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残卷》第163章


就是高山深谷,人烟寂寞,放个屁在百米外都能听见。这一路走遍了崎岖山径,盘旋曲折,不时还有鬼打墙,四五条路忽然出现,让人迟疑不知该选哪条道。这10公里的路程愣是那么长,我暗中庆幸,幸亏没跟这两个当地茶人分道扬镳,否则还真不容易找对路径。
走到下午,我们终于到了蒙顶山的外围,但那两个茶人并不进蒙顶山收茶。问了缘由,我们才知道蒙顶茶已经被人包了,零散的茶人只能到蒙山附近去收茶,他们进蒙顶山收不到茶叶了。我暗骂这群混蛋,包了一个山头,就饿死了一群茶人,分一口饭吃有那么困难吗。
两位茶人去的是蒙山附近的山头,那里也有很多茶叶,只不过略次于蒙顶茶。左边的山下有一家为收茶人提供落脚的客栈,两位茶人要去那里投宿,我看天色不早,也一道与他们同去。远远地,我们就看到有一座黄色的木楼在山下,细数一番,那座木楼只有上下两层。走到客栈跟前,我看到门上用黄漆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梅子茶客栈。
客栈里只有一个大约七岁的小孩,他打开门迎接,叫了声阿爸、阿妈,我才知道同行的两个人里有两个是客栈的主人。客栈里除了我们三人,就只有另外两个茶人,还有那个小孩了。后来,我观察了很久,发现小孩是个瞎子。这对夫妇也真大胆,让瞎了的儿子一个人在家,不怕孩子出事。
客栈的主人家是个三十多岁的大哥,名字就叫梅子茶,和客栈的名字一样。梅子茶一家都姓梅,几年前,他们家人陆续去世,梅子茶就继承了这间小客栈。安顿下来后,我就留下李小北和木清香在楼上,自己一个人下来找梅子茶聊天,顺便问问附近的情况。梅子茶真以为我是来收茶叶的,当即热情地介绍附近的茶农,还不忘提醒我,自从蒙顶茶承包给商家后,蒙顶茶不如以前了。
因为收茶人不能收蒙顶茶,只能在县城里找卖家,所以客栈的生意一落千丈,也难怪梅子茶对蒙顶山有意见。我下楼要付住宿费,梅子茶把钱推回去,爽快地说免费让我们住,爱住多久就住多久。梅子茶对我说,客栈已经一年没人来住了,刚才在路上我还帮他们提东西,打死他都不会收我们的钱。把钱推来推去好几次,我拗不过梅子茶,只得把钱又放回口袋里。梅子茶为人耿直,我不忍骗他,想把此行来意坦白,却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这时,木清香和李小北从楼上走下来,盲人小孩就缠着他们,问他们是从哪里来的。梅子茶笑说那孩子太久没遇到山外人了,今晚肯定开心得睡不着。那位穿戴很惊悚的大姐一进屋就为我们生火煮饭烧菜,我也改变了看法,觉得她那身装扮其实也挺好看的。换到今时今日,说不定就是蒙顶茶代言人。
梅子茶算不上真的茶人,要不他闻到李小北身上的酒味,早就怀疑我们这三人的身份了。要知道,经常喝酒的人是不能碰茶叶的的,否则会影响茶叶的味道,酒也是茶人的大忌。亏得我对茶叶已经了如指掌,随便侃一侃,就把梅子茶侃得晕了头,真以为我是来收茶的。
木清香下楼后,小男孩就缠着她不放,看来她的美连盲人都能感觉到。木清香似乎对小男孩也感兴趣,一直陪小男孩坐在客栈大堂烤炭炉,李小北也哆嗦地在炉子边取暖。我瞥了一眼木清香,发现她总在观察小男孩的眼睛,不知在盘算些什么。
我坐在炉子旁边的椅子上,回过头继续聊:“梅大哥,你有没有听说过蒙顶山里有人住吗?就是那种像隐居一样,深山里只有一座房子。”
梅子茶摆摆手,说道:“别叫我梅大哥,这样称呼多难听,直接叫我梅子茶好了。”
我尴尬地笑道:“那我就不客气了!梅子茶,我刚才问的……你听过没?”
梅子茶的老婆给我们每人端了一杯用花蕊泡的茶,热气里含有一股花香。听到我刚才的询问,梅子茶老婆的脸色有点难看。梅子茶挥手叫她回厨房,看这情形,好像我刚才说错话了。我急忙解释是想收点野茶叶,不要人工种植的茶叶,梅子茶不知是否相信,总之他没有刚才那么高兴了。
看了看和木清香在一起的小男孩,梅子茶才告诉我:“小路,不瞒你说,如果你知道我那娃儿是怎么瞎的,你就会安分了。”
卷五《蒙顶神香》23。西康省茶叶实验站
在众多蒙顶山茶人中,梅子茶仅是其中仍旧在受累的一位,但他是唯一留在山里的茶人。
根据《名山茶叶志》的数据表明,1949年整个名山县茶园面积为6768亩,其中有一半是老龄茶园和逾龄茶园。大部分茶园分布在蒙顶山,但很多茶园已经荒芜,和历史上的鼎盛时期不可同日而语。在1951年,西康省农业厅在蒙山建立了“西康省茶叶实验站”,地点设在蒙顶山西侧的永兴寺。
西康是旧省名,所辖地主要包括藏东和川西,多为少数民族聚居。当然,西康省早在1955年撤消了,但我现在要说的是1955年以前的故事。
古时,蒙顶山茶园有一大片都是皇家茶园,百姓不得靠近,传说还有白虎寻山,蒙顶茶更被奉为仙茶。后来,茶叶站建立以后,茶叶科研人员就进山了。梅子茶客栈一度火热,有时一天能接到三十个客人,客房都要挤着睡。
蒙顶山里山路弯弯,羊肠小道,上下山很辛苦,加上不通电,因此茶园仅限于栽植实验。梅子茶的阿公阿婆就是在实验站干过,后来吃不消,又返回客栈了。又过了半年,有几个眼瞎的茶人被送出来,在梅子茶客栈歇脚。梅子茶的阿公见过那些人,以前他们眼睛都很好,问为什么会瞎,却没人说得清,只知道那些人曾绕过蒙顶山,去找适合另一个蒙顶茶生长的环境。
这是最初出现眼瞎的事件,到了70年代,陆续有人神秘失明,但没引起过注意。直到三年前,茶人都在城里收茶了,梅子茶的阿公带着一家人进山,说是想找些野生茶去城里卖。结果一家人里,只有他和老婆没事,其他人眼睛全瞎了。
梅子茶心疼地看着儿子,叹道:“我不是吓你们,要不我阿爸阿妈,阿公阿婆都还活着,我崽子也不会变瞎子。你们还是到在附近收茶吧,别往深山里跑!”
我刚想说问点详细的,不料木清香从炭炉边站起来,对梅子茶说道:“我能治好这小男孩的眼睛。”
我和梅子茶、李小北三人异口同声:“真的?”
话一出口,我心说糟糕,这笨女人又要说小姨之类的胡话了,梅子茶根本不了解嘛。我赶紧打断木清香,叫她一边凉快去,可她偏偏不知趣,硬要往下说。李小北也明白我的想法,和我一样哭笑不得,任由木清香继续说下去。
梅子茶激动地跳起来:“你没骗我?你能治好?我找过很多医生了,他们都说没办法!”
木清香被人接连逼问,啥事都没发生一样,仍旧缓缓说道:“我记得小姨说过,我们住的地方几里外都设置了多道障碍,有一道会让人失明。只要我能找到原来住过的地方,我就能找到药,让这小男孩眼睛复明。”
梅子茶一头雾水,正好梅子茶老婆也走进来,我实在不忍心欺骗一个为儿子焦急的父亲,于是对梅子茶夫妇如实相告。听了我近一小时的讲述,他们相顾惊疑,若非梅家人自小在蒙顶山长大,多半不会相信我们的说辞。再加上他们爱子心切,四处求医无方,因此不用我们多言,他们很轻易地就相信了我们三人。
梅子茶激动地说:“如果能治好我的小崽,我愿意跟你们进山,我以前就听说蒙顶山背后住了仙人,原来真有这么回事!”
梅子茶老婆有点不放心:“仙人会害人吗,我们只是走近那里,他们眼睛就忽然瞎了,你们再要去,我放心不下。”
我也有点担忧,他们都不知道为什么会眼瞎,木清香也不知道小姨是怎么设置障碍的。此行一去,我们瞎了不打紧,万一梅子茶也瞎了,回来怎么跟他老婆交代。梅子茶乐呵呵地说不怕,这山头没人比他熟,就算瞎了他也识路。李小北不知轻重,竟大声说好啊,人多热闹嘛,一个劲地忽悠梅子茶进山。
一听说有人在蒙顶山后瞎了眼,木清香就百分百确定,小姨住过的地方就在蒙顶山后面。如果真是这样,问题就来了。蒙顶山有五座岭,最高只有 1140米,范围也不大。可是,蒙顶山后就是邛崃山脉,50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好几座,蒙顶山其实只是邛崃山脉与四川盆地相接的过渡地带。在蒙顶山后,邛崃山脉渐次走高,愈来愈大,构成规模巨大的川西山地,也是四川盆地登青藏高原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