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人传》第78章


调整期过后,日本印度的好日子也过到了头。经济上损失很大的资源输出国家自然要想办法捞回来,也没别的办法,抬高矿产价格是唯一选择,虽说市场上买家少了一多半,可卖家也少了近一半,矿产还可以少挖和不挖,再说确实也没剩多少了。 
日本印度控制市场的能力比起美欧来差了太多,在这种时候不敢也没有什么钞票以外的强硬手段。通货膨胀这个久违的魔鬼正式统治了这半个世界,安全感和对未来的憧憬象肥皂泡一样破灭了。 
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变得象蜗牛爬。僵持阶段的后期,人们心里都已经明白,那半个世界的科学技术水平已经远超自己,潜意识里都在等待冷战结束,好去享受对方文明发展的成果,更没了发明创造的动力。 
在僵持阶段的后期和隔离阶段的前期,有不少小国开始动议脱离退约国,加入条约国。退约国自然进行了无情的阻挠,这些国家都发生了大规模的内乱。而条约国眼看冷战胜利在望,为了避免刺激敌人疯狂,采取了袖手旁观的态度,后来面对人道主义灾难,更是明确不接受单一国家的加入。 
文明世界的民众观点在隔离阶段大致分成了两类。孤立派认为,自然国家的加入已经没有政治经济价值,和一些不能遵从基本行事规则的人群打交道,最好的办法就是隔离。融合派认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从人道主义和综合利用地球资源的角度出发,人类的统一是很有必要的。 
开始的时候,是融合派占上风,不过自然国家不接受这个好意。后来则是孤立派的担心占据了上风,自然国家的这些家伙可是停留在长生不老是人生的最高追求的境界上的,而这,文明世界的技术理论上已经可以实现,能够遏止住他们疯狂的欲望吗? 
起8U点8U中8U文8U网8U授权发布。
正文 第八十三章 突然的任务 
(起8H点8H中8H文8H网更新时间:2007…8…13 9:21:00 本章字数:1556) 
预料中的事情发生的总是来的比预料慢,预料外的事情则总是来的很快。 
在融合派和孤立派的争论声中,不知不觉也快一百年了。文明世界还没有统一的意见。对于没有用处的包袱,拖着也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办法。 
自然国家的人们倒是在这一百年里终于基本达成一致了。正式向文明世界宣布欢迎地球统一,而且做出了最表明态度的姿态,废除了老旧的专利制度,改为执行路标版的知识产权制度。 
只是可惜,这并不能打动文明世界的人们。文明世界的知识产权制度早已不是路标的版本了,连知识的定义都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要自然国家的人们遵守文明世界的规则已经不具备基本的条件了。 
现在自然国家比文明世界强的唯一一点是自杀率更低一点,文明世界的人活的太长,有点腻。因此文明世界更关心的是自然国家的人们能不能接受计划生育(生一个小孩也需要批准)?能不能接受不重塑身体?能不能遵守可能会充暴他们的小电脑的法规制度? 
隔离阶段的后期,冷战早已变了味。激情和自尊都已经消失,在环境的压力下情况变成了一方千方百计的吸引另一方的注意,要求投降,以换得俘虏的待遇。 
这是官方主流对这场冷战的介绍,有没有水份路标当然还没有办法知道,不过看起来这场仗怎么也能算打赢了。 
研究所提前邀请路标来不是为了研究这段历史,而是因为自然国家内部发生了很强烈的变化,他们爆发了内战。 
说是内战也不是很贴切,这是几个国家之间的冲突。在北非地区,当年因为敌视米国的缘故,大部分阿拉伯国家都加入了退约集团。而在那个时期,北非已经进入了资源枯竭阶段。北非这个人类的发源地和中东一样是环境最恶劣的地区,全是人类自己造的孽。也不知道是哪位神灵,临死还阴了他们一把,给了他们一大堆石油。 
这些石油让少数人暴富的同时,也让中东始终和战争、混乱、寄生为伍。北非受害更重,因为他们人口众多,没办法象沙特王子们那样先过上几十年的好日子,再出国当几十年流浪贵族。北非的石油只是使他们半死不活,还养了一身的毛病。 
冷战前的站队时,没资源的几个国家很老实的选择了实力更强大的条约国,虽然他们也反感米国的霸道,遵守新知识产权条约是净出血。可跟着老大是没错的。 
那几个资源富国却做出了不理智的反应,也是以前米国得寸进尺欺软怕硬的事情干的太多,让他们低估了冷战的严重性,可能以为条约国很快就会让步,或者等他们的民族情绪发泄过以后,转变立场很方便的。然而事实远比想象的严重,首先受到最严重经济打击的就是他们这些没有一点经济纵深的国家,因此最先后悔的也是他们。 
但是刚刚有些适应的经济体系经不起再一次的折腾,还没调整结束的条约国也没有什么优惠条件可以开给他们。跳出来和日本印度争夺领导权的俄罗斯、巴西恰好又发动了资源保价运动,给他们打了一剂强心针,也彻底的断送了他们最后一个回归文明世界的机会。 
没有科技发展作为支撑,资源型国家必然会遭受消亡的命运,在消亡之前,也会有一个挣扎的过程。 
北非现在就是这样,为了残存的石油和珍贵的淡水,几个国家冲突不断,和以前所不同的是,开始动用大威力的武器,血腥程度二百多年来少见。 
俄罗斯、日本、等几个大国根本无力控制局势,交战几方似乎更希望文明世界的干预,很有些肆无忌惮的味道。战火已经严重影响了地中海和北非几个文明世界国家的环境。 
对这种新出现的集体式疯狂的征兆,文明世界肯定要做出相应的反应。作为专业机构,研究所有必要尽快提出一些前瞻性可选性建议。 
路标本人是以建设性意见起家的,大脑就是这个类型。虽然对情况不是很熟悉,但自然国家人民的心理状态和路标冷冻前的时代也差不多,相信路标说不定会提出什么新颖的意见呢。 
起8H点8H中8H文8H网8H授权发布。
正文 第八十四章 新式会议 
(起6C点6C中6C文6C网更新时间:2007…8…14 9:56:00 本章字数:1069) 
政策研究,当然也是可以在家里完成的。不过为了提高效率,二十四世纪有另一种流行的方法。这就是头脑风暴会议。 
在二十世纪就很流行的头脑风暴法是激发灵感的一种方法,可惜的是它只是在企业文化氛围非常好、专家型人才扎堆的一些大公司、大组织中取得过一些成果,在大部分时间和地点,它是我们所熟悉的东西——开会。 
不能不说开会曾经是传播知识和经验,以及完成知识规范化的一个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不过在中国,当级别、地位、情面、藏拙心理、保守心理等等因素都放在那里的时候,会议也就成了浪费时间的最佳选择了。但是官员们喜欢用会议来表明他们的姿态,这个理由就足以支撑会议的繁荣了。只是到了二十一世纪末期,请人开会太麻烦太困难了,会议这才逐渐势微。 
二十三世纪进入生化时代以后,脑波分析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准,可以瞬间读出你的所思所想,同时电脑可以反馈更多资料帮助你进行思考,而要有新鲜的刺激,非人不可,于是多人相互启发又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头脑风暴会卷土重来。 
一开始,头脑风暴会需要专门的设备,网络传输的时间差也影响了脑力激荡的效果。因此,建设头脑风暴会议室成了实力机构的标志。 
现在在网络上也可以开头脑风暴会议了,不过在专门的会议室里感觉更加舒服,因此一些重大的、时间长的、人数少的会议还是很经常的聚在一起开的。 
头脑风暴会的程序是这样的。 
先是组织者准备议题和收集相关数据、资料,在文明世界这个全开放的社会,没有机密,这些数据、资料都是公开的,所以到高层开会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只要看这家机构的电脑是不是特别大、软件是不是最好的。 
接着是邀请参会人员,这是会议质量的关键。头脑风暴会人员不能太多,一般研究的是程序性问题,事务性问题,正常都会出个结论,当然是有名的专家们在一起更有效率。当然要人家肯来,肯动脑筋。而且有时候新人也能提出很多新颖的意见,风险是打乱大家?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