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渺进化》第262章


船长很客气,允许客人们随便走动,楼船客舱里备了茶饭。我不忙吃饭,也不渴,上了船就前后上下仔细看了看。
自船面起楼,每层高五米左右,据说是为了不阻碍兵器的操作,同时也为了运货的方面,所有楼船的楼层高度几乎都是两丈左右。下到船底的舱口不在船面,在楼里,前后四个大型的货物楼梯,还有两个客用楼梯。
这艘船拥有十三个车轮,每边六个,左右两个车轮之间有轴,轴穿过船舱,将车轮固定在船壁外大约一米左右,有船工在船舱里面踩动轴上的凸起,船工的上身前面有横杆用以支撑平衡身体。通过轴的转动,带动外面车轮打水前进或后退。还有一个车轮在船尾舵的里面,这不就和未来的螺旋桨一样嘛! 
船底据说有许多密封用的隔断,不怕普通的撞击,不怕有窟窿,甚至不怕碰到一般的礁石擦底。底舱的表面铺了一层大石头,还有许多瓮大的石头,压舱用的,我理解。 
船长舱在最高处,去拜访的时候正看见他转舵,用的不是电影里渔船所用的直棍,而是和汽车方向盘一样的轮子!
船很稳,我没有晕船的感觉,手下也没有,都没有。我还没探究完这艘船的细节,起码还没问“挟以船壁的轴用的是什么样的轴承”,船就已经到达了彼岸。
只好集合上岸,点收人员马匹货物,毫无遗漏之后,整队出发。这个时代的船给了我太大的惊异,如果有火炮,绝对比西班牙战舰还牛!那可是好几百年以后西方才有的啊!
走了没两天,就来到曹州的定陶县。
走到接近中午,前面大树下有个小茶棚,里面有张桌子,随便摆着七个长凳,靠近火炉的长凳上坐着个老头,唐庆正陪老板说话。茶棚外的大树下有个小男孩,唐庆的两个弟弟在逗小孩子玩。 
见到我们来了,老板急忙站起跑上前来迎接,身后的唐庆朝我举手点头,示意这里没问题。我微微点头表示明白,叫侍卫们下马休息,顺便解渴、吃饭、问路外加喂马。
“客官们请了!”可能老头不知道谁是头领,朝每个人都躬身作揖,这个时代的礼太多,外围侍卫们也纷纷抱拳:“老丈请了!”附近的侍卫簇拥着我进入茶棚,将老头隔离在外。
唐庆在他身后道:“老丈,我家主人不喜有人打扰,还是咱们爷俩继续说话吧!”
老板也发觉了这个现象,有些尴尬地笑着,继续施了几个礼,被唐庆拉到茶棚外的树下席地而坐,继续聊天去了。
我坐在棚子中间,周围是普能及四个老和尚。茶棚很小,只有十平米左右,几个侍卫坐在茶棚边缘形成护卫圈,几个侍卫在外面挖坑建灶,十几个侍卫在稍远处溜达割草,另有几个侍卫在更远处砍伐树枝劈柴,最远处是巡逻了望的当值哨兵,不用我吩咐安排,这一路上都是这样,大家轮班倒,一切是那样的熟练,防卫措施格外细致,不愧是湖山精选出来的。
我很自豪,不仅对这些侍卫,也对我自己。上次对战土匪的时候,内力充斥到龙枪,百多斤的全金属枪似乎减轻了很大的分量,好象是藤条做的,想硬就硬,想软就软,大枪很有弹性的样子,完全不是往常那样坚硬,抖震拨挡时,枪身按照意图呈波浪形状抖震,完全与普能当初对战刘铁雄的时候一样,这应该就是金生水的一个方面吧?强大的内力可以使金属出现液体特性,现在终于有所体会了,每天都练。
其实更有体会也更自豪的,是超音速境界的掌握,以及龙跷在超音速环境下的运用,只是周围太多闲杂人等,四个老和尚也在,不能演练也不能暴露罢了,只好埋藏在心里,以后没人的时候再说,属于窃喜范畴。
不过我也有烦恼,老僧们总是东问西问,在船上的时候还凑合,现在到了陆地上,也搭着这几天大家熟络一些了,就开始跟我反复研讨佛学,反复探究湖山的底细,普能又不擅长说话,当不了我的挡箭牌,因此只能让他去照顾小刀和虎痕他们,由我亲自陪老僧们闲聊。
上路之后就好了,他们坐马车,我骑马,距离产生美。可一到休息的时候就比较难过了,他们有很深的古河南口音,我听不太明白,他们说的内容我也不十分了解,他们的知识太很丰富,随便说句什么就能让他们引申出许多事情,随便什么景色就能引申出什么道理,诗词也随口就来,典故更象一千零一夜那么多。
虽然我会背些诗词,可忘记是什么人写的,作者又是什么朝代的了,即使偶尔能对应着环境卖弄般说出一两句,还立即被老僧们随后的语言难住。他们有的时候是在顺着我说,可我确实对不上话,连他们随口的话都要仔细想想才能估计出个具体意思,偏偏好多时候他们真的只是随口而言,随性而发,随环境而顺嘴的。
其中还有个能催眠的!害得我每次都要小心应对,恨不得一路上不休息,恨不得赶紧回到湖山躲清闲,恨不得立即叫他们到一边写书去,把所会的都写出来就行了,不要再来烦我!为什么我要过黄河?不就是图两天清静嘛!
可脸上又不能有所表现呵,都说礼贤下士如何如何,这下子可知道其中滋味了,恰似慢火煎熬,每次都要小心防范,可恨上学的时候老师没教过中国古代的文化精髓,几乎什么都不知道,可又不能表现出自己是个大草包,这一切都是为什么呀!我得罪谁啦! 
旁边火炉上架着个水壶,是铁的,做着水。火炉旁边有几个陶瓷大瓮,里面全是茶水。我提起一个大瓮,给老僧们身前的茶碗续上,陪笑着敷衍,心中有些后悔,早知道这样,当初就不该答应他们!说的近乎文言,还有许多仿佛成语一样的词汇,可由于古河南方言的缘故,我连具体是哪几个字都不知道,就更别说分析其具体内容了,恨不得干脆用英语说,有本事咱们聊三角函数!
茶棚老板有四个儿子,都成家了,小孩子是他的大孙子,每天上午来这里帮忙,中午回家吃饭,下午去私塾读书,村里有私塾,家里有近十亩土地,属于当地的中下等水平。
老头挺爱说,古山东方言与现代的山东方言差别不大,尤其他说的是类似白话,更接近我的习惯,因此大部分能听明白,比老和尚好多了。
茶棚老板指点我们去远处一个杂草茂盛的地方喂马,他说他没见过这么少的人带着这么多的马,以为我们是专业贩卖马匹的大马帮,建议我们到附近的县城将马匹卖掉,这个定陶县的县官是军户出身,周围其他县城的县官是文举出身,因此只有这个县是附近马匹价格最高的,另外,前几天这里刚下过大雨,前方路上有的地方依旧泥泞,不利马匹远行,万一把马蹄走开了,就不能走远路了,那个时候再卖,马匹就不值钱了。
唐庆把那边的气氛搞得不错,好几个侍卫凑到一起跟着聊天,没人泄露机密,都哄着老板,尽量让老板多说些当地的情况,比我们这边热闹多了。
金国有科考制度,分为文武两个,考文举的时候也考武艺,考武功的时候也考谋略,政府官员大多从科举中优选,军户出身掌握地方政事的比例不大,讲究的是专业发展。这些情况我知道,可马蹄怎么会走开呢?耳力强劲的我听到了老头的怪论,但不以为意,兴许自己理解错了,继续陪老僧们说话,象练习听力一样费劲地辨别理解着他们的文言。
在我们湖山,可能因为我的手下大多是社会地位最低的铁匠或石匠出身吧,没人说文言,口音也大多是山陕或河北的,都是勉强能听明白的,即使短时间听不明白,也因为大家都尽量学说我的普通话而使我感到很顺耳。可这四个老僧从不顾及我的感受,谈笑风生中,始终以方言说文言!
要是哪天我掌了天下,第一件事就是消除口音,推广普通话!废除文言,全说白话!
第三卷。 金国 第五十八章。 误会
(更新时间:2006…11…9 8:51:00 本章字数:4040)
不行,不能继续这样下去了!见老僧们也都对茶棚老板的话有所感觉,甚至瞟了那个方向几眼,显然都有所分神,灵机一动,接着再次续上茶水的动作,组织了一番说辞,我道:“几位老师傅,佛家是印度天竺传来的,对吧?”
见几位都转头看着我,便继续道:“咱们不说天竺话,是因为咱们都是中原人,对吧?”不理他们的反应,放慢语速诚恳道:“这就是入乡随俗。同样的道理,你们看,我的手下大多不善讲文言,说实在的,你们的方言口音我听着很费劲,再讲文言,就有些听不明白了,我觉得,这样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