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仙奇缘》第205章


体才好。」
朱传宗叹道:「说起身体,难道真是岁月不饶人?最近只觉得腰酸背痛,仿佛老了一样。」
皇帝忙道:「王爷是最近太忙了,休息几日就好了。朕年纪又小,又平庸无能,帮不了王爷什么忙,真是让朕又是惭愧又是担忧啊!」
朱传宗道:「多谢皇上关心。今天我接到手下密报,我亲自提拔的几个官员,竟然都是贪婪之辈,让我不盛惶恐,又惭愧不已,我对不起天下的黎民百姓啊!等我亲自处置了这些官员,会亲自向皇上请罪的。皇上你已经十八岁了,是该到了亲政的年纪了。」
皇帝这些年经过历练,心想哪会那么容易能够亲政?嘴上道:「王爷您可不必放在心上,还是注意身体要紧。您劳苦功高,大梁能够中兴,都是您用性命拼下来的。如今出了一些弊案,也无关大局。百姓都称赞王爷英明神武,王爷还是不要太自责了。」
太后见皇帝应对得体,也很欣慰,露出赞许的目光。
朱传宗也很高兴,道:「难得皇上深明大义,对我如此仁厚。皇上日后待天下百姓也要如此才好。」又问起皇上都在读什么书,应该读什么书等等。
皇帝心想:『你总是把我当孩子看待,哼,等日后让你见识到我的厉害。』
皇帝心中老大不愿意听朱传宗唠叨,忍耐了良久,才找了机会,陪笑道:「王爷您一直忙于国事,好不容易来看母后,和母后好好叙叙旧,朕就不打扰了。」
皇帝近两年随着年纪增长,处事越来越有分寸,对朱传宗也越来越尊敬,想是晓得朱传宗是他生父,真心为他打下了江山的缘故。
朱传宗目送皇帝离开,心中也很欣慰。
朱传宗和张端颐亲热一番,互诉衷肠,直到晚上才归。
第二日上朝,朱传宗派了大理寺与督察院、刑部三法司审理了赵老四等人的案件,办案的都是铁面无私,名声在外,朱传宗的股肱之臣。这些办案的官员,直接向朱传宗奏报。案情虽然牵连不少官员,官级也很大,但在摄政王的亲自督促下,仍然很快地查出了全部案情。
就在案情要全部一清二楚的时候,却有新的证据,令人震惊的消息传出来,赵老四、张老五等人家中竟然藏有造反的书信,三法司不敢隐瞒,只好转呈给朱传宗。
本来这些人的贪污之罪,就算罪名再大,也不至于满门抄斩,罪牵九族,可是发现了这些证据,他们犯了谋反之罪,不仅要灭门抄家,还要株连九族啊!这件大案立刻震惊朝野。
朱传宗原本心中震怒,不想见这几个忘恩负义的鼠辈,可是案情如此转折,没想到这些人竟然要联合起来造反。
朱传宗蓦地听说此事之时,差点昏倒。这些以前一手提拔的亲信,就算贪污,也不能要造他的反啊?他们当真是狼心狗肺之人?他越想越觉得不合理,心中疑念大起,思索半日,心中忽然一动,想起当年他的一段公案来。
他那次也是面临重大官司,但在吴思远的建议下,冒险使用造反这招,当时的明宗皇帝,却反而认定是两派诬陷暗斗,不能让一派势力太大,难以驭驾,反而没有出重手惩治他们。
朱传宗觉得这些事情不简单,便决定亲自审理赵老四这几人。
赵老四、张老五等人一见朱传宗,都放声大哭,朱传宗怒道:「你们贪赃枉法,而且还要造反和我作对,还有脸来见我吗?你们要是有一点良心,早就自杀谢罪了。」
几人道:「我们贪污腐败,罪不可恕,辜负了少爷的一片苦心栽培,原本愿意以死来谢罪的。可是一想到留下少爷您一个人,恐怕会被奸臣所害,因此冒了全家都被抄斩的风险,来见少爷一面,告诉少爷几句心里话。」
朱传宗见他们一口一个少爷,都是当年的称呼,想起旧日的时光,也是唏嘘不已,道:「你们有什么话尽管说好了。你们胆子够大,竟然还要谋朝篡位。」
几人都露出胳膊、大腿,只见都是伤痕累累,都哭道:「我们要不是出此下策,恐怕一辈子也没机会见到王爷,提醒王爷您要小心身边的奸臣了。」
朱传宗看他们被刑讯逼供,心中也是暗惊,刑不上大夫,他们都是高官,按理就算三法司也不敢动刑的。
朱传宗脸上阴晴不定,心中疑惑不已,冷哼道:「这么说你们都是被冤枉的了?」
几人都哭道:「冤枉倒也没冤枉,我们辜负了王爷的恩情,就是死一万次也报答不了王爷的知遇之恩。」
几人慢慢说起缘由。原来他们当官之初,也是一心为民的。不过衙门之事,并不是清官就能做好事情的。官员的俸禄不高,虽然也足够生活,但是要养师爷、衙役、管家、丫环就不够了。而且如果太清廉的话,没有官吏敢和你打交道,便也做不了事,朝廷吩咐下来的差事,都办不下去。
渐渐几人为了做出一番事业,便只好入乡随俗,和这些官吏打交道,但是应酬需要银子,慢慢也就开始拿一些回扣,截留一些银子了。
几人等到官越来越大,虽然做出很多对百姓很好的政绩,但渐渐被属下蒙蔽,开始虚应故事起来,所以才会落得今天的下场。
朱传宗怒道:「官场是有不好的陋习,可是要不是你们品行不良,能做出这么多腐败的事情?」
几人含泪认错,磕头如捣蒜,不过最后却异口同声,咬定朝中有大奸大恶的奸臣要除去他们,斩断王爷的左右手,最后再对付王爷。
朱传宗逼问他们是谁,几人都不敢说,道:「王爷只要留心,暗中一查,不就一清二楚了?」
朱传宗不再逼问,命令暂且把他们都收押起来,特意派人监管他们,其实是保护起来,如果他们当中有任何一个人伤到一根毫毛,就要把看守的人灭门。
朱传宗既然被他们提醒,晓得他们口中的奸臣,必定是个大人物,说不定是他最信任的大臣之一。这事轻忽不得,可要小心派心腹打探出内幕才行,否则消息走漏,恐怕要有一场政变。
这时正是夏天,京师附近的定天河一连数日大雨总是不停。第六天,奏报称定天河在京郊决口,平大宛、田兴两县数百村庄被淹,百姓失踪上百人,又有数万人无家可归,正涌向京都。
用不着考察印证,朱传宗站在护城河城墙高处往四处望去,田野一片汪洋,低洼地方只见树梢,有几个村庄已没了踪影。朱传宗急令京城妥善安置涌进的灾民,令平大宛、田兴两县把府库的粮食银两都拿出来赈济,别再使百姓流离失所。
又过了一天,灾情奏报如雪片一样飞来,很多地方暴雨不断,大梁国最大的河流祖源河河水骤涨一丈有余。还没到第二天,奏报又到:祖源河于封仪、阳关决口!
过了一日又报,祖源河于封开决口!于陟武营坝北岸决口……祖源河七八处先后决口,实为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情,这是二十年来,朝廷所遇到过最大的天灾。
朱传宗急忙带人出京师探看,沿路只见灾民成群结队,朱传宗忧心如焚。每年河工支付的费用都是几百万两,数目如此惊人,可是如今起到什么作用?到处决口?朝廷花了这么些银子,银子哪里去了?治河的成效在哪里呀?
朱传宗继续往前走着,只见村村被淹,人人流离,仅京师附近的定天河决口就受损如此,那祖源河决口带来的会是什么样的灾难啊!难道能对水深火热中的百姓置之不理吗?
朱传宗越看越是心惊,在大臣们的劝谏下回到京师,一入城门,见城内各处都挤满了灾民,上百个一群,几十个一堆,处处都是叹息声、哭喊声、哀嚎声。如不尽快妥善解决灾民问题,岂不是又要生乱!朱传宗刚到宫中,马上谕令开仓放粮,并要各处官吏及士兵帮助灾民,同时又告诫各地,全力救助百姓,不要让瘟疫和其他疾病流行。
这时也有官员陆续弹劾河道总督钱天翔了。原来河道总督钱天翔是个外表仁义,但内心贪婪之人。钱天翔治河,用麻料掺杂沙土,秸垛则外实中空,用的都是便宜无用之物,被百姓称为豆腐渣总督。
与之相反的是,在工地上好玩之物充斥。什么元狐、紫貂、熊掌、鹿尾等等,无物不有。河员们用公款随意购置奢华的绫罗绸缎、山珍海味,以河工原料费用的名义报销。甚至河工要员,领出公款,捐纳买官,等到河工竣毕,便升了新官。投机取巧,无所不用。像他们这样用国家治河之银为自己捐官之事,绝不是少数,而是普遍现象。而且治河工程完毕,上报奖赏人员都是这些官员的亲戚朋友,甚至从没有到过工地而名列推荐册单,也不在少数。
朱传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