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龙招云》第484章


又是好长时间的寂静,月光透着窗纸洒了进来,平添一份朦胧。
“子龙,就要北伐了么?”
“近了。”赵云道,“就要到了。”
“云璐,我总觉得,自己要遇见什么了。梦里的那个场景,也渐渐地近了。”
“下次北伐,也许就能看见。也许,那是我……”
最后一战了吧……
赵云在永安守了五年。
夷陵兵败之后,刘备去世之后,刘禅继位之始,他守着蜀汉的东大门五年,从建兴元年一直到建兴五年。五年来与吴国的贸易,边境的纠纷,来往的商队,进口出口,都经由了赵云之手。
五年来,赵统也已成长起来,开始接触文事;赵广也已学会了龙瞳,立志要当将军,并整天跟随凌利一伙人在军中磨练。星彩依旧不肯接受婚事,只是默默地跟在赵云军中,以将领的标准要求自己,宛然已是一员女将军。
这五年,变的还有蜀汉。因为诸葛亮要出兵了。
三年的恢复民生,两年的积攒军资,诸葛亮终于确定下了时机。与此同时,刘禅下诏召回了一直处在防吴线的赵云。国家即将开战,在外的将军都会聚集到成都,听从统一的安排。
赵云护着车杖,远处的成都已映入眼帘。在永安的这五年他只回过一次成都,防吴这么久,终究是回来了。蜀汉各地召回的将军也都在陆陆续续进城。如今的赵云已是德高望重,除了魏延、陈到等少数人,其他将领均算后辈了。
进了成都的家,一家人开始收拾屋子。街上人很多,赵云想着先得去向诸葛亮禀告一声,便出了门往议事厅奔去。
靠近了厅堂,赵云看到好些将领都走了出来,不明所以,便上去打探。
“赵将军。”马忠与吕义见是赵云,纷纷行礼。
“里面在议何事?”
“赵将军,丞相正在安排北伐之事,我们先被派出,所以就退了出来。”
北伐之事?赵云点点头,辞别两人。为什么自己不知道?
赵云把马交给下人牵去,走入堂内。里面诸葛亮正站在地图前对众人下令。
“子龙,你赶来了。”诸葛亮摇摇羽扇,众将纷纷回头。
赵云走到堂中,抱拳行礼:“丞相,议北伐之事,为何不等云某?”
满座的青年将领沉寂了下去,都看向诸葛亮。
“子龙,自先帝去后,马孟起病逝,五虎仅余你了,我痛惜不已。今将军年事已高,若稍有参差,则动摇你一生的常胜之名,减却我军锐气啊……”
赵云喝道:“丞相,我虽年迈,尚有廉颇之勇马援之雄,此二人皆不服老,为何我要待在后方!我自随先帝以来,临阵不退遇敌则先。大丈夫得死于疆场,幸也,我何恨耶?!”
诸葛亮就要开口,赵云又道:“如丞相不使我北伐,我就撞死于阶下!”
诸葛亮沉思许久,道:“好吧,子龙,你回去好好准备,我们即日便赶去汉中,商议行军事宜。”
“领命!”
………………………………………………………………
清晨的成都,诸葛亮率军北上,进驻汉中。赵云告别了妻子,告别了儿子,回头看了成都一眼,随即纵马飞奔在军前,走向了他人生中最后的战场。
这是建兴五年的春天。
'(499。箕谷疑兵)'
“子龙……”
赵云完成了对家人的道别,正要转身,马云璐紧紧搂住了他。
“这次北伐难度非比寻常,魏国国强兵多,你跟随丞相一定要小心谨慎,千万不要冒险行事,你若是有个……”
赵云伸出手指,轻轻扣住了马云璐的唇。
“云璐,我走了,不用担心。”
成都的这个早晨很冷,马云璐和两个儿子将赵云送到门口。赵统已经长大了,身板也挺立了起来,赵广比哥哥低一个头,也俨然是一副志在四方的少年。
“统儿,广儿,好好照顾你们的娘,等我回来。”
赵云的衣服从马云璐指尖滑走,她看着赵云翻身上马,飞龙甲银光烁烁,依旧有着昔日侠客的影子。
自己是拦不住他的,从成家之后就是如此。每次赵云在外征战,马云璐在家总是心事重重,一有风吹草动就会担忧起赵云的安危,这一次尤为强烈。夫妻数十年,彼此之间早已成为了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人,她怕失去,怕有朝一日回来的不是赵云,而是沾着鲜血的涯角枪……
可是,纵然是忧心忡忡,她依旧会放开手,让自己的丈夫奔赴沙场。他是将军,他的肩上除了家,还有国,还有无数逝去之人的托付。若是让他终老于此,对于他来说,会比死还难受。
要知道,若无国,何谈家……
“早点回来,子龙。”
“嗯,知道了。”
……………………………………………………………………
“知道了吧,子龙?”
汉中,阳平关,崇山峻岭。诸葛亮及一干蜀将围在地图前,他们都看着赵云与邓芝。
“末将领命。”赵云抱拳,身边的邓芝亦随之行礼。
“此次北伐,是我蜀汉积蓄五年的结果,不容有失。”诸葛亮敛容正色,“诸位务必铭记于心,魏军铁骑骁勇不容小觑,我等需稳中求进,不可贪功。”
“是!”
此时的魏文帝曹丕早已病逝,曹睿当权,采取大臣的建议,休战整国,等魏国国力强大,则吴蜀自服。在汉中的诸葛亮听说了魏国的策略,忧心忡忡。拼国力,无论是蜀汉还是东吴都拼不过魏国,若任由魏国坐大,蜀汉只会自取灭亡。蜀道虽难,但在百万大军面前哪有天险可言!若不出兵,蜀汉便只有坐以待毙一个结果。基于这种考虑,诸葛亮开始了北伐,拉开了三国时期的第一场大战役的序幕。
“我军北上,首先要跨越秦岭,如此一来行军路线便有四条。”诸葛亮道,“骆谷、斜谷、陈仓、子午,四条道多为栈道,行军不便,补给供给困难。安从坦道,十全必克而无虞,所以,我军主力应当西出祁山,攻占陇右凉州,以为攻取关中之后方。陇右克后,我军应当攻占街亭,使凉州、西川连为一个整体,并以街亭为基攻占陈仓。至此便可绕开秦岭山道,并以陇右作为补给的后方,逐步蚕食,以图中原。”
赵云等人认真地听着诸葛亮的总体安排。按照常理,自益州北上需跨越秦岭,跨越秦岭便必须要走那四条栈道。而山间作战补给十分困难,如果直接从山道出兵,则会导致补给线过长,成为战局的极大负担。而山道的另一头便是魏军重地,极为困难。诸葛亮则瞄准了魏军势力薄弱的陇右,自西出祁山,想占据关中西边地区以为后方补给,这样一来便解决了山道补给的问题……
等了六年,诸葛亮这次出兵极为谨慎,甚至比当年的汉高祖刘邦还要稳。他选了一条最远但也最平坦最保险成功率最大的路,做好了长期作战的准备。
这是个非常周密的计划,看来诸葛亮已经思考了很长一段时间了……赵云点点头,没有异议。
“丞相,我有一言。”魏延抱拳道。
“文长请讲。”
“丞相,西出祁山虽稳,但太费时间了。”魏延把手一指,指向最东面的子午道,“子午道离长安最近,若我军走子午奔袭长安,则足以深入魏军腹地,给予其重创。丞相只需派我领一支奇兵穿过子午道,打下长安,何愁魏兵不破?”
魏延一言吸引了众将注意,大家都看了过来。秦岭自西向东依次是骆谷、斜谷、陈仓、子午,魏国关中的核心城市便是长安,魏延此计直接逼向此城……
“不可,此计太过凶险。”诸葛亮摇摇羽扇,“文长,子午谷虽离长安近,但亦有数百里路程。你若率兵星夜兼程,则需弃掉器械,若出了子午谷,又拿什么去攻打长安?须知长安是魏国关中重镇,把守的军队亦是数万。攻不下长安不要紧,若你及军队有个好歹,则动摇季汉士气,北伐也完成不下去了。”
魏延皱着眉头,盯着地图好一会儿:“那就依丞相所言。”
“子龙,邓芝为你的副将,你二人领一万兵马出斜谷。”诸葛亮又道,“待魏国重兵来救关中,你于箕谷牵制其注意,以为疑兵。”
“明白。”赵云与邓芝抱拳。
建兴六年,蜀汉关闭了数年的秦岭边塞再度打开,两支大军从益州开出。诸葛亮率主力向西潜行,直逼祁山。赵云率少量兵马走斜谷道,向箕谷行进。诸葛亮进行了数年的筹划考虑,终于形成了北伐的周密计划。自陇右始,稳扎稳打,一步一步将魏军赶出关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