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谋》第243章


长孙无忌低头吃了口热茶,随着他的手放眼望去,临近腊月望日,月已渐圆,柔亮的清辉泼洒在群山叠影上,朦朦胧胧地勾勒出各色形态,雄壮奇险与无限的沉寂交融在一处,颇有一番苍劲古意。崖内背风,只有低呜呼啸的风声在平台外盘旋,屋内却受不到冷风。两人皆闭了口,痴痴地沉陷入这一片寂静得只剩风声的景致中。
一道散着暖意的枣茶香气随注水入杯盏声而来,击破了长孙无忌心内的宁静,却见杜如晦执了煮开的铜铫子,又向他手边的杯盏内添上了热茶。“辅机心中也该明白,关中水旱蝗灾,并非这一场祀山能解的,连日操劳,不过是明日演一演……”
杜如晦的话未尽,长孙无忌转头拧起了眉头,唇边浮起的笑意中半是嘲弄半是愠怒,“杜兄何出此言,你我为人臣子便该解君王之忧,何况事关民生社稷,又怎能敷衍行事?杜兄身子抱恙至此,不也一步一步上得山来了么?我这好端端无病无痛的,更是要竭力而为。”
杜如晦侧头不置可否地淡淡笑过,不知从哪里拈出一颗乌褐的丸药,在手中转了两转,就着杯盏中的水服下。
“朝中皆道我为圣人妻舅,平素说了甚么做了甚么,背后数百双眼睛看着,一举一动皆无端牵起百般揣测,便是如此,长孙亦不敢忘报国初心,杜兄又何必说那样诛心的话。”长孙无忌连着深叹了数声,无奈地摇摇头道,“如今我亲妹是皇后,自然连圣人也忌讳我长孙氏在朝的权势。再观近年来杜兄一再右迁,隆恩加身。我岂有看不明白的。说句妄语,你我不过都是天家棋盘上的棋子,你进我退,皆是执棋者的招式,半点由不得人,空有一腔抱负又有何用。”
“果真无党争之心?”杜如晦神色一肃,放下杯盏沉吟道:“只是……立政殿那边可是向来急切。早先我府中那六名宫婢的事。辅机大约也略有耳闻,这样的事又岂止一两桩……”
长孙无忌抬手制止了他往下说,“舍妹糊涂。自负心思机巧,教杜兄见笑了。杜兄若介意,我却不妨在此代舍妹谢罪了。”言罢竟真的站起身,朝向杜如晦深深揖了下去。
杜如晦来不及自皮毛坐垫上站起。只得偏过身,坐着与他对揖了。长孙无忌行过礼。直起身子,脸上倒不见甚么愧意,“既杜兄提及党争,辅机倒有一事请教。杜兄的两位螟蛉公子一向伴着太子念书。如今太子尚且年幼,二位公子却已深谙结党之道,势头强劲。不日便有在朝堂上掀风鼓浪的本事,杜兄难不成不知么?”
“辅机且坐下……”杜如晦费力地抬手向下压了压。喘了几口,仿佛说几句话是极耗费的事似的,紧皱起的眉头中间隐约发青。长孙无忌见他这般形容,心下暗生了几丝悔意,此间并非朝堂,观山赏月罢了,他又是那样病骨支离,方才那一问未免言辞太过犀利了。
杜如晦好似也被他问住了一般,怔了片刻未能答上话来,隔了许久,幽然喟叹:“这便是圣人的手段,正是辅机方才所说的棋局,实则并非我进你退,确是你我都进退不得,互相制衡。”
长孙无忌默然端起杯盏,木知木觉地饮下一口热茶,转头又望向平台外镀了一层清辉的崇山峻岭,绝壁间渐渐响起了金戈相击、战马嘶鸣之声,远处起伏的山峦竟似乌泱泱的铁甲军阵,踏地而来。他不知是甚么在心口涌动,忽然脱口道:“二郎从前是何等的磊落英武,咱们这些人又是那般果决地跟着他。时至今日,事是成了,却仍惦念往昔的痛快。”
“辅机言重了。”杜如晦重稳了气息,低弱地笑道:“权衡掣肘,自古就是帝王之术,他既是当今天子,自然也免不了那些。论来,他也算得是位明君,得他庇护,虽在灾年,百姓大致还得安康,朝局初定,也少有真正奸佞之人。辅机莫怨莫气馁,日后政事,还多赖劳心。”
长孙无忌只觉他这话说得怪异,隐隐含带着甚么未尽的话,却如何也参不透,正要探问,杜如晦却并不给他开口的机会,急转了话头,径直往下说道:“明日祀山典仪,不过是安抚天下,重振民心之举,做得再是好看,也只是铺陈演绎,救灾之道在户部,解灾之道在蛙蛇。”
“救灾之道在户部,这我明白。解灾之道在蛙蛇,这是何意?”新的疑惑替代了长孙无忌前一个疑惑。
“这容易,辅机想想,虫害的天敌是甚么?不是蛙蛇么?”杜如晦笑道,“旱荒水涝不定之年,田间蛙蛇多死灭,再有乡民饥馑捕食,几乎使之绝迹,使得虫害少有敌患,大肆繁衍,蝗灾便起。”
长孙无忌恍然,“故此时祈天祀山重竖百姓信心,待开春后使户部拨出粮米救济催耕,广引蛙蛇归田方是正理。都说杜兄匡扶社稷之才,此话真真不假,辅机受教了。”他捻须频频点头,突然又想起了甚么,正色问道:“问句教杜兄见笑的话,杜兄既早有此想,祀山过后呈禀了圣人,便是大功一桩,眼下说予辅机,不怕遭我抢了荣光?”
杜如晦忍不住笑出声来,声音中病气难掩,却盖不住他今夜的洒脱气韵,“我与辅机相类,亦不喜结党争荣。再者,你瞧我这病体沉疴,少不得要劳动辅机来写这道奏疏。”
……
杜如晦奉旨祈天祀山,去了已有些日子,穆清整日里深居不出,一来是不愿听到从朝中有意传出来的那些编排杜如晦的话,二来眼瞧着冬去春来亲迎之期临近,仍是她再如何沉得住气,此时尚未得他一句话,难免也浮躁起来。
这日晨起天色尚好,晨光早早便透过光秃的枝桠跃进园子里,穆清自廊下过。见拂耽延与四郎正在园子里挥动木剑,只听见四郎清脆的嗓音带着歆羡问道:“阿兄真要去军中了么?”拂耽延大约是点了头,又听四郎道:“四郎若要去,便去英华姨母统带过的骁骑营……”
两个踌躇满志的少年儿郎,已有了雄心抱负,穆清心烦意乱中倒也有了些许安慰,正要移步上前去同他们说话。游廊那一头。有家仆抄着手小步跑来,见她正立在廊下,方松懈了下来。躬身道:“娘子教小人好找。门前将将收了帖,长庆长公主府的贺楼夫人已至坊内,不多时便到府。”
穆清头脑里“嗡”的一声,贺楼夫人原是长庆长公主的乳母。如今统管了长公主府的一应事务,比寻常掌事娘子高出好几头去。官眷集会时曾有过一两句耳闻。单论手段狠心,绝不是个省检的。
“去前头准备着,万不能怠慢了。”穆清打起精神,吩咐下话。转身回正屋寻阿柳去更衣。
贺楼夫人个子矮小。年纪五十有余,双眼却矍铄锐利,紧紧抿着的嘴唇上满是细密的纹路。一望便知是个利害的,连身后跟着的两名侍婢。亦神色肃板。
穆清与阿柳互望了一眼,忙上前屈膝行礼,笑吟吟地将她迎入正院待客的厅堂内,云头纹的低案上早有人摆好了热枣酪并几样细巧的江南糕点。那贺楼夫人也不同她客套,径直在案前坐下,向案上糕点扫了一眼,“蔡国公府上也该讲究一些,这样的乡野粗鄙吃食,如何能拿来馔客?”
穆清低头浅笑,“是七娘思虑不周,贺楼夫人若不喜欢,命人换了去便是。”
贺楼夫人摆了摆手,“罢了,原也不为这府里的一口吃食来的,那些个规矩体面日后有的是日子打磨。”
阿柳忍不住挑起了眉毛,这长庆长公主欺人太甚,连府里没品没阶的下人也可在穆清跟前盛气凌人,按着她从前的脾气,早跳了脚。偷眼瞧穆清并未动声色,她也沉下气来,且看后事如何。
“七娘一向随性些,念着府里那些家人时常要伺候着也是不易,故素日他们都宽松。贺楼夫人肯拨冗指教,好是极好,七娘却不敢无端白受这份恩惠。”穆清仍旧舒张着笑脸,好似未听懂贺楼夫人话中要接掌蔡国公府的意味。
但见那老妇冷笑两声,面含鄙夷,目光灼灼逼视着她,“顾娘子机敏善辩,名声在外,老身今日来并非要与顾娘子辩说,实是来讨娘子的一句话。”
穆清敛起笑容,不偏不躲,正视着她的目光:“还请夫人赐教。”
“顾娘子爽快人,老身也不啰唣。”贺楼夫人向后一扬手,跟来的侍婢中的一名捧着一方朱红镶金边的木漆托盘,分毫不偏斜地正置于穆清跟前。
穆清瞥眼看去,木盘一边赫然呈放了一卷白玉钿轴的绫素度牒,另一边稳稳地蹲坐着一只小巧葫芦形瓷瓶。不论是白玉度牒还是葫芦瓷瓶,皆覆着隐隐冷光。
贺楼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