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个微信去地府》第550章


李若凡是有底线的,这些经典都是手机内存里面的东东,本来就没有什么创作经过可谈,但别人却不这么看。
像《雷雨》里面说描写的周公馆,很多研究家认为假如作者没有这样的亲身体会,是很难写的入木三分的。
后来因为扮演鲁四凤而一举成名天下知的阮玲玉在晚年接受凤凰卫视的采访时说当年从上海去北平简直就像一场奇遇!
“我敢肯定自己之前是不认识李若凡先生的,但他就是那么笃定,相信我可以演好鲁四凤,还说我母亲只要本色出演就好。他对我的知遇之恩仿佛就在昨天,历历在目!”
不说欧阳同的解释更让郑振铎露出意味深长的微笑,宋韵婷的担心却是落到了实处,听到女儿嘴里左一个李若凡又一个李若凡。宋平安却是在心里说道,冲冠一怒为红颜吗?倒是少年心性。
但老友的公子倒是有些让宋平安刮目相看,梅玲倒是有几分担心的道:“强龙不压地头蛇,金子倒是小事,北平的话剧都知道现在是南国社风头无两,他以为自己是梅兰方还是程砚秋啊?”
宋韵婷不满道:“妈!梅兰方和程砚秋那是京剧!”
梅玲笑道:“你看,这就胳膊肘往外拐了!”
宋韵婷抱住父亲的手臂不依不饶道:“反正金满楼我可是答应李若凡了。中华大剧院不是说学的海派的扇形舞台吗?我可瞧不出有什么好的!”
宋平安嘴上没有说什么,但心里多少是有些瞧不上那些新派的。
戏曲的生命在舞台,一开始是没有剧院剧场一说的,那属于皇家的专利。戏班子一般就是随便找个地方搭建个戏棚表演。草台班子更是直接就地表演的。
后来清廷式微,那些王府家里的私人舞台之外,出现了戏庄。不但有较大的剧场,休息房间和宴客设备一应俱全。
这些戏庄有的称“某某堂”,有的叫“某某会馆”,专供高官大贾宴客之所,并不经常开演,遇到喜庆堂会才有演出。观众都是主人请来的宾客,一般人是无缘一见的。
但是喜欢看戏的人越来越多,戏班子也越来越多,有需求有市场关键还是有利润,就有了民营剧院。
但民营剧院都是仿制宫里的戏楼,渐渐无论是建筑还是舞台设备,都有一定的规格。
前台都是三面敞开的直角伸出式舞台,台前两旁大红明柱,明柱上面还得有名家手笔的戏联:一声占尽秋江月,万舞齐开春树花。
剧院还得有楼,楼上左,右,后三面的前排包厢是官座,是达官贵人看戏的所在,售价也最高。
包厢的后面是散座,售价较低。
舞台的正前面叫池心,离的近,看戏实惠,但售价不高。
舞台的左右两边是小池子,听戏最清楚,多为行家所据。
池心的左,右,后三面是楼下的散座,售价最低,是普通老百姓看戏的地方。
不论楼上楼下,桌椅都是竖着摆,中间是桌子,可以叫茶水酒食。
宋平安的金满楼就是这样的剧院,而且很长一段时间女生是不可以看戏的,后来可以看戏了哪怕是夫妻也不能坐在一起,女生只能坐楼上专座,丈夫坐楼下。
上海是十里洋场,可谓风气最为开放,可以说是引领着全国的摩登时尚。
中华大剧院就是模仿上海的舞台式样修建的。舞台呈椭圆形,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扇形,有转台,台口还设置了一道大幕,台前装了一排电灯。
除了二楼前排是包厢外,座位都是横排的长条椅子。
宋平安也清楚,新剧院去掉了两根大红明柱,无疑观众的视角更为广阔,但真正的老北京戏迷,还是喜欢绣花幔帐和矮栏杆,幔帐前面的武场面!
宋平安笑道:“行,都依你,李若凡打对台所有的门票收入啊,我一分不要,还免费帮他在京报和北洋画报上面打广告。”
现在一份比较完整的有连续年份的《北洋画报》合刊,售价在上万元,但仍处于有价无市状态。
梅党的重要成员,中国银行总裁冯耿光之子冯武越是《北洋画报》创办人,著名的四大坤旦评选就是由《北洋画报》举办的。
梅玲有些惊讶,只是乜斜了丈夫一眼,虽然说宋家的产业黑白两道都有,但金满楼三楼的一个月收入,难道是看中了李若凡这个东床快婿?
宋平安笑道:“金陵中央银行北平分行的负责人听说林董事出任的呼声很高啊,我也有许多年没见过林翁了,很期待啊!”
商人,银行和官府其实是三位一体的,能够得林家之臂助,而且微妙之处在于,又不会过于得罪北平的北洋政府,可谓游刃有余。
梅玲笑着拉住女儿的手道:“要是有需要人手的事情,尽管说,我们林家还是能帮上一点小忙的。”

VIP卷 第七百五十章冬皇心思
酒足饭饱,李若凡却是要去自己的房间赶稿,李若云要看,被李若凡挡了下来。
开什么玩笑,这可是要拿出手机照抄的,自然不能露馅。李若凡也有些奇怪,这部手机带到民国之后信号总是满格,但却打不出电话,是你所拨打的用户被虫洞屏蔽,即使偶尔接通也会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譬如引发时空风暴。没有信号就不能上网,也没法离线f,地府朋友圈也就上不去,也不知徒弟孟戈能不能斗得过十殿阎罗那些老狐狸,妹妹上大学了没有,父母会每晚挂牵自己吧?
李若凡也弄不清这个时空的妹妹还有宋韵婷为何会和2世纪的她们完全长得一模一样,或许,只有等自己真正强大之后才会明白这一切的答案吧?
“你和方水柔话,今晚就和方水柔住吧,若兰要早些睡,嗯,你也不要睡太迟,明早方水柔还要赶火车去上海呢。放心,哥哥一个人静下心来才能够进入状态,保证让你先睹为快。”
孟冬送孙老元回房的时候还是有些担忧,但又恨自己全然帮不上忙。偌大的北平,现在可没几个人知道她孟冬。
孙老元笑道:“李家少爷啊,不是个没谱的公子哥。你要是担心,就过去送壶茶水。过几天有个堂会,电灯公司总办冯公度母亲的80寿诞,正好是梨园公会负责人青衣王琴侬任戏提调,大轴排定梅兰方、余叔岩合演《四郎探母》。你可得抓住这个契机,仔细揣摩。”
许多人都误以为压轴戏是最后一出戏,其实压轴戏是倒数第二出,大轴才是最后一出。
925年的京剧其实正处于一个生旦交替各领风骚的阶段,开始都是须生挂头牌,基本旦角一直是处于配角,二牌的地位。
一方面是由于女性观众的大量涌现,从而让旦角地位大大提高,动摇了生角的地位。因为女生刚开始看戏比较外行,自然是挑漂亮的看。在谭鑫培这样的老头和梅兰芳这样的帅哥之间如何选择几乎是不用考虑的。
另一方面是旦角出了个极为厉害的人物,有通天教主美誉的王瑶卿,他把青衣,花旦,武旦融合一体,创造了“花衫”行当。四大名旦都是他的入室弟子,他就像是围棋界的木谷实,数以百计的弟子一统江湖。
所以旦角的兴起几乎就是必然趋势,大的堂会虽然梅兰芳论资排辈还不够资格唱压轴,但已经拥有一大批粉丝了。
那个时候不叫粉丝叫梅党,可以要钱有钱,要才有才,而且水平都特别高。梅兰方的新戏都是梅党众人集思广益,精益求精推敲出来的佳构。现在京剧最好的角都没有那时候一个粉丝唱的好!
孟冬走到院子里的时候,看到李若凡的屋子里面灯火闪烁,忽然听到一阵很是怪异的歌声穿了出来。
那一天爷爷领我去把京戏看
看见那舞台上面好多大花脸
红白黄绿蓝咧嘴又瞪眼
一边唱一边喊哇呀呀呀呀
好象炸雷叽叽喳喳震响在耳边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
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脸的张飞叫喳喳……
实话京剧脸谱本来确实挺好看
可唱的的全是方言怎么听也不懂
慢慢腾腾咿咿呀呀哼上老半天
乐队伴奏一听光是锣鼓家伙
咙个哩个三大件
这怎么能够跟上时代赶上潮流
吸引当代青年
这首《唱脸谱》是一首京剧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戏歌,歌词明快朗朗上口,几乎让人过耳不忘。
李若凡是一个人奋笔疾书有些无聊,就随口把自己?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