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情缘》第18章


突然,王可名惊恐地叫了一声:“它们又来了!”原来那些动物不知什么时候又跟了上来,包围了胡杨林!
老人突然神情激动,嘴里念念有词,边喊边不停地用力向沙坑磕头,他的脑袋上沾满了沙子,被碎石磕得鲜血淋漓。王可名被他疯狂的举动吓坏了,想拉他起来,但被他推开了!
突然,老人抬起了头,目不转睛地盯着坑底,王可名凑上去一看,不由得惊喜万分,那坑底竟然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泉眼,水往外冒着,不一会儿,坑底就已积了一摊水!
王可名渐渐明白了,其实刚才要是再往下掏那么一点点,就找着泉眼了,老人刚才那么一磕头,硬是把泉眼给“撞”了出来!
水坑里的水渐渐满了起来,但快到水坑边缘的时候,就不再上涨。老人拉着王可名,躲到了一棵大树后。只见那些动物慢慢地走近了水坑。
最先到坑边饮水的是狼。它们喝完了水,就快步离去,对近在咫尺、唾手可得的猎物连看也不看一眼。然后才是其他食草动物,它们绝不拥挤争抢,一拨一拨上去,仿佛是早有默契。看来,在这眼泉水周围,有某种潜规则在起着作用。
王可名被眼前的这一幕深深地感动了!他突然明白,这眼小小的泉水,是这片沙漠中动物的生命之泉啊!千百年来,沙漠里的动物和这眼泉水保持着这种依存关系,而昨天,自己却为图一时之快,差点毁了这一带的生灵!也许动物们认为自己带走了泉水,才会一路锲而不舍地跟踪;也许因为干渴难忍,狼才会吸干骆驼的血。而树上那条所谓的咒语,只是警告过往的旅客不要因贪婪而毁了这一带的生灵!
看见泉眼恢复了,老人松了口气,他告诉王可名,他就住在这片沙漠边缘。多年来,他都保持着一个习惯,就是每年都要来看看这眼泉水。只有看到泉水流淌,他才有信心继续在这片沙漠里生活下去……
临走时,王可名又仔细看了看树上的咒语,怀着虔诚的心情,他向泉水深深地鞠了一躬。这一次,他只带走了一个水囊的水。
海豚莎丽◎冰君
在美国东海岸的查尔斯顿港,有家海军所属的海洋研究所。研究所里有只三岁多点儿的海豚。它长得比一般海豚可爱而又漂亮。研究人员给它起了个名儿叫莎丽。
莎丽聪明绝顶,训练员教的动作,它几乎一学就会;训练员发的指令,它一听就懂。训练员们常常以为它是人,而不是豚。但不久,训练员们发觉,莎丽是个不爱当兵的角色。它不肯穿戴载有仪器的钢圈;它更不愿接触带有炸药气味的装置。它不按训练员的指令行动。若是惩罚它,它便绝食以示抗议。
研究所的先生们女士们,实在太爱这只小海豚了。他们担心这样会将它逼死。唉,人各有志,对海豚亦应如此。于是,他们便忍痛放了它,让它回归大海,去过自己想过的自由生活了。
莎丽游向大海,可它又觉得十分孤独。多年来,它已习惯于同人类交往,它只是不习惯于那些繁琐的训练而已。它不愿呆在海洋里,它还想回到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去。于是,它沿着海湾,游进一条大河的入海口。由河口继续向前,沿着一条小河漫无目的地向前游去。
这天早晨,在人类所用的日历上,注明是1971年5月8日。海豚莎丽游到了一个河码头旁。这里停着一艘小船。它判断:这儿有户人家。它想看看,这户人家是什么样儿?房子离码头有多远?它出于好奇,就将扁而尖的小嘴巴伸出水面,还转动着两只圆溜溜的小眼睛四周看看。
它看到了什么?它看到了一个人。这是女主人吉恩。她正背对码头,在岸边摘豆荚。她一点儿也没发觉,她家来了不速之客。
在莎丽的记忆中,这个人跟海洋研究所的那些穿白大褂的人没什么两样。它常跟他们交往。它见这人不理它,便主动打招呼。它发出一阵阵尖叫,表示问好。
这声问好,可把女主人吉恩吓坏了。她扭头一看,河而上冒出这么个怪物,吓得大声叫喊着,双手捧着头,跌跌撞撞奔回屋里去。
一进屋,吉恩上气不接下气,把河面上可怕的一幕讲给丈夫弗兰克和两个女儿听。弗兰克半信半疑,便奔到河边去看个究竟。
河码头水面平如明镜。弗兰克正纳闷,忽然,“哗啦”一声,莎丽又探出头来。弗兰克一见,不顾一切地迎上去:“啊哈,海豚!可爱的海豚!”他像欢迎久别的朋友,连鞋也不脱,站到水里,伸开双臂,似乎要去拥抱莎丽。莎丽受不了这种热忱的欢迎,很快沉到水底。但它没游远。它感觉到,这种热忱与友爱,没有任何恶意。
弗兰克招呼女儿,快回家把一桶鱼拎来。两个女儿欣喜若狂,争着奔回家,一左一右,抬来鱼桶,用不着爸爸伸手,“哗啦”一声,全倒进河里。
在水里,莎丽看得明白,这些呆头呆脑,还没转过神来的鱼儿是这儿主人送给它的礼物。它肚子饿了,就老实不客气地张口嘴巴,一口一口地吞食起来,它几乎没浪费几条鱼,就把四周的鱼吃光了。它摆动尾部,再次跃出水面,向主人表示感谢,也向主人表白它留下作客的意愿。
弗兰克一家,当然是拍手欢迎。四个人,像着了魔似的,忘了吃早餐,一个个穿着鞋袜,站在水里。他们等着海豚再次露面。
莎丽在水中看到了码头上四个人的两腿。它熟悉这些景象。它似乎知道,这一排腿竖在那几,就是要看它跃出水面,作一番精彩的表演。它刚受到款待,它的精神正处于兴奋状态。它“刷”的窜出水面,又猛的栽入水中。它听到了主人们的欢呼声,惊叹声。它受到鼓舞,又跃出水面,再作个绝妙的旋转,沉入水里。这时,它听到了主人们的鼓掌声,惊叫声。于是它又一次跃出水面,这一次,它用尾巴拼命扫动着河水,为的是站在水上,将主人们多看一眼。啊,它记住了:四个人,跟它在海洋研究所一样,成天有四个人跟着它。
与乌鸦为邻居◎'澳大利亚'巴德·戴维斯 沈湘/编译
不知从何时起,我家院子里的一棵梧桐树上竟然多了一个鸦巢。鸦巢正好对着我的卧室,每天天刚亮便有两只乌鸦在树上飞来飞去,它们是一对乌鸦夫妻,总是哇哇地叫着将我吵醒。这对乌鸦让我每天至少要少睡两个小时。
每当被乌鸦吵醒后,我便会冲它们破口大骂,还将牙刷、牙膏和口杯向它们扔去,可是这些根本就不管用,它们依然每天准时哇哇地叫着将我吵醒。终于有一天,忍无可忍的我决定将这个鸦巢捣毁。正好乌鸦夫妻不在,我找来一根长竹竿,只几下便将鸦巢从树枝上给鼓捣了下来,令我吃惊的是,鸦巢里竟然还有两只刚出壳的小乌鸦,从高高的树枝上跌到地面竟然还没有被摔死。
我解气地回到家里,以为失去了鸦巢的乌鸦夫妻会从此远走高飞。没想到第二天一早,它们又准时在树上哇哇地叫了起来。我仔细一看,见树枝上又多了一个新鸦巢,肯定是它们连夜筑成的,鸦巢里还有两只张嘴讨食的小乌鸦,看来它们是被自己的父母救了。
可是,还没等我想出第二个对付这对乌鸦夫妻的办法来,我的妻子玛丽娅便惊慌地跑来跟我说,我们的女儿芬妮今天早上遭遇了两只乌鸦的袭击,幸好玛丽娅在女儿的身边,不然后果将不堪设想。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当玛丽娅推着刚满六个月的女儿芬妮外出散步的时候,两只乌鸦突然飞离树枝直向芬妮扑来,玛丽娅立即挥起衣袖驱赶,两只乌鸦见无法接近芬妮,便分别在芬妮的婴儿车里拉了两泡鸟粪。
这两只可恶的乌鸦分明是在报复我!于是,我又想出了好几种对付乌鸦的办法:比如用水枪射击鸦巢,向鸦巢里喷石灰粉,可是都无法将它们赶走。当然,我也遭到了乌鸦的报复,我的女儿芬妮只要一出门,乌鸦便会在她的婴儿车里拉鸟粪。有时我真想一枪将这两只乌鸦打死算了,可在澳大利亚是不准随便猎杀动物的,除非它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命。
身心俱疲的我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了,我甚至想到了搬家。这时妻子玛丽娅说,不如我们不去理会它们了,随它们去吧。我想想,也只能这样了。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我真的不去理会那对乌鸦了。它们竟然也没再来报复我。
我每天早上依然会被乌鸦的叫声吵醒,醒来后为了躲避乌鸦的叫声,我便和玛丽娅一起推着芬妮去散步。慢慢地我发现,每天早晨,我们一家人一起散步的时光竟然是如此美好,我甚至后悔当初为什么要睡那么多觉,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