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曾国藩,右手胡雪岩》第46章


胡雪岩在光绪七年三月来到北京。此行最主要的目的是疏通中央政府,同意由他向洋人借三百多万两银子的外债。
刚到北京,他就面临两项需索。首先,左宗棠与光绪皇帝之父醇亲王交好,醇亲王身兼朝廷禁卫军〃神机营〃司令,邀请左宗棠去看神机营操练,事情早就讲定了,但日期始终没敲定,说是要等胡雪岩到京之后,才能确定。 
胡雪岩心中雪亮,知道所讲〃要等胡老爷到京后再决定〃,无非是说〃胡老爷有钱,等胡老爷到京之后,带着钱去看神机营练,看完之后由胡老爷放赏〃。
第二桩需索,则与胡雪岩借外债息息相关。那时候,满人宝均任户部尚书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等于现在的财政部长兼外交部长,胡雪岩想要借外债,〃外〃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有关,而〃债〃则是户部的业务职掌。所以说,宝均一关一定要打通。 
怎么打通,还不是送银子!问题是,胡雪岩并不认识宝均,总不能就这样带着银票上宝家去。胡雪岩本事大,经过打听,竟然探听出一条门道。
原来,北京城有个地方叫〃琉璃厂〃,专卖文房四宝、书籍、古董、字画,这地方到现在还有,还是经营这些行业。那时候,清廷满朝权贵无不视贿赂为当然,可是又碍于颜面,不敢公然行之,于是,就想出了变通办法,这变通办法,就是与琉璃厂家挂钩,由商家担任贿赂中转站。 
事情是这样办的,某人打算向某大员行贿,求取某一官职,则先与琉璃厂家接头,讲定以若干银两购买一件古董或一幅字画。接着,琉璃厂家就到大员公馆去,取得古董或字画。拿回琉璃厂,卖给行贿者。行贿者买到古董或字画,送给大员;琉璃厂卖出古董或字画,获得银两,留下回扣与手续费,把剩下银子交给大员公馆。 
所以说,就某大员而言,他只是把自家的古董或字画交给琉璃厂商人,商人卖给行贿者,行贿者又把东西送回大员公馆,某大员并没少了东西。另一方面,却由琉璃厂商号送来银两,某大员并没有直接收受行财者银子,他只是收了古董或字画,总算是文人雅士赠送文物,并没沾上铜臭。这真是有意思,明明是拿红包收贿款,但就是没有直接收钱。 
胡雪岩就是用这种办法,巧妙地送了该大员三万两银子。结果该大员在朝廷上拼命地说借洋债的好处,终于使这一事落实下来了。
而胡雪岩行贿的方式还不仅为送钱送物,他深谙衙门里的人的心思,拉拢手段也几乎到了无所不为的地步。(文*冇*人-冇…书-屋-W-Γ-S-H-U)
胡雪岩一行人抵达上海郊区松江府之后,与松江漕帮搭上线,漕帮祖宗魏老爷子交代手下大哥尤五,一定要好生招待胡雪岩一行。胡雪岩那帮人,品流不齐,领头者是学官两栖王有龄,往下数,还有两个幕僚随员,一个姓吴,另一个姓周,都以〃海运局委员〃名义,随行办事。往下,还有听差高升,以及打杂下手。 
为了照应这么一大帮人,胡雪岩心思缜密,分门别类,从大老爷王有龄到听差高升,全都安排作了一趟风月之旅。胡雪岩的手段就在这里,什么人去什么地方,分得清清楚楚,绝不龙蛇混杂。 
听差、杂役之流,胡雪岩请漕帮小兄弟领着,就此去逛花街柳巷。穿长衫、有官衔的吴委员、周委员,好歹也是衣冠中人,就由漕帮大哥尤五领着,上高级窑子〃三多堂〃眠花宿柳。至于领头官儿王有龄,胡雪岩则另有安排,他向漕帮儿哥们打听明白,领着王有龄悄悄地独走蹊径,去〃梅家巷〃寻幽访胜,找高级货色去矣。 
不论官场或商场,伦理、身分、辈分都有讲究,在上位者无论如何都要摆个身段,才好统帅底下的人,否则,长幼不分,失了伦理辈分,这领导统御也别想弄好。胡雪岩深谙此道,巧妙安排,尽管大官、小官都嫖妓,但两边却分而食之,不可同行狎妓。所以,高升、吴委员、周委员这帮人都是明着逛窑子,而王有龄就不行。王有龄在〃梅家巷〃快乐得不得了,却无虞穿帮,因为有胡雪岩为他遮掩,胡雪岩对众人说,王有龄拜访亲戚去了。官场学问大矣,胡雪岩可谓深谙此道。
第87节:第八章 胡雪岩的结交之法(7)
正因为胡雪岩深深明白官场学问和官场中人的心理,善于揣摩,巧加迎合,他的政治投资也就与众不同地成功。
学而思之:人心莫测,但并不等于人心无迹可循。聪明的人往往善于揣摩,从他人的细微之处猜察别人的心理想法,投人所好,从可把一些愚笨之人无法办成的事情办成。
对症下药方可除病
中国历来就有送礼的习俗,然而如何送礼,确是大有学问的。
……胡雪岩
胡雪岩能够结交到为数众多,各种各样的官场权贵,并非一味地用砸银子或拍马屁等单一手段,他能够抓住不同的人不同的弱点,有目的的进行突破,对〃症〃下〃药〃,或献钱,或献美,或献策,因人而异,紧紧地围绕每个人最想要的东西来行动。他说:〃送礼总要送人家求之不得的东西。〃胡雪岩的高明,在于他能发现不同的人求之不得的东西,并满足他们的愿望。 
在胡雪岩的那个时代,要经营官场势力,离不开银子的作用,大多数官员都是眼盯钱袋的。胡雪岩深谙此道,自然也从不吝惜银子,甚至到了有索必给、有〃求〃必应的地步。比如现任浙江藩司麟桂调署江宁藩司,临走时在浙江亏空的两万多两银子需要填补,又一时筹不到这笔款项,便找到胡雪岩请他帮助代垫,胡雪岩二话没说便爽快地应承下来,以至麟桂派去和胡雪岩相商的亲信也〃激动〃不已,称胡雪岩实在是〃有肝胆〃、〃够朋友〃,要他一定不要客气,乘麟桂此时还没有卸任,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来。反正惠而不费,他一定肯帮忙。胡雪岩做的却也实在〃漂亮〃,他没有提出任何索取回报的具体要求,只是希望麟桂到任之后,有江宁方面与浙江方面的公款往来,能够指定由阜康代理。这一点点要求,对于掌管一方财政的藩司来说,自然是不费吹灰之力。事实证明,胡雪岩的投资是有眼光的,最终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益。前文对黄宗汉、对朝中大员,都是看准了他们爱钱的特征,对症下药,收效甚丰。 
但是,送钱并不是唯一的解决办法,也有人爱金钱更爱美女的。胡雪岩认准这一点,忍痛割爱亦在所不惜。
当初,浙江巡抚黄宗汉露出口风要动一动了,就得考虑一下浙抚的位置谁来接替最为合适。
为自己的利益计,这个位子由何桂清接任最合适,为此,胡雪岩专门去了一趟苏州,游说何桂清早日进京活动。至于费用,可以由胡雪岩放款(其实也就是代垫了)。
没想到光是金钱难以驱动何桂清,何桂清年少得意,在情、色上免不了看不开,居然迷上胡雪岩的宠姬阿巧。这使胡雪岩非常意外。
对于阿巧,胡雪岩自相遇之日,便有〃西南北东,永远相随无别离〃的属意。现在要做〃断臂赠腕〃的举动,这个决心委实难下。
最终,他还是做了〃退一步想〃的打算,忍痛割爱,将阿巧让给了何桂清。何桂清见胡雪岩竟然以美相让,万分感动,当即带阿巧上京打点,不多日便补了黄宗汉的缺。从那之后,他对胡雪岩非同一般,一直到死,都是胡雪岩生意的坚强后盾。 
赠金、赠美,对以一品顶戴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左都御使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又都失去作用了。起初,由于杭州被太平军占领期间的谣言,此时的左宗棠对胡雪岩既早闻其名,也早有戒备,他甚至接到许多状靠胡雪岩的禀贴,决定一律查办,指名严参。这位素有〃湖南骡子〃之称的总督,在胡雪岩前去拜见时,甚至都不给他让坐,很是〃凉〃了他一把。而胡雪岩终于还是得到了左宗棠的信任,甚至被引为知己,左宗棠由此成为胡雪岩在官场比王有龄更有力量的靠山。后来也就是因为左宗棠的一力举荐,胡雪岩才得到朝廷特赐的红顶子。 
胡雪岩邀得左宗棠信任的办法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看到了左宗棠想要的东西,对〃症〃下〃药〃。胡雪岩做了两件事:
第一,献米献钱。胡雪岩回杭州,带到杭州去的有1万石大米和10万银子。本来这1万石大米有一个名目,那就是当初杭州被围时,胡雪岩与王有龄商量,由胡雪岩冒死出城到上海采购大米以救杭州粮绝之急。胡雪岩购得大米1万石运往杭州但无法进城,只得将米转道宁波,现在杭州收复,胡雪岩将这l万石大米又?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