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君也》第43章


秦青还与我说,考中状元的是史蕴,我有一些印象,史蕴此人广结良友,学业顶好,相貌玉树临风,不过我从前只顾着和温行知亲近,没与史蕴打过交道。
中第二名的榜眼是施喻文,施喻文中了,我没有半点不平衡,他努力读书的劲头,合该中。
这状元、榜眼、探花,三鼎甲我都见过了,有两个还是熟人,我有些沾沾自喜。
秦青自从在京城的翰林院里做文官,便没空来找我喝花酒,我也开始收心,忘却一切难过,埋头苦读。
第二年尾至的时候,沈道文要纳续弦妻子,这续弦是邺城知府的长女,姓何,听说有十九的年岁,她嫁给沈道文填房,年纪算小,不过十九出嫁有些迟了,是因她十六岁丧母,守孝期不得嫁娶,因此拖了些年头,原先好像订过婚约,但对方等不及三年就取消了这婚事,被退婚的女子不好再嫁。
因此何氏愿意给沈道文填房。
沈道文要娶后娘,我心里有些疙瘩,也知是不可避免的。
成婚礼前沈道文将祖母祖父请到了邯郸来,与何家纳吉、纳征、请期之后,他八抬大轿将何氏迎娶入沈府,新婚那日府中张灯结彩、热闹喜庆,王姨娘和我便忙着招呼贵客。
沈道文与年轻后娘皆穿一袭喜庆的红衣裳,一个戴着乌黑黑的新郎帽,一个戴着金灿灿的小凤冠,互相对拜后,何氏先一拜,沈道文拜她一拜,何氏又一拜。
盖由沈道文以再拜为礼,何氏以四拜为礼故也。
最后他们对着上首红光满面的沈姥爷,以及端庄稳重的沈太君一拜高堂,奉了温热的茶,算是拜完了礼。
成亲真累,看得我腰累。
我与明书都多了个后娘,心里很不适应,只不过我没表现出来,但明书这几日里都扁着嘴,明纱干脆哇哇大哭,王姨娘吓得赶紧捂住明纱的嘴,第一次呵斥明纱不许哭。
何氏生的花容月貌,仪态端庄,明明年轻故意穿得老成来扮气势,自她进门后,从没见过她穿鲜艳的衣裳,连髻上的宝钗也显老,她打扮上过于稳重了,许是怕她作为续弦填房镇压不住沈家后院。
续弦比不过第一任原配嫡妻,续弦虽是平妻,还是矮了原配一截。
弟弟妹妹移交回了主院,皆抱到了何氏膝下抚养,王姨娘的短暂王朝时期,由何氏的出现终于走向了灭亡,王姨娘命里的昙花一现,该她回味无穷了。
香馨姨娘去大院里请安请的频繁,她约莫是觉自己如今潦倒,得抱紧那棵移栽过来的树,后半生好在何氏手下过活。
我年岁大,有自己的院子,何氏管不到我,除了必要的请安,我从不跟她接触,一则年岁相差无几得避嫌,二则对着那么年轻的脸,喊母亲很膈应。
何氏年轻娴静,读过女戒,会写几个字,会持家,还会琴棋书画,虽说女子无才便是德,沈道文喜欢的确是有才女,他近来很宠爱这位夫人,他与我说话时,夸了许多次何氏怎么怎么样,三令五申要我作为长子需得敬重嫡母,沈道文与何氏新婚燕尔恩爱如漆,恐怕早把他的芝兰抛却脑后了。
平常除了关心弟弟妹妹,我便在院子里化悲伤为力量,拼命的念书,时间过得也算快,三年期满,举行了一次隆重祭祀,然后方能起灵除孝。
终是能重去太学,等着下一轮殿试。
走前,我在沈府费心安排了些事,饭桌上用膳时,我向沈道文提议将春芙和王姨娘升为侧夫人,即是二夫人,不顾何氏不善的目光,我言辞恳求滔滔不绝道:“父亲,王姨娘这些年来没有功劳也有苦老,不,她有功劳,娘去世的那段时日里,王氏持家有道,将沈府打理的像模像样,她给府中生了唯一的大姑娘,为人善良贤淑,自小待我不错,该升做二夫人了,”顿了顿,我继续道:“春芙也陪我守了三年孝期,诚诚恳恳的服侍我。。。。”
话未说完,沈道文就打断了我的话,他眉头一皱,老气横秋道:“王姨娘做二夫人名副其实,春芙便罢了,你将来要娶正经大小姐,先不忙立侧夫人,况且这么几年了,春芙膝下无所出,没有资格更上一层。”
何氏后娘幽幽的看了我几眼,她夹了些许菜,语气慈祥:“明渊如今在长身子,多吃些饭,会长高的,你别操些有的没的心,好好念书,后院为娘会打理,该嘉奖姨娘的,为娘晓得。”
我摸摸鼻子,吃了一口菜,态度尊敬道:“多谢母亲关心。”
何氏露出慈祥的笑容,又在沈道文眼皮子底下给我夹了好些菜,她喋喋不休说的慈爱话,真是令我的肠胃蠕动厉害。
作者有话要说:
《温公书仪》卷三曰:“古者妇人与丈夫为礼则侠拜。乡里旧俗:男女相拜,女子先一拜,男子拜女一拜,女子又一拜。盖由男子以再拜为礼,女子以四拜为礼故也。古无婿妇交拜之仪,今世俗相见交拜,拜致恭,亦事理之宜,不可废也。
第33章 开府
王姨娘变成王夫人后,特意来我院里登门拜谢,她来时穿了一身紫红绣花锦衣,头一次在发髻上。插。了那么多花枝招展的簪子,冠簪上有粉红的流苏在髻侧飘荡,那张半老的圆脸抹了许多脂粉,王氏今日的打扮很回春。
王氏坐在桌前絮絮叨叨的感激我,说着说着,她眼角凝聚出两滴泪珠,光线下,那两颗晶莹剔透的泪珠顺流划过她的下巴,滴在了紫红的裙子上。她哽咽:“我进府多年,是老爷当年买进的丫鬟,做了通房后一心一意服侍老爷,后来沈李大夫人入府,才将我提做了姨娘,明纱也被大夫人教养的极好,养的白白净净,不愁吃穿用度,我真的很感激涕零,如今更不知如何报答大少爷,我从前盼着有朝一日能在府中撑起腰杆,没想到,这奢望竟成了真。。。。。。”
我将书搁在桌上,倒了一杯茶递给王氏,方开口道:“姨娘莫哭,好事多磨苦尽甘来,如今成了正经主子,许多事希望你帮帮我。”
王氏用帕子擦干净眼泪,正襟危坐道:“少爷直说,我夙愿成真,还有什么忙是不能帮您的?”
我摩挲着手中的茶杯,温和浅笑道:“我娘生前,待你不错,更是视明纱如己出,只是未来得及将明纱的大名上族谱入嫡出,往后我不在家中,望你好好照拂照拂我两个弟弟,来年我要是看他两过得好,回头我就跟爹说一声,该把明纱的大名记在我娘名下了,我娘也不是白养她的,” 我喝一口茶润润嗓子,继续道:“原配名下的嫡出总是要高平妻名下的一头,将来明纱出嫁,注重的不就是个嫡字么?原配嫡出定要给人做正室,庶女就不得而知了,何母亲没有将明纱养大,不见得有感情,姨娘好好斟酌该站哪一方较为稳当。”
王氏的目光顿时如炬,她的双臂都搁在了圆桌上,胁肩谄笑道:“好说,少爷金口玉言我自是眼巴巴的相信,您在沈府的重量是何人也比不过的,明书和明山我虽养了短短时日,也是喜爱极了他们,我定会注意大院里的动向,多去走动看看他们,为母则刚,为了明纱的将来,我定用命去护二少爷和三少爷,左右老爷才是真正疼爱他们的人,出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我就同老爷吹吹耳边风。”
王氏自是清楚将明纱的大名记在嫡出上,好处不可估量,一个正经的身份是多少庶出求也求不得。王氏不算太聪慧的人,但她的目光定不短浅,如此我离去时,方可安心两个弟弟的周全。
闲聊一会子,王氏提裙跨门离去,她走几步还要回头与我笑一笑,她的仪态确实不怎么大方。
这次去太学,没带书同,自他当了小管家,可比当书童的时候春风得意,我随意在小厮之中挑选个伶俐的人去,并给他赐名来福,取个吉利的小名叫来舒心。
走前,我把温行知当年送的木槿花帕子拴在了手腕上,还有曾经写过的小纸条,一起揣走了,思念的时候还能拿出来看一看。
太学内的同窗大部分是生面孔,除了一部分落榜的监生,他们仍在学府里苦读书,见我回来了,纷纷掏了点银子在凉亭里摆宴席替我接风洗尘。
三年里剩下的监生,郁郁不得志,他们喝醉酒后,长叹短吁的说,昔日同窗个个光耀门楣,分布在各地为官仕途,他们却连国子监都出不去。
我的酒量已经练了出来,喝了那么几杯,没什么醉意,散场时,个个勾肩搭背的晃回寝庐。
我运气不好,和一个夜夜春宵的断袖同住屋檐,每天夜里那隐隐约约的喘息传来,加上娇羞的低吟声,时而大,时而小,我辗转难寐,心中愈加孤寂了些?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