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战将王玄策》第305章


琢磨不透。
“法师这是何意?我等毕竟来自异域,如若在风俗或者细节上有不妥的地方,还望法师能够明说,玄策必定诚心改正”王玄策也是带着不少的自责,恭恭敬敬的回复到。在他这话音刚落之时,周陈二人也是带着情真意切的眼神,注视这一不寻常的一幕。
感觉自己已经颇为失礼,于是这智坚法师就这样回复到:“王长史千万别误会,老僧这是感动的泪水,说句实在话,自从五年以前,我大珈蓝寺被鸠摩利罗击败之后,已经断没有如此尊贵的客人造访,不仅信众减少,并且还得闭门授课。同时这大王对我大珈蓝寺的荣宠也日渐衰落,五年来,不仅未曾踏入我大珈蓝寺一步,更未关怀过只言片语,仅仅是因为长史这次要造访我大珈蓝寺,才与前两日,派了一个兵卒,知会了一声,万万没有想到,贵国在我大珈蓝寺萧条之时,还是如此的礼遇与荣宠,实在是让老僧颇为感动呀。”
听得他的这一番解释,这王玄策等人也是颇为惋惜的回复到:“佛陀是光明的,即使暂时蒙城,但是过一段时日之后,自然会大放异彩。比方说在我大唐,虽然在前些年,佛教也被打压,但是随着这些年的渐渐发展,以及玄奘法师的回归,也兴盛了很多。”
“是呀,天下佛门弟子是一家,只要看到这佛教依旧兴盛,老僧心中也就满足了,虽说在我五印度没落,但是随着我门下优秀弟子的开悟,我想终究会有挣回来颜面的一天。”智空法师擦去了这激动的泪水,也是面带笑意的回复这王玄策的话语。
于是,王玄策在智坚法师的带领之下,恭恭敬敬的礼敬三炷清香之后,就将这两件至宝,敬献在了这佛陀塑像面前的香案之上。
一番诚心的礼敬之后,他们就在智坚法师的带领之下,相继观瞻了这宝阶东侧的一座高约七丈的佛塔。这座佛塔,听智坚法师讲述,是先前佛陀曾经洗澡沐浴的地方,而这佛塔旁边的精舍,则是佛陀入定的地方,
而这精舍东边高七尺,长五十步来步的一个大石基,则是佛陀当时散步的地方,在这石基之上,如今还遗留有不少佛陀踩出来的脚印,说也奇怪,这些脚印之上至如今,依旧有莲花状的纹路,看起来让人啧啧称奇。
“看来这佛陀真是脚下生莲呀”陈茂材随口就这样说道。
“陈居士所言甚善,这正是步步生莲。这些佛足迹,虽说目前不是我五印度最为庞大的,但是也是其中的一部分”智坚法师随着他的话语就说到。
“哦,那请问大师,在这五印度该有多少佛足迹呢?”王玄策也带着请教的心态问到。
“在这五印度,佛陀留下足迹的地方,实在是不可胜数,听闻这次王长史正是为了礼佛而来,足见你们的诚意与诚心。其实在我五印度,目前最出名的就是这乌苌国和拘尸那揭国些佛足迹石,这两处的佛足迹石,均可以做成拓片,带回大唐,以供百姓观瞻。”智坚大师也是如实相告这些实情。
王玄策等人听闻大师如此之说,也是满心欢喜,毕竟这次虽说见不到这两颗至宝,但是能带回大唐一些东西,也是可以的。于是连连示意谢意。
历史就是这样轻轻的走着,虽说带着满腔的热血,满满的信心,但是戛然而止的变故,让人心顿时就沉了下来。可是只要用心去做了,总会得到另外的一些线索,另外的一些印迹。伴随着这些印迹,伴随着这些因果,王玄策等人的心境也渐渐的释然了起来……毕竟这观瞻之事,虽说在五印度不算什么,但是在大唐他确实是除了这玄奘法师之外的第一人。阅读最新章节请关注
………………………………
第三十一回:回城路上甚思乡 偏殿之中长叹息(上)
面对着王玄策等人的志诚之心,智坚法师也是一直在考验这他们,在跨入寺们的那一刻,他都揣摩这这些大唐使团的众人。虽说面孔不同,但是尽数秉承着一颗虔诚的信念。一代高僧毕竟是一代高僧,虽说在某些事情上站得下风,但是,在人生的信条之上,依旧平静而淡然。
经过这一幕幕推心置腹与诚恳的交流,智坚法师也已经明了他们此次前来的根本目的。于是,也就在静静等待着王玄策等人,问出他早已料定的问题。
于是,随着这观瞻的结束,智坚法师也将他们礼让进了自己的禅堂之中,安坐。因为这禅堂并不是太大,所以,也就王玄策引着周陈二人,外加智坚法师的一个侍从。待落座之后,法师依照先例,请众人暂时用了一些素果,以表心意。
看着这朴素简单的禅堂,王玄策于是就开口问道:“实不相瞒,我等此次而来,正是为了观瞻这佛顶骨舍利,诚心礼佛。可是不曾想,到了贵国之后,才听大王提起,这佛顶骨舍利已经不知去向,实在是一件憾事呀”
“唉,这也是我大珈蓝寺自建寺以来,最大的憾事,遥想当年,这佛教至宝在我大珈蓝寺一直供奉,历次无遮大会,总会作为至高无上的宝物,被请奉上去,以供信众观瞻祈福。可是自从这阿罗那顺,篡权夺位之后,其逆子普拉德攻陷我劫比他国之后,肆意屠杀僧人,当时我大珈蓝寺僧众为了逃命,就四散而逃,当年我师兄智明法师,为了保护这颗至宝免遭夺掠,就带着他一路往北而去,再后来劫比他国光复之后,已经再也找不到他的下落。这些年,虽说大王多加寻访,我寺院之僧众也曾多加探寻,可是始终不得要领,唉……”智坚大师这样叹息到。
听着这一番话语,只听着陈茂材率先问到:“既然这已经十年过去了,智明法师依旧未曾现身,似乎也是凶多吉少呀。”
“可不是吗,我等也是这样认为的。师兄这一生光明磊落,也深深明了这佛顶骨舍利意味着什么,如若还在人士,定会将这宝物,送还我大珈蓝寺。可是如今……”说着智坚法师不由得内心之中为之一凉,顿感苍凉了不少。
“当时智明法师是一人离去的吗?可有僧人与其一路同行”王玄策也是带着最后的一次奢望,疑惑的问道。
“当时因为事情来得太过于突然,大家也都四散逃走,不过我并未亲眼目睹,只是听其他僧人说起,师兄带着这颗至宝舍利,与一个小沙弥骑着快马出寺而去,后来这小沙弥也不曾见到踪迹。”智坚法师再次说道。
话已至此,虽说他们在谈话的间隙,多加观察这智坚法师的表情,但是丝毫看不出个所以然来,于是这事情也只能就此作罢。看着也问不出来任何东西,他们也就准备起身离开,返回这驿馆之中。
不过待众人起身之后,只见这若有所思的周曾,冷不丁的冒出来这样一句话:“我在猜想,会不会是这智明法师带着这颗宝物,在其他的地方另开宗门呢?”
这一句话,顿时让所有人都愣住了,王玄策突然感觉这周曾怎么会如此之问,这事即使要问,也应该委婉一些,而不能如此的明目张胆,于是就脸色一变,准备呵斥他一番。不过转念一想,这事儿不也是自己心中所想嘛,于是就默不作声的,静静等待这智坚法师的答案。
智坚法师虽说早已知晓他们会这样问起,不过也断然没想到这个莽汉会如此的粗俗。虽说也很想言辞反驳过去,但是也明了他们大唐使节的身份,大王的贵客,况且他们也并非虔诚的佛弟子。于是,就宽怀大气的回复到:“如若此,我倒是满心欢喜的,只要能够将佛法发扬光大,自是好事,不管在何地方开宗立派都是老僧心中所想。唯一担心的就是这佛陀的至宝,遭受黑暗,让佛光蒙尘,让佛事不兴,则是我释门之大不幸呀。”
听闻这这智坚法师另辟蹊径的回复,也不由得让三人顿感法师随机应变之能力。于是,只听王玄策顿了顿神回复到:“这人向来莽撞惯了,请法师不要见怪。万万没想到法师身为佛门弟子,竟能处处为弘扬佛法着想,实乃是佛教之幸事呀。”
“唉,王长史过奖了,这一切其实都是缘分的而释然,并且是老僧应该做的”
“既如此,那我等就不多加叨扰了,就此别过,如若有这佛顶骨舍利的消息,还望相告,我等必定还会再来礼敬一番”
“王长史能有这番善心,老僧也是颇为感动”
于是,随着他们的一番寒暄之后,这智坚法师就将这王玄策等人礼送到了这大珈蓝寺的山门之外,目送着他们远去的背影。
突然间智坚法师发现,?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