想起了一些事情,所以想来问问你。”
“你们想问什么?”何小翠将倒扣在茶盘里面的茶杯放好,倒了一点茶在里面,涮了涮,倒进一个空置的茶杯,然后将茶杯倒满了,“来,请喝茶。”
“我们怀疑窨井里面的两个女人是外地到东门镇来谋生的,因为这两个人失踪以后,没有一个到派出所去报案,你明白我的意思吗?”欧阳平不能把话说得非常明白,在何小翠面前提“**”二字,显然是不妥的。
何小翠大概听出了欧阳平的弦外之音,他面露难色:“同志们请喝茶。”
“大嫂,你不要有什么顾虑,对于过去那些事情,我们不关心,我们只关心案子,只要是案子涉及到的方面,我们都要弄明白。”“过去那些事情”显然是指何小翠拉皮条的事情。虽然不便言明,但还是要点一下。
何小翠的脸上顿生尴尬之色。
“这两个女人很可能是从事哪种行当的,如果是本地人失踪,肯定会有人家报案。”
“警察同志,我也是混一口饭吃,没法子——”
“过去的事情,我们不提好不好,要不是为了案子的事情,我们是不会来打搅你的。”
“好,那我就打开窗户说亮话,你们能不能告诉我,两个女人的身高和年龄是多少?那些在我跟前做事的女人,做一段时间就走了。”何小翠终于愿意谈她过去从事的那些事情了。她之所以提这些问题,是想在记忆中寻找这两个人。
“一个女人身高在一米六八左右,年龄在26——28岁之间,另一个女人的身高在一米六六左右,年龄在23——26 岁之间。”
何小翠眉头紧锁:“你们知道这两个女人被害的时间吗?”从何小翠所提的问题来看,何小翠是在认真思考欧阳平的问题。
“两个女人遇害的时间分别是一九六六年三四月间和五六月间。”
“这个时间,我印象比较深,因为这一年的下半年,我真的金盆洗手了。”何小翠所谓的“金盆洗手”是指结束了老鸨的生涯,“也没法再干下去了,因为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每个人听的都很认真,注意力也很集中。
正文 第三十章 身份查明
“一九六六年的六月间,确实有一个女人不辞而别,她还欠了我三个月的房租呢,生意不好做,这我也知道,所以就没有催的很紧,难道窨井里面的一个女人是她。
“她叫什么名字?”
“她叫萧红叶。”
“多大年龄?”
“27岁——一九三九年生人。”
“身高呢?”
“和我差不多高。”何小翠的身高在一米六八左右。
何小翠提到的这个女人极有可能是一号。
“在此之前,有没有一个女人不辞而别呢?”
“有一个。”
“在此之前多长时间?”
“三月份。”
“这个女人多大年龄?”
“24岁——一九四三年生人。”
“身高多少”
“身高到我额头跟前。”按照何小翠的说法,此人的身高在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