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巧妇》第290章


有的人家干脆把鸡鸭鹅杀了吃肉,招待给他们送行的亲朋,亲朋一再的嘱咐,好了一定告诉他们,他们笑道:“等什么呀,皇帝皇后还能骗人?不赶紧的走,占不着好地你们没处去买后悔药,我们大唐的土地种了几千年,不知易了多少主儿,人口这样多,农民都是苦哈哈的,想当地主就是当不成,到那里就是占山为王,谁有力气就占得多,到哪儿找不花钱的地种,在大唐是没有那个好事儿,赶紧决定一起走,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莫后悔,莫哭鼻子。”亲朋说笑一场,高兴而散。
一百五十多家,加上三百多大小伙子,这些人都是小子多的家庭地少的人家的孩子,穷的叮当没有说上媳妇的多半大小子,在家里有什么熬头,就是省吃俭用的攒了媳妇钱,家里穷一生找不到好媳妇,带了父母给他们攒了多年的两千钱,毅然离开穷困的山区,投奔了李继来,这些孩子的家都是五十里以外深山里的
哪有北岭村这样富裕的条件,北岭村是给青青帮工的多,条件稍好了一些。
穷山沟的农民穷着呢,有的是大光棍,这次的移民要是得到天下人的信任,要是皇榜一贴,移民的好处一说,山里的穷小子都会奔盛唐跑,大唐的人口不少,武则天大搞农业促进了粮食增产,在她那个时期人口就增长了不少,开元盛世十几年,青青的高产作物又获得农业大丰收,粮食是养人的,是人的后天之本,人口是随着粮食的丰收增加的。
大唐的人口三亿多,迁走一亿还是不少。
只是人们热土难离,就是皇帝号召你走,你更会不敢信,没想到从北岭村打开局面,有人信皇帝皇后,这回就好了,得知了这些移民的好处,一定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去盛唐。
大唐已经培养出航海到西洋的大批船员,大唐在海洋穿梭各国的船只无数,只是到西洋的还只有这十艘邮轮。大唐的航海技术和开采技术已经十分的发达,只要有了现代的技术人才,有了现代的设备,赶超先进是很快的事。
大唐也有很多航海家,通过随邮轮到大唐的现代航海员的指导,对西洋的航线已经掌握得心应手。
李继把这些移民交给当地政府,给他办搬迁手续,让政府把他们送到青州,从海上坐船到邮轮,别处还有迁移的山民,邮轮把他们直接送到盛唐海沿线,再由盛唐的移民处接他们到落户的地点定局,得倒好几坎儿才能到目的地。
李继夫妻回到了大唐,将将巴巴的赶上儿女的婚期没有误,皇宫嫁女儿,王府娶王妃可是同一天,青青就是贪个热闹吉利,这俩孩子是孪生的兄妹,一天嫁娶比较吉利,青青是听母亲说的,也不知道是哪国的风俗,也是听她住的村子的村民说的,姥姥喜欢最好,也算让他们心里高兴,老年人最愿意儿女听她们的,这也没有不可以的,就如了他们的愿好了。
皇宫嫁公主可比王府娶王妃早了一个时辰,天交三更鼓,皇宫的送亲队伍就开始用饭,三鼓中,迎亲的队伍就到了。
张宇锋身穿大红袍,胸前的大红花闪耀光辉,器宇轩昂的挺胸昂首跨马而来,
一路爆竹噼了啪啦脆响,青青为了儿女的婚礼喜庆,把现的炮仗都倒来两大车,长安城的居民没有见过这样的炮铳,大为新奇,争抢捡炸不开的炮,有心人都想学会,可是个赚大钱的道儿,可是这样的纸张大唐好像没有。
这个来钱的道儿,好像只有青青能走通,她还没有时间顾及这些小买卖,她有闲着没事的时候吗?好像不易有,就是大唐成了现代化,盛唐就是超过大唐的建设,青青还是有的是去现代购买更高一层的现代科技物品的机会,她相信盛唐一百年后也不会超过现代科技的发展,后来者永远也没有先驱者的优越性。
一路的炮放得满天的烟雾,青青可不想把这种污染空气,易燃易爆的危险品引到大唐和盛唐,这种东西危害性极大,现代因为节日的烟火伤过多少人,烧过多少房屋大楼,损失过多少财产,这东西是个有害无益的给人类带来灾难的瘟神,青青听报大街上多少人捡炮仗,都想大发其财的表情,就后悔了自己不该往大唐运这些东西。
以后自己绝对杜绝往两唐弄炮仗,对国家社稷有害的东西绝对是不能要。
公主被接走了,皇帝和延绣去送阿春,青青和李继就到了王府,随后阿原就去张府接亲,两拨接亲的队伍在皇城像状元夸街一样缓缓地行走,彰显着皇家的富贵与尊荣,围观的市民追随迎亲的队伍看了一拨还有下一拨,相隔一个时辰,第一拨到了相国府,就接着看靖远王的迎亲队伍。
靖远王的迎亲队伍炮仗放得最响,一路之上都没有闲,捡炮筒子的人越来越多,把这神奇的东西视如珍宝,钱财对于人类的诱惑极大,谁不想发财,谁甘愿受穷?
为了儿女的喜庆,擒来了万条火龙,青青后悔不及,不利国不利民的壮举只有遗恨万年。
阿原接回了王妃,拜堂,送入洞房都是繁琐的步骤,总算完事大吉,喜宴已经排了几拨,等到皇帝和延绣来到王府,未饮宴的只剩了众大臣和太上皇,其他的人宴罢已经散去,王府里肃静起来。
第309章 婚宴
太上皇和大臣正在等皇上的到来,皇上参加了阿春的喜宴,给张九龄极大的面子,张九龄喜之不胜,陪皇上饮完宴,皇帝还要给兄弟去祝贺,张九龄夫妻就陪皇上来到了靖远王府,给阿原祝贺,礼物自然是早就送上了。
皇帝,太上皇,群臣欢快的饮起宴来,众家夫人也陪太后、皇后,说笑着饮酒,女眷们没有贪杯的,只是说说啦啦唠家常。
直截了当夫人自是喜之不尽,自己摊上了好儿媳,太后端庄贤淑明大义,貌美如仙心善良,公主和母后的品德也不差,自家是哪辈子修来的福,丈夫位极人臣,儿子富贵也是差不了,一家人都沾公主的光,张氏满族都荣耀。
太后可是了不得,就好像天降的谪仙一样般,不知从哪儿学来的东西,把大唐搞的灯也变了不烧油的,锅也变了不烧柴的,把歌舞装到一个大匣子里,随时想看就能如愿。
天下都办起了学堂,学的那个自己看不懂的文,算账是极其的快,据说都是太后琢磨的,学了那个弯弯曲曲的文字,自己不灵巧的女儿变得也比聪明的算账快。
帮着太上皇建立一个比大唐还大的国家,据说那个地方更甚富庶,就是千古的女人办不到的事,太后却办到了,武则天做了天下是窃取大唐的,太后打了天下却给了太上皇,女人真是不一样,自己的儿媳妇要是和太后一样的性格,张家就是烧了一万辈子的高香。
那个国家一定很美丽,不知道建成了什么样,等大船能载国民去的时候,自己第一个要过去欣赏一番。
众家的夫人都在想心事,皇家的好姻缘大唐只有两家朝臣攀附得上,两家都做了宰相,自己家怎么就没有那样的命?太上皇不理提亲的这些家,偏偏选了不拿他皇家放在眼里二张家。真是奇哉怪哉,人就是这样,姿态越低越被人看不起,拿一把的倒成了香饽饽。
好些个夫人的眼神都不善。对着二张的夫人射眼刀儿,二张的夫人只做看不见,他们哪是看不上皇家,也不是故意拿乔,只是没把自己家看得那样高,认为自己的孩子配不上皇家后裔,哪敢造次的来提亲。
承蒙太上皇看得起,只是喜从天降,哪家都是乐得懵,哪有好事往外推的。不接纳皇家的人,那才是看不起皇家,他们不敢也不干,公主王子在他们的心目中神祗一般的形象,推辞了才是傻蛋。
不管别人说什么怎么看都无所谓。自己的儿女摊上了好姻缘才是万幸的,都是说娶公主是人人怕的事,轮到了这一代的公主就变成了人人都想娶到的梦想事儿。
二张的夫人对视一眼,再不理会因为他们的两家和皇家联姻嫉妒恨的朝臣夫人们。
和太后、皇后欢喜的交谈起来,延绣是吃了一回喜宴才来的这里,也没有吃的兴趣了,就和张九龄的夫人长唠了起来。
张说的夫人是专门了陪太后的。虽然女儿出嫁母亲都不会去送亲,张说的夫人为了陪太后还是来了,给太后敬了几杯酒,虽然古代的酒水是真正的酒水,里边的酒精含量极低,可是青青也不是喜欢饮酒的人。只是为了等李继他们君臣才慢慢的好一会子喝一口酒。
只有和张说的夫人闲谈,其他的夫人一个劲的给太后敬酒,青青全部谢绝了:“还是大家痛饮一番,我的酒量实在是不行,众位夫人尽量开怀。不要拘谨,喜宴就是要大家一醉方休。”青青想让她们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