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炫风》第181章


《炫风》中还有另一个发展速度惊人的小城——昆山。过去的昆山,全县城最高的楼是4层的县委大楼。县上没有一辆小车,只有两辆大巴车,剩下就是几百辆三轮车。昆山是以湖泽为主的低洼地。通常是十年九涝,即使种水稻也不会有大丰收。如今,昆山是全国县级市中的“百强之首”……
中国县级单位的“首富”是个什么概念?2007年,昆山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200亿元,这是全国县级单位中第一个突破这个数目的县(市);昆山近五年的经济发展总量是苏州大市(含六个县级市及苏州城区)前五年的水平。目前聚集了500多家IT企业,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产量占全世界的四分之一。昆山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是171061元(合23418美元),财政收入是202亿元。一个只有全国0。01%的土地面积,聚集了1。7%的外资和九分之一的台资,创造了2。4%的进出口总额。
在这个过程中外商功不可没,特别是台商。一个县级小市,却云集了几万外商,这是全国少有的,而在昆山的台商和他们的家属共计6万余人。台商在昆山开办的企业近4000家,投下的资金达270亿美元,占昆山的外资企业投资总额的70%左右,占大陆利用台资总额的九分之一之多。在昆山的台商已是昆山人新的父老乡亲,他们已经把昆山当作了他们的第二故乡。
2008年10月16日, 《人民日报》以一个整版发表了题为《以开放打造中国百强之首》的文章,编者说:昆山是“苏南模式”的一个缩影,“昆山之路”说明,只要转变发展方式,快速度也可以有好质量,工业化也可以有好生态,城市化同样可以实现城乡统筹。作家在采访中不断地慨叹: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之路”?昆山就是。经济学家薛暮桥说的最生动:昆山无山却有“玉”啊!
城市,是没有终结的创作
在《炫风》中,不同城市都有不同的文化性格,它们各具特色,异彩纷呈,历史的沉淀赋予每座城市独特的文化性格。三亚,这个1984年以前,除了一条日本人在时修的“解放路”,整个城内再也找不到第二条500米以上的道路。全年旅游收入才1个来亿……这个没有飞机可乘的小县城是怎么起飞的呢?何建明认为三亚拥有自己的城市美学,除了国家政策,这个城市的美学理念就是这座城市经济起飞的关键。
三亚的自然风光很美,这是造化却不是创作。三亚人动用美女来宣传和提升自己城市的知名度,这就是一次美的创作。2003年11月12日,年度的“世界小姐”大赛上,106个国家的佳丽们来到三亚,中国姑娘首次站在“世界小姐”的冠军领奖台,被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发布年度新闻时将其列入2003年度三大“国事”之一。何建明认为这个日子应当被载入中国城市史册,因为新中国成立50多年从未举办过世界选美比赛,使中国改变了一个50多年没有突破的一道思想和观念上的认识底线——人的美是可以成为一种经济、一种社会现象,甚至是一种价值取向的。西方世界曾经有人预言,如果谁打开了中国的选美市场,那将是中国的又一次大开放。现在三亚全年的旅游收入是80多亿元。
作家通过三亚阐述了美与城市、美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美的功能无所不在,美属于全人类的共有资源。何建明笔下的三亚起飞,就国家而言,是对整个民族的美学补课。也许我们已经注意到高科技带给我们的发展和进步,但在今天,美在经济发展和竞争中的作用和力量,绝不亚于甚至正在超越科技。美不仅会改造中国人的气质和文化品格,还会改造中国人的经济地位。
他还讲了一个故事:2006、2007年中,三亚先后发生过被国家级媒体曝光和被旅客网上投诉的事情。其实这样的事在其它城市的风景胜地也经常发生,可三亚领导层对这样的事的认真程度可谓“举国无双”——市长、书记出来在电视、报纸上公开作检讨不说,还专门派市级领导千里迢迢到游客家里赔礼道歉,并送上整改的意见和措施。
这就是三亚人。他们把城市当成自己的艺术作品,倍加呵护。城市到了这样的境界,还有什么人间奇迹不能创造?从这些一点一滴的细节中我们看到,三亚人一直在默默地创作自己的城市,他们的创作没有终结。
现在,《炫风》中那些城市建设者们都站在这里了,他们就像一棵棵大树,屹立在各自的城市里,然而他们只能看到与其相邻的三两棵树木,而作家却看到了整片森林。每当他要审视一座城市,他的思想就飞到了它的上空,他会赋予这些城市一种新的光芒,然后,这些城市就变成一个崭新的作品。他会看到大地上那些富于理想和激情的个体,看到明日中国,然后,他看到了中国人的存在。
在《炫风》付梓之时,我去了海南。走在三亚的街上,感觉到作家的思想正在城市的空气中荡漾,还有无数的梦想和激情,那是别人无法剽窃的梦想与激情。三亚的确和以前不同了,哪里不同呢?是那些新起的楼群吗?是更加繁华的商业中心吗?是,也不是。在编辑《炫风》的时候我已经重睹三亚,这个城市被重新塑造了,不过不只是三亚人重塑的,还有何建明重塑的。
全书结束!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