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欧美当大师》第471章


所以,他现在想写一部小说。
谈起小说,最出名的应该就是比周南小两岁的金庸了。
他的小说大气磅礴,雅俗共赏,杂学兼收,深浅合宜。把国恨家仇,儿女情长都描绘的栩栩如生。
所以,他的书就是一本成人童话故事,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小说,这可一点也不假。
从浅处说,他的小说写的好看,精彩。
从深处说,他的小说直接塑造了今后几十年的大众文化潮流。
虽然在一些地方,周南不认同他的理念,但是不能否认他创造的武侠文化对华人的影响。
所以周南自己也想创作一本小说,并且将金庸小说里面的一些谬论修改过来。
比如一句天下武功出少林,就把一个最开始专门为异族爪牙,侵略中原的门派。塑造成为了本土门派领袖,这是身为道家的周南绝对不认同的。
从汉朝佛教进入中国,一开始是被汉朝皇帝拒绝的。所以他们就依靠草原势力,借助五胡乱华,入侵中原,发展壮大。
他们比崇尚自我修行的道家更入世,更钻营,也更善于政治投机,所以隋唐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了中原第一大教派。
这也跟道家的哲学思想不符合统治阶级,道教更是成为反叛的祸乱之源有关系。
特别是后来的儒释道合流,让佛教成为了符合本土化统治阶级需要的宗教,道教更是没有了任何竞争力。
许多道教的东西,被佛教拿了过去,就变成佛教的东西了。
比如说方丈,这原本就是道教的称呼。到了如今,说到方丈,大家只会想起和尚,而不是道士,这真是一种耻辱。
当然,周南自己也不喜欢道教,他甚至不喜欢任何宗教。
因为所有的宗教都是思想的蒙蔽者,社会的寄生虫。
但是他不能眼睁睁地看到外来佛教在以后变成主流,道教却变成了末流。
在武侠小说里,少林寺这个并没有什么武功秘籍的寺庙成为武林象征。张三丰这个文武状元,竟然变成了一个和尚出身。
在四五十年代,因为还珠楼主的的流行,道教文化在民间还略优强于佛教。
但是后来的金庸开始,武侠作家们把佛教抬到了道教的上面,导致后世的年轻人们都认为佛教比道教强。
现在才50年,金庸和梁羽生都还没有开始正式创作,周南也想把新派武侠小说鼻祖的称号收入囊中。
但是对写小说,周南没有任何信心,这可不像历史人文书籍,只要有一支公正的笔就足够了。
想要把小说写的好看不难,难的的举重若轻,像金庸一样,把小说写的经典。
周南也怕小说会成为自己的滑铁卢,并且成为拉低自己逼格的短板。
在社会人文类书籍上,很少有人能跟自己相提并论,现在不多的几个人,比如罗素,汤因比他们,都比周南大了几十岁,并且他们的作品枯涩难懂。
所以在这个类型作品的影响力方面,可以说没有人能跟周南相比。
但是如果他写出来的小说不能算经典,梁羽生,金庸他们的作品比自己的更受欢迎,到时候就会有人说,他们比自己更有才华了。
这是一次冒险,但是周南还是想要试一试。
大不了,写出来的东西如果不满意,就不发表了。
而且,周南的优势比任何人都大,他的记忆里有后世的经典作品,了解每个对手的长短。
而且,他通过写的剧本,也掌握了舞台剧编剧,电影编剧的窍门,写出来的小说画面感强烈。
这一点,从的小说中就可以看的出来。
目前,的小说已经销售了超过一千五百万本,也说明了大家对他写小说的能力还是非常认同的。
当然,这也是因为是纪实类小说,需要冷峻的笔锋就可以了。
但是武侠小说,更需要的是小说能吸引读者,让读者投入进去。
在没有足够信心的时候,周南决定第一本小说保守一点,借用的架构来写一本自己的小说。
在金庸所有的小说里面,周南最喜欢的就是这一本,因为这本书的中心思想就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在如今这个时代,所有的华人都需要一种国家与民族的核心向心力凝聚在一起。
而且,这本书里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阐述,都提到了一些。
礼、乐、射、御、书、数,医、卜等等传统文化,并且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都有介绍。
以这本书为基础,周南也会翻译成为各种文字,像世界宣传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提前几十年就进行文化战争。
即使小说的传播可能会受到一些局限,但是电视,电影,这些宣传也可以接之而来。
中国菜,中国功夫,中医,这些都能提前几十年流行起来。
周南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南华发展平稳,经济腾飞,华人文化一定能成为世界主流文化之一。
第二一四章 出版
周南当然不可能全部记住,那些只是娱乐消磨时间的读物,他最多还能记住一些故事情节和基本构架。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他写出来的肯定跟原书不一样。
而且他的主要目的是添加私货,加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在保留书的基本构架的时候,一些原本没用的情节也会删除掉。
而且,既然要宣传中华文化,也需要把很多东西从头到尾介绍清楚。比如,针灸,穴位,中医医术,卜算等等。
还有一些华人认为理所当然,外国人却根本不能理解的地方。
像黄药师把几个弟子挑断脚筋,逐出师门,在华人看来是很正常的。但是想要让外国人理解这种做法,就必须要对中国古代的天地君亲师思想进行完整的介绍。
否则的话,外国人只会认为师父做的不对。而那些徒弟被挑断了脚筋,依旧对师父忠心耿耿,想着回归师门,那些外国人更是不能理解。
就是潜移默化的一种,只有在里面说清楚了,外国人知道了东方传统文化的根源,才能理解。哦,原来是这样的。
而这种长久的文化的潜移默化,就是文化输出的一种。
他们接受了,也会接受电视,电影,继而接受整个东方文化。
但是真的开始动笔了,周南才发现,抛开一些值得争论的方向问题,金庸这个人的确大才,他在射雕英雄传这本书里面的架构,非常完整,任何情节都前后呼应,改动都非常困难。
所以,周南干脆按照他的发展脉络,开始进行创作。
写不难,第一章节的一万字,他用了两天就写了出来。
但是当他用德文翻译过来的时候,就变成了一万五千字还多。而且为了解释中间的一些单词,他就用了一万字来注释。
虽然翻译艰难,但是周南却不想放弃。
等到这本书写完的时候,他还会找来大宋的疆域图,把每个地方进行标注。让外国人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时代背景。
中文版本的可以当作成人童话,但是针对外国人看的版本,就直接当作儿童童话来创作。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接受这种文化的输出。
从四月开始动笔,周南的中文创作进行还比较顺利,写的顺的时候,一天可以写五六千字。
由于他还有工作,每天需要处理的事务也不少,所以平均下来,每天差不多三四千字的速度。
全书的完成,已经到了第二年的二月十七日,第六届世界经济论坛召开的前一天才全部完成。
跟金庸版本的不同,周南的版本中文字数都有一百二十万,里面对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阐述,要比原本要多的多。
南华胡希疆他们,也帮助周南搜集了许多资料。虽然他们对周南不务正业,竟然来写有些不以为然,但是他们一开始还是提供了许多学术解释方面的支持。
胡希疆还成为了这本书英语版本的翻译人,在周南的下册创作出来的时候,他把上册也翻译好了,并且开始了中册的翻译。
他从一开始的不以为然,到最后天天到电报上追更,周南知道,自己这本也算成功的。
胡希疆学贯中西,不仅是古典文化研究大家,更对西方文化有着深刻的研究。二十年前,他就差点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没有获奖不是因为他的学术水平不够,而是政治原因而已。
他?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