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手就琴》第167章


芄坏值沧×踬诘氖虮?br /> 刘仝也不白给的,当夜,他派进城去探信的人马回来了,告诉他,皇宫里只有王太后坐镇,城里的粮仓很满,大约有两万士兵,吃个半年不成问题。
得了通报,刘仝心里的底气又回来了,原来是假皇上,那就将计就计,你扰乱我的军心,我也扰乱你,这叫一报还一报。
第二天,城里有人散播消息,说皇上被梁道远将军给杀了,梁将军想让他的儿子梁岷做皇帝,还有人看见梁岷穿上了龙袍。
梁岷穿龙袍的事本就有人亲眼所见,加上之前从南边传来的消息,便有一些人信了。本来就是谁都没亲眼见的事儿,当然是谁说的像真的就信谁的了。
很快,梁岷也听说了这个消息,他赶紧进宫去找王太后商议对策。王太后一听梁岷说明外面的情况,坐不住了,没看出来啊,刘仝这小子有两下子,竟然能蛊惑人心。
第三天,王太后只得坐上凤辇戴上纱帽到朱雀大街上晃荡了一圈儿,全程由梁岷保驾。
老百姓一看,哦,原来梁岷是太后娘娘身边的红人啊,看来昨天说的梁岷要造反的消息不实。
第四天,城里谣言再起,说是梁岷挟持太后娘娘,想要安抚民心,实则包藏祸心。还说城外的陶王就是赶回来救驾的,可是担心危及太后娘娘,不敢轻易下手,陶王真仁义啊!梁岷太不是东西了。
梁岷再次将消息传给王太后,王太后感觉十分无力,这谣言的力量也不容忽视啊。若城里的守兵信了,他们就会觉得自己是理亏的一方,在心理上就弱了一头,这仗还怎么打?
王太后开始后悔了,后悔当年把皇子们清理得太干净,到此时竟然连一个顶用的都没有。若有一个好好儿的,哪管是个废物呢,先给他穿上龙袍,也能打消刘仝的野心啊!想到这儿,她又开始恨冯昭仪,当年她把儿子保护得那么好,竟没机会下手,如果早点把这个祸害给除了,何至于有今日啊!
思来想去,王太后还是没想出对敌之策,不得已,她派人去请阁老刘汤和严助。严助已回京的事情,她也是才听说,虽然心里纳闷儿为啥皇上出事了,严助自己全身回来了,可是在此用人之际,明显不是算账的好时机,先过了眼前这一关再说吧。
很快,去请人的宫人回来了,说刘汤病得下不来床,严助也病了,正在卧榻休养。
王太后这个气啊!用着皇室的时候,一个个的笑脸相迎,等用着你们的时候,就开始推病不朝面儿了。她派了两个御医去给二人诊脉,带回的消息是二人真病了。刘汤是旧疾复发,看样子不久于人世,严助是回京路上染了风寒,回府后又被刘婉郡主门外罚跪一夜,彻底躺下了。
话说刘婉是同意丈夫将荀氏娶为平妻,但心里始终压着一口气,严助回京后,她能不撒气么?本就怕老婆还做错了事的严助当然是任打任骂,你说咋罚就咋罚了。
也许这就是命吧,王太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后,也懒怠管了。不过她可不想老老实实等着人家来收拾她,她悄悄地做好了逃跑的准备。
梁岷连着来问了两三次,宫人回话说太后头疼不见,梁岷也没了主意,还要不要穿龙袍,您老倒是给个准信儿啊,别回头因为私穿龙袍把脑袋给咔嚓了。
最后,还不待梁岷决定到底是拼死抵抗,还是放人进城的时候,刘仝率兵攻城了。他认为,谣言已经散播得差不多了,他现在是“讨逆之师”,师出有名,鼓足士气,下令猛攻,抓住逆贼梁岷重重有赏。
世间的事情就是这么有趣儿,很多情况下,巧舌如簧的人可以掌握老百姓的口舌,推波助澜,把黑的说成白的,把白的说成黑的,到最后,可能连他们自己都分不清谁是黑的谁是白的了。当别人都分不清的时候,也就是他们可以为所欲为的时候了。刘仝此刻就在实践这一真理。
十万打两万,城防设施有数儿的,再造的数量也是有数儿的,况且城里边很多人都信了梁岷是打算篡位的,有几个敢真心帮他打仗的,赢了还好,也算个开国元勋,万一输了,那可是灭九族的大罪啊!
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城外的人是陶王,那是皇上的亲哥哥,别说他是来讨伐逆贼的,就算他作为陶王这个身份,跟一个将军打起来,那该帮谁不帮谁也是显而易见的事儿啊。
城里多了很多看热闹的人,城外都是陶王的军队,经过训练的军队,就奔着打下京城来的,自然是锐不可当。
七天工夫,京城被刘仝硬攻而下,梁岷战死,被刘仝爆尸城头。
当初接了梁岷狼烟信号的援兵也赶到了,加起来有五万众,他们只看到了战斗的结果:陶王刘仝率众歼灭逆贼梁岷。
可怜梁岷几代忠臣之子,有勇有谋,一表人才,却落得个如此惨烈的下场。论打仗,他的个千夫难挡的好勇士,可是命运不济,第一次随梁道远将军出征,便被王大元帅陷害,落得个父子身陷囹圄,好不容易翻了身,又被谋逆的陶王给杀了。
本来凭梁岷的功夫,陶王想拿下他并不容易,奈何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有句话说得好,我不怕别人背后捅刀子,我怕我一回头,发现捅我的人是我一直真心相待的人。梁岷正是被他的一名副将给暗刀杀掉的,那位副将见大势已去,便决定用梁岷的人头讨好刘仝,只可惜,他的愿望并没达成,他也被刘仝给杀了,理由是,叛军之将不可信。
刘仝终于率领他的人马大摇大摆地进了京城,荀灿、莲儿、九公主依然被捆着双手关在马车里,静静等候属于她们的命运。L
☆、第204章 不作死就不会死
刘仝率众冲进皇宫之际,正遇上宫里的人带着大包小裹往外逃。刘仝一声令下,留包不留人。顿时,仆街遍地血流成河,士兵们捡起地上的包裹,都自觉地放到车上,没人趁机占为己有,可见刘仝平素治军颇严。
此时的皇宫已经没有了往日的威严,能被人搬动的家什早已不见踪影,搬不动的有的倒在地上,有的成了碎片。被摔碎的瓷瓶,被撕裂的画卷随处可见,诉说着它们刚刚经历了一场怎样的争夺。
刘仝站在朝安殿里,等候他派出去搜查的士兵带消息回来。
过了一个时辰左右,士兵们带着一堆人和一堆包裹回来了,回禀刘仝,宫中未逃出去的人都在这里了,四面宫门已落锁,不会再有人乘虚而入,也不会有人再逃出去。
荀灿、莲儿和九公主一直被捆着手立在地中央,当那些人被带过来的时候,荀灿瞥见了人群里的景澜,衣冠楚楚,怡然自得,完全不同于其他人的惊慌失措。
景澜脸上那抹胜利的微笑刺痛了刘娉,刘娉大声道:“不知景美人为何如此得意?”
“怎么?难道不该得意么?这江山本就该让陶王坐,论武功,论才学,论智谋,哪一样儿陶王不比皇上强?”
“别忘了你是皇上的美人!”刘娉恨得直咬牙。
景澜哈哈大笑,“九公主,识时务者为俊杰,我劝你还是多说几句好话,也许还有得公主坐,反正都是你兄长,谁当皇上还不是一样?”
得承认。她说的话很有道理,对于皇上的女人来说,江山易主她们会失了已有的富贵,可是对于刘娉来说,来夺江山的人也是她哥哥,她完全可以坐视不理,继续稳坐公主之位。可是她就是看不起刘仝的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举。
刘娉本不欲与景澜多言。此刻被噎得气不顺,便跟她较上了劲。
“你说得对,无论谁做皇帝。我都可以做公主。可你景美人为何如此高兴呢?难道无论谁做皇帝,你都可以做娘娘?我只知陶王虽在武功、才学、智谋上略胜皇上一筹,可是在德行和容人之量上,他照皇上可是差得远了!你相信他会拾了别人的旧履来穿么?你若想接着做娘娘。怕是要失望了。”
刘娉一席话说得也无甚错处,呛得景澜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她当初被刘仝送进宫来。确实得了刘仝的许诺,事成以后至少封她个昭仪娘娘。可是刘仝会不会兑现诺言,她心里也没底。
景澜偷眼四下观看,左右都是刘栋的女人。她若在此逼刘仝认账,恐怕不等刘仝杀她灭口,这些女人就能当场撕碎了她。
景澜哼哼一阵冷笑。道:“成败富贵,自有天命。有人放着富贵闲人不做。偏要替死人伸冤,可真是好日子过够了。”
刘娉眼圈儿泛红,她不希望刘栋死掉,可是眼见着刘栋是没机会搬回这一局了,除非有奇迹出现。
回京路上,刘仝沿途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