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皇家弃妇》第493章


二来,虽然这两年多来,康熙的后宫们也是死得有不少了,不过,宁华常去,便知道,哪儿的氛围是真心不能和康熙那时候蒙古太后在能比的。
蒙古太后在的时候,康熙每天去请安,那些奴才们自然只会好好供着,而且顺治的后妃留下的少,不管是慈宁宫还是寿康宫都住得很是宽敞。
可康熙留下的妃嫔实在是太多了,像成太妃那还算不错的,早早搬了进去,再加上孙子在现任皇帝哪儿得宠,儿媳又是皇后面前的第一命妇,再加上宁华常去看她,她的日子还算过得去。
可也只是过得去罢了。
一开始,成太妃是一人占一个屋子,另外四个宫女住一间,还有三间,便是成太妃的库房。
然后搬进来的多了,库房只有一间了,四个宫女有两个是只能在太妃的屋子里值夜,另两个便与和太妃的宫女共住一间屋子。
当然了,这还算是条件不错的,有些贵人常在答应的,手里无银子搬来晚的,基本是主仆一间的也有。
生活条件如此困苦,自然倒下了一大批的人,身体虚弱的便就这么去了。
因此,可以说,等宁华这边准备好了屋子和院子,康熙留下的一百多人妾氏们,也就五十几个了。
虽然只有五十几个,不过,居住环境也没怎么改善。
就拿成太妃来说,人家已经很照顾她了,她也只是从两间房增加了一间摆了。
不过,成太妃是个容易满足的人,只是宁华是时常感觉对不住她,只不过,雍正没下旨,宁华也不敢请旨。
一来是她不够格,二来是弘昼没那上朝的资格,因此,只能等着像三爷五爷请旨,她让弘昼去凑个人数。
而现在雍正下了旨了,她自然得做最后的准备工夫了。
像倘若七爷没啥事,自然会有七爷操作,毕竟,成太妃也容易在儿子面前提要求,像现在宁华只能一点点琢磨外加和人家的宫女做最后的沟通。
而且还特别让太妃派了一个宫女过来指导府里的人。
太妃身边原本是有四个大宫女侍候,另外的一些太监宫女的,是属于大家共用的,因此,除了这四个大宫女,别的太妃说一律不带,省得让儿媳孙子多养人。
不过,太妃也有和宁华说过,那四个大宫女原本是可以早早出宫的,不过,由于侍候她年纪拖大了,因此?让宁华留心些,给四人找个伴。
这种事儿,宁华也常干,以前就给还是成嫔的身边人找过,不过,反正给小官太填房,或者有些是给笔银子让人家回家好好嫁人,这事儿并不难,到时候问过人家意思便成。
因此在挑侍候太妃的人上面,宁华也是下了番功夫。
首先是挑了八个十三十四左右的丫头充做二等,这八个人在张姑姑看来都是极为满意的,反正到时候让那四个宫女自己挑徒弟。
人家宫女挑中的,自然在她们嫁人或者离开之后成为一等丫头,另外四个还是二等。
而由于太妃喜静,因此,三等也只安排六个,本来宁华是打算安排十个的,毕竟太妃的院子不亚于自己的,倘若三等太少,哪儿没收拾干净,给太妃添了堵便不好了。
不过,太妃却认为太多,说只要四人便成,宁华好容易商量到六个。
至于另外的粗使婆子,粗使丫头各二,小厨房也准备了擅长烹调素斋的厨娘。
宁华为了让太妃尝到美味的素斋,还特地送了三个厨娘到一些做素斋出名的尼姑庵去学手艺。
到时候就看太妃满意哪个人,倘若都满意,那就三个都收下。
太妃的库房基本都搬进了淳郡王府了。
太妃在康熙后宫一直是个不算得宠的,因此,其实私房并不多。
不过,搬出宫的时候,宁华是有些傻眼了。
因为那时候太妃说,她私房不多,因此那时候建造的时候,宁华想着,在宫里一间能装下的,那现在咱给安排个三间总也够了吧。
库房造得太多,人家的东西摆放进来空荡荡?,让人家太妃心里看着多不舒服,还以为在嘲讽她呢。
可谁能告诉自己,那塞得满满的三间那叫不多的私房??
☆、第四百五十六章 麻烦上门
而等良辰吉日一到,太妃出宫又带着满满十几箱东西出宫的时候,宁华是深深的觉得,自己真是之前太缺乏和太妃沟通了。
那十几箱东西怎么办?
也幸好院子建得极为的宽敞,那时候想着倘若太妃喜欢把小格格带进院子里,因此还建了几个小跨院在松鹤院的边上。
由于太妃信佛,因此,还建了一个佛堂。
在经过太妃同意后,便把那十几箱东西抬进了佛堂的后院里。
等到第二天,宁华去给太妃请安的时候,太妃才和宁华提起来,其实之前带回家这十几箱东西并不算是她的。
宁华一听,愣了,转眼便挥退了左右侍候的人。
?额娘,这些不会是宜妃还有惠妃她们托你带出来的吧??
接了这些东西,可不就是把定时炸弹给带回来了啊??
怎么这感觉好像很熟悉,特么滴,肿么自己现在这么像曹家,而宜妃惠妃那就是完完全全的李家啊,对,就是这版本!!
而某些妃嫔托太妃带出来,这也正常,谁让宁华和帝后关系良好呢,太妃带出来,人家太监就这么象征性的瞄那么几眼,不像宜太妃,倘若真带出来,怎么着也得好好搜查一番。
至于惠妃,亲生儿子被康熙圈禁了起来,养子老八也算是圈禁了,她估计是出不来,有可能便想通过成太妃的手,把自己收藏下的一些宝贝变卖折成了银子,到时候给自己的亲儿子捎带进去,也好让人家在里面日子过得好些。
你说这些人傻不傻,换了是自己,还不若把收藏的一些宝贝交出一部分来给雍正,以此来换得儿子在圈禁里的相对好生活呢。
这样做,一来,风险大。二来,还惹得雍正反感,到时候,受委屈的又是她们的儿子。这些人怎么学不会聪明啊!!
?宁华啊,是不是给你和弘昼带麻烦了??成太妃也不是个傻的,一看宁华的样子便知道自己给媳妇还有孙子带来麻烦了,可自己能怎么办?
以前在深宫里,自己也有欠别人债的,更何况,在成太妃看来,当今皇帝的吃相太过难看了。
就拿庄亲王来说,哪怕人家没儿子,可人家不是有侄儿么。你偏偏把小十六过继给了庄亲王,抢了人家世袭罔顾的帽子。
这也就算了,在成太妃看来,小十六还算年轻有为,至少比原庄亲王有的几个侄儿好。这种铁帽子谁看了谁都稀罕不是。
可你千不该,万不该,庄亲王这铁帽子,这么多年来,积累了多少财富,雍正一道圣旨,说西北军费需要募捐。一下子便划走了庄亲王府几代人积累下的近百万两的白银。
虽然各家各府也都有捐,不过,像庄亲王府捐成这样的,估计也就淳郡王府了。
是的,宁华她们婆媳也捐了。
那时候宁华在自己的茶院里开了个小型的拍卖会。
日期有两天,一天是拍卖自己的陪嫁还有这些年来的收藏。还有一天,便是瓜尔佳氏唱重头戏了。
宁华是把原主儿收藏了几十年的几十本孤本给卖了,可别小看那些发黄的册子,那才是真正的黄金,卖了有近三十万两。
别说别人想不到。哪怕是宁华也想不到的。
要不然,自己哪会这么蠢,和十三爷说把拍卖所得的全部捐掉啊!!
真是无比的后悔啊!!
所以说,人生哪有早知道啊。
你说还一次性把孤本全给捐了,整整三十几万两啊,谁捐谁心疼!!
早知道这么值钱,怎么着也收藏几本起来,拍卖会结束后,宁华躺在炕上整整六天才缓过神来。
唯一能安慰她的便是,这些孤本到了一些人的手里,才能发挥真正的价格或者说才能真正的妥善保管,毕竟,自己不是原主,是外行的,万一这些文化的瑰宝毁在自己手里,宁华表示,自己可也是会心疼的。
相比起宁华的败家,瓜尔佳氏也不遑多让。
瓜尔佳氏把自己的陪嫁十几座珊瑚也给捐了出去,还有好些珍宝,虽然比不得庄王府的近百万两白银。
可两婆媳二人捐出去的,也有近七十万两之多。
应该说正是因为有了宁华两婆媳的行为,因此,京城里捐款的金额也算多。
至少原本是打算拿出一千两的,也只好捐个三千两,原本是打算出个五千两的,也只能咬咬牙拿出一万两。
有不少的贵族和大户人家那是恨极了宁华两婆媳的,谁让那讨厌的两婆媳害他们多出银子了,可人家的帝后撑腰,也拿人家没办法。
而那时候后宫是皇后带头捐的,成太妃也捐了些,相比较成太妃捎的,宜太妃惠?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