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那些事儿》第58章


?br /> 这次燕晋之战,算是各有得失,不过燕国占的便宜稍大一些。
段龛投降燕国之后,慕容俊对他还不错,封为伏顺将军。慕容俊觉得自己的首都设在蓟城(今北京)对于争夺中原很不方便,遂将首都迁到邺城。
桓温听说燕都南迁,不由大惊道:“河南必危矣!”遂又上疏朝廷,再请移都洛阳,并请北伐。这时候东晋的望族大臣们都过惯了江东安逸的日子,并不想迁都,更不想北伐,于是纷纷以迁都会造成国家混乱等理由反对迁都,又以桓温功高震主为由,不许桓温北伐。
相王司马昱便再次拒绝迁都,而北伐的事则交给徐、兖二州刺史荀令。
荀羡率军北伐,先攻山茌(今山东长清县东北四里),守将贾坚不敌,城破自刎而亡。这时慕容尘率援军赶来,晋军出城迎击,荀羡亲自指挥。正在大战的时候,荀羡突然头疼,大叫一声掉下马去,昏迷不醒。副帅郗昙急忙收兵,燕军趁势进攻,晋军败退,失掉山茌。慕容尘以贾坚的儿子贾活为山茌太守,然后带兵北归。
晋军回去后不久,荀羡就病死了,郗昙被任命为徐、兖二州刺史。司马昱又派郗昙北伐,又命豫州刺史谢奕也带一支军队策应。哪知道军队尚未出发,谢奕就病卒了。司马昱连折两员大将,也觉得丧气,但北伐仍然要继续。于是以吴兴太守谢万为西中郎将,监司、豫、冀、并四州诸军事,豫州刺史;郗昙为北中郎将,都督徐、兖、青、冀、幽五州诸军事,徐、兖二州刺史。两军东西齐出,两路伐燕。
谢万是谢奕之弟,好谈军事,和当年的赵括一样,也是个纸上谈兵的人物,而且为人很是清高,不善于和下属打成一片。他的三哥谢安当时还没有做官,在谢万的军营里帮着做些事,见到谢万一副潇洒名士的样子,担忧地说:“你现在是元帅,不是艺术家。所以应当经常和手下部将们谈谈话什么的,既拉拢人心,又建立威信。这样才好指挥他们。像你这样孤傲,可不是一个元帅的样子。”谢万于是召集诸将训话,可是又不知道说什么,干脆用手中的铁如意伸到前面随便指了指,然后道:“诸将都是劲卒。”下面那些将校们见他指手画脚的样子,并称大家为“劲卒”,反而都看不起他。
谢万率军驻扎下蔡(今安徽省西北部凤台县),又派征虏将军刘建驻军马头城(今湖北公安县东北);郗昙率军驻扎高平,以泰山太守诸葛攸为前锋,攻打东郡(今河南省东北部和山东省西部部分地区)。不料,诸葛攸正与燕军大战于东阿时,郗昙又生重病,无法指挥军队,遂没有进兵增援诸葛攸。诸葛攸没有了后援,被燕军数倍于己的军队击败,退回泰山。谢万听说诸葛攸打了败仗,还以为燕国大军要朝自己方向杀来,急忙退兵。底下诸将本就瞧不起谢万,一听要退兵,没有一个人去提醒谢万,都带兵乱哄哄地向南逃跑。谢万没有威信,整束不住军队。本来是后撤,结果成了败逃。最后,谢万只带着几个亲兵逃了回去。
慕容俊见晋军不战而逃,便派慕容恪、慕容评、阳骛、慕舆根等分率数路燕军,渡河南下攻城,夺到了许昌、颍川、谯沛等淮河北岸的城市。晋廷非常愤怒,这是打仗么?简直是放羊嘛,连放羊都不如!于是将谢万废为庶人,郗昙虽事出有因,但也有罪,降职为建武将军。
谢万废为平民之后,他的三哥谢安(谢奕是老大)开始步入仕途。谢安在兄弟中排行第三,自幼聪明多智。四岁时,当时的尚书吏部郎桓彝(即桓温的父亲)看到他,大发赞叹:“这孩子风俊神清,以后肯定不啻于王东海(王东海即王承,是晋朝一代名臣)!”稍大一些,谢安更是气宇非凡,甚至连被誉为“王与马,共天下”的著名丞相王导都知道他,以至于当时的学童连他的读书音韵都竞相仿效,一时成为时尚。
谢氏渡江后,寓居在会稽(今浙江绍兴)的东山。谢安年轻时无意仕途,每天跟支道林、王羲之、许询、孙绰、李充等名士一起谈文论诗,畅谈玄理,还经常与他们一道游赏山水,借以自娱。书法与文章的著名代表作《兰亭集序》就是王羲之于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与这班朋友雅会兰亭时所作。当时谢安也吟诗作文,以尽雅兴。
在谢安盘桓东山,放情山水的时间里,还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和孙绰等人相约泛舟海上,不料后来起了风浪,一时间波涛汹涌,浪卷云翻,同伴们都大惊失色,想要马上返回。只有谢安一个人游兴正浓,吟啸诗文,若无其事。划船的老头看他相貌安闲,神色愉悦,便继续向远方划去。这时更加风急浪猛,小舟像一片树叶在惊涛骇浪间翻转,其他人惊恐万状,站起来喊叫,谢安却从容地说:“如果都这样乱成一团,我们就回不去了。”大家这才平静下来,船得以平安驶回。从这件事上,大家才认识到谢安的心胸胆量,足以镇安朝野。
青年谢安以名士风度闻名于当时,就在他流连于会稽山水的时候,也曾多次被举荐出来做官。第一次是他年仅弱冠时,扬州刺史庾冰听到他的声名,几次下郡县敦请逼迫他做自己的属下。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谢安只好告别自己喜爱的家园前去赴召。可是才过了一个多月,他便打道回府了。另一次是在七年后,大将军桓温征伐蜀汉时也关注到谢安的盛名,就上报朝廷让谢安做他的司马。谢安这回更加干脆,以世道难行为由,婉言拒绝了桓温的好意。
当时谢氏家族中,谢安的从兄谢尚等兄弟辈有很多人已做了高官。谢家门前经常是车水马龙,门庭若市。有一次,谢安的夫人刘氏指着那些富贵的本家兄弟悄悄地跟他开玩笑:“大丈夫难道不应该这样吗?”谢安听罢,手掩鼻口悄悄对夫人说:“恐怕我以后也不免要这样。”
尽管谢安知道自己为了家庭的崛起不免要出仕,却仍旧屡次拒绝朝廷的征召。当时有人感慨地说:“安石不肯出,天下百姓可怎么办呢?”但也有人认为谢安不尊重朝廷,竟连续几次弹劾他,并要朝廷对他施加禁锢,限制活动自由。面对外界的种种反应,谢安依旧稳如泰山,淡若池水,对此根本不屑一顾,直到他的弟弟谢万兵败遭到废黜后,谢安为了保持家族地位,更为了使其经略得以致用,才决定步入仕途。不久后,谢安受桓温之邀,担任征西大将军府的司马。
燕国攻取淮北之后,慕容俊十分高兴,雄心大发,决定实行他吞并天下的志向,开始在全国大规模征兵,命令每户百姓家只能留一名男丁,其余都征召入伍。后来因为老百姓受不了,农田无人耕种,又改为三丁抽二,五丁抽三。同时广备粮草,打造兵器。正在踌躇满志的时候,慕容俊却得了大病,一病不起,到第二年正月病亡,时年四十二岁。
太子慕容继位,只有十一岁。遂以慕容恪为监国太宰,总领朝政。以上庸王慕容评为太傅,副赞朝政;以阳骛为太保,慕舆根为太师,参辅朝政。
东晋朝廷因为丢了两淮的大片土地,一直耿耿于怀,得知慕容俊已死,又想北伐,但却选不出可以统兵的大帅,最后还是不得不命桓温北伐。桓温却道:“燕国最可惧的不是慕容俊,而是慕容恪,有他在,不可伐。”东晋朝廷这才极不甘心地暂时放弃收复两淮的打算。
慕舆根和弟弟左卫将军慕舆干欲独掌朝纲,排斥慕容恪,于是先假意拥慕容恪称帝,遭到拒绝后,跑到太后那里说慕容恪有称帝之心,要请诏命诛杀慕容恪。太后可足浑氏不知所以,点头同意,但年仅十一岁的慕容坚决反对,表示自己信任慕容恪。慕舆根兄弟的阴谋失败。两个人遂决定孤注一掷,带领禁军发动兵变。慕容恪早有防备,带领自己的军队很快扑灭兵变,将二人灭门。
到了第二年,燕国和晋国又起战事。起因是河内太守吕护投降东晋,被东晋拜为冀州刺史。慕容恪遂带军八万去攻河内(今河南武陟西南)。吕护一面守住城池,一面向东晋求援。东晋本打算派兵去援,但再一次遭到桓温的反对。桓温认为黄河北岸不可守,建议吕护带兵南归。这时晋穆帝突然病亡,死时年仅十九岁。因为晋穆帝没有儿子,遂以晋成帝司马衍的儿子司马丕继承皇帝位,改元隆和。晋廷这么一乱,就顾不上派兵了。结果吕护让燕国军队整整围了半年多。吕护等人饿得够呛,最后饿得实在受不了了,带兵突围,被慕容恪所擒。慕容恪并没有为难吕护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