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家的小娇娘》第1163章


竟他自己也知道,骄傲是要资本的,如果他不是一个被上天所厚爱的重生者,那么大概也轮不到他以拯救者的姿态出现。
所以很快调整好了心态以后,双方又寒暄一轮,然后各自坐下。甫一坐定,男生就直接开门见山道:“张老先生,你们这个南音,说实话,我也做过了一番了解。虽然我们吴越长三角这边很少人知道,但说起来还应该算是所有南方乐种的源头,在闽福还有南粤一带还是比较流行的,既然是这样,你之前却跟罗董说有些无力为继下去了呢?具体情况你能说一下吗?”
“以前是流行,但那也都是以前。以前湶州底下一个乡镇,都还有南音社团,现在也不是没人了。”一边说着,老人一边摇摇头,言辞不胜怅然:“以前我们市里有南音乐团,算是公家单位,外头还有这个社那个阁,也都是兴旺。哪个知晓现在的情况会变成这个样,就连被叫做是‘南音穴’的浮桥镇都没有几个大的社团了,更不用说其他地方。弦友的确还是不少,不过那都是一些朋友自己在家里玩,自娱自乐吧,都是在家里面,反正外面是看不到什么正经的表演了……哦,还有学生的问题,以前我自己是当小童出身,现在一家家的都富了,哪还有人愿意把儿女送出来当童子……”
见杨一不管怎么说,还是在认真了解情况,张土水也跟找到了倾诉对象般,有什么就全都一股脑地倒了出来。而对面的男生耳朵里听着,心里更是禁不住叹气,南音的这种情况,不是跟昆曲一个样了么?一年多以前,到昆汕那边找常鸿瞿的时候,对方也是感慨连个好点儿的学艺苗子都找不到。
唯一不同的一点,是昆曲的传承更加“国有化”一些,即便是在国家开始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前,地方上的一些相关主管单位,也对昆曲有所关注。而南音就完完全全是“处江湖之远”了,除了一些民间爱好者和专业人士,甚至很多闽福本地的年轻人,都不知道生养自己的土地上,还有这么一种古老的音乐模式传承。
听完了张土水的倾诉后,杨一点点头,但并没有立即给出结论。就和之前他跟罗戈讲到的一样,既然日后要把扶持民间文化,当作是一项事业,那么所有的工作就必须正规化程序化,而不能仅仅只依靠他的一时兴起。如果不能针对每种文化传承,制定开发出相对应的发展模式,那么别说阳一文化,就算贝塔斯曼,世界传媒这种级别的文化传媒实体,都会被糟蹋个干净。
“这样吧,张老先生,你能不能先带我们去你老家湶州那边走走看看,亲身感受一下那边的氛围和客观条件,然后我们才好根据相应的情况,制定一些行之有效的推广和宣传计划来。一种文化形式的传承和发展,最重要就是能够深入人心,如果不能深入人心,那么其次就是要有一个可以持续发展的良好产业,比如掌握着社会资源的一部分人的认可和追捧,这样才能把这种文化形式保留下去并且发展起来,你觉得呢?”最终,杨一敲定了一个大略的方案,先去闽福那边实地考察以后再说,结合情况,来给南音制定宣传计划。
毕竟这是以“演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文化,并不像昆剧,有很大的舞台表演内容在里面,一个结合了当代流行动漫cos的cosplay,就能把后者包转并且进行推广。也不像龙泉青瓷,金陵云锦,直接就能做成是动漫周边出品。
“行,行,都听杨董的吩咐,这个没问题!”
见杨一并没有敷衍自己,而是很有几分言出必行的风范,张土水也实在没有更多的要求了,自然是立即答应下来。
第972章针对性
到了湶州以后,杨一一行人跟着张土水,先是去了早年间整个湶州都很是闻名的南音乐团走了一遍。之前但逢有演出活动就必要亮相的南音乐团,到了新千年以后,居然沦落成了一个只有大猫小猫两三只的地方,总体而言给杨一的感觉,就是地方破烂,人心不齐,设备道具落后,剧目形式陈腐。
张土水还张罗着,让乐团里的人当场来了一出戏,不过重生男完全没有听出来,对方的演唱有资料中“苍凉萧瑟、低回婉转、荡气回肠”的感受,倒是半死不活的味道占了大多数。
“以前王金生市长在的时候,乐团那真是人才济济,不管谁看了,都要夸是盛况!现在啊,不行了……”
在湶州南音乐团的时候,杨一听得最多的一句,就是那些老人对早年间一位乐迷市长的回忆。不过他很清楚一个道理——越是回忆往昔,就证明回忆者现在的生活越是不如意,而湶州南音乐团的现状,无疑证明了这一观点。
离开了南音乐团以后,男生又在张土水的带领下,在湶州周边的县市乡镇好好考察了一圈,尤其是被誉为“南音穴”的浮桥镇。只可惜张土水老人口中,“人流不绝,弦音不断”的浮桥临江阁,杨一就只看到了前面一半,毕竟是闽东南沿海地带的小镇,江川富庶底蕴深厚,随眼看过去虽然不能用摩肩接踵形容,但也绝不少人。可吹拉弹唱的就没有多少了,偶尔看到三五个知天命年纪的老人,也就人手一把二弦或是三弦,至于南音里面最重要的洞箫和琵琶。那是压根儿就没影子的。
“基本上就是这样子了,这些老朋友也都是南音的爱好者,以前大家都是以家庭形式聚会,三五个人就能凑到一起唱一出。不过到了现在,有的人走了有的人老了,没有年轻人还想学这个东西……哎,老王你好,又过来走一圈?好好,你玩你玩,我带几个朋友也过来看一下……”
走在浮桥镇上。张土水还真是认识不少人。隔三差五就有人冲他打招呼。但老人脸上却浑然不见半分喜色,只有瑟瑟之意:“所以我也是看到中央台的节目了,看到杨董你的发言。然后又了解了一些你以前的事情,这才想到要去请你帮忙。”
“这个忙,还真是不好帮啊。”杨一笑着摇摇头,觉得对方还真是太看得起自己了,因为南音这种闽粤的音乐文化,本身的受众就相对受到了一定局限,不可能和京剧以及昆曲那样在全国范围内都找到欣赏者,加上传统的音乐戏曲本身就算是“非主流”的东西,因此想要和推广昆曲一样,马上改变南音现在的境况。未免有些困难。
只是在央视做节目的时候,话都已经放了出去,而且现在南音又是第一个找上门的,杨一也不希望自己的第一仗就灰头土脸给输掉,因此感慨了一句后,转而用肯定的语气安慰道:“这样吧,我还要在湶州这边走一圈,张老先生你看,你还有没有更多的社会关系,介绍给我认识一下,比如之前南音乐团的情况还比较不错的时候,结下过善缘没有;又或者本地文联、音乐家协会、民间曲艺社团等单位的内部人士……”
……
一连三天,杨一都留在了湶州,只不过之前所考虑的路子似乎有些行不通,在这片土地上,喜爱南音的那些人,的确都是中老年,部分还掌握着一定的社会话语权,只是这些人的社会话语权用在南音推广上面,就全然是力有不逮了,没人会因为这些老一辈人的个人喜好和支持,就改变自己已有的兴趣爱好。
但好在这些天的调查过程中,男生倒是也发现了一些比较有意思的东西,例如南音这个东西在本地的发展情况虽然不太好,可海外,尤其是由漳湶二地出走国外,最终汇聚而成的侨乡里面,南音却尤为流行,当然,因为国外不同的文化影响,这些海外华侨华人的后辈子孙里面,喜爱南音的也不算多,但这些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老辈人喜欢。
“你说,能不能把南音的受众,给圈定在海外人士这一块上面?”将近一个多礼拜的调查研究之后,男生对赶过来的胖子如是提议道。
“这个,行不行啊?这些人虽然对家乡的这些东西很感兴趣,但他们的消费不会向这边倾斜啊,顶多也就是给家乡的南音社团捐赠一些款项,可要仅仅只依靠海外人士的捐款,我估计很难维持这个民间音乐艺术的传承吧?就算是国外,也没听过有哪种艺术形式能单靠捐赠维持,更别说我们国内了。”罗戈有些不太看好地摇摇头,表示了自己的怀疑。
杨一耸肩,倒是没有罗胖子这么悲观:“我又不是想要让南音和昆曲一样,能够适当‘变种’一下,依靠一些cos表演发展起来。国内这么多文化传承,真正能够进行商业化改造的,其实不过十之一二罢了,但很多东西虽然都没有商业价值,但真要眼睁睁看着它们消失,还是非常可惜的。其实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