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不袖手与君归》第39章


公孙策转过身来,向着展昭抬手,便要习惯性地去摸他的头,却不经意间瞥见一旁的白玉堂,这才惊觉光阴似箭。原本那个总跟在包拯和自己身后的小光头,已经长成如此高大英挺的青年。这么一顿,那手便转而拍到了他的肩上:“还信不过你公孙大哥?放心!”
“那样的人,我怎么能放心!——我和你一起去!”这句话出口得太快,最初展昭也像没料到自己会这么说一样微微愣住,但又在转瞬之间变得坚定。他注视着公孙策的眼睛,重复一遍:“我陪你去!”
“…”白玉堂张了张口,却终究什么都没说,只是默默看着展昭。
公孙策移开了视线,自顾自地倒满三个茶杯:“刚还说这许久没见,感觉果真是长成大人了——怎么我还没来及夸你,就又胡闹上了?”
“公孙大哥!我…”
“展昭,”公孙策却不等他说出什么,微微叹了口气,“我是去做官,又不是去打仗,你不用那么担心。更何况你想想,你公孙大哥如今,还有什么可让别人图的,恩?”
“可是我总是担心。还是和你一起…”
公孙策终于忍不住摸了摸他的头,不意外地发现眼前的青年已经比自己高了。“我知你担心,但那里是公孙大哥的地方,不是你的——你的,在江湖。天高地远,水阔山高,明白吗?”看着展昭犹带忧虑的脸,公孙策轻轻笑着:“都大侠了,还这么婆婆妈妈,让白五侠看了笑话。”他把那个木匣塞到展昭怀里:“这次叫你来,是想让你帮我把这个送到庐州。”
“…好。”
“公孙大人,您看要不要在此稍歇?”披甲的侍卫头领快马赶上前来,在公孙策身侧问着。他抬手一指,“前方十里,便是汴梁城门。”
公孙策摇摇头,反而加快了马速。
汴京…阔别四载,可一切如旧?
当他策马再一次慢慢穿过那熟悉的巍巍城楼,看着逐渐在眼前展开的繁华盛景,他不由喃喃地道:“——我,回来了。”
——是的,我公孙策,终是回来了!带着犹自不熄的少时梦想,带着尚未流干的男儿热血,带着仍在胸膛奔涌的壮志豪情——我,回来了!
一步步穿过汴梁的长街,那是长久以来魂系梦牵的他的战场——过去曾是,现在仍是!每每回首,总一次次痛恨自己的软弱无能。他竟为了私情,弃先帝之愿、为官之责于不顾,那样卑怯地逃了。原本以为也就只能这样终生悔恨,却没想到他还会有这样的机会,来亲自偿还曾经欠下的债!
——不、不!那不是债,那是他的罪!事关大宋的江山社稷,事关天下万万黎民,无论还要受多少委屈,无论还会有多少谗言诟病,无论还须同多少人针锋相对,我公孙策,就在这里等着!
而这一次,我不会再轻言放弃。
翌日辰时,公孙策一身深绛的正三品学士朝服,一步步随着百官,踏在通往紫宸殿的丹陛之上。在低头间忽觉前方似有两道目光直射而来,尖锐锋利有如实质,刺得他立即抬头,却是一切如常。
方才在紫宸殿的偏殿里,他又见到了那些既觉熟悉、又显陌生的面孔。袁旭、庞敏、楚默……看着他们或惊或喜或恨的目光,往日种种,重上心头,逼得他不能不想,不能遗忘。那些昔日便和庞统交好之人,曾几何时,也是同自己那样亲近。如今……
公孙策摇摇头,暗暗甩开那些无用的胡思乱想,只挑个不引人注意的角落静静站着,强迫自己定下神,不去关注殿中间端坐的身影。
策,果然还是穿着这身官服,最为好看。庞统唇边带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坐在椅上远远看着他,忽然觉得有些恍惚:仿佛那些曾有过的仇恨纷争,他和他决裂、反目、争斗、互伤,一切都是噩梦一场。醒来之后,他们还是这样,早晨一起上朝,然后一起回府,聊天、吃饭,依稀如昨。
那天是公孙策第一次见到新帝。不满八岁的帝王坐在三尺金殿之上,远远地看不清容颜,只是显得如此幼小而孤单。想起庞统的冷笑,公孙策暗暗咬紧了牙:策虽不才,但当年已经错过一回。而这一次,便是我粉身碎骨,也要保得社稷平安!
例行的论政过后,庞统径直出列,高声说道:“皇上,日前所封帝师、天下第一才子公孙策已至,皇上何不见上一见?”
朝堂上顿起一阵低低的议论之声。公孙策乃先皇旧臣,认得他的自不算少,曾记得当年旧事的亦不可谓不多。群臣早先见他出现紫宸殿偏殿候朝,便已议论纷纷,猜测着他所为何来。而这一次,便是耳目最为聪敏之人,也只摇了摇头,示意不知。现在庞统此话一出,若不是圣驾当前,恐怕早就吵翻了天。
帝师?!
他?
还不是靠那个…。哈哈哈…
当年不就…
不过听说他诗词写的不错,现在有名得很。
山野村夫,懂什么风雅?怕莫是徒有虚名吧…。
后面不知是谁在打着哈哈。公孙策听得一星半句,已猜个大概,便微闭起眼,不想去听。
正凝神间,听见殿上太监以尖细的嗓音喊出一个“宣”字,拖长的尾音震得他蓦然回神,赶忙出列拜倒:“臣、公孙策,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近前——”
当值太监再次喊出圣意。公孙策平静起身,向着殿前迈出几步,在一品文臣的左后站定,微微低垂了脸。
“抬头——”
小皇帝许是看不清楚,便特意一说。公孙策顺从地抬眼,借势去打量御座之上的幼帝。那是一个眉眼间透着灵气的孩子,虽脱不去孩童的顽皮,却依旧安静地坐在大他数倍的金椅上,脊背直挺。只是公孙策顺着他不经意的一低头,发现他的手指,在众人都不注意处悄悄玩着自己的衣角,揉皱,再抻展。
——到底还是个孩子。公孙策忽然想起初见时还圆乎乎的展昭,便不由一笑。他刚懊恼于自己的失仪,却见小皇帝似乎对他眨一眨眼,然后又马上面无表情坐好,点头让自己退下。
公孙策在后退之时,一边低着头走一边在想:新帝竟是独自临朝。他本以为,定会见到庞妃垂帘听政。
“皇上!敢问册封帝师的旨意是何时所下?又是何人举荐?——公孙策虽曾为先帝旧臣,但他四年之前私自离任,并未得到先帝准许。再用此人,臣怕…”
公孙策刚走到原本所站之处,前方便有一人高声上奏。他本能地抬眼去看,却是旧识。
那对着新帝表达不满的不是别人,正是庞统的八拜之交——中书侍郎袁旭。
作者有话要说:
☆、故人
“——哈哈哈,袁大人!”袁旭还要再说什么,却被一个声音豁然打断。“你有所不知啊。公孙策向为先皇近臣,备受倚重,当年怎么可能枉顾律法,做出不告而别之事?——自是先帝允了的——你说是吗,袁大人?”
早先见到公孙策重现朝堂,众臣便在暗自议论纷纷,猜测着来龙去脉。当年关于他和中州王爷庞统的那些流言,自是该知道的,全都心中有数。而四年多前那个风云忽变的夜晚发生过的旧事,却连同曾被染红了的汴梁河水一起流走,慢慢变淡,不留微痕。被卷入其中的人们大多早成一抔黄土,侥幸留下来的那些,自然知道什么该说,什么又不该。
于是旁人再也无从知晓,那夜这个被人暗指奴颜媚骨的幸臣,是怎样怀着一颗取义成仁之心义无反顾夜驰百里,执拗地希望凭着微薄的一己之力扶广厦于危倾;以及他又是如何亲手撕碎了自己毕生的光荣和梦想,挥刀断水,一去不返。
方才袁旭的忽然挑衅,竟是对公孙策还朝一事颇有微词。而庞统此时那微微一笑中暗含的锋芒,更是刺得群臣心头暗惊——自打新朝立成,袁旭便从来都是庞统的左膀右臂,现下居然和其公然相左。众臣皆噤若寒蝉,静观其变。
对上庞统眉梢眼角的笑意,袁旭心中打了个突,便也一笑:“既然当年之事王爷如此肯定,那定然是下官记错——”他顿一顿,不再看庞统脸色,却微转过头,竟是朝向了公孙策,“只是不知,公孙大人年少有为,正当大展抱负为国效力之时,却忽然辞官离去,可是有何难处?”
感受到袁旭两道目光正正射来,公孙策只作不知,径自低垂了脸不听不看,好似一切与己无干。
“公孙大人——”袁旭却不肯就此罢休,微微地又逼近一步。
公孙策依旧闻若未闻,安安静静站着,仿佛要直到天荒地老。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