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杯茶》第3章


“给我个数字!”霍尔尼打断他。
“一万两千美元。”摩顿森很紧张,“不过不管您捐多少……”
“就这么一点儿?”霍尔尼怀疑地问,“你没胡扯吧?一万两千美元真够盖一所学校?”
“是的,先生,”摩顿森回答,他听到自己的心在突突地跳,“我很确定。”
“你的地址!”霍尔尼逼问道。
“嗯,该怎么说呢……”
一个星期后,摩顿森打开了他的邮局信箱,里面躺着一个信封,装着霍尔尼寄给喜马拉雅基金会并指名给摩顿森的一万两千美元支票,以及一张短笺:“别搞砸,祝好。吉恩?霍尔尼。”
“初版书先搬!”摩顿森花了好几年时间,在柏克莱黑橡书局搜集数百年来出版的登山书籍。这些书总共六大箱,再加上父亲从坦桑尼亚带回来的善本书,买主花了不到六百美元就全部带走了。
等待霍尔尼的支票兑现期间,摩顿森变卖了所有家产。变卖所得用来支付机票钱还有他在巴基斯坦的旅费。他告诉玛琳娜,自己将走完这条在他们相遇前就选择的路,直到他兑现对科尔飞孩子们的承诺。摩顿森保证,在那之后他会做全职工作,找个真正的住所,不再过那么随性的生活,一切都会不一样。
◎三杯茶 第一部分(5)
摩顿森把登山装备拿到圣巴勃罗大道的“荒野交易”二手装备店。过去几年,他绝大部分的收入都花在那个地方。从储藏室开车过去只要四分钟,他却觉得如同开车横跨美国大陆一样难忘,“我觉得自己正在渐渐驶离加州生活。”离开“荒野交易”时,他的口袋里多了将近一千五百美元。
乘飞机离开的那天清晨,摩顿森开车去送玛琳娜上班,然后是最困难的割舍:在奥克兰一间中古车店里,他将“青春传奇”倒进车库,卖了五百美元。这辆费油的老车曾经忠实地载他从美国中西部来到加州,让他正式成为一名攀登者;当他在募款的泥潭中挣扎,期盼找出头绪时,这辆车曾是他的安身之所;如今,这辆车换来的钱即将把他送到地球的另一端。他拍拍“青春传奇”的酒红色车盖,把钱塞进皮夹,然后背着大包走向等候的出租车,准备开始生命的下一个篇章。
六 在拉瓦尔品第的屋顶上
祈祷比睡眠更美好。
——伊斯兰教宣礼辞
他汗流浃背地醒来,身体紧紧护着那些钱。一万两千八百美元全部换成容易点数的绿色百元钞,塞在破旧的绿色尼龙袋里。其中一万两千元要用来盖学校,八百元是他未来几个月的生活费。这个房间简陋到没有地方藏袋子,他只好把它贴身放在衣服里。离开旧金山后,做任何事情以前他都会条件反射性地拍拍袋子,确定钱还在那儿。
摩顿森跳下摇晃的吊床,踩在潮湿的水泥地板上,拉开窗帘,一小片天空被近旁的绿瓦清真寺从中隔开,晕染着破晓或黄昏时才有的紫色光影。他揉揉脸,试图揉掉脸上的睡意,一边想着,一定是黄昏了,他是凌晨抵达伊斯兰堡的,所以肯定睡了一整天。
飞越了半个地球,他买特价机票的代价是一趟五十六小时的旅程:从旧金山到亚特兰大,再经法兰克福到阿布扎比再到迪拜,然后终于抵达疯狂闷热的伊斯兰堡机场。现在他所在的地方是伊斯兰堡绿意盎然而又热闹的双子城——房租便宜的拉瓦尔品第。科亚班饭店经理向他保证让他住在“最最便宜”的房间里。
现在每一分钱都很重要。每一块钱的浪费都等同于学校的砖瓦和教材的流失。一晚八十卢比的房租,大约相当于两美元,让摩顿森一直觉得不安。这个不到三米见方、用玻璃在饭店屋顶上隔出来的小房间,怎么看都像是花园里的工具储藏室而不是客房。他穿上长裤,把热得黏在胸前的夏瓦儿理好,打开了房门。傍晚并没有凉爽多少,但至少可以通通风。
饭店侍者阿布都?夏穿着脏兮兮的淡蓝色夏瓦儿卡米兹蹲在地上,用那只没有白内障的眼睛崇敬地望着摩顿森。“愿平安降临于你,先生,葛瑞格先生。”那口气好像他一下午都在等摩顿森起床。
因为饭店正在扩建,摩顿森身旁堆着一包包水泥。他坐在生锈的折叠椅上,用杯子接着阿布都送来的缺口茶壶里的甜稠奶茶,努力理清思绪拟订计划。
一年前他也住在科亚班,仔细筹备登山活动的各种细节,每一天每一分钟都在忙碌:从打包行李、整理面粉袋和冻干食品,到申请登山许可证、安排机票,再到雇佣高山协作和骡队。
“葛瑞格先生,”阿布都仿佛看穿了他的思绪,“我能请教您为什么回来吗?”
“我回来盖一所学校,如果安拉愿意。”摩顿森回答。
“在拉瓦尔品第吗?葛瑞格先生?”
摩顿森喝着茶,开始向阿布都讲述他攀登乔戈里峰失败、在冰川上迷路的经过,以及科尔飞村民如何照顾他这个迷途中的陌生人。
跪坐在地上,阿布都一边吸着牙,一边抓着大肚子思索着。“您是有钱人吗?”他怀疑地打量着摩顿森磨平的跑鞋和土色的破旧夏瓦儿。
“不是。”摩顿森回答。他不知道该怎么用语言表达过去一年来的笨拙努力。“有很多美国人,甚至包括孩子,都捐了钱帮我盖学校。”他掏出藏在长衫下的绿色尼龙袋,把钱拿给阿布都看。“如果我够节省的话,这些钱刚刚够盖一所学校。”
阿布都一脸坚决地站起身。“在安拉慈悲的光辉升起之前,明天我们一定要多杀价,我们必须好好杀价。”他边说边端着茶具离开了。
◎三杯茶 第一部分(6)
坐在折叠椅上,摩顿森听见清真寺的扩音器里发出试音时的电路杂音,杂音惊起花园里罗望子树上的一群麻雀,树冠形的鸟群轰的一声飞起,接着飞越了屋顶。
分布在拉瓦尔品第各处的伊斯兰教寺院传出宣礼员的喊声,为渐渐昏暗的暮色增添了一丝神秘气氛。一年前,摩顿森也曾走到这个屋顶上,聆听黄昏时拉瓦尔品第的声音,现在,他独自站在屋顶上,宣礼员仿佛在直接对他吟诵;他们古老的声音带着几百年来对信仰和责任的提醒,那分明是对自己的召唤。摩顿森立时将过去一年时时纠缠的怀疑扫到一边。明天就该开始行动了。
四点三十分,清真寺打开了扩音器,里面传出宣礼员清喉咙的声音,准备唤醒睡梦中的拉瓦尔品第进行晨祷。阿布都的敲门声和宣礼员的广播声同时响起。摩顿森打开房门,发现阿布都已经端着茶盘站在门口。
“外头有一辆出租车正等着呢,不过先喝茶,葛瑞格先生。”
“出租车?”摩顿森揉着眼问。
“去买水泥。”阿布都回答,好像在跟反应慢的学生解释加减乘除一样。“你要盖学校怎么可能不用水泥呢?”
“对,不能,喔,当然不能。”摩顿森大笑,一边大口喝茶,好让自己赶快醒过来。
日出时,他们坐车沿曾被称做“大干线”的公路往西前进。阿富汗和印度的边界经常关闭,所以这条从阿富汗首都喀布尔蜿蜒两千六百公里到达印度加尔各答的国际公路,最近被降格为“国家高速公路一号”。他们的黄色小铃木汽车好像完全没有悬吊系统,车子以一百公里的时速颠过路上的坑坑洼洼时,卡在窄小后座里的摩顿森得随时提防下巴突然撞到膝盖。
清晨六点,当他们抵达塔克西拉时,天气已经很热了。
公元前326年,亚历山大大帝曾派军驻扎于此,捍卫帝国最东边的这片领土。塔克西拉位于东西通商路线(日后的“大干线”)的汇集点,正好把古丝绸之路分为两段,因而成为古老文化的枢纽。这里有各样古代建筑遗址,不仅曾是佛教第三大寺所在地,也是佛教往北传入山区的根据地。时至今日,塔克西拉的古老清真寺都已重新修缮粉刷,佛教圣殿却早已斑驳破碎成零散岩板。喜玛拉雅山麓那些满布泥灰的荒地,如今已变成了工业新城,上空弥漫着永不消散的烟云。
摩顿森很想直接走进第一家水泥工厂开始杀价,但阿布都又像教导小学生一样告诉他:“葛瑞格先生,我们得先喝茶,了解水泥的事。”
摩顿森坐在狭小的板凳上,努力保持着平衡,一边吹凉他的第五杯绿茶,一边试着猜测阿布都和茶馆里两位老人之间的对话,老人的白胡子都被尼古丁染黄了。他们似乎聊得相当起劲儿,摩顿森确定那是有关水泥的事。
“接下来呢?”在桌上留了几张脏脏的卢比纸钞后,摩顿森开口问,“哪一家工厂?费克多?福基?阿司卡力?”
“你听不出他们没办法给我们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