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修仙》第215章


不是很清楚,不过玄影也对此非常的喜爱,于是三个人不知不觉间竟然坐到了老者的身边,聚精会神的看着戏台上的表演。
不知道过了多久,戏台上的戏曲终于结束了,而台下立刻响起了一片掌声,可是这拍掌的人只有玄影他们三个人和身边的老者,这显得很是孤寂。
“没想到你们这些晚生也喜欢看戏啊!”老者笑嘻嘻的说道,很是开心。“你们是……”在这时,老者才想起询问一下玄影他们的来历。
“在下苍擎宇,这位是我的妻子香雪舞,这位是我的弟弟玄影,我们是地心之谷的修士,前来挑战地心守护者的,不知道守护者大人是?”擎宇恭谨有礼的抱拳说道。
“老夫汤显祖。”老者很有威严的介绍着自己。
汤显祖,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任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因弹劾申时行,降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又因不附权贵而免官,未再出仕。曾从罗汝芳读书,又受李贽思想的影响。在戏曲创作方面,反对拟古和拘泥于格律。作有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以《牡丹亭》最著名。在戏曲史上,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汤显祖是明代杰出的戏曲作家。汤氏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12岁的诗作即已显出才华。14岁补县诸生,21岁中举。这时,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26岁时刊印第一部诗集《红泉逸草》,次年又刊印诗集《雍藻》(未传),第三部诗集名《问棘邮草》。28岁时作第一部传奇《紫箫记》,得到友人的合作,但未完稿,10年后改写为《紫钗记》。34岁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1591年(明朝万历十九年)他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弹劾大学士申时行并抨击朝政,触怒了皇帝而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县知县,一任五年,政绩斐然,却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终于1598年(万历二十六年)愤而弃官归里。家居期间,心情颇矛盾,一方面希望有“起报知遇”之日,一方面却又指望“朝廷有威风之臣,郡邑无饿虎之吏,吟咏□平,每年添一卷诗足矣”。后逐渐打消仕进之念,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
在汤显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戏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还魂记》(一名《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这些剧作不但为中国历代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2…3'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此外,汤氏的专著《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也是中国戏曲史上论述戏剧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献,对导演学起了拓荒开路的作用。汤显祖同时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其诗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红泉逸草》1卷,《问棘邮草》2卷。
听了老者的介绍之后,玄影他们才知道站在自己对面的这位老人家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文学家,也是与关汉卿和王实甫同名的戏曲家。在知道对方的身份之后,玄影他们很快的就猜测出了这一次即将要面对的考验是什么了。
“守护者大人,那么请问我们要怎么闯过您守护者的关卡?”擎宇继续询问道。
“既然我是戏曲家,那么自然要你们回答我一些关于戏曲的问题,首先我来问一个简单一点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什么是对戏?”汤显祖说着说着就直接开始了考验,让玄影他们猝不及防,防不胜防。
不过虽然事出突然,而且一点准备也没有,不过地心之谷的挑战本来就是这样,完全是要看挑战者的各种指标的表现,经过了那么长时间的的挑战,玄影他们早就有所了解和准备,虽然还是有点突然,有点意外,但却也一点不慌张。
在听了汤显祖的提问之后,玄影便开始做出了回答:对戏--京剧的传统剧目,程式性强,套路严格,所以演出前一般无须排练,但亦有所出入。主要演员初次合演前,为了使戏演得更完整,在台上不出差错,大都对戏词或走台排一次,不需化妆,不用伴奏,称为对戏。如戏词或表演有冲突,必须迁就主角。主角负有对配角指导和帮助的义务。
在回答了第一个问题之后,玄影他们三个人很快的就迎来了第二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牡丹亭》的思想到底是什么,它想表现些什么?听了汤显祖的问话之后,雪舞作为《牡丹亭》的拥簇者,自然当仁不让的开口把《牡丹亭》的思想内容说了出来:《牡丹亭》是一部爱情剧。少女杜丽娘长期深居闺阁中,接受封建伦理道德的熏陶,但仍免不了思春之情,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后因情而死,死后与柳梦梅结婚,并最终还魂复生,与柳在人间结成夫妇。剧本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不渝的爱情,歌颂了男女青年在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上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表达了挣脱封建牢笼、粉碎宋明理学枷锁,追求个性解放、向往理想生活的朦胧愿望。从内容来说,《牡丹亭》表现的还是古老的“爱欲与文明的冲突”这一主题,不过,在《牡丹亭》里,“文明”具有特殊的内涵,那就是明代官方所极力宣扬的理学、礼教。杜丽娘对爱情的向往是天生的,尽管她被长期看管,但仍然免不了强烈的思春之情,并最终获得了爱情。《牡丹亭》的意义在于用形象化的手法肯定了爱欲的客观性与合理性,并对不合理的“文明”提出了强烈批判。《牡丹亭》在思想上与《西厢记》有类似之处,但是,《西厢记》是先情后欲,《牡丹亭》则是先欲后情;《西厢记》描述的是情感的自然发展,更多的是表达“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美好愿望,而《牡丹亭》则特别突出了情(欲)与理(礼)的冲突,强调了情的客观性与合理性。这种不同,是时代的差异造成的。
《牡丹亭》的爱情描写,具有过去一些爱情剧所无法比拟的思想高度和时代特色。作者明确地把这种叛逆爱情当作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一个突破口来表现,不再是停留在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狭隘含义之内。作者让剧中的青年男女为了爱情,出生入死,除了浓厚浪漫主义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赋予了爱情能战胜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戏剧的崭新思想是通过崭新的人物形象来表现的,《牡丹亭》最突出的成就之一。无疑是塑造了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为中国文学人物画廊提供了一个光辉的形象。杜丽娘性格中最大的特点是在追求爱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坚定执着。她为情而死,为情而生。她的死,既是当时现实社会中青年女子追求爱情的真实结果,同时也是她的一种超越现实束缚的手段。
作为影响极大的主情之作,《牡丹亭》虽然表现出激情驰骋、辞采华丽的浪漫主义戏剧风格,但也必须看到,《牡丹亭》其实还未从根本上跳出“发乎情,止乎礼义”的传统轨道。特别是后半部戏在总体上还是遵理复礼的篇章,作者并没有彻底实现其以情代理的哲学宣言。他的个性解放思路尚未从根本上脱离封建藩篱,而只是对其中某些特别戕杀人性、极其违背常情的地方进行了理想化的艺术处理。乞灵于科考得第、皇上明断,这也是戏曲的常套之一。尽管如此,汤显祖还是封建时代中勇于冲破黑暗,打破牢笼,向往烂漫春光的先行者。《牡丹亭》也成为古代爱情戏中继《西厢记》以来影响最大、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杰作,杜丽娘已经成为人们心中青春与美艳的化身,至情与纯情的偶像。
在了听了雪舞的回答之后,汤显祖提出了最后一个问题:“老夫有四部作品,合称《玉茗堂四梦》,不知道你们知道为什么叫做《玉茗堂四梦》吗,《四梦》又分别是指哪《四梦》?《四梦》又分别讲了什么?”
听了汤显祖的问话,擎宇开口回答道:玉茗堂四梦,又称临川四梦。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四剧的合称。前两个是儿女风情戏,后两个是社会风情剧。或许“四剧”皆有梦境,才有“临川四梦”?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