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权女侯爷》第89章


正恒帝此时已经是怒到极点了,若不是多年的帝王生涯,早就理智全失,把人都拉出去斩了,哪来那么多废话,但是他毕竟是一个城府极深的帝王,在盛怒之下也不至失了理智,因此他愿意给柳相开口的机会。
“说。”
“皇上,祁颢和雍王府的人从午门逃走后,罪臣已经让高统领前往北城门拦截,当时高统领已经及时赶到了北城门,下令城北军伏击,可是当祁颢和雍王府的人到达北城门时,本该埋伏在城楼下的北城军都全不见踪影,这才让祁颢他们轻而易举地离开。”
柳相说着,以五体投地之势趴在地上,语气真挚而沉重道:“皇上,北城军守护着皇城北边门户,一旦有所异变,则我皇城危矣,罪臣伏望陛下,万万小心祸起萧墙,则罪臣九泉之下方能冥目。”
‘啪’,重重以头磕地,柳相语重心长的话显然入了盛怒之下的帝皇之心。
“此事当真?”正恒帝稍稍收敛了怒火,得到祁颢和雍王府诸人逃走的消息,再听外间传言,已经让他气得将所有重臣都招进了宫,午门前发生的异变他知道得清楚,但是北城门前发生的事,他却只知道个大概,现在听柳相的话,却让他心中一个咯噔。
北城军居然全体失踪?
正恒帝岂会听不出柳相是在推卸责任,但他有句话说得不错,北城军是守护着皇城北边的门户,若是真与雍王府有所勾结或是为他所用,皇城就等于向雍军敞开了门户,后果……
心头猛得一阵冷意,他还是低估了雍王,那个男人口口声声无意权势,却早已将手伸出朝廷中来,不动声色就控制了一个城卫军,幸好此次祁颢为了逃出京都动用了北城军,否则若是在关键时刻,这支异军极有可能会为他带来灭国之祸。
至于祸起萧墙,哼哼,能控制住一个城卫军的兵力,这个跟雍王府里应外合的人,能量不小啊!
正恒帝相信柳相这句话,得到祁颢的逃走这个消息的第一时间,他就想到了里应外合这个词,因为他自信,在皇城根下,若不是有人暗中相助,祁颢就是本事再大,都不可能轻易逃脱,果然啊!
“北城军守将是王岳?”皇帝的声音冷成渣,虽是疑问句,但是肯定的语气,北城军何等重要,他这个皇帝怎么会不知道守将是谁。
“是,正是王家的王岳。”一名重臣立即开口应道,此人是相党,一个王岳怎么够平息皇帝的怒火。
“王家。”低沉的两个字从皇帝的嘴里吐出,让在场的人都心头巨颤,心头只有一个念头:王家完了。
苏太尉微抬起头,目光瞥向柳相和高华,眉头紧紧拢着,好一招祸水东引,现在柳相和高华两家保住了,但是王家却是完了,身为四大家族之一,王氏虽然没落了,但是族中子弟有不少人都在朝中任职,其中掌握着实权的人数并不少,一旦动了王家,朝中必然会发生大震荡,这对即将跟雍军开战的朝廷将极为不力,而且王家也有些子弟在文人界拥有不弱的名望,文人笔有些比武人的刀更可怕。
这种时候朝廷应该做的是安稳朝臣,拉拢民心,王家是否真的通敌,还有待查证,实不宜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就动手。
苏太尉动了动嘴唇,他想开口劝说皇帝,可是他心里又很明白,皇帝是不可能听进他的话的,他如果开口,最大的可能就是受牵连,柳相一党绝对会落井下石,将他打成跟王家一伙,或是关系密切。
正当苏太尉还在心里权衡的时候,一个太监匆匆忙忙地跑进来,在太监总管的耳边低语了几句,太监总管摆了摆,让那个太监退下,然后自己走到皇帝的耳边悄声低语了几句,稍后皇帝便匆忙离开御书房,去往东宫。
大梁史记:新平二十一年八月十七日,北雍王世子祁颢因刺杀皇帝,意图谋反,被押往午门处斩,午时三刻,天地昏暗,百鸟来朝,奉天意相救,七彩鸟王亲驾雍王世子凌空而去,引京都百姓竟相围观,百鸟只伤皇军,不伤雍府及百姓一分。
新平二十一年十八日,北雍王祁景渊惊闻世子祁颢被朝廷下令处斩,惊怒之下,于庄太后陵墓前悲唱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新平二十一年十九日,北雍王向朝廷发来问责奏折,请皇帝给予一个交待,未待奏折呈上,便又收到雍地传来的消息,朝廷派兵二十万已经逼近雍州,拉开阵势,言道雍王府意图谋反,前来捉拿雍王。
新平二十一年二十一日,雍军与朝廷兵马对峙于临近雍州的关阳平原上。
☆、第二十二章 接连爆料
新平二十一年八月二十五日,四大家族之一的王氏家族因通敌判国罪被判满门抄斩,辉煌百年的名门望族一夕消失于历史洪流。
新平二十一年八月二十七日,这一天是孔子诞辰日,文人学子齐聚于孔庙祭拜孔子。王氏家族硕果仅存的族人,文人界领袖王文夏冒死现身,当众控诉朝廷陷害忠良,滥杀无辜,正恒帝残暴不仁,诛杀功臣,不配为帝,不配为人,更爆出一件震惊天下的大事。
十年前,百里一族在最为鼎盛之时,一夕灭亡,为时人所悲痛婉惜,却在短短的时间内成为禁忌,无人敢再提起,甚至八杆打不着的百姓只要姓百里的都改了姓氏,究其原因就是百里在覆灭之前被指控通敌卖国,图谋造反,且涉及鬼神之事,凭百里当时的势力,确实有这样的能力做出这样的事情,可是没有人会相信,因为百里一族的族长百里凌风是大梁的擎天柱,百里一族拱北大梁百年,任何人都可能通敌,唯有百里不可能。
纵然有所谓证据确凿,朝臣、百姓质疑的声音却丝毫没有减弱,无奈,正恒帝只能先将百里凌风招回京都,让他暂时休闲在家,等待案件查清。
可是就在几天后,百里军的驻地却发生了可怖的天灾,当天夜里,天外陨石划过夜空,降落在百里军的驻地上,带来一场可怕的天火,将十万百里军活活烧死,事后,朝廷发现陨石上刻有字迹,大意便是百里凌风有负太祖皇帝所托,有负百里祖宗留下的祖训,有负大梁百姓,违背天意,触怒苍天,于是便降下业火清洗罪孽。
世人愚昧,对于神鬼之事多是深信不颖,心怀畏惧,此事一发生,朝廷和民间便也多了些不同的声音,只是依旧不足以撼动百里一族,但就是隔天的夜里,京都百里府突而走水,火光映红了大半个天空,当百姓赶到,将火扑来后,只见到满地的尸体,百里的族人全部葬身于火海之中。
事后,朝廷颁布说明,声称这场火是百里族长百里凌风自己放的,在百里军遭遇了天遣之后,他深感罪孽深重,愧对皇帝,愧对百姓,无颜存活于世,于是召集族人,亲手了结了一切,一起下地府向太祖皇帝,向祖宗赔罪。
一代传奇居然以这样的方式离开人间,着实让人唏嘘,不是没有人怀疑过百里一族真正的死因,因为没有人能接受得了百里凌风会做出如此疯狂的事,若说他自己自杀谢罪或许会让人比较容易接受,但是拉着全族人一起死,怎么想都不可能。
可是朝廷已经有了定案,皇帝更是下旨不许再议论,违者立斩不赦,渐渐的,百里只能存在心里,然后不知不觉间,人们便发现,整个大梁竟再也找不到一家姓百里的人家。
王文夏当着文人学子面前爆出的便是当年百里一族的内幕,十万百里军根本不是被所谓被天火活活烧死,而是人为,是皇帝派人以赐酒的名义先将全军将士迷倒,然后放火将人活活烧死,造成天降业火的假象,至于那块陨石,自然也是皇帝派人放在那里的,他之所以知道的这样清楚,是因为这件事,他的儿子参与其中,陨石上面刻着的所谓百里凌风触怒苍天的词句便是出自于当年京都第一才子,也就是他儿子王宇之手,王宇临死之前将隐瞒了十年的秘密告诉了王文夏还将当年皇帝给他的秘信拿了出来,现在正好公诸于众。
既然百里军的灭亡是人为,那百里凌风畏罪带着全族人一起自杀自然是无稽之谈,百里府大火一事虽然王宇没有参与,但是知道了前面的阴谋,后面发生的事只要不是没脑子的人都能推断得出来。
百里一族百来人的性命,十万百里军,全都是死于皇帝之手。
朝野哗然,全天下哗然。
这件事是在孔子诞辰日,当着举国文人学子的面被曝出来的,皇帝连阻止的机会都没有,世间没有任何武器能锋利过文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