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遂明》第200章


天也没什么要紧的,可是刚刚,科尔沁的人来了,要求推迟到八月份再做交易,因为科尔沁现在没马了。
马呢?让皇太极给征用去打察哈尔了。现在科尔沁只能从别的部落筹马,所以耗时要长一些。科尔沁蒙古使者对着海兰珠流着泪道:“草原上的明珠,请您不要悲伤,我们会尽快筹到足够的马匹,将您赎回去的。”
李开国嘿嘿冷笑道:“尽快?不用尽快了,本抚亲自带兵去取。你就在济南城里的驿馆住下,本抚还有要借重你的地方。”说着转身离开。
过不多时,李开国召马英前来,讯问可有蒙古方面的消息。马英脸色慎重地说道:“大人,属下觉得事情有些不对。”
李开国还从未见过马英有过这样神色,说道:“你来说说,有什么不对?”
马英说道:“大人,这一次表面上,满人是二征察哈尔,但种种迹象表明,这是个假象,皇太极有可能是重施崇祯二年的故计,进犯京畿地区,抢掠人口。”
李开国一惊,说道:“你可有把握?”
马英道:“属下有六成的把握。因为这一次八旗行军,十分的诡秘,周边放出斥侯达百里之远。而且其兵马在进入科尔沁草原后,便没了形迹。上一次,也是以科尔沁部为先导,从遵化进犯京畿。”
李开国眯了眯眼睛,忽然道:“你去驿馆,把科尔沁的使者带去审讯,本抚要在一日内,就要得到确实的情报。”
马英立刻遵令而去。到了晚饭前,马英秘密再次见到李开国,兴奋的道:“大人,果如我所料,八旗这一次还是走的老路,只是这一次并不威逼京师,而是想进犯我山东。”
李开国在这半日的功夫已经查看了崇祯二年末那一次后金军进犯京师的记载。后金军在喀喇沁分兵两路,攻打龙井关和大安口。两路在遵化城会合,攻陷遵化城后,直逼京师门户通州,进而包围京师。如果不是京师城防得力,接诏勤王之兵达到二十万,后金军上次就得手了。
因为有过一次进犯的经历,事后龙井关和大安口,包括遵化城都大力整修,杜绝满清再从此地通过的可能。可是据马英的情报,开始头两年,这三地确实是守得固若金汤。但时日一久,便松懈开来。大家都想着满清决不会重施故伎,所以将官开始吃空饷,卖军械,贪污乱搞。
到现在崇祯七年,不过五年的时间,这三地居然比崇祯二年前还要松懈。李开国得了准确消息,望着地图上的城池,眼中闪过一道道杀气。皇太极这是活腻了,居然敢把主意打到山东来了。难说不是为了海兰珠而来,他这是苦主找上绑匪,想来个反攻倒算。
三日后,马英传来消息,满洲八旗已经再次打下龙井关和大安口,正在围攻遵化城。京师里崇祯已经得到消息,下令京师戒严,同时急召大同、宣府总督及各省兵马勤王入卫,但圣旨唯独没有提到山东。
李开国拿着驿报笑道:“皇上的胆子可真大,上一次已经杀了好一批,这回不知道京师里闹成什么样了。”
京师里能有什么样?鸡飞狗跳罢。从得到满洲兵再次围了遵化的消息那一刻起,有了经验的崇祯皇帝,下了一连串的圣旨。除了下旨急召天下兵马勤王入卫外,再次急召孙承宗入朝,总领兵马,抵抗满兵。同时清理京畿地区人口,全数迁入京师,急令山海关总兵官驰援通州,命京师各部衙门清理军械钱粮,要与鞑子决一死战。
第二百二十章 悲惨的鞑子
敌人还未走,崇祯皇帝不是笨蛋,不会这时候就清理算账。只不过大家心里都清楚,崇祯皇帝心中早已经是心急如焚,日后算起后帐来也是怒火滔天,不可收拾。
就在圣旨到达五省总督陈奇瑜的手中时,围剿流匪的大军已经合围,陕西巡抚练国事驻商南,监视西北;巡郧阳右佥都御史卢象升驻房、竹,监视西面;河南巡抚元默驻卢氏,监视东北;湖广巡抚唐晖驻南漳,监视东南。
义军四十万被围得水泄不通,东奔西走,狼狈不堪,眼看再有几月,便可将其剿灭,以竟全功,此时勤王诏来,让陈奇瑜最是心中犯难。他急召练国事,卢象升,元默,唐晖要求他们上书意见。
所幸崇祯皇帝还不糊涂,就在陈奇瑜接到勤王旨意后两天,另一道相反的旨意再次发来,要求陈奇瑜不要管京畿之事,剿匪要尽全功。
陈奇瑜望着京师方向跪下叩头,双目中血泪流个不停,大叫道:“圣上对奇瑜天高之地厚之恩,臣若不能将乱匪剿尽,情愿以一腔碧血洒在土地上,再无颜见圣上一面。”
他起身之后,害怕各省巡抚会有异动,不听调动,而入京勤王,就立刻将旨意发了过去。所幸四抚都不是笨蛋,知道这侥天之功就要到手,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轻易放手。更何况千里勤王,他们离京中甚远,即使能带兵赶到,恐怕不忍之事也已经发生,于事无补。
但圣旨上写的清清楚楚,要求应召勤王,他们也不敢违逆,正在人人愁容满面之时,第二道圣旨到了,于是他们大大松了一口气,和五省总督陈奇瑜一样,表演了一番赤胆忠心,便继续专心剿匪。
但此时京畿已经是一日数急。蓟辽总督傅宗龙闻听已经急令辽东铁骑三万,立刻日夜兼程,驰援京师。祖大寿得令,明知这个是断头之机,却也不敢违令,从龟缩已久的锦州城里出来,带着铁骑拼了老命往京师赶。
五日后,遵化城破,德格类带着正蓝旗直扑通州,威慑京畿。而多铎和岳讬则带着正白旗、正红、镶红旗和蒙古诸军从遵化直往南下,往山东扑来。
鞑子们行进速度很快,以骑兵为先导,步军收拾后方,所过之处,州县皆股栗战战,闭城不战。奇怪的是,鞑子们居然也不攻城,只是绕过州县,仿佛入了无人之境一般,径直往济南直扑。
一日之内,鞑子便前进了一百里。这是一个十分恐怖的速度,虽然鞑子们没有攻城略地,但这样的速度在这个时代已经是达到极限了。
鞑子们军法森严,一百里下来,掉队的不过数人而已。那些蒙古贵族们就不一样了,不光是蒙古兵被丢出数十里,就连他们,也是被甩得只能在后面吃尘土。这让蒙古贵族们暗暗心惊,私下里感叹蒙古人的荣耀的确已经离他们远去了。
五日后,鞑子已经直线推进五百里。而德格类已经带着正蓝旗绕开通州,来到京师城下。这一次崇祯皇帝反应十分及时,数十万京营全都涌上城墙,就算人人都只拿着一根木棒,都能把正蓝旗不过八千鞑子乱棒打死。更何况京中兵器库大开,人人身上装备的,都是精良的盔甲和兵器。
德格类带着正蓝旗绕着京转了半圈,似乎在寻找什么漏洞。吓得京营各处兵马在城内调来调去,虽然数十倍于敌,却是没有一个兵敢出城驱敌。
此时山海关及密云等处明军已经来到京师近郊,见正蓝旗纵横来去,只敢扎营监视,并不敢上前接敌。所幸半日之后,祖大寿率三万辽东铁骑来到,德格类听闻,立刻率正蓝旗连退五十余里扎营。
祖大寿初来乍到,情况不明,不敢追击,于是立刻扎营于广渠门外,向朝廷递奏折,请求支援粮草兵器。半日后,粮草兵器源源不断从京师接济出来。祖大寿深出一口气,知道这时朝廷用得着他,所以并不会现在就杀他,这才放下心来。
第二日,德格类再次带着正蓝旗来到京师,绕城而驰。祖大寿带着辽东铁骑跟在后面监视,却并不上前接战。直至天色转黑,正蓝旗才又呼啸而去,祖大寿也归营休息。如此几日,每天正蓝旗都是前来绕行,却并不攻城,也不呼喊,仿佛就是为了来京城观光旅游一般,让整个京师上下,迷惑不解。
崇祯皇帝初时还是十分焦急,可是一连几日鞑子不攻城,而且其人数不过万。加上近处明军援兵不断开来,河北的兵马也已经到了。此时明军勤王之兵已经达到十万,各州县将乡兵也都尽数调了来。至于更远处之兵,也传来消息,不到半月,还会有近十万明军进驻京郊。
所以五日后,崇祯皇帝听到兵部尚书张凤翼的奏报后长出一口气,知道京师安全了。
不过一旦危险过去,崇祯皇帝多疑的性子又开始发作。满京师数十万之兵,竟然被鞑子不过万人吓得龟缩城内,简直是莫大的耻辱。还有祖大寿,他的铁骑也是三倍于敌,竟然也只是监视,而不是驱敌。
第二日,崇祯皇帝连下数旨,催促诸路兵马,合力并进,围剿德格类的正?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