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亡一叹》第98章


华山之下,厮杀已渐见分晓。天兵失了统帅,渐渐落了下风。一百零八天罡地煞尽数战死,梅山六怪遵袁洪叮嘱,混战中寻个机会走了,也无人注意。袁洪变出的那六个假星君也都在乱战中被踏成肉泥。狮驼王、白象王现出本相,身高百丈,杀入乱军之中,张开大口吞吃魔王亦现本相,双翼张开,遮蔽天日,往来啄食。不多时,三万天兵全军覆没,片甲无归。唯有孙悟空一反常态,默坐华山顶上,亦不下去厮杀,全不动弹。
第八章 炼宝
大战之后,四野沉寂,苍山如海,残阳胜血。
天罡地煞、三万天兵全军覆没,近四十万妖众也战死大半。黄风岭黄风怪在作法吹沙时正撞上天杀星,被一顿板斧砍成肉酱,青龙山辟寒、辟暑、辟尘三位妖王陷入九宫八卦大阵,亦先后战死。黑风山熊罴怪、毒敌山琵琶精和陷空山白鼠精,总算见机得快,逃得性命。
日近西垂,沉沉暮色渐起,笼罩四野,山风呼号盘旋,阴冷刺骨。数十万生灵伏尸山岭,或人或妖,残肢断臂交相枕藉,血雾漫天,整座郁郁葱葱的华山亦被映得暗红色一片。
妖族并无收拾尸体的习惯,大事既完,诸大妖王率余部自回洞府,李承乾站在华山顶上,见这尸山血海,心中亦不禁恻然,暗道:“一日之间,便丧了数十万性命,只为救得一人。若是大劫到来,还不知是什么模样,莫非真要天地灭绝不成。”又想既然事已至此,天庭岂肯善罢甘休,势必要再兴兵征讨,到时候又是连绵战火,不知又有多少生灵丧命其中。
正默默叹息,孙悟空过来,道:“师兄,我们回花果山去罢,嫂子还在等着呢。”李承乾道:“好。”取了宝莲灯,又问明了口诀,杨戬母子亦自回灌江口真君神殿去了。牛魔王道:“李兄,这宝莲灯是娘娘点名要的,你用完之后,自上太素天还给娘娘便是了。”李承乾谢过,和孙悟空、猕猴王一路返回东胜神州。
众人散去,此地寂静无声,唯有悲风回旋,喑呜低语。血气四方弥漫散去,充塞天地之间,便渐渐有无数寒鸦前来,绕场低飞,哑哑嘶鸣,啄食尸首。
一位道人身披太极道袍,背松纹古剑,腰间挂着个白色葫芦,大袖飘飘,正从空中经过,见这下方血光弥漫,杀气冲天,暗暗心惊,略一推算,也便明白前因后果,微微叹息,降下云头。又见阴风旋绕,无数乳白色魂灵自尸首中飘起,大多都渐渐变得透明,隐没无形;小部分被山风一吹,四散而去,却有极少数犹自摇摆不定,仿佛茫然无措,不知要去何方。
道人知道自行隐没的,乃是战死的妖族魂魄,入幽冥地府转世轮回去了;被山风吹散的,乃是那三万天兵的魂魄,就此湮灭无存,从这世上彻底消失;仍然残留不去的,都是那一百零八天罡地煞的魂魄。只因他们是封神榜上所封正神,不受冥王生死簿管辖,如今一旦身死,既不能如妖众一般进入幽冥地府,再续轮回;又都有些神通法力,能一时保住魂魄勉强不散,但时间久了,终究也是个形神俱灭的下场。
道人见状,心中怜悯,暗道:“可怜辛苦修炼一场,到头来落得个如此结局,岂不悲哉。”连忙自背后取出松纹古剑来,披散了头发,咬破食指虚空画符,在空中踏罡布斗,结成收魂大阵,伸剑朝下方一指,喝道:“天魂地魄,日月交接;神归绛宫,炁返玉海。”那天罡地煞的魂魄正自徘徊,被道人符咒一引,齐齐升起。道人自腰间取下葫芦,用剑尖一指,天罡地煞一百余道魂魄都被引进葫芦中去了。
道人待魂魄全部归入葫芦,塞上塞子,转身踏云朝南方而来。不知过了多时,前面出现一座高山来,直侵霄汉,有龙蟠虎踞之形,着实气势非凡。道人降下云头,一路缓行,只见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瀑布斜飞,藤萝倒挂,青松屈曲,翠柏阴森,好一处修道所在。
山顶有一座道观,虽然古旧,亦无香客来往,却还整齐,并无半点破败之相,门口站两个童子,见道人回来,齐齐行礼,道:“师父。”道人微微点头,走入道观,过了正殿,转过右廊,便是一所殿宇,红墙灰瓦,正面两扇朱红格子,檐前一面朱红漆金字牌额,左书四个金字,写道:“伏魔之殿”。
道人推开门走入,殿中昏昏默默,杳杳冥冥,黑烟霭霭,冷气阴阴,伸手不见五指。道人身具广大神通,自然不惧这些黑暗,早看见殿中有一口深井,井边有一块石碑。道人便将腰间葫芦取下,口对着井,拔开塞子,念诵咒语,一声断喝,那葫芦中汩汩有声,一百余天罡地煞魂魄都落到那井中去了。
道人道:“尔等在此静候,日后自有返本归原之机。”伸出手指,宛如铁画银钩一般,在石碑上写了几个字,转身出殿,将大门关上,自怀中取出一道纸符封上了。回到正殿,召集诸弟子,将事情经过说了一遍,道:“我辈修道之人,以慈悲为怀,既然正好遇上,不能不救上一救;但彼等都是上天恶煞,若要径行投胎转世,又不免为祸人间,须得先消磨其凶心恶念才是。这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魂魄,如今都镇锁在其中。我弟子切记,不可妄开伏魔殿门,等待日后机缘。”诸弟子齐声应诺,退下。道人自默坐运功,神游八极,不提。
※※※
且不说这边道人收取天罡地煞魂魄。李承乾三人借着孙悟空的筋斗云,一路越过汪洋大海,到了花果山。孙悟空似乎有些心神不属,也不说话,自回水帘洞中去了。
李承乾虽然有些奇怪,但一心念着玉藻,亦未多想,与猕猴王作别,便自回莲花峰上来。他们在莲花峰上搭了座木屋居住,李承乾回来,见玉藻正坐在屋外草地上闲看暮色,一袭白衣素裙,长发散披,越发显得楚楚动人,见李承乾回来,欢喜道:“你回来了。”
李承乾点头,道:“我取了宝莲灯来。”自怀中取出宝莲灯给玉藻看。玉藻接过,见是一朵碧绿莲花形状,光华莹润,握在手中便有一股暖意传来,笑道:“这就是宝莲灯?倒是闻名已久。”李承乾道:“这就是宝莲灯了。”默想一遍瑶姬传授的口诀,运转神通,伸手一指,那宝莲灯便漂浮起来,悬在玉藻头上,缓缓转动,灯芯亮起,发出浅碧色光芒来,半空中隐隐有仙乐飘渺,若有若无。起初不过一点微光,渐渐扩散,宛如水波荡漾一般,越来越明亮,渐渐照耀整个莲花峰头。李承乾站在一旁,亦觉顿时心境平和,神清气爽,疲倦全消,再看玉藻,原本苍白的脸色渐渐变得红润起来,嘴唇亦有了血色。
李承乾上前轻轻握住她的手腕,一按脉象,亦不再是那般虚浮无力,渐渐强劲起来,欣喜道:“玉藻,你感觉怎样。”玉藻点头,道:“好多了。原本总觉胸口闷得厉害,全身提不起半点力气,被这灯光一照,就好像力气都回来了。”正说间,突然呀了一声,李承乾以为有什么反复,连忙道:“怎么?”玉藻闭目不答,过了片刻,盘膝坐起,默运玄功,轻雷震响,头顶泥丸宫冲出一道白气来,凝成一个小小狐狸之形,蜷缩而卧,碧眼莹莹,九尾矫夭,正是玉藻的元神。
她已经修到太乙散仙境界,自然也早已凝就了元神。李承乾不解其意,定睛细看,见玉藻元神之中,有两脉青气,正在疾速游走周身,片刻之间已经流转奇经八脉,四肢百骸,在眉心处汇集,凝成一颗青色珠子,放隐隐毫光。李承乾正诧异间,便见那青色珠子纷然而散,化作无边青色火焰,腾腾燃起,将玉藻元神裹在其中。
李承乾大惊,正不知发生什么变故,就听得狂风呼啸,空中隐隐响着闷雷,电光闪闪,金蛇乱舞,紫色的闪电划破长空。肉眼看不见的天地元气疾速旋转,在莲花峰上的高空中形成一个巨大旋涡,缓缓转动。
李承乾只觉体内真气运转,像要不由自主地腾飞而起,被那漩涡吸进去,连忙盘膝端坐,方才稳住身形。玉藻正处漩涡的中心之下,却仿佛半点不受影响。过了片刻,那漩涡陡然顿住,紧接着四射崩散开,天地震荡,风云翻滚,虚空中隐隐凝成龙腾虎跃的透明影象来。
玉藻依旧盘膝端坐,身上却冒出重重银白色火焰,璀灿如同星光。又是一声震响,泥丸宫上青色火焰一腾而消,现出元神来:白衣素裙,秀发垂肩,面容娇美,正是玉藻。
李承乾惊诧之极。
所谓六合之间,人身最贵。须知此天地乃是盘古开辟,垂死化成。女娲仿盘古之形造人,所以人身暗合天地之理:脊骨二十四节以应二十四炁。?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