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黎明》第37章


“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勒内?格鲁塞对蒙古西征消灭易司马仪派的评价很有意思,我看可以拿来做阿萨辛派的墓志铭。原话是这样的:‘这支恐怖教派曾令12世纪的塞尔柱苏丹们束手无策;曾使苏丹国和哈里发王朝怕得发抖;曾作为一种促进因素助长了整个亚洲伊斯兰社会的腐化和分裂;现在终于被铲除了。蒙古人消灭了阿萨辛派,对文明和秩序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我看这话也可以用来评价我们中国的这次行动……”
繁忙的空港里,飞机进进出出,人们从世界各地到达这里,或者从这里出发,去往四面八方,没有人知道有一架特别的航班正在夜色中飞来。
载着英翔的飞机经过六个多小时的飞行,终于出现在首都机场的上空。由于尼日利亚与中国的时差相差七个小时,飞机抵达首都国际机场时,已经是凌晨四点了。
黑暗中,大批武警、医生和救护车都等在停机坪旁。
当飞机在跑道上滑行的时候,救护车便启动了。武警和医护人员向飞机跑过去。
飞机停下时,救护车飞快地驶到了前舱门处。舱门随即打开,一个医生站在舱门处,后面跟着手推车。
英翔躺在推车上,仍然处于深度昏迷中。
几个国安特警迅速上前,齐心协力地将手推车以及呼吸机、心脏起搏器一起抬了下来,直接送进了救护车。
警笛声立刻大作,车队呼啸着冲出了机场。
此时,北京的黎明正在来临。
大转折 1
在北京著名的九五一医院深处,有一个严密戒备的特别医疗部。
从外面远远地看去,里面绿树成荫,繁花似锦,处处是小桥流水、池塘假山、亭台楼阁,非常像一个高级疗养院。事实上,几乎所有的病人和没有进入这里的资格的医护人员都认为这里只是中央首长看病和疗养的地区。事实上不仅如此,在里面进行的主要是重要的医学研究和必须秘密进行的医疗救护工作。
此时,里面一片紧张忙碌的气氛。在一个布满了最先进的科学设备的手术室里,有两班医学专家正在等候,一个是由院长桂森率领的专家医疗组,另一个小组看上去却很神秘。两两个组互相并不交谈,只是神情严肃地等待着,偶尔组里的人会低声商量几句。
英奇也在这里。他一直站在窗口,呆呆地看着天空,心乱如麻。
英翔到底怎么样了?不论是黎盛还是桂森,都不忍心告诉他实情,他也不敢问。可是,他其实心里很清楚,英翔的情况一定非常不妙。
当初,连英翔的直接上司吕鑫都不肯向他下命令,因为这次行动对于他来说实在是太残酷了。最后,是英奇亲自向儿子布置的任务。
当时,英翔的表情很平静。他淡淡地说:“总要有人去,不是我,就会是别人。”
英奇也是这么想。他一向秉公办事,既然电脑的综合评估指出英翔是执行此次任务的最佳人选,他就不会犹豫。
总要有人牺牲的。
可是,如果是比死亡更可怕的遭遇呢?
所谓“生还”,会是真正意义上的生还吗?
在制订这个计划时,国安部的专家就向他指出,对于放出去做饵的人,这是一个非常残忍的计划。当然,这个计划也是他们制订的几个计划中最容易成功的,因为敌人也不会想到有人会愿意冒此奇险。
英翔会活过来吗?
儿子会原谅自己这个做父亲的吗?
他想过上千次这样的问题,却每次都不敢面对可能的答案。
他甚至不敢去机场,只能以“公事”为由,说服自己留在这里。
无论如何,总要面对的。
为了这次行动,他们牺牲了七名秘密特工,包括在叙利亚工作的酒吧女招待、宾馆服务生、开小旅馆的夫妻、留学的学生,还有在乍得的一位中资公司雇员。
这些人都是他最出色的部下。他们有很多人都是长年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生活,默默地工作着,毫无怨言。这次因为参与行动而暴露身份,无声无息地被敌人消灭,而且永远得不到公开表彰。
包括英翔,他们的名字、身份和曾经做出的贡献永远都不会被人提起。
虽然心潮起伏,英奇的神情仍然是恒常的那种冷静镇定,知道内情的人无不对他钦佩不已。
终于,救护车鸣着笛向这里驶来。
人们立刻行动起来。
救护车冲到门口,护士们一拥而上,将推车从车里推出,迅速奔跑着送进手术室。
桂森早已得到了命令,于是让来自国安部的专家组先行进入手术室,而让医院的医生们暂时在外面等候。
面色灰败的英翔被推进手术室,放上了手术台。
英奇和桂森最后进去,两名国安部的特警拉上手术室的门,守在外面。
有人拿开了裹着英翔的保暖被。他的身体就像是一具才从古墓里出土的干尸,仿佛所有的血肉都已被妖魔鬼魅吸尽,看上去十分可怖。
几个专家显然训练有素,立刻将手术单盖到英翔身上,只露出右腹部的肋骨部分。
其中一位专家轻轻按了按第一、第二和第三根肋骨之间,然后开始操作一只机械手。只见那只机械手灵巧地拿起一只带有微型摄像头的探针,在英翔的第二和第三肋骨之间,缓缓地刺了下去。随着探针的进入,旁边的大屏幕上出现了英翔身体内部的情景。渐渐的,有一个紧紧附着在英翔第二根肋骨上的东西清晰地出现了。
屋里很静,只听见那几个专家轻微的交谈声。
“慢点,慢点……好,就是这里……稳住了。”
“看来情况很好。”
“嗯,状态很稳定。”
桂森也没说话,只是凝神看着屏幕上的那个东西。他认得这东西,他们称这东西为“蜂巢”,是用特殊的天然生物高分子材料制成的。他也参与了这个秘密项目的研制,虽然并不知道委托他们研制的单位打算怎么使用。根据这东西的性质,他还一直认为他们打算用它来制造特殊的医学材料。
“蜂巢”制造得非常精致,构成它的材料主要是甲壳质,也称甲壳素,来自虾和蟹等节足动物的甲壳中。甲壳质是一种天然多糖物质,由于具有较好的晶状结构和较多的氢键,其溶解性能很差,因此在血液或者体液中不易起变化。由于甲壳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适应性,并具有消炎、止血、镇痛和促进肌体组织生长等功能,因此被公认为保护伤口的理想材料。他们现在用它来制成一种保护微型电子设备的外壳,可将它植入人体内。这是目前最新的发明,外界基本上都不知道。使用这种材料制成的仪器,不会被体内排斥,也不会被体液溶解。那些放置在里面的电子设备,表面都涂有屏蔽辐射和波束探测的特别材料,因此,通常使用的设备根本无法探测出来。
根据需要,这种“容器”可以自由组合,分别容纳多个微型设备,譬如微型追踪器、微型信息接收器、信息储存芯片、特种化学信号弹、微型遥感器、毒药等等,因此才被称为“蜂巢”。
虽然桂森参与了研究,却在此时才第一次见到,不由得大开眼界。
那些专家们开始小心翼翼地继续下一步的操作:“好吧,现在开始,咱们把它拿出来。”
另一只机械手在一位专家的操作下轻巧地拿起一个大针筒,缓缓地从探针旁刺了进去。到达“蜂巢”旁边时,机械手稍停了一停,轻推,然后轻轻拔出针管。
屏幕上,只见一个微型机器人被释放出来。这个机器人的形状像一只小蜘蛛,八只脚伏在英翔体内的肋骨下,似乎在仔细观察着。
有一个专家将手放在另一个电脑的键盘上,显然在监控着机器人的操作程序。
那个机器蜘蛛沿着肋骨向“蜂巢”缓缓爬去。它极小心地绕过了毛细血管,很快到达“蜂巢”旁。接着,它向前伸出两只前爪,准确地将“蜂巢”从肋骨上摘了下来。这个动作还是损伤了肋骨周围的毛细血管,鲜血一滴一滴地洇染开来。
机器蜘蛛捧着“蜂巢”往上爬着,那情形很像是一只蚂蚁抱着一块大石头。
这些机械手和机器蜘蛛此时都由同一个电脑中枢操作着。它们由编制好的程序控制,其精确度极高。当机器蜘蛛沿着肋骨将要爬到外侧时,一只机械手拿着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准确地在相应的位置上切开了一道小小的口子。色泽变得很淡的鲜血与机器蜘蛛一起涌了出来。
几只机械手同时动作,一只将机器蜘蛛捧着的“蜂巢”拈起,放进一只特制的广口瓶中,其他几只机械手快速地止血、缝合,一气呵成。
几个专家这才吁了口气,沉默地将自己的设备收拾好,转身离去。
最后离开的一个人问英奇:“部长,您跟我们一起走,还是留在这里?”
“蜂巢”里携带的信息实在是太重要了,英奇只犹豫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