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君助我去宫斗》第138章


这个招数令濂祯与朱芮晨都觉得很好笑,一个后宅女人斗争的小手腕罢了,也好意思拿到朝堂上来耍,真拿他们当无知小儿啊?
这样的状况没延续多久,濂祯就在朝堂上当场拍着桌子翻了脸——朕给了你们这个官做,就是要你们去管这一摊事儿的,细枝末节还要来问朕,朕来不及指示就撂手不干,那还要你们这帮拿着俸禄吃闲饭的蠢货干什么?来人,把这两个最没用的东西拿下,推出去斩了!
两个反面典型一边大声求饶一边被拉扯了出去。于是,闻世忠一脸愕然,其余群臣惊骇不已,栗栗危惧。
皇上说得没什么不对啊,真需要皇帝事必躬亲的话,花钱养你们这些手下做神马?
大家跟着闻太师混,说到底是为钱权双赢过好日子,可不是为掉脑袋。如果皇上要砍我们的脑袋,你又没本事拦着,咱好像就没必要为你卖命了啊。一时间消极怠工的朝臣们跪倒一大片来向皇上请罪。
皇上却没那么好说话,并没满足于这点威慑,接下来还是又追究了好几个官员的玩忽职守罪。道理是明摆着的——朕刚一来接手朝政,就看到你们啥也不会干,这说明你们从前就是在浑水摸鱼不干正事啊。既然你们那么谦虚,总说自己才疏学浅,不敢拿主意要听皇上意见,那就请你们彻底挪窝,回家陪老婆哄孩子去好了,那个活计不需要多少才学,想必你们都能胜任。这边的高难度职位就让给别人吧。
闻世忠看着皇上条理清晰地罢黜和重新分派官职,完全傻了眼。皇上提拔上来的,都是些有着真才实学、但平时因为人耿直不愿攀附他们而不得志的人物。这熊孩子又是什么时候摸清了这些底细的?他到底还留了多少后手不为自己知道?
朱芮晨备下的人力资源终于逐步派上了用场,他本人却还跻身于幕后。
再见面时濂祯就来直接问他:“朱侯爷打算何时亲自出山啊?”
朱芮晨苦笑施礼:“皇上就让微臣再偷几天的闲吧。”
濂祯也知道,眼下虽然形势对他们很有利,却还远未达到高枕无忧的程度,留个后手,先不把朱芮晨这个主力推上台面,也有好处。
就在大家都越来越觉得皇上应该亲政、也适宜亲政的当口,发生了一件事——戎狄进犯,边界吃紧。
听到这个消息的闻世忠简直要高兴得跳起来了,简直是天助我也!你皇上再怎么高明,兵权总还是没有的吧,这下要打仗了,看你怎么办!
朝堂上说起打仗的事儿,朝臣们都是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户部哭穷说国库空虚没钱没粮,兵部叹气说老将太老小将太小没人可派,有人便顺势进言:不如议和吧?
议和?几天之间边界城镇就被那些凶悍的戎狄骑兵洗劫了两座,死人过万,这当口谁敢拍这个议和的板,谁就得被老百姓骂死。在这当口全国人民都在盯着,想看看这位有望亲政的正统皇帝会怎么裁夺,有没有本事罩着他们。
濂祯却一脸轻松地回复大臣们:既然没钱没将,那就看看再说吧。
众臣都傻眼了:那边的外族铁骑正在杀人越货,人民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皇上却还要看看再说?
一时间朝廷内外对皇帝能力的质疑空前高涨。你自己做不成,好歹想个辙让闻世忠松口派兵啊,怎能撂手不管?这位熊孩子皇帝看来真是扶不上墙,小事儿还凑合处理的成,大事就完全指望不上。
濂祯完全一副没事人的做派,倒像是躲清闲,又不来上朝了,终日在后宫陪着曈妃娘娘放风筝养宠物愉快地玩耍,而且还做了个非常不合时宜的决定——立后。
闻嘉慧和沈芳奕都倒台了,皇上将自己最宠爱的妃子立为皇后,那是顺理成章的事,只不过这事在这个当口提出来,就显得太儿戏了一点。
濂祯:怎么了?曈妃的出身不适宜做皇后?泗国公的外孙女还不够格?
大臣:边界吃紧,戎狄大军正迅速向京城方向逼近,皇上要先顾军情才是啊!
濂祯:后宫都近两年没有皇后了,也该立一个来母仪天下了,除了曈妃,难道你们觉得还有其他人选?
大臣:戎狄烧杀抢掠,百姓水深火热,皇上得尽快拿个主意啊!
濂祯:看来你们也没有反对,那此事就这么定了,择日举行大典,册立曈妃秦氏为皇后。
大臣:……
群臣雷倒一片,不少人又去倒向了托病在家的闻世忠,表示了希望他重新出山来主持大局的意愿。闻世忠自然是要推辞一番,表示天意要皇上亲政,自己可不敢独揽大权,这些事还是皇上做主的好。余人皆道您就别谦虚啦,再谦虚说不定敌人就打到家门口来啦。
连民间的舆论还在纷纷质疑皇上。闻世忠看火候差不多了,本想等到濂祯亲口来求他,眼下看来这熊孩子是不打算屈尊,反正目的也算达到了大半,就“勉为其难”地松了口。好吧,既然国家用得着我挺身而出,那我只好再为了天下苍生拼一把了。
再到朝堂之上,闻世忠向濂祯口述了一篇《出师表之闻氏山寨版》,言辞恳切,催人泪下,把一个临危受命为国为民的老臣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最后表示,他已经拼了老命做好了部署,只要皇上点了头,他就会全力以赴为国家平定这次战乱。
濂祯如看戏一样,托着腮饶有兴味地看他表演完,语重心长地劝他:闻太师年纪不小了,也为国家操劳了这么多年,朕哪忍心让您再做这么累的活儿呢?
闻世忠正待继续客套,濂祯却慢悠悠地抛出了一个消息,险些将他惊了一个跟头——戎狄已经被打退了。
一时间全场震动,打退了?谁打的?怎么打的?什么时候打的?
这时候一封捷报踩着点儿被送了上来,一名身着战甲的千户跪倒向皇上奏报:“雁门关外首战告捷,戎狄大军不但全线溃退,而且元气大伤,溃不成军。与捷报同时被送回京城的,还有敌方主将的首级。午公爷请皇上示下,俘获的万余俘虏该当如何处置。”
濂祯朝呆若木鸡的群臣扫了一眼,含笑道:“你的最后一句话朕未听清,再说一遍。”
那千户提高了声调重复道:“午公爷请皇上示下,一万余名戎狄俘虏如何处置!”
泗国公午倾方!众人终于都捕捉到了这番话里的关键词,一时惊愕的无以复加。皇上是什么时候与远在宁夏的泗国公达成了默契?那一支兵马又是什么时候开始了行动?怎么会直到戎狄被赶出关外,他们这些人都还被蒙在鼓里?那位几年来避世低调的午公爷又是为什么忽然发了威?
别人吃惊也就罢了,闻世忠却比他们还吃惊。本以为凭着手握兵权这一项还有望拿捏皇帝一把,哪知道皇上早在宁夏埋下了后手,就等着一鸣惊人。因太后早就提防着琇莹会与那位外祖父修复关系对他们不利,闻家是早就在盯着午倾方动向的。他们派去宁夏的探子也不是一个两个,若说往日里皇上与午倾方暗通款曲他们无从打探得到,怎可能连大军开拔都没来报给他们知道?
自己还在这里装腔作势奇货可居,那边的敌人却已经被打回了老家,连捷报都送来了,这个跟头可是栽得又狠又丢人。
等回到府邸,闻世忠才刚接到探子奏报:泗国公午倾方调兵出城,不知是何目的。
闻世忠怒极反笑:不知是何目的?我知道!要不要我来告诉你?!
闻世忠病倒了,这回不是装的,是真病了。
太后听说了这战况后,颓然苦笑,摇着头道:“好,他果然是有够高明,我不服气也是不行了。”
“真相”很快在民间流传开来:皇上既然是早有对策,之前一直隐忍不来公布又是为啥呢?那显然是因为闻世忠那个老东西自恃手握兵权,图谋不轨,让皇上有所顾忌,这才害得大家担惊受怕了这么多天。后来的事实也充分证明,姓闻的就是打好了算盘要将皇上一军,趁机夺回权力,要不是皇上布局得当,还就真让他给得逞啦!
乱臣贼子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果然四大家族都不是好东西!大家一群情激奋,就又忘了那位帮他们打退外敌的午公爷也是那四分之一了……
事到如今,街上老百姓喊着让皇上亲政的口号,朝堂上大臣们引经据典陈述让皇上亲政的理论,就连后宫都充斥着让皇上亲政的舆论。甚至到了最后,军队之中都在谈论这个热门话题。还政于皇上的呼声前所未有的高涨。
闻世忠不得已支撑着病体,出来表了个态——没有人阻拦皇上亲政嘛,前些年还不是因为皇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