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你逃不了了》第21章


“发生什么事了你要做什么”
“我不愿再寻找!用此生修为换我记忆去转世,再与他相遇!给我!”韩信明显很不耐烦,有种恨不得杀了所有人的感觉。
妲己看着李白的尸身,终是长叹,当他知道哥哥是被凤族救下的时候就开始担心会有意外发生,“哥哥……”
“给我!”韩信再次开口。
“你发什么疯!”妲己看着凶神恶煞的韩信无比烦躁,“元魂珠是你想要就能要的吗它是青丘的根源!”没了元魂珠,青丘族人的灵魂得不到指引,结界也会变弱。
“我不管!”
看见这样的韩信妲己终究不忍心,“元魂珠可以给你,但必须在保证青丘结界不会受影响才可以。”
“要怎么做”
“青丘的结界离不开元魂珠,你想办法在使用元魂珠时保留青丘的结界就可以。”
“没问题。”韩信想也不想就答应了,妲己无奈,只能将元魂珠交给韩信,韩信看着还在散发着光芒的元魂珠,“太白,留着记忆或许会痛苦,但没了记忆……”韩信苦笑,“原谅我又自作主张了。”
元魂珠飞到李白的身上散发出耀眼的光芒,韩信轻抚李白毫无血色的脸,妲己看着韩信,不知道他是在做什么,但看着元魂珠的光芒越来越盛就知道韩信肯定是做了什么。
妲己不知道韩信到底是怎么做的才让青丘的结界没有受到影响,但她能感觉到韩信的生命在飞一般的流逝。
“傻狐狸,以后不要再一换一了,这样对我真的很不公平,没你的日子活着又有什么意义”韩信跪坐在桃树下,青丘的桃林永远都是桃花盛开的模样,纷纷扬扬的桃花瓣轻盈的落在两人身上,“狐狸,我说过,你逃不了了,无论几世,你都不要妄想抛开我,你也只能是我的,我还在等着你娶我呢。”
元魂珠落地滚到了妲己脚下,妲己将元魂珠捡了起来,光芒渐渐淡了下来,妲己收起元魂珠看着韩信倒在了李白身上,夹杂着鲜血的桃花瓣看上去竟是那样妖艳,就像风流不羁的狐狸,一举一动总是那样勾人心弦。
妲己离开桃林,看着像平民百姓一样日出而作,日日落而息的青丘子民浅笑,“以后,任何人都不得靠近桃林半步。”妲己只是对一只小狐狸轻声道,小狐狸会去把妲己的意思告诉每一个人然后回来邀功。
桃林永远都只属于你们,没人会惊扰到你们了。
吾愿……
今生今世,永生永世都和狐狸/重言在一起。
公元前231年,淮阴,一贫苦人家诞下一子,取名韩信。
韩信为平民,性格放纵而不拘礼节。未被推选为官吏,又无经商谋生之道,常常依靠别人糊口度日,许多人都讨厌他。其母死后,穷得无钱来办丧事,然而他却寻找又高又宽敞的坟地,要让那坟地四周可安顿得下一万家。
韩信在城下钓鱼,有几位老大娘漂洗涤丝棉,其中一位大娘看见韩信饿了,就拿出饭给韩信吃。几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完毕。韩信很高兴,对那位大娘说:“我一定重重地报答老人家。”大娘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这位公子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
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的高大,喜欢佩带刀剑,其实是个胆小鬼。”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爬过去。”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爬了过去。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
几经辗转,秦末参加反秦斗争投奔项羽,后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未得到重用。萧何向刘邦保举韩信,于是,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对刘邦分析了楚汉双方的形势,举兵东向,三秦可以夺取。刘邦采纳了这一建议,立即作了部署,很快占取了关中。
楚汉之争,韩信锋芒毕露,无论是杀敌还是谋略,无人能及。平定了魏国,又背水一战击败代、赵。之后,又北上降服了燕国。
汉四年,韩信被拜为相国,率兵击齐,攻下临淄,并在潍水全歼龙且率领援齐的二十万楚军。于是,刘邦立韩信为齐王,次年十月,又命韩信会师垓下,围歼楚军,迫使项羽自刎。
汉朝建立后解除兵权,徙为楚王。被人告发谋反,贬为淮阴侯。后吕后与相国萧何合谋,将其骗入长乐宫中,斩于钟室,夷其三族。
又有谁知,被斩的不过是韩信的一个手下,金蝉脱壳之计罢了,所谓功高震主,韩信如何不知,只是人心难测,竟是这般迫不及待的想要杀他。又不知萧何又会落的如何下场?她吕雉狠起来韩信自愧不如。韩信只知在见到楚霸王自刎乌江之时,记忆如潮水般涌来,不再关心功名利禄,他人死活,一心寻找李白的身影,找了一辈子,终是一场空,终,自刎于花田。
公元701年,碎叶城,一商人家中诞下一子,取名李白,当时唐朝盛世,遂举家搬迁至长安,一路上,李白见识了中原的大好河山,吟下无数诗篇。
开元十三年,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开元十四年,李白二十六岁。春往扬州。秋,病卧扬州。冬,离扬州北游汝,至安陆。途经陈州时与李邕相识。结识孟浩然。
开元十八年,李白三十岁。前此曾多次谒见本州裴长史,因遭人谗谤,于近日上书自白,终为所拒。
开元二十一年,李白三十三岁。构石室于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开山田,日以耕种、读书为生活。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玄宗又一次狩猎,正好李白也在西游,乘机献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他的《大猎赋》希图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圣朝园池遐荒,殚穷六合”,幅员辽阔,境况与前代大不相同,夸耀本朝远胜汉朝,并在结尾处宣讲道教的玄埋,以契合玄宗当时崇尚道教的心情。
是年,李白进长安后结识了卫尉张卿,并通过他向玉真公主献了诗,最后两句说“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统治阶级的上层。李白这次在长安还结识了贺知章。李白去紫极宫,在那里遇见了贺知章,立刻上前拜见,并呈上袖中的诗本。贺知章颇为欣赏《蜀道难》和《乌栖曲》。李白瑰丽的诗歌和潇洒出尘的风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竟说:“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贺知章称他为谪仙人。三年后,李白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感叹,离开长安。
天宝元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进宫。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虽非记功,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以盛况向后人夸示。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
天宝二年;李白四十三岁。诏翰林院。初春,玄宗于宫中行乐,李白奉诏作《官中行乐词》,赐宫锦袍。暮春,兴庆池牡丹盛开,玄宗与杨玉环同赏,李白又奉诏作《清平调》。对御用文人生活日渐厌倦,始纵酒以自昏秽。与贺知章等人结“酒中人仙”之游,玄宗呼之不朝。尝奉诏醉中起草诏书,引足令高力士脱靴,宫中人恨之,谗谤于玄宗,玄宗疏之。
上元二年,已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在金陵,他的生活相当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
上元三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赋《临终歌》而与世长辞。
可惜,临死时才梦见前世过往,思及自己这一世,只有嗤笑,变成普普通通凡人的自己也是那般无能,甚至会追求功名利禄了,人性,真的难以言说。
与其如此,何必苟延残喘,也算是因果报应,一切也都是镜花水月,水中月不是同样?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