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鉴定辨伪》第49章


釉的鉴定的情况和胎的鉴定差不多。构成釉的主要成份,亦为就地取材,各窑在烧造工艺技术上也往往形成一些习惯、传统,因而形成具有本窑特色的釉。如我们已知邢窑的银白釉,寿州窑的黄釉,宋景德镇窑的青白釉,龙泉窑的粉青与梅子青,均釉,定白,等等。这就是我们凭陶瓷器的釉可以鉴定其窑口(有些还可鉴定时代)的科学道理。古陶瓷鉴定家往往有可能看一看器物的釉就能定其窑口。釉在鉴定中的作用有时比胎体还重要。当然,也要注意釉的变化比胎的变化大。古代生产全凭工匠们的技术经验,陶瓷又是〃火的艺术〃。同一窑场的产品,不仅不同时期有些前后变化,同一时期也因人因时因地(不同窑址)而不全同,甚至〃同窑不同器〃……胎釉成份完全相同的器物因在窑内位置不同而烧成不同釉色器物。所以要凭经验观察器物胎釉鉴定古陶瓷器,亦不是简单的事,要大量学习、观察实物,积累各窑、各窑的各品种瓷不同时期胎、釉的特征的知识、经验,方可胜任。本书讲的仅是一些基础。全面深入介绍我国古代各窑的特征的书目前还很少。有许多窑址的调查、发掘报告的专著,或散见于各种文物考古杂志上的调查、发掘的报告、简报,是我们学习的重要的第一手资料。参加发掘的考古学家,因为亲手发掘窑址,对某窑的产品的全面情况最深刻地掌握,是鉴定所发掘窑的器物的最权威的专家,、他们是我们学古陶瓷鉴定的最好的老师。
来源:江西收藏网
玉器沁色的真伪之谜
古代玉器长期埋于地下,由于受地压、温度、湿度以及各种物质的作用而发生的色变,被称为沁色。黄色沁称土沁,白色为水沁,绿色为铜沁,紫红色为血沁,黑色为水银沁。仿古者达到以假乱真,往往人工仿沁。仿沁早在北宋时就已出现,及至明清,仿沁早在北宋时就已出现,及至明清,仿沁的手法各种各样,极难辨认—通过烧烤使其颜色变白,但同古玉相比,表面有火烧的细裂纹;
在羊腿中植入小件玉器,数年后取出表面形成如古玉红丝沁般的血色细丝,俗称“羊玉“,类似者还有“狗玉“,但此玉略显干涩;
将质地松软的玉器用乌梅水煮,然后用提油法上色,俗称“梅玉“,只是一般显得造作不自然;
将玉与铁屑拌在一起,以热醋淬之埋于地下,经数月表面被铁屑蚀出橘皮纹,杂有土斑、深红色铁锈,俗称“叩玉”;用“硷提”之法上色,颜色渗入玉肌灰煮不退,这种沁色在天阴时颜色较鲜,天晴时则略显混浊
人工仿沁是仿古玉的关键技术,早在北宋就伴随着仿古玉的出现而被应用。及至明清时期,人工仿沁的方法日臻完善,形式多样,极难辨认。清代的一些金石考古学家对古玉仿沁有颇多的记载。在王心瑶的《玉纪补》中记载有下列几种玉器染色的方法:
通过烧烤玉器使颜色变白以充古代的鸡骨白玉,同真古玉相比表面有火烧的细裂纹。
在羊腿中植入小件玉器,数年后取出表面会形成如传世器上红丝沁般的血色细丝,俗称“羊玉”。同真古玉相比,“羊玉”略显干涩。
将玉器放入刚杀死、血尚未凝固的狗腹中,在地下埋藏几年后玉器表面会产生土花、血斑,俗称“狗玉”。这种玉器表面常保留有新玉的颜色。
将质地松软的玉器用乌梅水煮,然后再用提油法上色,俗称“梅玉”。这种仿古沁色一般显得造作不自然。
把玉器放入浓灰水和乌梅水中煮,趁热置于风雪中冷冻形成细如切丝的裂纹,以充古玉中的牛毛纹,俗称“风玉”。
将玉器与铁屑拌在一起,然后用热醋淬之,放置十几天后埋入地下,经数月取出后表面会被铁屑蚀出桔皮纹,纹中杂有土斑和深红色的铁锈。俗称“叩玉”。
用“提油”之法上色,颜色渗入玉肌,久煮不退,这种沁色在天阴时颜色较鲜,天晴时则略显混浊。
此外还有一些用油炸、火烤、雪茄水浸泡以及埋在花盆、淤泥、厕所里的方法均能使玉器丧失本色,此处不再赘述。总之,掌握玉器在鉴定的技巧,了解玉质、时代风格及常用的做旧手段只是具备了鉴定玉器的前提条件。
来源:江西收藏网
夏、金、辽、元朝钱币有何特征?
自唐末起,西北各民族崛起,对中原施以巨大的军事压力,这些民族就是契丹、西夏、女真和蒙古等。由于他们的军事政治力量,在中原取得一部分或全部的政治权,所以对一这个时期的币制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辽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契丹兴建的国家。公元916年契丹首领阿保机称帝,建立国家,国号契丹,后改为辽。建国后受中原文化的影响,渐渐进入货币经济阶段。辽所铸年号钱中,最早的是太祖时的天赞通宝,隶书;太宗时有天显通宝;穆宗有应历通宝,以后还有保宁、统和通宝。这些钱流传极少。比较多见的是兴宗的重熙通宝,道宗的清宁通宝、咸雍通宝、大康通宝和元宝,还有大康通宝大安元宝、寿昌元宝、乾统元宝、天庆元宝。辽钱币全是用的汉文。辽钱的制作都不精,钱背常常划范,文字也不好,甚至一个钱上有两种字体。辽钱珍贵一些要算天显、天禄、应历、保宁、统和等。
目前辽币统和已有伪品。金朝是女真族于1115年建立的政权。金灭疗后,继而灭北宋。金朝在币制方面,主要是受宋的影响。它的货币可以分为三种,铜钱、白银、纸币。铜钱方面,最初是用辽宋的旧钱,海陵王时自铸正隆通宝,仿宋的小平钱。世宗铸大定通宝,有小平、折二两种,小平背面间有申字和酉字。金人虽有文字,但他们的钱文,都用汉字。铸钱工艺水平极高,正隆通宝已很精整了,大定通宝更胜一筹。金代钱币很珍贵,价钱常至千元,有的更是无价宝。
来源:江西收藏网
莽朝钱币的特征如何?
西汉末年,各种社会矛盾、阶级矛盾都激化了,西汉皇帝完全陷在绝望的困境中。这时候,上层毫强地主的代表王莽,取汉帝而代之,做上了皇帝。王莽的姑母是汉元帝的皇后,汉成帝的生母。从汉成帝起,王家就有九个人封侯,连王莽在内有五个人做了大司马,朝廷大权几乎全部归王家掌管,地方官也多为王家任用的人。
公元前一年,王莽做大司马后大封亲信,这些举动得到刘、王二姓的支持,有了基础后王莽便废刘氏皇朝,建立起国号叫做新的王氏皇朝。
王莽在货币问题上实际托古改制,大的币制变动有四次,钱币就有六种二十八品,这就是宝货制,这在世界币制史上是一种破天荒的制度,致使货币制度混乱。这种空前绝后的币制,仍是以铜币为主,而且是以最低单位小泉为主币,其余多是虚币性质。
居摄二年更造大钱,径寸二分,重十二铢,文曰:“大钱五十”,又铸造契刀、错刀、与五铢钱并行。第二次改动币制在始建国元年,罢错刀、契刀和五铢钱,专用大小钱。大钱值五十,另铸小泉直一。第三次币制改动在始建国二年,行宝货制。宝货制的内容,五物六名二十八品。五物:即金银铜龟贝;六名即钱货六品,金货一品,银货二品,龟货四品,贝货五品,布货十品。王莽的宝货制最后完全失败了。老百姓对于这种光怪陆离的制度,流通时必定头昏眼花,布币十种一级只相差一铢重,很难辨别,到于龟贝之类的货币就必须随时测量。引起诸多麻烦,所以民间拒用宝货制,只用大小泉。于是王莽废龟贝布属,复行大小钱。第四次改制,废大小泉,改用货布、货泉两种。大钱五十行久,令民独行大钱,与新货泉俱枚直一,并行近六年。
王莽的币制虽然失败,而且只行于一个很短的时期,但钱币艺术却达到了历代钱币的一个高峰。
莽钱错刀、契刀,其环如大钱,身形如刀,是青铜铸的。错刀的黄金划环部“一刀”二字,又称金错刀。刀身模铸阳文“平五千”三字。平五千的意思就是值五千钱。解放后在陕西临潼一带发现过“一刀平五千”数枚,现在一枚“一刀平五千”值人民币5000元左右。契刀通长二寸二分(汉尺),实测7。3厘米。错刀重大约20至40克,契刀重约16。4克。
另外还有泉货六品、布货十品、十布筹码货泉与货布。
王莽的这六泉十布中除“大泉五十”、“小泉直一”、“大布黄干”外,其余的十三种价值都大,“中布六百”和“壮布七百”价达人民币2000元至4000元不等,而“壮泉四十”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