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1796》第262章


他们对老百姓冷酷无情,以致整个欧洲,无论敌友都对他们恨之入骨,维克托洛维奇心里对哥萨克骑兵也没有好感。
但是他还得依靠这些骑兵,俄国也需要哥萨克人征战天下。
大战开始之后,维克托洛维奇通过战场的情势,自然看出对面骑兵的战斗力也很强,哥萨克骑兵并没有占据多少优势。
兵力上的差距自然会放大双方的差距,维克托洛维奇心里涌起了不祥的预感。
蒙古在明朝之后,战斗力虽然有所下滑,在明末的时候,对上大清的启禀,甚至不堪一击。
但是他们的战斗素质其实并不差,只是因为战斗意志差,造成作战混乱,经常处于乱战状态。
元朝灭亡之后,蒙古草原之上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状态,蒙古人之间一直在互相征伐作战,战斗力自然强悍。
中国光复蒙古之后,不仅在内蒙古划分了省份,在外蒙古也划分了蒙古省和阿尔泰省两个省份,对蒙古地区采取了直辖统治。
蒙古草原以往的分裂征伐状态经过几年时间的整肃,开始逐渐趋于平静,草原平静之后,又没有清朝时候的减丁政策人口开始增长恢复。
蒙古牧民从蒙古王公的手下获得自由之后,加上内地产品的涌入,生活逐步改善。
生活好了之后,牧民们自然归心与朝廷,华军在蒙古征兵数量逐年上升,骑兵队伍不断壮大。
骑兵总数已经达到了三十万多,其中蒙古人便占到了一半,战斗力也直线上升。
这三十多万启禀分别驻守在新疆省、阿尔泰省、蒙古省与东北地区,而蒙古省启禀最多,总数达到了十万。
阿尔泰省虽然只有启禀五万,但是唐努乌梁海便驻扎了两万,几乎占到了一半。
这场大战是中华帝国建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启禀战,对于俄国来说这场大战的规模也很少见。
相比于东线的数十万步兵的厮杀,这场大战也不遑多让。
这个时代虽然火器已经将要占据主流,但是在骑兵的战斗中,冷兵器却比火器占优。
没有坦克的时代,启禀还不可能淘汰,火枪的威力不够之前,冷兵器在未来二三十年内还有用武之地。
冷兵器的战斗,便是近身搏杀,骑兵的搏杀相比于步兵更加的血腥残酷。
第三百二十九章 冬
更新时间2015…6…9 11:48:09 字数:2149
接战后没过多久,俄军便显现出败局。
维克托洛维奇次是个变通的人,他知道在顽抗下去也没有什么好结果,便果断的下令大军脱离战场,朝被撤退。
但是启禀作战怎么能说停止便停止,俄军撤退的命令下达,大军后撤反而被华军杀伤了更多。
俄军与其说是撤退,倒不如说是败逃。
严贵自然不可能放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下令大军紧追不舍。
双方大军一追一逃,接连一天一夜,维克托洛维奇虽然率领着一千多哥萨克骑兵逃到了阿穆哈拜商,但是还没来得及进程身后中国的骑兵便也追到了。
维克托洛维奇之大率军接着逃,他没有朝东跑,而是朝着西方跑。
俄军为了王中亚方向扩扎,一直在中亚都有一只大军,维克托洛维奇想着,只要他逃到那里,自然是安全的。
但是贝加尔湖移动的东西伯利亚可就危险了,不过现在他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他没有想到最后好似这么个结果,在他看来这场战争俄军的败局已定。
虽然维克托洛维奇是朝西方逃走的,但是严贵并没有打算放过他,仍然派军追击一路紧追不舍。
严贵一直率军追到鄂毕河畔才撤军,这时维克托洛维奇身边紧紧剩下了五百多人,其他的人不是被冲散了,便是丧命在华军的手里。
严贵从鄂毕河撤军之后,便开始兵分数路,接连攻克了托穆斯克、伊聂谢柏兴等城池。严贵自己是一路一直东进,不断逼近厄尔口城。
厄尔口城大部分已经跟随阿吉莫维奇前往了恰克图左近,如今正是兵力空虚,自然很难防备华军。
不过好在当严贵率军来到厄尔口城之下的时候,已经开始降雪,温度骤然下降,厄尔口城通过王城墙上浇水凝结成冰,是的城池变得更加的易守难攻。
而且华军对于骤然下降的温度,准备不足,有许多的士兵都冻伤了。
严贵为此很是懊恼,毕竟唐努乌梁海大战的时候,已经是将近十月份了,接连的大战,加上进军,又是一个月,下雪是很正常的。
厄尔口城没有攻克,不过也帮助恰克图接触了围困。
天寒地冻,俄军自然也不能继续在野外四处流动作战,只能退兵回到了厄尔口城。
难免由于严贵率领的中国军队一场大战,为此折损了不少兵马。
阿吉莫维奇回到厄尔口城之后,便再难以出来了,只能固守城池了。
他心里只盼望着明年从中亚能有援军,这样中国军队也许便能不战自退了,但是他也知道这不大可能。
大军如果支援厄尔口城还不如南下进入新疆,这样反而能牵制中国军队更多的兵力。
天气越来越寒冷,俄军在城内还好,华军在城外,住在帐篷里也难以地域刺骨的寒冷。
如果不是恰克图运来的大量御寒的衣物的话,严贵的大军早就坚持不住了。
就这样,大军中的马匹也早就送到了恰克图,否则在这冰天雪地里不知道要死多少呢。
虽然现在国家不缺马匹,但是也不能因此而不知道珍惜,马匹仍然珍贵无比。
恰克图由于是边境商贸城市,货物一直不会缺乏,如果需要华军很快便能抽调大批的物资。
现在恰克图的物资不仅支持这厄尔口的大军,还要支援围攻尼布楚的中国大军。
尼布楚城池,被俄军精英数百年,自然不是那么容易便攻克的。
而且俄军也不是草包,就算是死伤惨重,仍然数次打退了华军的进攻。
不过尼布楚也坚持不了多久,现在是隆冬,中国军队不能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因此尼布楚还能喘口气,但是开车呢之后,中国便能马上便能从东北调集大量的大军西进,尼布楚陷落也要不了多久了。
除此之外,俄军对于满洲里的攻势也告一段落了,随着隆冬降临,另外尼布楚被保卫之后,补给一直困难,因此终于撤回了尼布楚。
至此,中国境内的战斗已经结束,战争开始进入第二阶段。
高鸿信对于现在的局面很是满意,不过他也再三叮嘱前线的将领,绝对不能在冬季与俄军展开大战,哪怕暂时放弃一些利益,也不能冒险。
高鸿信可是对于俄军在冬季的作战能力知之甚详,后世战斗民族的称号可不是白叫的。
对于中俄之间的战争,关心的可不止两个当事国家。
英国、荷兰、西班牙在亚洲有殖民地的老牌殖民国家,也很关心,如果俄国能够一直拖着中国,那么中国对南洋的扩张便会缓和许多。
中国在婆罗洲的扩张对于这些国家来说确实很忌惮,尤其是荷兰与西班牙。
婆罗洲的南边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吕宋,南面是荷兰的殖民地。
至于英国则是怕中国不断的通过海洋扩张,从而对大英帝国的海上霸权构成威胁。
按照战略来说,如果这个时候英国能够入侵缅甸的话,肯定能牵制中国很大的精力,但英国国内,还有东印度公司一直没有下定决心。
虽然中国与俄国已经开战,但是两国并没有宣战,因此,身在北京的俄国大使尼克拉佐夫并没有被驱逐。
尼克拉佐夫在北京,自然能够了解到很多前线的情况,中国对于前线的胜仗可是从来不保密的。
中国军队打了胜仗,中国人都姓高彩烈,而尼克拉佐夫只能着急伤心。
现在战局对俄国十分不利,尼克拉佐夫很想与中国展开谈判,如果能够在此时签订停战协定,将两国的讲解维持在开战之前,那么他便完成了自己身为大使的任务了。
不过显然中国并没有这个打算,他去了外交部好多次连陶澍的人都没有见到。
事已至此,尼克拉佐夫只得奔走在西方列国的大使之间,开始周旋让列国的大使出面调停。
对于俄国的要求,这些大使们处于自己国家利益的考量,都答应了下来。
但是外交部对于各国的调停书,还是没有理会,这次尼克拉佐夫是真的着急了。
通过尼克拉佐夫可以想想被围困在尼布楚的赫沃斯托夫是什么心情,肯定更加的着急。
第三百三十章 临终请求
更新?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