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人文历史2014年第18期》第7章


此一时彼一时,苏格兰人如今也学聪明了。他们知道,真要闹独立,必须得拥有政治或经济上的筹码。这个重要筹码就是资源。1969年,北海首次发现油气。这对苏格兰而言“意义重大”——一旦苏格兰脱离英国成为独立国家,那么北海95%的油田和58%的气田将属于苏格兰,苏格兰将成为全球最富裕的国家之一。这正是苏格兰在今天敢于闹独立的真正底气所在。
2011年5月6日,苏格兰地区议会选举中,苏格兰民族党再获大胜。萨尔蒙德仍然稳坐第一首相位置。他向人们承诺,他将完成苏格兰独立公投的事宜。这个人没有食言。在议会政治的舞台上,从历史教训中“学聪明了”的苏格兰人,依然延续着某种独有的彪悍。
然而,即使政治上脱离了英格兰获得独立国家的地位,但苏格兰和英格兰之间的历史纠葛还会被人续写、被人津津乐道。苏格兰人依然会嫌南部的英格兰人太小气,两国的足球队还是带着民族情感的死敌,苏格兰依然是产生了斯密、休谟、彭斯、司各特、史蒂文森、弗莱明、瓦特的伟大而狭小的岛国。那些被传颂的人物、事件和恩怨纠葛,成就了两个国家的历史。
作者系新锐青年学者,毕业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新闻系。著有《英国议会往事》、《致穷:1720年南海金融泡沫》等书。
假武松更真实
作者:十年砍柴 字数:3611
据有关武松的有限史料,我判断武松是一个豫让式的死士。
历史上许多人对豫让评价很高,认为其是“士为知己者死”的典范。豫让曾为掌握晋国政权的智伯门客。智伯被赵襄子所杀。豫让用漆涂身,吞炭变哑,埋伏在桥下,刺杀赵襄子未遂,后为赵襄子抓捕。他临死时,恳求得到赵襄子的衣服,拔剑击斩其衣,以示为主复仇,然后自杀。
《临安县志》及《杭州府志》记载武松曾是北宋末年一位跑江湖的卖艺人,籍贯不可考。“貌奇伟,尝使技于涌金门外。”杭州知府高权对其很是欣赏,邀请他进入体制,当了捕快的都头。不久,他被提为提辖,成为高知府的心腹。后来高权罢官,武松因此也丢了饭碗,重新浪迹江湖。
接任高权知府之位的是权相蔡京的儿子蔡洌А4嫡馕徊萄媚谏先魏筇澳懊瘢傩赵股氐溃云浜拗牍牵窦涑浦安袒ⅰ薄N渌删鲂奈癯ΑR惶焖聿乩校卦诓谈埃炔讨隼词保愠迳锨叭ィ虿啼'猛刺数刀,结果了他的性命。武松当场被官兵捕获,后惨死于狱中。当地老百姓“深感其德,葬于杭州西泠桥畔”,后人在其坟前立碑“宋义士武松之墓。”
报私恩不必政治正确
这些载于地方志并不详实的史料,把武松塑造成一位为公义而勇于献身的侠客。我对此类地方志的记载一直抱有某种警惕,因为地方志常在当事人死去多年后收集的,其叙述往往带有修史者的强烈褒贬。武松为高权心腹以及他行刺蔡京之子这两件基本事实应该是真的,然而其行刺的原因是否因为蔡洌歉鎏肮倏崂簦晃飞乐幌胛癯Γ虼笪梢伞8呷ㄈブ笆遣皇且蛭米锶ǔ级慌偶罚尤嗡牟啼'是不是贪官,现在没有更多的史料证实。但是接任高权的知府是有名的奸相蔡京的儿子,那么他贪腐是合乎中国人的思维定式的。而武松刺杀了这样一位官员,被演绎为大义而除公害,也符合儒家的价值观和审美趣味。
其实,撇开这些有争议的细节,还原为武松刺杀蔡洌ё罨镜脑颍翰啼'顶替了他的恩主,使他的恩主高权罢官,自己没了靠山下岗再就业。刺杀了蔡洌潜ǔ穑彩潜ǘ鳌飧先诵裕哺咏泄缁岬恼媸怠?br /> 包括《史记》在内的典籍,对豫让刺杀赵襄子的原因,记载得很单纯:就是报知伯的知遇之恩。并没有将其拔高为“大义”而行刺赵襄子——如此豫让的行为显得更可信。在中国秦汉时期,民间的价值观还是很朴素的,认为有恩报恩有仇报仇,天经地义,不必要追求“政治上正确”。从“政治正确”的角度来分析,知伯颟顸而骄横,被灭族是咎由自取。但秦汉时代的老百姓不管这些政治上的是非,一个人报答主公之恩,不必顾及主公本人的公共形象和舆论的评价——这种风气在日本幕府时代依然存在。
古老而野蛮的血亲复仇
历史上关于武松的故事,想必生于元末明初的施耐庵读过或听说过,通过渲染和演绎,武松便成为《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一位武艺高强、恩怨分明的大英雄。甚至可以说,武松是《水浒传》中最为老百姓熟知的形象,因为除了《水浒传》,他还是另一部古典小说《金瓶梅》的重要人物。
《水浒传》中的武松倒是更接近于豫让的形象,施耐庵没有顾及“政治上的正确”,而是把武松塑造成一位单纯报答私恩、报复私仇的大丈夫。
他醉后打死了害人无数的老虎后,成为万众仰慕的大英雄,被阳谷县知县延揽为都头,这和历史上的武松很相似。当了都头后,他兢兢业业,勤于公事,没有一点“反体制”的苗头。然而,兄长武大郎的悲惨结局让这位对体制还算忠诚的“模范青年”不得不走上了“反体制”的道路。
施耐庵笔下的武松不但比李逵这样一个莽汉有头脑,而且比鲁达精细得多,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当他嫂嫂挑逗他时,他严词拒绝。为了维护哥哥嫂嫂的关系,他向哥哥瞒下潘金莲的所作所为,任由潘金莲挑拨。在奉县令之命去东京城出差之前,他当面用言语暗示嫂子要安分守己,叮嘱哥哥晚出早归,防止潘金莲红杏出墙。可以说,武松的精细程度超过林冲,他把可能想到的危险都做了预案,即便如此,在他出差的时候,潘金莲和西门庆仍合谋害死了他哥哥。到这个时候,他仍然没有失去理智,找到收殓他哥哥尸首的何九,找到目睹奸情的郓哥,找到撮合西门庆潘金莲的王婆,软硬兼施,取得了确凿的证据。然而即便有证据,即便他是一个都头,即便他刚给县令押送金银上京,但在被西门庆用钱买通的县令面前,他无法通过正常的司法程序为死去的哥哥讨个公道,只有自我执法,杀了潘金莲、西门庆。自我执法,就是私刑,这种血亲复仇是古老而野蛮的。但在官家无法维护正义甚至走向正义反面时,血亲复仇不但被普通百姓理解,而且会报以喝彩。
武松第一次杀人是为了替从小照顾自己的兄长报仇。
因为武松有自首情节,更重要的是先前拿了西门庆钱财的县令,看到西门庆死了,再偏袒西门庆没甚好处,反过来想起武松为他做过的事,加上民意同情武松兄弟,于是就做了个顺水人情,最后的判决:武松刺配。
报自己被陷害的私仇
武松被刺配孟州后,落入管监狱的施恩父子手中,不立刻送常例钱给管教,按常规将吃皮肉之苦甚至丧命。武松被押到管营相公的堂前,准备打一百杀威棒时,一位二十四五岁的年轻人在管营相公面前悄悄说了几句,就绕过了这顿杀威棒。接下来,更让武松和他同号子的狱友百思不解的是,连续几天给他好酒好肉招待,让他洗澡更衣。
为什么武松能在监狱里获得如此特权呢?原来对管营父子来说,武松有着比勒索钱财更大的价值——他的武艺。管营的儿子施恩原来在孟州东门快活林开了一家店,用施恩自己的话来说:“但是山东、河北客商们,都来那里做买卖,有百十处大客店,三二十处赌坊、兑坊。往常时,小弟一者倚仗随身本事,二者捉着营里八九十个拼命囚徒,去那里开着一个酒 肉店,都分与众店家和赌钱兑坊里。但有过路妓女之人,到那里来时,先要来参见小弟,然后许他去趁食。那许多去处,每朝每日,都有闲钱,月终也有三二百两银子寻觅。”那时候新来囚犯给管营的看守送十两银子,就是重礼,可想这每月两三百两银子的收入是多么可观。这管监狱的官员子弟,不但办涉足黄赌毒的公司,而且还将国家送来让其看管、改造的囚犯当成自己的家丁,出监狱到经营场所为自己做事。不过在快活林做那样的买卖,没有一点官府背景,是经营不下去的。后来,一个张团练,带领一个叫蒋门神的汉子,赶走施恩,独霸了快活林。这监狱警察在老百姓面前,可以耀武扬威一阵,但哪斗得过军队里的?
武松为了报施恩父子的恩惠,出手打跑了蒋门神,使施恩父子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