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河山终归吾》第149章


王颜夕天天关注着整个中土的局势,深知联军已经是强弩之末,这个仗几乎不用打,就是坐等也能等来胜利了。
祥云何尝不知这些难能可贵的局面来之不易,但是现在一向傲气冲天猎九州的皇兄皇弟们突然要讲和,估计是整个中土已经面临了新的危机,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肯定是刚刚叛逃的匡良才。
“我是祥云,慕容祥云!”祥云抓起无线电,直接明语通话,同时表明态度,自己现在和靖王一个姓。
等了很久,一个熟悉的声音终于响起:“大哥,我是小志。”
几年来,这对亲兄弟兵戎相见,如今这熟悉的称谓再次响起,祥云亦是无限感慨。
小姐妹们等一帮随从都在门口等着,毕竟这是双方最高统帅间的对话,她们还是回避一下的好。只不过,根据条例,情报部门的王颜夕却可以自由进出,令姐妹们,特别是颜笑珊产生了无尽的醋意。
祥云和紫竹志寒暄着,王颜夕也抓起听筒默默思考着,几秒钟后就伸出了右手,做出了一个“九”的比划,意思是对面应该有九个人左右。
估计这丫头是根据无线电另一端的微弱的呼吸声来判断人数的。
祥云心里明白,这九个人之中,至少有六个都是紫竹一脉的皇子皇孙,多出的两三个估计也和王颜夕一样,隶属于情报部门的工作人员。
“大哥,这仗,我们不想打了。”紫竹志终于说出了憋了很久的话,而这也是祥云梦寐以求的话语,”我们···我代表联军,正式向您和盟军投降。“
“该结束了,早该结束了。”祥云看了看王颜夕,对方表示根据情报,已经确定通话者系紫竹志本人无疑,且根据口气,紫竹志说这番话很是诚心。
“大哥,这场战争皆因你我兄弟而起,说到底就是权力而已。”紫竹志甚至带了半分哭腔,“大哥,几位皇兄都在我身边,大家希望您能主持大局,维系我中土万千臣民得以延续,紫竹一脉得以保存。”
这番话,意味着联军的正式投降,可是祥云却听出了其中还有大事发生。
“是不是出了什么事啦,小志?”祥云知道这些兄弟们的脾气,如果不是刀架脖颈,不可能说出这番话。
“大哥,燕京前天傍晚被攻占了,不知道是一群什么样的敌人,或者说根本就不是人,他们打得燕京卫戍部队毫无招架之力,不到一个小时,燕京卫戍部队八个师团,竟然全军覆没了,燕京城几乎成了一片废墟。”紫竹志说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惊天话语,”刚开始,我们以为是您派出的突击部队,可是根据后来的情报,那些家伙根本就是人族。“
祥云顿时愣了,扭头看了看王颜夕,对方也是惊讶无比,看来事发突然,情报部门根本就没有任何资料。
“小志,告诉兄弟们放心吧,中土世界是我紫竹一脉的天下,中土的事就是我盟军的事,中土的百姓就是我们的同胞,本人郑重表态——同生共死。”祥云明白,匡良才就是幕后人,并且他已经拥有了无可匹敌的实力了,“兄弟们,我立刻赶往五路总口大营,我们需要坐下来,好好吃顿团圆饭了。”
世界上所有事情,有什么是不能谈判的呢?更何况是一群兄弟之间。
此次燕京被毁,成了压垮联军的最后一根稻草,联军扛不住了,终于扛不住了。打了这么多年的仗,终于可以坐下来谈判了。
可是,新的战争却开始了,一场非对称的战争,盟军,甚至整个中土的力量加起来,还不如对方的一次牛刀小试。
第一百五十六章 相逢一笑泯恩仇
祥云等人在凌晨四点左右回到了五路总口大营,未进营地,就感觉氛围与先前大战时截然不同。
广大官兵载歌载舞,欢天喜地,仿佛在迎接一场盛大的节日。
宇文明珠、李洪魁、穆子平、华宇哲等十八骑老哥哥,以及端木元化、赵升、张闻海、林悟心、左丘寒、巫雨凝等少年营的弟兄,都陆陆续续围了过来,从大家的脸色都可以看出久违的胜利喜悦之情。
“殿下,您回来了。”宇文老哥面带愧意,“联军扛不住了,从昨天傍晚开始,联军整团、整营成建制的开始缴械投降了,就为了换一口吃的。一些高级将领,如师团长级别的老鬼子们,也交出了指挥刀和军旗,正式投降了。我们胜利了,弟兄们有些放羊,目前大营里的秩序不太好管,都是卑职无能。”
“打了这么多年仗,弟兄们等的就是这一天,现在经此大胜,放放羊也是正常的。”穆子平替二哥打了个圆场,“不过目前我军的布防一点没有松懈,投降的联军交出了武器之后,我们都让他们回营修整,等候殿下的处置。”
祥云拍了拍宇文老哥的肩膀,表示不用在意目前的军纪问题:“昨天和我那几个皇兄皇弟们通过话了,他们确实是扛不下去了,想要和我好好吃个团圆饭。”
“听郭虎兄弟所说的情况,联军早在两个月前就断粮了,大后方更是民变四起,他们此时投降也是无奈之举。”李洪魁说道,“那些投降的联军,交出武器后,我们就给他们一点粮食带回去,都是中土同胞,总不能眼看着他们活活饿死吧!”
“各位老哥处理的很对,交出武器的就给点粮食。”祥云看看大伙,道,“很快,联军弟兄就是我们的新盟友了。”
在大家的惊讶之中,祥云把昨日所听到的关于燕京城破之事,告诉了大家,众人听完果然大惊失色。
“大哥,这么强大的敌人,难道是匡良才那个混蛋搞的鬼?”林悟心恨恨问道。
“基本不会错的,就算不是他亲自指挥,估计也是他的新东家。”祥云叹了一口气,道,“天快亮了,哪几位兄弟陪愚兄受降去?”
上午九点时分,盟军统帅慕容祥云、靖国公主慕容莹莹、盟军总指挥宇文明珠、第一军军长李洪魁,以及林悟心、左丘寒、颜笑珊等人,出靖东大营东门,等候联军的高级将领前来投降。
华宇哲、穆子平、赵升、张闻海等一大波弟兄都想来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硬是被祥云喝了回去,让他们严防死守,以待有变。
在一个临时搭建起来的受降台边,几名文职军官里外忙碌着,看得出来,这个受降台还是颇费了一番心思的,甚至可以用奢华来形容。
几名军官见到祥云等人,便上来行礼。
祥云觉得好笑:“我说各位兄弟,今天也就是和我那几个亲兄弟签个停战协议,干嘛如此大张旗鼓呢?”
一名中校敬礼道:“殿下,自古以来圣人有曰,兴王者之师,横扫六合八荒,乃国之幸甚也,天威所致,山河一统,不可不庆也。此战殿下扬名海内,若是不按照祖制行三拜九降之礼,殿下天威不得远播。”
不用问,一看这位就是礼宾司的官员,虽然身着新式军装,但满嘴之乎者也和行事作风,依然是朝堂派。
另一名女军官呵呵一笑:“元帅,我听说今天来和您谈判的,都是您的堂兄弟,所以便象征性的摆了几盆鲜花水果,意思意思得了,那些个繁文缛节还是免了好,联军此刻连给您磕头行礼的力气都没有了,还是顺顺利利签了合约为要。”
这番话说到心坎去了,祥云微笑示意就这么办,俗套的事就免了。
“你也是今年刚毕业的吧?两位怎么称呼?”祥云问女军官道。看得出来,一开口就称呼元帅的,肯定也是高等学府刚毕业的学院派。
“是的元帅,我叫李玲旭,他叫陈华侨,我们都是礼宾司的。”女军官呵呵一笑,道,“陈兄不是我们学院派的,很是迂腐哦。”
陈华侨也是王安丞大人的得意门生,祥云听说过此人,当年高等学府招收学员,陈华侨也在保送之列,但此人一句“新酒虽好饮,怎可弃瓶篓?”便放弃了入学机会,在全国到处缺乏官员的时代,依旧坚守在后方的第一线,传为一段佳话。
旧军和新军的差别,单是从一句“殿下”,“元帅”之间的称谓,就很明显的体现出来了。
“陈大人,今天来的都是我紫竹一脉的兄弟,礼节方面还是简单一些好。”祥云知道旧军更习惯“大人”这类称呼,便说道,“过去的礼节,往往带有很大的羞辱性,我看还是能免尽量免了吧?”
“殿下深谋远虑,恩泽四海,小人一定照办。”陈华侨捞足了面子,便忙了开去。
看着桌子上摆满了酒肉,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