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如果大卸八块,发动机、驾驶舱、起落架、机翼和尾翼都放在不同地方,它还飞得起来吗?
周公正是这样做的。
殷商的“发动机”被放到了洛阳,也就是“成周”。从殷都朝歌(今河南淇县)迁徙到这里的,主要是殷商的王族和为王室服务的士人。由于这里是周的东都,因此等于被安排在周的眼皮底下。商王的嫡系部队,也被改编为所谓“殷八师”,成为成周的卫戍部队,等于是周人的“看门狗”。
殷商的“驾驶舱”,则被放在了殷的旧都商丘。在这里,周人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这就是前面说过的宋国。这一拨人,当然也是从朝歌迁徙过去的。但殷商的贵族迁到洛阳和商丘以后,周公并没有把朝歌变成空城,而是给了自己年轻的弟弟康叔姬封,建立了卫国。康叔不但得到了朝歌,还分到了殷商的七个部族,基本上都是技术人才,包括制陶、造旗、编篱笆、铸铁锅的专业户,分别叫陶氏、施氏等等。这就等于把殷商的“起落架”捏在手里了。
这可真是“全国一盘棋”。
分到了殷商部族的还有周公之子伯禽、成王之弟唐叔姬虞、召公之子姬克。伯禽分到六族,叔虞分到九族。这事有文献记载。姬克也分到六族,但不全是殷商遗民。这事有文物证明。他们也都带着这些族民远走他乡,去建设新的国家。伯禽的国号叫鲁,在今天的山东;叔虞的国号叫唐(后来叫晋),在今天的山西;姬克的国号叫燕,在今天的北京。
周公这一招相当厉害。
事实上,殷商的“国族”,原本由四种关系组成:血缘、地缘、行业、国家。血缘组织为“族”,地缘组织为“邑”,行业组织为“氏”,国家组织为“姓”。说白了,就是一个家族,世世代代只从事一种行业;同行业的人,又集中居住在同一个地方,并世代通婚。同一种“氏”(行业),住在同一个“邑”(地区),就成了“族”。族相聚,即为“国”。现在,周公把这些氏(行业)整体迁徙到另一个邑(地区),殷商那个“国”,还能存在吗?
也只能支离破碎。而且,归属于康叔,以及被伯禽、叔虞和姬克带走的殷商氏族,也只能融入周人的社会,成为新的“国族”。也许,他们后来会被叫做“卫国人”或“鲁国人”,但在春秋前都是“周人”。
这就已经相当高明,何况还不止于此。
实际上,建立宋国和卫国,跟建立鲁国、晋国、燕国,用心是不同的。建宋封卫,都是为了对付殷顽,只不过宋为怀柔安抚,卫为监视改造,因此只是“近距离换防”。伯禽、叔虞和姬克这三支队伍,却是“远距离殖民”。而且所到之地,均为要冲。比如晋国和燕国,便接近戎狄,其实是姬周的边防前线。难怪后人会说周公分封诸侯,是给周天子“扎篱笆墙”了。'2'
鲁国所在地,则是东夷的老窝。所以不但要让周公之子在那里建国,还让姜太公吕望建立齐国。这实在是妙不可言,简直等于二战后美国(姬族)和英国(姜族)跑到俄罗斯(东夷)建立殖民地,虽然他们都反法西斯(殷商)。
毫无疑问,以太公和召公之丰功伟绩,受封必在武王之时。但武王是“初封”,国土也近;周公是“移封”,国土也远。事实上齐侯、鲁侯和燕侯,都相当于英国国王派出的总督,只不过齐、鲁、燕都不能叫“海外殖民地”,得叫“海内殖民地”。其中的深谋远虑,给我们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
总之,周公成功了。他瓦解了殷顽势力,控制了战略要地,酬劳了功臣盟友,岂非一举三得,一箭三雕?
什么叫政治智慧?
这就是。
不仅仅是统战
毫无疑问,这种智慧不是周公一个人的。西周建立的封国,也远远不止宋、齐、鲁、卫、晋、燕。它们甚至未必都是姬姓或姜姓,比如还有芈姓的楚国、姒姓的杞国(芈读如靡,姒读如四)。杞人忧天的故事,说的就是这号人。
楚、杞之类,在当时无疑都是小邦,至多不过部落国家,甚至只不过部落或部落联盟。他们在殷商时代叫做“方国”,比如周、召、姜,则叫周方、召方和羌方。此外还有媿(读如鬼)姓的鬼方、风姓的人方。殷商对他们或者武力镇压,或者不闻不问,是很失策的。
实际上这些方国,兵力少,数量多,规模小,来头大,动不动就号称神农、黄帝、尧、舜、禹之后,因此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帮忙帮不上,添乱很容易。聪明的做法,当然是能团结的就团结,这样才能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至少,即便不能成为朋友,也不能让他们成为敌人。要知道,这些哥们跨入文明并不久,还带着野蛮习气和部落遗风,可是说动粗就动粗的。
何况其中一些还参加了伐纣战争。虽不过一彪人马,三五兵丁,却也算同盟国和参战国。现在胜利了,总得分他一杯羹,排排坐,吃果果吧?
那好,统统给个师长旅长当当。
于是,只要承认周天子,不管是氏族、部落、部落国家,也不管是诸夏、诸羌、百濮、群蛮,都纷纷弹冠相庆,人五人六地成为国君。
说起来这倒是个互利互惠的双赢方案,而且双方做的都是无本生意。比如方国,就什么都没失去。土地、人民、军队、财产,周天子都不要他们的,反倒还会再赠送一点。他们在伐纣战争中捞到的油水,周天子一律加盖公章予以承认。他们的国内事务,周天子却概不过问。这难道还不合算?
更重要的是,这些方国不少是蛮族。因为文化落后,长期被殷商歧视,自己也自惭形秽。现在既已受封,也就成为列侯,可以跟中原诸国平起平坐,礼尚往来,这可真是咸鱼翻身,岂有不接受之理?
但,赚了大头的还是周。
首先,这些封国的土地、人民和财产,原本就是那些家伙的,周人并没有成本。周天子给出的,只是一个名义和头衔。但这张空头支票,却换取了对新政权的承认和支持,赎买了异动之心和武装力量,从而建立了自己的统一战线,还没失去领导权。'3'事实上,只要方国承认自己是周人所封,就至少在名义上认同周的领导,何况受封最多的还是姬姓。
然而方国的加盟非常重要。有了他们,周的政权才有了天命和人心的“双重合法性”。这可不仅仅是“统战”。
这就是西周初年周人的一系列动作:再编组、大迁徙、广殖民、泛分封,总之,该镇压的镇压,该安抚的安抚,该酬劳的酬劳,该收编的收编。现在,西周统治者可以高枕无忧了吗?
不能。因为新秩序是否稳定,仍是问题。
这就不能靠策略,只能靠制度。策略只是“术”,制度才是“政”。换句话说,制度的建立和建设才是根本性的,也才能保证长治久安。
事实上,就在周公他们“下棋”的时候,一种新的政治制度和国家制度也应运而生。这种制度本身是有“维稳功能”的,因此保证了五百年的太平。但它同时又有先天不足和内在矛盾,因此在春秋被破坏,在战国被颠覆,在秦汉被替代,只留下难忘的记忆和永远的惆怅。
它的名字,就叫“邦国制度”。
邦国制度
邦国制度的核心,是“封建”。
这里说的“封建”,不是“封建社会”或“封建主义”,跟“封建礼教”或“封建迷信”更是两回事。其实迷信跟封建毫不相干,礼教前面冠以封建二字也是乱点鸳鸯谱。真正的“封建”,通俗地说就是“分封”,但叫“封建”更准确。因为不但要“封”,而且要“建”。封就是封邦,建就是建国。封和建,都是动词。封邦建国,是动宾词组。这是本来意义上的“封建”。
先说“封”。
封,就是“爵诸侯之土”。这是许慎的解释,也是学界的共识。说白了,就是分封诸侯的时候,要给他一片领土,一个地盘。这片领土或地盘要有疆界,这就得“封”。具体做法,是在边境线上挖沟,叫“沟封”。挖出来的土,堆在两边高高隆起,叫“封土”。土堆上面再种树,叫“封树”。种树主要是为了加固隆起的封土,防止坍塌,同时也更醒目。至于那条沟,也有多用。它是疆界,也是渠道,平时蓄水养树,涝时可以排洪。
显然,封的意义在“疆”,所以也叫“封疆”。封出来的政治实体,就叫“邦”。在古文字中,邦和封可以是同一个字,不过封是动词,邦是名词,相当于今天所谓“国家”,但又不能叫“国家”。因为在先秦,国是国,家
小说推荐
- 易中天中华史卷十六:安史之乱
- ︱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春风拂槛露华浓】整理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书名:易中天中华史16:安史之乱作者:易中天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6月ISBN:9787533945534所属分类:图书>历史>中国史>隋唐五代十国史编辑推荐安史之乱后,只能梦回盛世大唐。华清池没了杨
- 最新章:第29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2:国家
- 易中天中华史:国家文明是人类自己上演的节目,它的初潮很晚,前戏很长。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国。国家,是文明与史前的分水岭。第一章国家与人上帝敲了回车键公元1650年,也就是大清朝摄政王多尔衮去世那年,有一位名叫阿歇尔的爱尔兰大主教经过精心研究和精密计算,向世人宣布了上帝创造世界的时间—耶稣诞生前
- 最新章:第21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1:祖先
- 易中天中华史:祖先人之初,性本性。夏娃骑上剑齿虎闲庭信步,完成与神的合谋。第一章夏娃造反创世梦中惊醒后,女娲开始造人。说不清那是早晨还是黄昏。天边血红的云彩里,有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如同流动的金球包在荒古的熔岩中;另一边是月亮,生铁般又白又冷。二者之间,是忽明忽灭的星星,和来历不明的浮云。女娲却并不
- 最新章:第19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4:青春志
- 易中天中华史:青春志豫让把剑拔出,然后跳起来,跳起来,再跳起来,挥剑击斩襄子的衣服。他一边行刺一边哭:老天爷呀老天爷,我终于可以报答智伯了!第一章刺客复仇者赵襄子又看了豫让一眼,然后长叹一声说:好吧,拔出你的剑来!1豫让就把剑拔出来了。这是他第二次行刺。为这一天,他吃尽苦头。豫让要杀的这个人名叫赵毋
- 最新章:第21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6:百家争鸣
- 易中天中华史:百家争鸣当孔夫子对学生宣讲自己的主张时,当然想不到这将开启一个思想文化的黄金时代。第一章 这世界有救吗孔子感慨万千地说:天下如果太平,我又何必东奔西走?天子剑庄子一身剑客装束,大步流星走到了王的面前。赵王按剑以待。王问:先生求见,打算用什么来教导寡人?庄子说:剑。王问:先生之剑如何?庄
- 最新章:第22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八:汉武的帝国
- 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作者:易中天内容推荐《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 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他礼遇知识分子,用法律震慑豪强,厌恶贵族,偏爱草根 他定下的官吏制度沿用上千年,皇权达到巅峰 他的军队攻无不克,匈奴人丢盔弃甲逃亡大漠 他的政府制霸西域诸国,丝绸之路畅通无阻 他最开放,也极霸道 他说,犯我
- 最新章:第24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5:从春秋到战国
- 易中天中华史:从春秋到战国郑庄公命令各部,只要看见大旗一挥,就击鼓进军。他的手下一箭射去,拉开了新时代的帷幕。第一章祸起萧墙窝里斗开始郑庄公跟他亲妈和弟弟都翻脸了。1这事发生在公元前722年(鲁隐公元年,即春秋的第一年。也就在这年,立国二百年的以色列被亚述灭亡,只剩下犹太王国苟延残喘。但,亚述灭以色
- 最新章:第26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七:秦并天下
- ╮欢迎光临︱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白猎鹰】整理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书名:易中天中华史:秦并天下丛书名:易中天中华史作者:易中天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4-1ISBN:9787533939519所属分类:图书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世
- 最新章:第25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7:秦并天下
- 易中天中华史:秦并天下 秦始皇的尸体被秘密运往咸阳,身边堆满了鲍鱼 但他的事业却被刘邦全面接手,包括他开拓的疆域,他开创的制度,他开辟的道路,以及背后的理想 第一章 始皇革命 秦始皇的三大革命 称皇帝,反封建,大一统 兴亡只在顷刻间 大秦帝国像泰坦尼克号一样沉没了,迅速异常,没有商量,就像他们当年的
- 最新章:第2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