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人文历史2014年第18期》第39章


”其实,王跃文早在能够从容对付机关材料的时候,就开始写小说了。1988年8月8日,《湖南日报》文学副刊第一次公开发表他的一篇题为《书房小记》的散文。此后便一发不可收,他又接连发表了很多中短篇小说,题材就来源于他所身处的“官场”,“当时还没有所谓‘官场小说’的说法。同事们看了我的小说,都很赞赏,县里领导也很欣赏。我从县政府机关调到市政府机关、省政府机关,同我的文名似乎有些关系。”1998年,王跃文获得湖南省青年文学奖。
《国画》一夜成名
1999年《国画》出版,首印五万册,在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三个月内加印至十多万册,一时轰动中国文坛。小说以主人公朱怀镜的宦海沉浮为线索,揭开了官场的游戏规则,体现了权力对人性的挤压。在机关工作了17年的王跃文,看到了太多场中人性的异化与挣扎。在小说里剖析的这种官场亚文化,不曾被专家研究过,但却是千百年来真正左右中国官场的实用理念,一种无法堂而皇之却让官人们奉如圭臬的无聊文化。
王跃文说:“我原单位很多同事都看过我的小说。有的人是躲在家里偷偷地看,也有的拿白纸把封面包起来,像小学生包新课本一样,放在办公室抽屉里看,遇着来人了,借站起来打招呼的工夫,身子往前一抵,就把抽屉关上了。”但他并没有想到,《国画》的出版会引发风波,他也因此改变了一直延续近二十年的人生轨迹。2000年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改革的动向和政策是对不太适合岗位的、文凭低的、年龄大的、工作能力不行的人实行分流。当时36岁的王跃文,被列入到了年龄大被分流的对象。
但对此,王跃文却表示:“我不后悔,我很庆幸。” 那时的他对官场没有兴趣了,“我曾经也有功业抱负,心想只要好好干,总会在职务升迁上有所回报。我设想自己可以做个好官,多干点有意义的事情。但是,我最后放弃了这个念头。要做官,很多时候功夫在诗外。我不想委屈自己。只能说因为《国画》这部作品我真正意义上弃政从文了。”
在他看来,之所以《国画》能够一夜成名,且引发官场小说热直至今天,主要原因也许是因为我们国家特有的“官本位”文化,民间对“官”,也就是对权力的崇拜与窥视。他告诉《国家人文历史》:“我想在官场中观照的是人性,而不是简单地揭露所谓黑幕。我并没有刻意将朱怀镜写成一个清官或贪官、好官或庸官。”
以古喻今,剖析官场智慧
自《国画》出版后,王跃文的每本书都很畅销。这也让他颇为“焦虑”,“这么说不是因为我矫情,而是文坛上的确有人说太畅销的书上不了台面。”2004年,王跃文在一次去晋南阳城的旅行中,参观了陈廷敬的故居皇城相府。康熙对陈廷敬的一句评价:“宽大老成,几近完人”,让熟悉官场规则的王跃文一下产生了兴趣。
康熙王朝名臣辈出,无论是权倾天下的明珠,还是辅弼重臣索额图,最终不是罢相削权,便是身死囹圄。满朝重臣名宦少有善终,陈廷敬却驰骋官场五十三年,历任工、吏、户、刑四部尚书,官至文渊阁大学士,乞归之后仍被召回,最后老死相位。“官场路数、人情世故古今并没有太多变化。身处官场,几乎没有人能独善其身,为何唯陈廷敬为官善始善终?”带着如此疑问,王跃文查阅了大量史料,试图一探究竟。
《大清相国》塑造了康熙朝一位被遗忘的人物——陈廷敬。小说以陈廷敬为主要代表描写了大臣群像,反映一个特定历史境遇中官场人物的人格、道德和行为的艰难选择,再现三百多年前的官场风云。王跃文此前曾写的官场中,从没有一个完全正面的人物,而陈廷敬却是一个地道的好官,“现实生活中的正面人物当然是绝大多数,但我平时真的不敢轻易相信哪位官员是位好官,说不定他明天就被抓起来了,那样倒显得我很愚蠢、很幼稚。我宁信古人,不信今人。”
在《大清相国》中,王跃文为陈廷敬的成功概括了五字秘诀,“一‘等’,他少年得志,如果心浮气躁就会被淘汰;二‘忍’,官场复杂,会碰到很多的事情,在他羽翼未丰之前,只好忍耐;三‘稳’,在碰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时,能够沉住气;四‘狠’,善于决断,敢于下杀手,不要妇人之仁;五‘隐’,这点是古代的官员都比较认同的,好多人都是这么走过来的,如果你在那里不退的话,很可能不得善终。”
虽然,这“五字诀”是王跃文的总结,但却是古今官场很多成功人士的法宝。对此,他解释道:“我觉得我并没有在这里宣扬一套庸俗的官场哲学,只是真实地反映和描写一些官场的为官智慧。我们现代人看这‘五字诀’,看到的应是中国传统的官场文化对人物的残害。但是,官场文化没有彻底自新,官场中人还得这么过下去。”
不久前,王跃文凭借中篇小说《漫水》,获得刚揭晓的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第24届全国书博会期间,王跃文又带来了新书《爱历元年》,此次他的目光聚焦在了爱情、家庭这个主题上。人到中年的王跃文,将自己的很多人生感悟也融入书中,“过去的二三十年人们都走得太快了。国家发展快了,人们赚钱多了,物质条件和生活水平都变好了,但人们却忘了内心的精神生活,忘了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当社会被某种辨识不清的洪流所裹挟着向前走的时候,我想停下来看看,狂奔的人们丢失了什么。”
年历
字数:1734
16
1944年9月
丘吉尔和罗斯福一致同意将二战的战争重点从欧洲转向太平洋战场。此刻,纳粹已不再是盟军的主要对手。丘吉尔声明英国将在太平洋战场做出更多贡献。
17
1944年9月▲
第二次世界大战,西线盟军发起“市场花园行动”,试图解放荷兰北部地区并进入德国。“市场”行动指空降部队的作战,“花园”行动指地面部队向北前进。但是,这一作战遭到了惨败。
18
1924年9月
国民党发表《北伐宣言》,宣言申明,北伐的目的,在于推翻军阀赖以生存的帝国主义。“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在建设一人民的统一政府。” 20日,北伐军在韶关誓师北伐。
19
1894年9月
由洋务派创办的上海华盛纺织总厂正式开工。华盛前身为李鸿章创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1893年因火灾被毁后,在盛宣怀的主持下重建成官督商办的华盛纺织总厂。
20
1914年9月▲
中华革命党在日本东京召开会议,确定“青天白日满地红”为中华民国国旗。旗上三色分别象征自由、平等、博爱之精神,同时代表中华民国以三民主义立国的初衷。起初对于中华民国国旗设计有四种方案,孙中山主张沿用陆皓东设计的青天白日旗,在北伐后用于全国各地,得到认同。
21
1964年9月
南欧微型国家、“地中海心脏”马耳他独立。曾经被圣约翰骑士团建设得坚固和富饶的马耳他1814年成为大英帝国殖民地,独立后仍为英联邦国。10年后,改为共和制。
22
1994年9月▲
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在NBC电视台播出,讲述了六个年轻人在纽约曼哈顿的生活,至2004年5月6日,共播出十季。“六人行”的故事,在全球超过一百个国家播放,成为一代人心中美剧“经典”的代名词。
23
1874年9月
持续了两天的“甲戌风灾”在珠江口附近登陆后,先后吹袭香港及澳门,造成灾害。台风造成香港2000多人、澳门5000多人死亡。当时香港并没有专门的气象部门,在此次台风之后英国开始考虑,并在1883年成立香港天文台。
24
1564年9月
英国航海家、日本第一位外籍武士三浦按针(原名威廉·亚当斯)出生。亚当斯原本加入鹿特丹公司前往远东航行的船队,历经波折漂流到日本,并受到德川家康的接见。由于他在航海、几何等方面的知识使其受到重用,担任家康外交及贸易顾问,并获封武士称号和“三浦按针”的名字。
25
1924年9月▲
杭州雷峰塔倒塌。传说雷峰塔的塔砖可以用来驱病强身,有人从塔砖上磨取粉末、挖取砖块,还有人从塔内挖寻经卷来牟利,以至于雷峰塔倒塌。2002年重建后,“雷峰夕照”的美景得以重现。
26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