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学完全使用手册》第69章


没有人敢忽略这位老皂隶,因为老皂隶手中的梃杖握法,是很有讲究的。
平时,老皂隶都是斜拄着梃杖,一旦上面的官员出了纰漏,老皂隶就会将梃杖笔直地竖起来。
曾经有一次,御史范讽为了招待客人,就吩咐厨子回去烹煮食物,再三叮嘱之后,厨子走了。范讽又把厨子叫回来,继续吩咐。这时候老皂隶就将他手中的梃杖竖了起来。范讽很是奇怪,就问:“我好像没做错什么吧?你为什么要竖梃杖呢?”
老皂隶回答道:“凡是要吩咐别人做的事情,必须要把具体做事的方法确定下来,然后再督促他去完成。如果他没有依法完成,自然有惩罚他的措施,何必没完没了喋喋不休呢?你这只是吩咐厨子做事,难道你管理政务,也要事无巨细地每一个人都吩咐到吗?”
史书上说:讽甚愧服。意思是说,范讽听了老皂隶的话,非常地惭愧佩服。
然而事实上,这个叫范讽的人既没有感觉到惭愧,更没有丝毫的佩服。如果他真的有这种想法,那么他就会想办法向皇帝报告这件事,推荐这个老皂隶。此人虽然只是一名不起眼的皂隶,却是一个精通管理学的宰相人才。
范讽没有向皇帝推荐这个人,理由可能有很多种,但御史台的官员人人都知道这位老皂隶,却没有任何人向皇帝推荐过,那么理由就只剩下一种:忌恨。
没有人愿意向上司推荐比自己更强、更能干的人,除非他不想要自己的饭碗了。北宋时代的儒臣们同样也有着这个人性的必然缺陷,尽管他们都知道老皂隶比他们中的任何人都强,但是他们却颇有默契地缄口不言,对皇帝封锁了这个消息,使得这个老皂隶与皇帝近在咫尺,却终究未得引用。
檐牙高耸的御史台,衣冠衮衮的朝政大员们,所有的这些人,构成了压在老皂隶身上的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这世上的每一个有才干、有志向的人,都能够感受到这种沉重的社会压力,他们的才华遭到讥笑,他们的能力不被承认,他们的志向,也沦为了庸俗之徒茶余饭后的谈资。
难道,在这无形的社会构架之下,有才能的人,真的没有机会脱颖而出了吗?
错!如这老皂隶,他固然是遭受到了最无耻的压制,但如果我们仔细地研究一下,就会发现老皂隶的人生失败正在于他缺少了一个“恭”字。
在御史台,他只是一个不起眼的皂隶,却以他的才干压制住了诸多自命不凡的官员,这是他的不智。想那些官员们是何等地心高气傲,只有在权力的高压之下,他们才肯低下头,而如今区区一个老皂隶就以才智压倒他们,这无异是对他们智商的一种羞辱。
所以厚黑始祖孔子所推崇的成功之道,首先就是温良恭俭让。温良恭俭让说起来是五个字,实际上只有一个核心的恭。
恭是一种人生的战术,一种成功的策略。同时恭也意味着对他人付出的尊重。任何一个人,只要他的社会地位高于你,那么他就必然是比你多做了点什么,即使你不尊重他这个人,也应该尊重他的付出。
所以,恭字的原始含义是:尊重别人的生存权力与曾经的付出。
一旦你能够尊重别人,那么你就会步出卑微与渺小的心理阴影,就会由此起步,走向成功的人生。
第88章 “恭”的实用价值
战国初年,晋智伯想要吞并赵襄子、魏桓子与韩康子三家,先以其势逼迫魏桓子和韩康子,强迫这两家献城献地。然后又逼迫赵襄子,却为赵襄子断然拒绝。智伯大怒,遂迫魏桓子并韩康子,三家共起大军,前来攻打赵襄子。
赵襄子慌不择路,率了一众家臣,仓皇逃往晋阳,据城而守。晋阳城池高耸,急攻不下,于是智伯就掘开晋水,淹没了晋阳城。
赵襄子及家将们仍然坚守在为洪水所淹没的晋阳城中,将釜锅吊到空中煮饭,极是艰难。眼见得赵襄子已经无法再坚持下去,智伯大为兴奋,就威胁与他同来的魏桓子、韩康子说:“你们给我听好了,都老实一点,否则的话,我就像淹不听话的赵襄子一样,淹了你们两家。”魏桓子和韩康子听了,几欲气炸了肺,却又不敢吭声。
就在这天夜里,赵襄子手下的谋臣张孟谈偷偷地缒下城来,找到魏桓子和韩康子,对他们两人说:“你们为什么要屈从于智伯?赵、魏、韩三家同为一体,唇亡齿寒,倘若赵氏灭亡,你们两家还能再活下去吗?”
魏桓子和韩康子被张孟谈说动,就于当夜偷偷掘开堤坝,将晋水灌入到了智伯的大营之中,智伯没有防备,被赵、魏、韩三家联军合力冲撞,顿时大败,智伯被杀,从此赵氏、魏氏与韩氏三家将晋室瓜分,这就是战国时期赵国、魏国与韩国的来历。这一段历史,又称之为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而后,赵襄子死里求活,激动不已,曾经死战保城的家将与家臣,也都是非常地兴奋,等着赵襄子加官晋爵。人人都认为,赢得这场战争的头号功臣,非张孟谈莫属。
然而,当赵襄子宣布晋爵的家臣名单之时,所有的人无不大吃一惊。盖因排在第一位的,却是一个在守城之战中没有任何表现,既没有和敌人血拼过,也没有献出过什么好计策的人。事实上,大家甚至连这个人是谁都不清楚,总之是一个才干极为平庸之辈。
群臣不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就询问赵襄子:“这个人有何了不起之处?为何要首先嘉奖他?”
只听赵襄子回答道:“这个人于守城无功,于破敌无力,但是此人始终对我极尽恭敬,从来不敢乱了君臣之礼,这就是他晋升的全部理由。”
群臣还是不明白,问道:“可我们也对君上极为恭敬啊,而且我们不仅是恭敬,还拼死卖力。”
赵襄子笑道:“你们拼死卖力是没错。可是当智伯水灌晋阳,我大势将去的时候,你们所有的人,对我的恭敬都不如以前了,甚至还有人给我脸色看。只有这个人,他即使是浸泡在洪水里,也仍然保持着以前对我的那份恭敬,我不奖赏他奖励谁呢?”
史书上说,看了赵襄子的奖惩方案,名臣张孟谈一言未发,悄然出走了。因为他意识到,赵襄子试图用这种方式强化自己的威权,而这也同时意味着作为臣属的生存空间,将会被挤压得越来越狭小。
然而张孟谈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当洪水困城的时候,赵襄子的心境。可想而知,当洪水灌入晋阳城,守城之人莫不是极尽惊恐,因为大家都有一种末日临头的感觉,所以才会对赵襄子流露出不逊的心态。而这时候,感受到最大恐惧的,却恰恰是赵襄子本人,他不仅面临着洪水困城的危局,更有可能遭遇到臣属的背叛。他之所以在这种极端危险的情形下还能够挺住,精神没有崩溃,原因就在于还有一个人,仍然是对他毕恭毕敬,奉之为主的。
是这个人的恭敬,给了赵襄子以最需要的权力威严与心理支撑,让他能够泰然自若,继续统筹大局,度过最危险的时期。
这就是恭的价值之所在,一个人发自内心的恭敬,拯救了另一个濒陷绝望的人,那么这个人的价值自然也是寻常人所无法比拟的。
这是恭敬作用于他人身上的效用,而当这种效用转到自身的时候,同样也具有不可思议的强大力量。
赵襄子家族,应该是对“恭”字所蕴含的强大精神力量颇有体会的。早在他的祖宗——晋灵公时代的赵盾起,就因为“恭”之一字,侥幸保得了性命。
赵盾原是晋国的大夫,时值国君晋襄公死,于是大夫赵盾做主,就扶立了晋灵公。这个晋灵公却是一个典型的暴君,他一旦掌握了权力,就恣意放纵,胡作非为起来。一个厨子只因为烤的熊掌没有烂透,就惹火了晋灵公,被乱刀剁成了碎块。赵盾知道这件事后,就于朝堂上严厉地斥责了晋灵公,要求他收敛一点,要做一个仁君,切莫挑着暴君来做。
眼见得赵盾妨碍自己胡作非为,晋灵君大怒,就派遣了一个名叫锄倪的刺客,让他趁夜黑人静的当口,悄无声息地把赵盾杀掉。
于是刺客锄麑趁夜潜入赵盾家,却发现赵家家徒四壁,空空如也,而赵盾本人则身穿官服,满脸恭敬严肃地坐在一张椅子上,正等待着天亮后上朝。当时锄麑越看心里越是惊讶,心想这样的士大夫能够在暗夜无人之处,还仍然保持着对公事政务的恭敬,这是难得的贤良大臣啊,晋国能有这样的贤人,那是晋国的幸事。自己如果杀掉了这样的贤臣,只怕那良心的折磨,是自己所无法承受的。
刺客良心发现不忍下手杀害谦?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